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排律的意思
注音 ㄨˇ 一ㄢˊ ㄆㄞˊ ㄌㄩˋ
拼音 wǔ yán pái lǜ
基本釋義
⒈ 詩體之一。為五言律詩的鋪排延長。南朝宋時已出現,盛行於唐,元代始確立此詩體名稱。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要求對仗。亦稱“五言長律”。
引證解釋
⒈ 詩體之一。為五言律詩的鋪排延長。 南朝 宋 時已出現,盛行於 唐,元 代始確立此詩體名稱。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要求對仗。亦稱“五言長律”。
引明 吳訥 《文章辨體序說·排律》:“楊伯謙 雲:‘ 唐 初五言排律雖多,然往往不純;至 中唐 始盛。’”
亦省稱“五排”。 清 趙翼 《陔餘叢考·五七律排》:“薛道衡 《昔昔鹽》:‘垂柳覆金堤……’此又五排濫觴也。”
▸ 五言長律
▸ 五言律
▸ 五言律詩
▸ 排律
▸ 五言古詩
▸ 五言四句
▸ 五言
▸ 五音六律
▸ 五言絶
▸ 五言絶句
▸ 五言金城
▸ 五言試帖
▸ 五言長城
▸ 析言破律
▸ 五言古
▸ 五言詩
▸ 五言城
▸ 七言律
▸ 七言律詩
▸ 排中律
▸ 四律五論
▸ 五律
▸ 五排
▸ 五千言
▸ 五禽言
▸ 排氣
▸ 三牲五鼎
▸ 入律
▸ 三百五篇
▸ 傷言扎語
▸ 善言
▸ 三一回五一回
▸ 三大紀律
▸ 少言寡語
▸ 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