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喪的意思

注音 ㄙㄢ ㄋ一ㄢˊ ㄙㄤˋ

拼音 sān nián sàng

基本釋義

⒈  古代喪服中最重的一種。臣為君、子為父、妻為夫等要服喪三年。為封建社會的基本喪制。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喪服中最重的一種。臣為君、子為父、妻為夫等要服喪三年。為封建社會的基本喪制。參閱《儀禮·喪禮》、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三年之喪》、 清 趙翼 《陔餘叢考·三年喪不計閏》。

《論語·陽貨》:“三年之喪,期已久矣。”
《左傳·昭公十五年》:“王一歲而有三年之喪二焉。”
杜預 注:“天子絶期,唯服三年,故後雖期,通謂之三年喪。”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阿司寇》:“後既崩,御史 李玉明 復上疏請行三年喪禮,亦戍於 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