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髀殖的意思
注音 ㄉㄚˇ ㄅ一ˋ ㄓˊ
拼音 dǎ bì zhí
基本釋義
⒈ 亦作“打髀石”。
⒉ 一種遊戲。剔鹿類腿前骨,灌以銅錫,堆地上擲之,中者盡取所堆。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打髀石”。一種遊戲。剔鹿類腿前骨,灌以銅錫,堆地上擲之,中者盡取所堆。
引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一折:“某正在本處與小廝打髀殖。”
元 李壽卿 《伍員吹簫》第一折:“我的大孩兒 費得雄,他也是個好漢,常在教場中和小的每打髀殖耍子。”
《元朝祕史》卷三:“帖木真 十一歲, 於斡難 河冰上打髀石時, 札木合 將一個麅子髀石與 帖木真,帖木真 卻將一個銅灌的髀石回與 札木合,做了安答。”
李文田 注:“《元史·太祖本紀》曰:‘路逢童子數人,方擊髀石為戲。’據此,則打髀石乃 漠 北舊俗也。”
按,此俗曾流行於我國東北一帶,滿語稱“噶什哈”。 清 楊賓 《柳邊紀略》卷四:“童子相戲,多剔麞麅麋鹿前腿前骨,以錫灌其竅,名噶什哈,或三或五,堆地上擊之,中者盡取所堆,不中者與堆者一枚。多者千,少者十、百,各盛於囊。歲時閒暇,雖壯者亦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