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坐的意思
注音 ㄈㄢˇ ㄗㄨㄛˋ
拼音 fǎn zuò
基本釋義
⒈ 把被誣告人應得的刑罰,反過來加在誣告人身上。
英sentence the accuser to the punishment facing the person he falsely accused;
英文 to sentence the accuser (and free the falsely accused defendant)
反坐「ㄈㄢˇ ㄗㄨㄛˋ」
⒈ 誣告他人,其人應得何罪,則使誣告者反受之,稱為「反坐」。
引《老殘遊記·第一八回》:「從實招來,是誰教你誣告的。你不知道律例上有反坐的一條嗎?」
引證解釋
⒈ 指我國封建社會對誣告罪的刑罰。即把被誣告的罪名所應得的刑罰加在誣告人身上。
引《後漢書·黨錮傳·李膺》:“膺 表欲按其罪, 元群(羊元群 )行賂宦豎, 膺 反坐輸作左校。”
唐 長孫無忌 《唐律疏議·鬥訟三》:“諸誣告人者,各反坐。”
《老殘遊記》第十八回:“是誰教你誣告的。你不知道律例上有反坐的一條嗎?”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你竟這樣的侮辱我!說我不是人……如果我真的不是人,我情願大辟--就是殺頭呀,你懂了沒有?要不然,你是應該反坐的。”
⒉ 反誣;誣賴。
引《水滸傳》第四五回:“這婦人反坐 石秀 …… 楊雄 聽了,心中火起。”
▸ 三反四覆
▸ 三反
▸ 三獨坐
▸ 三反五反運動
▸ 入坐
▸ 人窮反本
▸ 鵲反鸞驚
▸ 讓坐
▸ 卻坐
▸ 狨坐
▸ 清坐
▸ 取代反應
▸ 全反射
▸ 全跏趺坐
▸ 熱核反應
▸ 如坐鍼氈
▸ 如坐春風
▸ 如坐雲霧
▸ 強者反己
▸ 求益反損
▸ 喬坐衙
▸ 僉坐
▸ 棄末反本
▸ 求榮反辱
▸ 起坐
▸ 起反
▸ 遷坐
▸ 騎坐
▸ 親極反疏
▸ 平起平坐
▸ 平坐
▸ 平反
▸ 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 破坐
▸ 踑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