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窟的意思
注音 ㄉㄚˋ ㄗㄨˊ ㄕˊ ㄎㄨ
拼音 dà zú shí kū
基本釋義
⒈ 在四川大足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分佈於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山區,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十九處。除佛教和道教造像外,也有道、佛、儒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密宗造像所佔比例最大。
大足石窟「ㄉㄚˋ ㄗㄨˊ ㄕˊ ㄎㄨ」
⒈ 位於四川省大足縣境的石窟。為唐、五代、宋所鑿造。窟內石刻包括了道、佛、儒之造像,而以佛教造像為主,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引證解釋
⒈ 在 四川 大足 境內,為 唐、五代、宋 時所鑿造, 明 清 兩代亦續有開鑿。分佈於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山區,較集中的有 寶頂山、北山 等十九處。除佛教和道教造像外,也有道、佛、儒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密宗造像所佔比例最大。
▸ 龍門石窟
▸ 敦煌石窟
▸ 大足
▸ 大卵石
▸ 大理石
▸ 柏孜克里克石窟
▸ 石窟
▸ 雲岡石窟
▸ 阿旃陀石窟
▸ 大石調
▸ 石投大海
▸ 石沈大海
▸ 石沉大海
▸ 足大
▸ 大躍進
▸ 大仁
▸ 大戰
▸ 大志
▸ 大興
▸ 大笑
▸ 大家族
▸ 大吼
▸ 大客車
▸ 大連
▸ 大浪
▸ 大樓
▸ 大帽子
▸ 大寶
▸ 大敗
▸ 大巴
▸ 莫大
▸ 磐石
▸ 石潭
▸ 三大節
▸ 三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