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議論文素材積累
2015高中議論文素材積累
素材一:
在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這個問題上,我認為中學生上網的利大於弊。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日益廣泛和深入,資訊科技的高度發展,網路正在逐步進入人們的生活,許多學校都在努力普及電腦,鼓勵學生學好這門課程,許多家長給孩子購置電腦,參加各類網路學習班,讓孩子到網路上學習新知識,接受新資訊。在社會上還有許多中學生製作網頁比賽等等。這不都說明了中學生應該接觸網路嗎?
網路給學生提供了求知學習的新渠道。網路提供了求知學習的廣闊天地,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接受教育,並不侷限於學校。
這裡有一份一位學生的調查報告:我校有83.2%的學生上過網,沒上過網的學生中只有3.9%持無所謂態度,其餘普遍都很熱衷。大多數同學打發週末和課餘生活的方式,除了看書之外,位居第二的就是上網。這就說明了網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網路具有方便,快捷,靈活等優點,他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人們利用網路,幾秒鐘之內,便可以收到迢迢萬里的來信,就可以獲得世界各地各種詳盡的資料。不僅如此,許多學校還利用網路開辦了遠端教育,為中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學習天地。
……
綜上所述,我認為中學生上網利大於弊。
素材二:
金字塔的建造者
相信有很多人都曾從不同的渠道瞭解到關於金字塔建造者的身份吧!
很多科學家都說他們是一群奴隸。但有一位不是從事科學事業的鐘表匠卻很肯定地說:金字塔不是由奴隸建造的,而是由自由人建造的。這一說法自然會遭到許多輿論的駁斥,但這位鐘錶匠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了他的看法。他說:自己曾經入過獄,在監獄服刑期間,由於失去了自由,致使他無論使用什麼方法都不能使其製作出日誤差低於1/10秒的鐘表。然而,以前他在鐘錶店工作時,至少當他還是自由人的時候,他能使鐘錶的日誤差低於1/100秒。起初,鐘錶匠認為是由於監獄環境不好造成差錯率上升。後來,他明白了,原來是自身的心情在作祟。由此,他推斷出金字塔這麼大的.工程,被建造得天衣無縫,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
細想想,這的確是挺有道理的。而我們的人生也好比是一座金字塔。從出身到長大成人的每一步都是在造這座金字塔,而在一旁指導我們建造的人可能是我們的老師,也可能是我們的家長,也可能是整個社會。指導者起的是畫規劃圖紙和選取場地的作用,而建造它的人正是我們自己。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建造出屬於自己完美的、無與倫比的金字塔。有的塔造得間隙太大,也很粗糙;有的塔沒造多高,就塌了下來;有的塔雖然造好了,也很高,但由於造的時候不夠耐心,細節部分經不起日曬雨淋,總顯得斑斑駁駁。
上述這些現象的發生,其實並不能把錯完全歸咎於“建塔者”身上,“監督者”同樣也有責任。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社會給青少年的壓力過大,使得他們失去了自由,由於他們有了厭倦和牴觸情緒,不是一心一意為自己“建塔”,為自己奮鬥,而是變成為他人無奈地“建塔”,試想這樣的塔能建得好嗎?
我想在過分管束和過嚴監督的地方,別指望有奇蹟發生。因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愉悅和諧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到最佳水平。
【例文點評】
“材”與“非材”的抉擇
黑柳徹子《窗邊的小姑娘》中,小女孩有兩扇窗,一扇令她悲痛不已,而另一扇卻令她為之一笑。那又何苦執意開啟那扇使她傷心的窗呢?
【黑柳徹子】
老人的話啟發了我:原來女孩開錯了窗。故事的意義顯而易見,然而當你面對兩個視窗,又會如何選擇呢?
恐怕得到的結果並不會讓人滿意。女孩開窗的選擇只能帶給她歡笑或痛苦,但人生中的抉擇會帶給我們一輩子的成功或後悔。
在當今的現實生活中,評判學生的好壞首先得看成績,但試問:這其中又有幾個成為愛因斯坦或是比爾·蓋茨?事實證明,不是所有會讀書的人都能成才;反之,那些半途輟學的人甚至也能成功。
這就要說到他了,中國小將丁俊暉,8歲就輟學玩起了斯諾克。被英國統治了30年的斯諾克竟讓丁俊暉登上了寶座。是誰?是誰讓他成功?對!是他父親的抉擇!一個荒謬的決定,使他家傾家蕩產。乍看來的確是開錯了“窗”,但其實不然,這扇窗,為他帶來了燦爛的前景之光。
開窗,殊為不易。誰都不知道窗外通往的是灑滿陽光的大道,是平淡無奇的林間小路,還是佈滿荊棘的曲折小徑。人之一生,終究還是由自己做主,又何必顧及他人感受?
學生,應當在校好好讀書,然而,當所有人都開這扇通往陽光大道的窗時,又何必執意與別人擠,到頭來反倒誤了自己卿卿“性命”呢?何不另闢蹊徑,開啟那屬於你自己的視窗呢?
同樣是個學生,但上課睡覺、看課外書,無一老師贊他為好學生。沒想到這小子首次參加新概念大賽,竟得到了評委的一致好評。一揮而就的《杯中窺人》讓他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寫作之窗。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又創作了《三重門》等小說,名氣大增。那個名叫韓寒的小子,我想,應該比那些還坐在教室裡埋頭苦幹的學生們要強多了吧!
“材”與“非材”,並沒有一定的標準。以成績來衡量一個學生的說法,也已不復存在。曾有專家做過調查: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往往並不是最有成就的學生,反倒是在班中成績第十七位的學生將來最成功。
這說明什麼?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最棒。殊不知,他們如此執意前進反倒是毀了一個可能成為斯諾克冠軍或作家的孩子的人生。
假如每個人都能像故事中老人的想法去做,開啟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視窗,那麼也許斯諾克的中國冠軍早就誕生了,社會中的少年作家也會更多。
人生中的“窗”,只待你開啟,還記得鴻銘說過——只聽說過四個杯子配一個茶壺,從沒聽說過四個茶壺配一個杯子的。但無論是杯子還是茶壺,都有各自的用處,缺一不可。
每個人都有輝煌與落寞的一面,但成功與否,都是由你自己抉擇,怨不得別人。
人生之窗,取決於你一念之間的選擇。只是無需刻意!
“材”與“非材”因人而異,開窗須慎,屬於你的窗永遠待你開啟!
【簡評】
作者由一本兒童小說引出,聯想到當代青少年成才的問題。小作者眼光獨到,獨闢蹊徑,打破傳統思維,試圖解構與重新界定“材”的定義。列舉名人事例,引用名人話語,娓娓道來,將自己觀點闡釋透徹。整篇文章文筆老練,頗具新概念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