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支剌的意思
注音 ㄍㄢ ㄓ ㄌㄚˋ
拼音 gān zhī là
基本釋義
⒈ 亦作“乾茨臘”。
⒉ 支剌,語助詞。乾枯。
⒊ 支剌,語助詞。平白無故。
乾支剌「ㄍㄢ ㄓ ㄌㄚˋ」
⒈ 乾枯。元·喬吉〈水仙子·紙糊鍬輕〉曲:「紙糊鍬輕吉列枉折尖,肉膘膠乾支剌有甚粘。」也作「乾茨臘」。
⒉ 沒有理由。元·李文蔚也作「乾茨臘」。
引《燕青博魚·第四折》:「急的我心兒跳,好一似熱油澆,為甚 麼乾支剌吐著舌頭?」
引證解釋
⒈ 亦作“乾茨臘”。 支剌,語助詞。乾枯。
引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那好人家將粉撲兒淺淡勻,那裡像喒乾茨臘手搶著粉。”
⒉ 支剌,語助詞。平白無故。
引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四折:“為甚麼乾支剌吐著舌頭?”
元 楊顯之 《瀟湘雨》第三折:“可可可,乾支剌送的人活地獄。”
▸ 活支剌
▸ 措支剌
▸ 錯支剌
▸ 支剌
▸ 只留支剌
▸ 直留支剌
▸ 乾柴
▸ 乳臭未乾
▸ 軟兀剌
▸ 灑海剌
▸ 肉乾
▸ 親支
▸ 熱剌剌
▸ 熱忽剌
▸ 乾坤再造
▸ 乾坤一擲
▸ 乾明
▸ 乾端坤倪
▸ 槍支
▸ 乾陵
▸ 乾隆帝
▸ 起支
▸ 七支
▸ 抔土未乾
▸ 七支八搭
▸ 駢支
▸ 強本弱支
▸ 破碎支離
▸ 破不剌
▸ 劈溜撲剌
▸ 葡萄乾
▸ 撲剌
▸ 撲哩撲剌
▸ 撲剌剌
▸ 扭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