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的意思

注音 ㄓㄨㄥ ㄑ一ㄥˊ

拼音 zhōng qíng

基本釋義

⒈  隱藏在心中的思想或情感。

不察餘之中情。——《楚辭·離騷》
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

inner feelings;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中情「ㄓㄨㄥ ㄑ一ㄥˊ」

⒈  內心。

《楚辭·屈原·離騷》:「荃不察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文選·張衡·思玄賦》:「伊中情之信修兮,慕古人之貞節。」

⒉  真實的情形。

漢·陸賈《新語·術事》:「世俗以為自古而傳之者為重,以今之作者為輕,淡於所見,甘於所聞,惑於外貌,失於中情。」

引證解釋

⒈  內心的思想感情。

《管子·形勢解》:“中情信誠則名譽美矣。”
漢 張衡 《思玄賦》:“苟中情之端直兮,莫吾知而不恧。”
《晉書·張軌傳》:“彈劍慷慨,中情蘊結。”
清 徐乾學 《請告得旨留別諸公》詩:“一官雞肋中情淡,萬卷牛腰遠道難。”

⒉  謂內心真誠。

《墨子·尚同下》:“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將欲為仁義。”
孫詒讓 間詁:“情,實也。”
《楚辭·離騷》:“荃不察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⒊  內在的實際情況。

漢 陸賈 《新語·術事》:“世俗以為自古而傳之者為重,以今之作者為輕;淡於所見,甘於所聞;惑於外貌,失於中情。”
漢 牟融 《理惑論》:“不可以所習為重,所希為輕,惑於外類,失於中情。”
亦謂有內在的真實才能。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
劉昞 注:“真智在中,眾不能見,故無外名而有內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