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塞的意思
注音 ㄩˊ ㄙㄞˋ
拼音 yú sài
基本釋義
⒈ 《漢書·韓安國傳》:“後蒙恬為秦侵胡,闢數千裡,以河為竟。累石為城,樹榆為塞,匈奴不敢飲馬於河。”後因以“榆塞”泛稱邊關、邊塞。
⒉ 指山海關。
榆塞「ㄩˊ ㄙㄞˋ」
⒈ 邊塞。古時於邊境種植榆樹以為要塞。
引唐·駱賓王〈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詩:「邊烽警榆塞,俠客度桑乾。」
引證解釋
⒈ 後因以“榆塞”泛稱邊關、邊塞。
引《漢書·韓安國傳》:“後 蒙恬 為 秦 侵胡,闢數千裡,以 河 為竟。累石為城,樹榆為塞, 匈奴 不敢飲馬於 河。”
唐 駱賓王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詩:“邊烽警榆塞,俠客度 桑乾。”
清 趙翼 《樹海歌》:“我行萬里半天下,中原尺土皆耕稼。到此奇觀得未曾,榆塞 鄧林 詎足亞。”
甯調元 《秋興用草堂韻》:“叢祠明滅篝燈火,落日淒涼榆塞笳。”
⒉ 指 山海關。參見“榆關”。
引明 夏完淳 《大哀賦》:“出 榆塞 而草黃,墜犂天而云黑。”
清 顧炎武 《永平》詩:“榆塞 晚花重發後, 灤河 秋雁獨飛初。”
清 納蘭性德 《念奴嬌·宿漢兒村》詞:“無情野火,趁西風燒徧天涯芳草。 榆塞 重來冰雪裡,冷入鬢絲吹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