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葦的意思
注音 一 ㄨㄟˇ
拼音 yī wěi
基本釋義
⒈ 《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一葦「一 ㄨㄟˇ」
⒈ 一束葦草。
引《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⒉ 比喻小船、小舟。
引《三國志·卷六五·吳書·賀邵傳·傳曰》:「長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葦可航也。」
宋·蘇軾〈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引證解釋
⒈ 後以“一葦”為小船的代稱。
引《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孔穎達 疏:“言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葦也。”
《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臣聞否泰無常,吉凶由人, 長江 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葦可航也。”
宋 蘇軾 《遊武昌寒溪西山寺》詩:“今朝橫江來,一葦寄衰朽。”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一:“那無一葦航,繁念空悠悠。”
清 林則徐 《中秋炮臺眺月》詩:“日午潮回擢東指,順流一葦如輕鷗。”
▸ 姚一葦
▸ 一葦可航
▸ 如出一口
▸ 日慎一日
▸ 三自一包
▸ 三一回五一回
▸ 日甚一日
▸ 日復一日
▸ 融合為一
▸ 人手一冊
▸ 勸百諷一
▸ 熔於一爐
▸ 仁同一視
▸ 如出一軌
▸ 人生哲學的一課
▸ 人一己百
▸ 缺一不可
▸ 全一
▸ 三人一龍
▸ 若出一轍
▸ 群居和一
▸ 闕一不可
▸ 求備一人
▸ 若出一軌
▸ 筌蹏一悟
▸ 三世一爨
▸ 擎天一柱
▸ 清一色
▸ 屈指一算
▸ 攘臂一呼
▸ 清一
▸ 情深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