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授人時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ㄥˋ ㄕㄡˋ ㄖㄣˊ ㄕˊ

拼音 jìng shòu rén shí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亦作“敬授民時”。

國語辭典修訂本

敬授人時「ㄐ一ㄥˋ ㄕㄡˋ ㄖㄣˊ ㄕˊ」

⒈  本指鄭重其事的將曆法交予百姓,使其掌握時令變化,不誤農事。後指皇帝向天下頒發曆書,使天下遵行,不違農時,以求豐收。也作「敬授民時」。

《書經·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元史·卷二四·仁宗本紀一》:「今遣禮部尚書乃馬臺等齎詔往諭,仍頒皇慶元年曆日一本。卿其敬授人時,益修臣職,毋替爾祖事大之誠,以副朕不忘柔遠之意。」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敬授民時”。

《書·堯典》:“乃命 羲 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 蔡沉 集傳:“人時,謂耕穫之候”
。 《史記。五帝本紀》引作“敬授民時”。謂將曆法付予百姓,使知時令變化,不誤農時。後以“敬授人時”指頒佈曆書。 《藝文類聚》卷三九引 南朝 梁元帝 《慶東耕啟》:“伏惟陛下,敬授民時,造幄籍圃。”
《梁書·元帝紀》:“食乃民天,農為治本,垂之千載,貽諸百王,莫不敬授民時,躬耕帝籍。”
《元史·仁宗紀一》:“卿其敬授人時,益修臣職,毋替爾祖事大之誠,以副朕不忘柔遠之意。”
亦省作“敬授”。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茹柔嘉之旨脃,則憂敬授之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