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聲筒的意思
注音 ㄔㄨㄢˊ ㄕㄥ ㄊㄨㄥˇ
拼音 chuán shēng tǒ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亦稱“傳話筒”。
⒉ 用以提高音量的圓錐形話筒。
⒊ 喻指只會傳達別人的話,自己卻毫無主見的人。
⒋ 猶言小廣播,謂私下傳播不該傳播的或不可靠的訊息。
國語辭典簡編本
傳聲筒「ㄔㄨㄢˊ ㄕㄥ ㄊㄨㄥˇ」
1.擴大說話聲音時所用的圓錐形器具。
造句警方利用傳聲筒向歹徒喊話,希望能突破歹徒的心防,棄械投降。
2.居中替人傳達意思而沒有固定立場的人或媒體。
造句新聞媒體應力求客觀、公正的報導,而不應淪為附和政權的傳聲筒。
傳聲筒「ㄔㄨㄢˊ ㄕㄥ ㄊㄨㄥˇ」
⒈ 擴大說話聲音時所用的圓錐形筒。
⒉ 違背客觀的立場,專為特定的物件作宣傳。
例如:「新聞媒體追求客觀、公正的報導,而不應淪為附和政權機構的傳聲筒。」
引證解釋
⒈ 亦稱“傳話筒”。
⒉ 用以提高音量的圓錐形話筒。
引王西彥 《古屋》第三部七:“另一個大眼睛男孩子,雙手捧著傳聲筒。”
魏鋼焰 《寶地-寶人-寶事》:“乳河 兩岸傳話筒呼喊著,山坡上鑼鼓喧天。”
⒊ 喻指只會傳達別人的話,自己卻毫無主見的人。
引巴金 《作家要有勇氣文藝要有法制》:“作傳聲筒,當然比較保險,但是,你就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⒋ 猶言小廣播,謂私下傳播不該傳播的或不可靠的訊息。
引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五:“‘你是筒搖間的傳聲筒’, 鍾佩文 不放過她,頂了她一句,說:‘你會不曉得!’”
▸ 空谷傳聲
▸ 傳聲
▸ 傳聲器
▸ 傳話筒
▸ 聲傳
▸ 氣筒
▸ 軟聲
▸ 肉聲
▸ 三傳
▸ 善響者不於響於聲
▸ 熱傳導
▸ 忍氣吞聲
▸ 人聲鼎沸
▸ 鵲夜傳枝
▸ 仁聲
▸ 全聲
▸ 榮聲
▸ 鵲聲
▸ 驅傳
▸ 柔聲
▸ 秋聲
▸ 裘馬聲色
▸ 屈聲
▸ 秋聲賦
▸ 如響之應聲
▸ 柔聲下氣
▸ 塞聲
▸ 清聲
▸ 青箱傳學
▸ 輕聲
▸ 擅聲
▸ 喬聲顙氣
▸ 悄聲
▸ 闃無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