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臺的意思
注音 ㄩˋ ㄕˇ ㄊㄞˊ
拼音 yù shǐ tái
基本釋義
⒈ 中國古代監察官署名稱,又名“憲臺”
英Yushi Tai;
御史臺「ㄩˋ ㄕˇ ㄊㄞˊ」
⒈ 御史治事的地方。西漢稱為「御史府」,東漢以後稱為「御史臺」。
引證解釋
⒈ 官署名。專司彈劾之職。 西漢 時稱御史府, 東漢 初改稱御史臺,又名蘭臺寺。 樑 及 後魏、北齊 或謂之南臺, 後周 則稱司憲。 隋 及 唐 皆稱御史臺。惟 唐 一度改稱憲臺或肅政臺,不久又恢復舊稱。 明 洪武 十五年改為都察院, 清 沿用,御史臺之名遂廢。參閱《通典·職官六》、《明會要·職官五》。
▸ 行御史臺
▸ 青袍御史
▸ 僉都御史
▸ 斤車御史
▸ 白兔御史
▸ 四其御史
▸ 四鐵御史
▸ 提學御史
▸ 鐵肝御史
▸ 鐵面御史
▸ 五城御史司坊
▸ 惜春御史
▸ 繡衣御史
▸ 右都御史
▸ 御史雨
▸ 御史大夫
▸ 御史驄
▸ 御史娘
▸ 御史中丞
▸ 御史
▸ 御史床
▸ 神御
▸ 埽史
▸ 如臺
▸ 晒臺
▸ 煞臺
▸ 容臺
▸ 肉臺柈
▸ 泉臺
▸ 神御殿
▸ 如登春臺
▸ 犬臺宮
▸ 肉燈臺
▸ 券臺
▸ 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