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節的意思
注音 ㄨㄢˇ ㄐ一ㄝˊ
拼音 wǎn jié
基本釋義
⒈ 晚年的節操。
例保持晚節。
英integrity in one’s later years;
⒉ 晚年。
英old age;
⒊ 後期。
英last stage;
晚節「ㄨㄢˇ ㄐ一ㄝˊ」
⒈ 晚年的節操。
引《宋書·卷九二·良吏傳·陸徽傳》:「年暨知命,廉尚愈高,冰心與貪流爭激,霜情與晚節彌茂。」
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然觀其晚節,烈烈有俠士風,不可謂非庸中佼佼者也。」
⒉ 晚年。
引《新唐書·卷一六八·劉禹錫傳》:「素善詩,晚節尤精,與白居易酬復頗多。」
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詩:「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
⒊ 末年、末世。
引《史記·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傳》:「及孝景晚節,蚡益貴幸,為太中大夫。」
引證解釋
⒈ 晚年。
引《史記·外戚世家論》:“﹝ 呂后 ﹞及晚節色衰愛弛,而 戚夫人 有寵。”
唐 杜甫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詩:“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七篇:“使易地而處,所遇之主不同,則其晚節末路,蓋未可知也。”
⒉ 末世,一代將終之時。
引漢 鄒陽 《上書吳王》:“至其晚節末路, 張耳、陳勝 連從兵之據,以叩 函關,咸陽 遂危。”
《新唐書·魏元忠傳》:“後漢 時用事尤甚,晚節卒亂天下。”
清 戴名世 《<四逸園集>序》:“當 明 之晚節,士大夫爭為壇坫以炫聲名。”
⒊ 晚年的節操。
引《宋書·良吏傳·陸徽》:“年暨知命,亷尚愈高,冰心與貪流爭激,霜情與晚節彌茂。”
宋 蘇軾 《謝翰林學士表》之一:“敢不激昂晚節,砥礪初心。”
魯迅 《華蓋集·犧牲謨》:“因為一個人最緊要的是‘晚節’,一不小心,可就前功盡棄了!”
▸ 黃花晚節
▸ 寒花晚節
▸ 晚節不終
▸ 晚節末路
▸ 晚節黃花
▸ 晚節不保
▸ 節錢
▸ 三大節
▸ 三令節
▸ 乳節
▸ 肉孜節
▸ 爇節
▸ 區節
▸ 忍節
▸ 仁壽節
▸ 人勝節
▸ 屈節卑體
▸ 曲節
▸ 屈節辱命
▸ 詘節
▸ 權節
▸ 人節
▸ 取予有節
▸ 屈節
▸ 驅羊舊節
▸ 若合符節
▸ 遒文壯節
▸ 慶節
▸ 秋節
▸ 鞦韆節
▸ 三三節
▸ 青年節
▸ 清風高節
▸ 清風勁節
▸ 清風峻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