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府的意思

注音 ㄨㄞˋ ㄈㄨˇ

拼音 wài fǔ

基本釋義

⒈  古官名。掌國內財貨的出納。

⒉  外庫。與王室的倉庫稱內府相對。

⒊  外廷所設府署機關。

⒋  京都以外的州郡。

⒌  外地。

引證解釋

⒈  古官名。掌國內財貨的出納。

《周禮·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

⒉  外庫。與王室的倉庫稱內府相對。

《穀樑傳·僖公二年》:“如受我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
漢 劉向 《說苑·奉使》:“君賜之外府之裘,則能勝之。”
《宋書·武帝紀下》:“財帛皆在外府,內無私藏。”
宋 王安石 《和吳御史汴渠》詩:“貨入空外府,租輸陳太倉。東南一百年,寡老無殘粻。”

⒊  外廷所設府署機關。

《後漢書·孫程傳》:“顯(閻顯 )弟衛尉 景 遽從省中還外府,收兵至 盛德門。”
唐 韓愈 《唐故相權公墓碑》:“前後考第進士及庭所策試士,踵相躡為宰相達官,與公相先後,其餘布處臺閣外府,凡百餘人。”

⒋  京都以外的州郡。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興廉舉孝,歲時於外府。署行議年,日夕於中甸。”
《南史·王勱傳》:“王生 才地,豈可遊外府乎?”
唐 劉禹錫 《代請朝覲》:“復加朝章,作藩外府,遠違輦下,十有四年。”

⒌  外地。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兩個人走到坊口,只見對面來了一把黃傘,兩對紅黑帽,一柄遮陽,一頂大轎。知道是外府官過,父子兩個站在房簷下看,讓那傘和紅黑帽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