無節的意思
注音 ㄨˊ ㄐ一ㄝˊ
拼音 wú jié
基本釋義
⒈ 謂無先驗之明。一說謂不通禮節。
⒉ 沒有法度;不加節制。
⒊ 沒有節操。
⒋ 指物體不分段,沒有節。
引證解釋
⒈ 謂無先驗之明。一說謂不通禮節。
引《禮記·禮器》:“無節於內者,觀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禮,弗之得矣。”
孔穎達 疏:“節,猶驗也……言欲外觀察萬物,必先內有識驗之明。若心內無明,則外不能分辨也。”
陳澔 集說:“無節於內,言胸中不能通達禮之節文也。”
⒉ 沒有法度;不加節制。
引《晏子春秋·外篇上三》:“晏子 對曰:‘君居處無節,衣服無度,不聽正諫,興事無已。’”
《後漢書·濟南安王康傳》:“﹝ 康 ﹞奢侈縱慾,遊觀無節。”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琅玡王 ﹞年十許歲,驕恣無節,器服玩好,必擬乘輿。”
《文獻通考·田賦三》:“莊宗 既滅 樑 蜀 之後,驕侈自恣,賞賚無節。”
⒊ 沒有節操。
引漢 班固 《典引》:“司馬相如 洿行無節,但有浮華之辭,不周於用。”
⒋ 指物體不分段,沒有節。參見“無節竹”。
引北周 庾信 《擬連珠》:“蓋聞卷葹不死,誰必有心;甘蕉自長,故知無節。”
▸ 無節制
▸ 無節竹
▸ 節錢
▸ 三大節
▸ 軟弱無力
▸ 少小無猜
▸ 軟弱無能
▸ 如無其事
▸ 入地無門
▸ 三令節
▸ 乳節
▸ 肉孜節
▸ 人事無常
▸ 日月無光
▸ 爇節
▸ 善行無轍跡
▸ 上下無常
▸ 日月無私照
▸ 人孰無過
▸ 荏弱無能
▸ 區節
▸ 全無心肝
▸ 忍節
▸ 忍無可忍
▸ 仁壽節
▸ 人心無盡
▸ 人勝節
▸ 屈節卑體
▸ 日月無私
▸ 曲節
▸ 肉眼無珠
▸ 屈節辱命
▸ 缺食無衣
▸ 全無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