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法的意思
注音 ㄨˇ ㄈㄚˇ
拼音 wǔ fǎ
基本釋義
⒈ 謂規、矩、繩、權、衡。謂仁、義、禮、智、信。佛教謂名、相、分別、正智、真如。
引證解釋
⒈ 謂規、矩、繩、權、衡。
引《禮記·深衣》:“五法已施,故聖人服之。故規、矩取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其平,故先王貴之。”
孫希旦 集解:“謂規、矩、繩、權、衡也。”
⒉ 謂仁、義、禮、智、信。
引《大戴禮記·盛德》:“天子三公合以執六官,均五政,齊五法,以御四者,故亦惟其所引而之。”
盧辯 注:“五法,謂仁義禮智信。”
⒊ 佛教謂名、相、分別、正智、真如。
引《入楞伽經》卷七:“何等五法?一者名,二者相,三者分別,四者正智,五者真如……一切佛法,皆入五法中。”
▸ 四功五法
▸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 四捨五入法
▸ 五雷正法
▸ 五位百法
▸ 五雷法
▸ 五雷天心正法
▸ 五權憲法
▸ 閏法
▸ 三牲五鼎
▸ 三尺法
▸ 三百五篇
▸ 任法獸
▸ 三一回五一回
▸ 三法司
▸ 商法
▸ 如法
▸ 三表五餌
▸ 三反五反運動
▸ 三環五扣
▸ 如法砲制
▸ 如法炮製
▸ 人民法院
▸ 全唐五代詞
▸ 三山五嶽
▸ 染法
▸ 詘法
▸ 榷鹽法
▸ 拳法
▸ 群法
▸ 屈法
▸ 銓法
▸ 三三五五
▸ 日內瓦命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