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癰的意思
注音 ㄎㄨㄟˋ ㄩㄥ
拼音 kuì yōng
基本釋義
⒈ 亦作“潰癕”。
⒉ 謂潰爛出膿的瘡。
⒊ 決破膿瘡。
潰癰「ㄎㄨㄟˋ ㄩㄥ」
⒈ 擠破膿瘡使之出膿。
引《三國演義·第三回》:「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潰疽”。
⒉ 謂潰爛出膿的瘡。
引《莊子·大宗師》:“彼以生為附贅縣疣,以死為決疣潰癰。”
《史記·穰侯列傳》:“夫 齊,罷國也,以天下攻 齊,如以千鈞之弩決潰癕也。”
⒊ 決破膿瘡。
引梁啟超 《讀十月初三日上諭感言》:“以之與無主義、無統一之官僚內閣相遇,其猶以千鈞之砮潰癰也。”
▸ 決疣潰癰
▸ 群蟻潰堤
▸ 潛潰
▸ 棄潰
▸ 披潰
▸ 破潰
▸ 鳥散魚潰
▸ 鳥驚魚潰
▸ 內潰
▸ 民潰
▸ 糜潰
▸ 漫潰
▸ 亂潰
▸ 霖潰
▸ 潰潰
▸ 潰濫
▸ 潰不成軍
▸ 潰逃
▸ 潰兵
▸ 潰遁
▸ 潰橈
▸ 潰然
▸ 潰叛
▸ 潰竄
▸ 潰奔
▸ 潰蹶
▸ 潰渱
▸ 潰亂
▸ 潰破
▸ 潰癕
▸ 潰爛
▸ 潰版
▸ 潰漏
▸ 潰冒
▸ 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