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圓子的意思
注音 ㄈㄨˊ ㄩㄢˊ ㄗˇ
拼音 fú yuán zǐ
基本釋義
⒈ 即湯圓。煮熟即上浮,故名。又名湯糰、粉果。
浮圓子「ㄈㄨˊ ㄩㄢˊ ㄗˇ」
⒈ 泛指用米粉製成的圓子。因其熟即上浮,故稱為「浮圓子」。如湯圓、元宵。
引證解釋
⒈ 即湯圓。煮熟即上浮,故名。又名湯糰、粉果。
引宋 周必大 《元宵煮浮圓子》詩序:“元宵煮食浮圓子,前輩似未曾賦此,坐閒成四韻。”
▸ 科頭圓子
▸ 浮薄子
▸ 浮塵子
▸ 浮屠子
▸ 圓子
▸ 浮子
▸ 水浮子
▸ 毽子
▸ 幌子
▸ 空當子
▸ 綠帽子
▸ 簍子
▸ 店子
▸ 刀子嘴
▸ 大帽子
▸ 妹子
▸ 磨子
▸ 筢子
▸ 三娘子
▸ 殤子
▸ 認死扣子
▸ 軟局子
▸ 砂殼子
▸ 弱子
▸ 三番子
▸ 少子
▸ 軟釘子
▸ 煞性子
▸ 肉圓
▸ 上下浮動
▸ 枘圓鑿方
▸ 認賊為子
▸ 日子
▸ 撒丫子
▸ 認賊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