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闕的意思
注音 ㄕㄡˇ ㄑㄩㄝ
拼音 shǒu quē
基本釋義
⒈ 守候於宮門。
⒉ 官員等候補缺。
引證解釋
⒈ 守候於宮門。
引《漢書·王莽傳上》:“庶民、諸生、郎吏以上守闕上書者日千餘人。”
《後漢書·質帝紀》:“或以喜怒驅逐長吏,恩阿所私,罰枉仇隙,至令守闕訴訟,前後不絶。”
晉 潘岳 《西征賦》:“感市閭之菆井,嘆屍 韓 之舊處,丞屬號而守闕,人百身以納贖。”
⒉ 官員等候補缺。
引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其下州縣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錢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選、待除、守闕通之,蓋六七年而得三年之祿,計一月所得,乃實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實不能及三四千而已。”
《元典章·吏部四·守闕》:“其新官守闕者,不以廉恥自拘,往往挈領家屬,前去任所或境內居住。”
▸ 抱殘守闕
▸ 守闕抱殘
▸ 弱守
▸ 瑞闕
▸ 闕殘
▸ 阮太守
▸ 闕蝕
▸ 闕少
▸ 闕下
▸ 闕觀
▸ 闕爾
▸ 闕虧
▸ 闕翟
▸ 闕殆
▸ 闕焉
▸ 闕陋
▸ 闕卷
▸ 闕門
▸ 闕行
▸ 闕黨
▸ 闕政
▸ 闕竦
▸ 闕典
▸ 闕庭
▸ 確守
▸ 闕景
▸ 闕簿
▸ 闕敗
▸ 闕遺
▸ 闕短
▸ 闕悞
▸ 闕壞
▸ 取易守難
▸ 闕然
▸ 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