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ㄠ 一
拼音 xiāo yī
基本釋義
⒈ 天不亮就穿衣起身。舊時多用以稱頌帝王勤於政事。
⒉ 黑色的絲服。古代婦女助祭時所穿。宵,通“綃”。
宵衣「ㄒ一ㄠ 一」
⒈ 古代婦女在助祭時穿的黑色絲服。
引《儀禮·士昏禮》:「姆?笄宵衣在其右。」
⒉ 天未明即穿衣起床。
引唐·許渾〈秋日早朝〉詩:「宵衣應待絕更籌,環佩鏘鏘月下樓。」
引證解釋
⒈ 天不亮就穿衣起身。舊時多用以稱頌帝王勤於政事。參見“宵衣旰食”。
引南朝 陳 徐陵 《陳文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昃食宵衣。”
唐 許渾 《秋日早朝》詩:“宵衣應待絶更籌,環珮鏘鏘月下樓。”
《舊唐書·懿宗紀》:“況荷十七聖之鴻休,紹三百年之慶祚,將求理本,敢忘宵衣。”
宋 王禹偁 《獻轉運使雷諫議》詩之二:“父子有才同富國,君王無事免宵衣。”
⒉ 黑色的絲服。古代婦女助祭時所穿。宵,通“綃”。
引《儀禮·士昏禮》:“姆纚笄宵衣在其右。”
鄭玄 注:“宵,讀為《詩》‘素衣朱綃’之綃;《魯詩》以綃為綺屬也;姆,亦玄衣;以綃為領,因以為名,且相別耳。”
《儀禮·特牲饋食禮》:“主婦纚笄宵衣,立於房中,南面。”
鄭玄 注:“宵,綺屬也。此衣染之以黑,其繒本名宵……凡婦人助祭者同服也。”
▸ 旰食宵衣
▸ 宵衣旰食
▸ 昃食宵衣
▸ 衣宵食旰
▸ 氄衣
▸ 容衣
▸ 如不勝衣
▸ 忍衣
▸ 襦衣
▸ 全衣
▸ 缺衣少食
▸ 取夏衣
▸ 缺食無衣
▸ 善衣
▸ 絨衣
▸ 缺衣無食
▸ 宂衣
▸ 鶖子衣
▸ 若不勝衣
▸ 鵲衣
▸ 球衣
▸ 染衣
▸ 秋宵
▸ 秋衣
▸ 囚衣
▸ 儒衣
▸ 青衣小帽
▸ 袪衣受業
▸ 戎衣
▸ 青衣讖
▸ 祛衣受業
▸ 清宵
▸ 青衣
▸ 祛衣請業
▸ 青衣烏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