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撻的意思
注音 ㄔㄨㄟˊ ㄊㄚˋ
拼音 chuí tà
基本釋義
⒈ 杖擊,鞭打。
捶撻「ㄔㄨㄟˊ ㄊㄚˋ」
⒈ 鞭打、抽打。
引《五代史平話·樑史·捲上》:「朝廷雖加存恤蠲免,餘稅實無可徵。而州縣文移督趣甚急,動加捶撻。」
明·鄭若庸《玉玦記·第一三出》:「昔日陶侃之僕,常遭主公捶撻。」
引證解釋
⒈ 杖擊,鞭打。
引《晉書·樂志下》:“中書令 王珉 與嫂婢有情,愛好甚篤,嫂捶撻婢過苦。”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設誓》:“昔日 陶侃 之僕,常遭主人捶撻。”
清 陳天華 《獅子吼》第二回:“數十人如驅牛羊,稍不前即加捶撻,或即殺之。”
▸ 驅捶
▸ 泣血捶膺
▸ 批撻
▸ 毆撻
▸ 歐捶
▸ 撲撻
▸ 扭撻
▸ 搒捶
▸ 搒撻
▸ 沒撻煞
▸ 馬捶
▸ 爐捶
▸ 戮撻
▸ 辣撻
▸ 嚼顎捶床
▸ 決撻
▸ 考捶
▸ 恚撻
▸ 渾捶自撲
▸ 渾捶自武
▸ 光撻撻
▸ 觥撻
▸ 痕撻
▸ 頓足捶胸
▸ 頓腳捶胸
▸ 玷捶
▸ 倒枕捶床
▸ 跌腳捶胸
▸ 跌跌撻撻
▸ 打滑撻
▸ 搗枕捶床
▸ 打冷捶
▸ 大張撻伐
▸ 打捶
▸ 楚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