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順的意思
注音 ㄅㄨˋ ㄕㄨㄣˋ
拼音 bù shùn
基本釋義
⒈ 不順理。不順從;不歸順;叛逆。不稱心。
不順「ㄅㄨˋ ㄕㄨㄣˋ」
⒈ 不服、不從。
引《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夫不順者已誅,而為善者未賞。」
元·石君寶《曲江池·第三折》:「女心裡憎惡孃親近,娘愛的女不順,娘愛的郎君個個村,女愛的卻無銀。」
⒉ 不平整。
例如:「領子縐縐的不順。」
⒊ 不正常。
例如:「經血不順」。
引證解釋
⒈ 不順理。
引《詩·大雅·桑柔》:“維彼不順,自獨俾臧,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朱熹 集傳:“彼不順理之君則自以為善而不考眾謀。”
《孟子·盡心上》:“伊尹 曰:‘予不狎於不順,放 太甲 於 桐,民大悅; 太甲 賢,又反之,民大悅。’”
⒉ 不順從;不歸順;叛逆。
引《孟子·離婁上》:“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惡得為恭儉?”
漢 史岑 《出師頌》:“西夷不順,東夷遘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馬僧》:“青海 卜藏丹津 不順, 憲皇帝 命 年 為撫遠大將軍、 嶽鍾琪 為奮威將軍,率兵討之。”
⒊ 不稱心。
引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俺娘錢親鈔緊:女心裡憎惡,孃親近;娘愛的女不順。娘愛的郎君個個村,女愛的卻無銀。”
▸ 名不正則言不順
▸ 不順眼
▸ 不順氣
▸ 舌柔順終以不弊
▸ 毫不
▸ 何不
▸ 看不上
▸ 摸不著
▸ 不與
▸ 不慎
▸ 不計
▸ 不甘心
▸ 不能
▸ 不變
▸ 三不歸
▸ 三不朽
▸ 三不拗六
▸ 三不宜
▸ 日昃不食
▸ 日月不可逾
▸ 三不管
▸ 軟硬不吃
▸ 三年不目月
▸ 如不勝衣
▸ 入不敷出
▸ 軟不拉耷
▸ 三不孝
▸ 日旰不食
▸ 日不我與
▸ 三不祥
▸ 忍順
▸ 如恐不及
▸ 煞不如
▸ 人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