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常侍的意思
注音 ㄕˊ ㄔㄤˊ ㄕˋ
拼音 shí cháng shì
基本釋義
⒈ 東漢靈帝時宦官張讓、趙忠等十二人,都任中常侍,故稱。十,取其成數。
引證解釋
⒈ 東漢 靈帝 時宦官 張讓、趙忠 等十二人,都任中常侍,故稱。十,取其成數。 《後漢書·宦者傳·張讓》:“是時 讓、忠 及 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 十二人,皆為中常侍,封侯貴寵,父兄子弟佈列州郡,所在貪殘,為人蠹害。
引黃巾 既作,盜賊糜沸,郎中 中山 張鈞 上書曰:‘……宜斬十常侍,縣頭南郊,以謝百姓。’”
《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
清 侯方域 《朋黨論上》:“漢 有 陳 竇 、十常侍之黨, 陳竇 以君子而敗,十常侍以小人而勝。”
▸ 內常侍
▸ 常侍
▸ 散騎常侍
▸ 常十萬
▸ 十方常住
▸ 鈷六十
▸ 侍班
▸ 三常
▸ 日常間
▸ 日常
▸ 三十
▸ 三百六十行
▸ 軟紅十丈
▸ 人事無常
▸ 三百六十日
▸ 如常
▸ 三島十洲
▸ 上下無常
▸ 人之常情
▸ 入侍
▸ 日常時
▸ 三十六苑
▸ 三十六行
▸ 三十有室
▸ 榮侍下
▸ 人情之常
▸ 三十六玉皇
▸ 三十六書
▸ 三十子
▸ 三十六天
▸ 三十六宮
▸ 三十六郡
▸ 三十六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