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的意思

注音 ㄈㄤˋ 一ㄢˊ

拼音 fàng yán

基本釋義

⒈  謂不談世事。放縱其言,不受拘束。

國語辭典簡編本

放言「ㄈㄤˋ ㄧㄢˊ」

恣意言論,毫無節制。

造句放言高論的人,總是不會腳踏實地做事。

國語辭典修訂本

放言「ㄈㄤˋ 一ㄢˊ」

⒈  恣意言論,毫無節制。

《後漢書·卷七〇·孔融傳》:「又前與白衣禰衡跌蕩放言,雲:『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卜居標放言之致,漁父寄獨往之才。」

引證解釋

⒈  謂不談世事。一說為放縱其言。參閱 清 劉寶楠 正義。

《論語·微子》:“﹝子﹞謂 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放,置也;不復言世務。”

⒉  放縱其言,不受拘束。

《後漢書·荀韓鍾陳傳論》:“漢 自中世以下,閹豎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矯絜放言為高。”
李賢 注:“放肆其言,不拘節制也。”
唐 白居易 《<禽蟲十二章>序》:“予閒居,乘興偶作一十二章,頗類志怪放言。”
清 昭槤 《嘯亭續錄·陶珏卿》:“餘每放言妄論,伊必阻止曰:‘此招禍之媒也。’”
魯迅 《書信集·致黎烈文》:“日前見啟事,便知大碰釘子無疑。放言已久,不易改弦,非不為也,不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