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違的意思
注音 ㄘㄨㄥˊ ㄨㄟˊ
拼音 cóng wéi
基本釋義
⒈ 依從或違背。
⒉ 跟從或離去。
⒊ 指境遇的順逆。
⒋ 謂取捨。
引證解釋
⒈ 依從或違背。
引唐 韓愈 《送區弘南歸》詩:“爰有 區子 熒熒暉,觀以彝訓或從違。”
錢仲聯 集釋引 孫汝聽 曰:“示以彝訓,或從或不從,故曰或從違。”
宋 文天祥 《至揚州·且行且止正依違》詩序:“時曉色漸分,去數步,則 金 一邊來牽住,回數步,則 杜 一邊又來拖行,事之難從違,未有如此之甚者。”
明 文徵明 《送劉君元瑞守西安敘》:“人心有從違,君自視於此,果能皆副其意乎?”
⒉ 跟從或離去。
引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請斬趙忠定》:“竊謂父子之閒,寧閒於存沒;賓主之際,則在於從違。”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爾等何竟昧於從違而不早圖變計乎?”
⒊ 指境遇的順逆。
引宋 陳師道 《南豐先生輓詞》之一:“身世從違裡,功言取次休。”
任淵 注:“南豐 仕宦不偶,晚得掌誥,以憂去,遂死。蓋從違各半也。”
⒋ 謂取捨。
引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持此為心,遂不覺以生平底裡,和盤托出,並前人已傳之書,亦為取長棄短,別出瑕瑜,使人知所從違,而不為誦讀所誤。”
魯迅 《集外集·<窮人>小引》:“歧異之處,便由我比較了 原白光 的日文譯本以定從違,又經 素園 用原文加以校定。”
▸ 面從背違
▸ 面從心違
▸ 違從
▸ 傷違
▸ 三佔從二
▸ 冗從
▸ 忍從
▸ 勸從
▸ 任從
▸ 人從
▸ 群從
▸ 闕違
▸ 屈從
▸ 柔從
▸ 驅從
▸ 請從隗始
▸ 擾從
▸ 輕騎簡從
▸ 輕騎減從
▸ 輕車簡從
▸ 輕裝簡從
▸ 輕車減從
▸ 曲從
▸ 遷善塞違
▸ 傔從
▸ 愆違
▸ 牽從
▸ 騎從
▸ 棄偽從真
▸ 棄邪從正
▸ 棄德從賊
▸ 棄惡從德
▸ 棄惡從善
▸ 僕從
▸ 親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