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言的意思
注音 ㄓˊ 一ㄢˊ
拼音 zhí yán
基本釋義
⒈ 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例執言守事,無所違禁。
英make positive assertions;
引證解釋
⒈ 拿出主張;建白。
引《易·師》:“田有禽,利執言,無咎。”
王弼 注:“物先犯己,故可以執言而無咎也。”
孔穎達 疏:“故可以執此言往問之。”
唐 吳兢 《貞觀政要·政體》:“自今詔敕疑有不穩便,必須執言,無得妄有畏懼,知而寢默。”
⒉ 謂堅持自己的話,不改口。
引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折獄》:“公曰:‘井有死人,恐未必即是汝夫。’婦執言甚堅。公乃出屍於井,視之,果不妄。”
⒊ 藉口。
引《金史·叛臣傳·張覺》:“及 金 人伐 宋,竟以納 平州 之叛為執言云。”
▸ 仗義執言
▸ 傷言扎語
▸ 善言
▸ 潤筆執政
▸ 少言寡語
▸ 仁言利博
▸ 人言
▸ 軟語溫言
▸ 三夫之言
▸ 三代執金
▸ 善言不入耳
▸ 仁言利溥
▸ 訒言
▸ 軟言
▸ 日試萬言
▸ 人言籍籍
▸ 善言暖於布帛
▸ 人言不足恤
▸ 仁言
▸ 確執
▸ 人言可畏
▸ 人言鑿鑿
▸ 三世執戟
▸ 饒言
▸ 人言嘖嘖
▸ 人言藉藉
▸ 人權宣言
▸ 詮言
▸ 群言
▸ 曲言
▸ 群言堂
▸ 宂言
▸ 驅執
▸ 囚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