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的意思
注音 ㄉㄨㄥˋ ㄅㄨˋ ㄉㄨㄥˋ
拼音 dòng bù dòng
詞性 副詞
基本釋義
⒈ 比喻某種現象頻繁發生(常含厭煩意),一般跟“就”連用。
例這兩日又不揀早涼行,動不動老大藤條打來。——《水滸傳》
英be apt to; frequently; always; easily;
國語辭典簡編本
動不動「ㄉㄨㄥˋ ㄅㄨˋ ㄉㄨㄥˋ (變)ㄉㄨㄥˋ ㄅㄨˊ ㄉㄨㄥˋ」
經常、每每,指慣常的行為。
造句做人要心胸寬大,別動不動就和人計較。
動不動「ㄉㄨㄥˋ ㄅㄨˋ ㄉㄨㄥˋ」
⒈ 經常、每每,指慣常的行為。
引《儒林外史·第一回》:「又自己不來,遣幾個粗夯小廝,動不動大呼小叫,鬧的王冕不得安穩。」
《文明小史·第三〇回》:「你們這般年輕人,總是拜服外國,動不動贊他好。」
引證解釋
⒈ 表示很容易發生某種行動。
引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二折:“房玄齡、徐茂公 真老儍,動不動將人罵。”
《西遊記》第七六回:“只恨他動不動分行李散火。”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五:“那裡整天整夜的擁擠著的人馬車輛,動不動就會碰傷了人。”
▸ 漠然不動
▸ 雷打不動
▸ 巋然不動
▸ 寂然不動
▸ 毫不動搖
▸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 動罔不吉
▸ 動不失時
▸ 動盪不安
▸ 動盪不定
▸ 不可動搖
▸ 不動尊
▸ 不動聲色
▸ 不動明王
▸ 不動產
▸ 昂昂不動
▸ 變動不居
▸ 按甲不動
▸ 按兵不動
▸ 如如不動
▸ 聲色不動
▸ 神色不動
▸ 文絲不動
▸ 巍然不動
▸ 嵬然不動
▸ 紋絲不動
▸ 文風不動
▸ 紋風不動
▸ 行不動
▸ 一動不動
▸ 屹然不動
▸ 原封不動
▸ 三大運動
▸ 三反五反運動
▸ 上下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