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素材:相容幷包
議論文素材:相容幷包
相容幷包,把各個方面全都容納包括進來。作為高中語文中的一個考點,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議論文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相容幷包介紹
拼音:相容幷包 (jiān róng bìng bāo)
解釋:容:容納;包:包含。把各個方面全都容納包括進來。
相容幷包素材一
說到“包容”,我們自然就會想到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相容幷包,思想自由”的主張。這幾年,我們頗有點談“自由”色變,所以,這“相容幷包”也就不怎麼提了。
但是,不久前,北京大學金開誠先生寫了一篇《漫話校訓》的文章。文章說:清華大學的校訓為“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為“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都令人大為激賞,但是作為在北大長期工作和學習的北大人,金先生竟不知道北大有什麼校訓。
不知道北大校訓的金先生,卻記得蔡元培先生的“相容幷包”。但金先生惜墨如金,將蔡元培先生主張中的後四字給惜掉了。
我想,不是金先生真的惜墨如金,將後面四個字惜掉了,而是怕是這四個字太敏感,刺激了某些人的神經。
是的,“相容幷包”本身就夠敏感,夠問題的了。相容幷包?難道反動的言行,我們也能幷包?分裂祖國的言行,我們也能幷包?社會的汙穢、黑暗,我們也能幷包?
一個社會,在某種程度,就是一個世界,一個自然的世界。這個世界裡,我們允許樹木、鮮花生長,也同樣允許野草、荊棘生長;我們允許益鳥、益蟲存在,同樣也得允許老鼠、蒼蠅的.存在。
人類的歷史,就是在善與惡,進步與落後的鬥爭中發展前進的。沒有了惡,何來善?沒有了落後,何來進步?況且,反動、醜惡的東西,你不讓它們充分的表現、表演,你怎麼才能認清它醜惡的本質,險惡的用心呢?新中國歷史上,1957年的反右運動,對右派的引蛇出洞,大約不少人還是記憶猶新的。
記得報道說,某一個地區為了保護善良、溫馴的鹿群,而將兇惡、殘忍的豺狼趕盡殺絕,結果怎麼樣?鹿群數量急劇膨脹,老弱病殘之鹿迅速增長,嚴重影響了鹿群的質量,鹿群的生存出現了嚴重的生態危機,沒有辦法,只得將兇惡的狼先生們再請回來,這樣,鹿群才又一次恢復了生機。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上可笑之人。
能夠撐船的大肚裡,什麼不能包容呢?醜惡、陰謀、骯髒、汙穢、苦難、磨礪、失敗、挫折……一切都可以承受,一切都可以包容,方顯得我們的偉大、寬闊,堅毅與堅強。一點小小的風波,幾聲低低的議論,我們都以為大敵當前;飄下輕輕的樹葉,灑落微微的細雨,我們都以為會砸破腦袋,那樣才真是顯得可笑哩!
我以為,北大完全應該理直氣壯、正大光明地以“相容幷包,思想自由”為自己的校訓,它較“厚德載物,自強不息”,較“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一點都不遜色,反而有胸懷天下,包容宇內的氣度與胸襟。
北大人能如此,中國人就何以不能如此呢?
相容幷包素材二
孔子在教育方面就主張有教無類,就是無論什麼人都可以透過學習成為有用的人,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倫,是一種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為儒家始祖 的孔子,其實對於功利的態頗為淡泊,對於倫理的態度又頗為靈活。這兩個方面,可以用 兩句話來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個讀書人。一般讀書人寒窗苦讀,心中都懸著一個目標,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為某方面的專門家,好在社會上混一個穩定的職業。說一個人不成器,就等於說他沒出息,這是很忌諱的。孔子卻坦然說,一個真正的人本來就是不成器的。也確實有人譏他博學而無 所專長,他聽了自嘲說,那麼我就以趕馬車為專長罷。
其實,孔子對於讀書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張讀書要從興趣出發,不贊成為求知而求知的純學術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還主張讀書是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種沽名釣譽的庸俗文人("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他一再強調,一個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實學,而無須在乎外在的名聲和遭遇,類似於"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這 樣的話,《論語》中至少重複了四次。
"君子不器"這句話不僅說出了孔子的治學觀,也說出了他的人生觀。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個學生聊天,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別表示想做軍事家、經濟家和外交家。惟有曾點說,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輕裝出發,約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裡游泳,在林下乘涼,一路唱歌回來。孔子聽罷,喟然嘆曰:"我和曾點想的一樣。"聖人的這一嘆,活潑潑地嘆出了他的未染的性靈,使得兩千年後一位最重性靈的文論家大受感動,竟改名"聖嘆" ,以志紀念。人生在世,何必成個什麼器,做個什麼家呢,只要活得悠閒自在,豈非勝似一切?
學界大抵認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於什麼是"仁",眾說不一,但都不出倫理道德的範圍。孔子重人倫是一個事實,不過他到底是一個聰明人,而一個人只要足夠聰明,就決不會看不透一切倫理規範的相對性質。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這句話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備條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歸結為忠恕二字,其實孔子決不主張愚忠和濫恕。他總是區別對待"邦有道"和"邦無道"兩種情況,"邦無道 "之時,能逃就逃("乘桴浮於海"),逃不了則少說話為好("言孫"),會裝傻更妙("愚不可及"這個成語出自《論語》,其本義不是形容愚蠢透頂,而是孔子誇獎某人裝傻裝得高明極頂的話,相當於鄭板橋說的"難得糊塗")。他也不像基督那樣,當你的左臉捱打時,要你把右臉也送上去。有人問他該不該"以德報怨",他反問:那麼用什麼來報德呢?然後 說,應該是用公正回報怨仇,用恩德回報恩德。
孔子實在是一個非常通情達理的人,他有常識,知分寸,絲毫沒有偏執狂。"信"是他親自規定的"仁"的內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說:"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徑(" 硜硜然小人哉")。要害是那兩個"必"字,毫無變通的餘地,把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還反對遇事過分謹慎。我們常說"三思而後行",這句話也出自《論語》,只是孔子並不贊成 ,他說再思就可以了。
也許孔子還有不灑脫的地方,我舉的只是一面。有這一面畢竟是令人高興的,它使我可以放 心承認孔子是一位夠格的哲學家了,因為哲學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麼會-點 不灑脫呢?
【拓展閱讀】
“兼收幷蓄”和“相容幷包”有什麼區別
區別:一個注重儲存,儲蓄。
兼收幷蓄:[jiānshōubìngxù]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釋義:收:收羅;蓄:儲藏,容納。
近義詞:
相容幷包、兼而有之
反義詞:
以蠡測海
解釋:收:收羅;
把不同內容、不同性質的東西收下來,儲存起來。
相容幷包:[jiānróngbìngbāo]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故馳騖乎相容幷包,而勤思乎參天貳地。”
釋義:容:容納;包:包含。
近義詞:
相容幷蓄;無所不包;兼而有之;兼收幷蓄。
反義詞:
黨同伐異、掛一漏萬、爬梳剔抉、排斥異己、相容幷包
解釋:包容:容納;
把各個方面全都容納包括進來。
如何做到相容幷包,兼收幷蓄
1.總想別人的抄長處優點,不看別人的短處缺點
2.學會與各種各樣的人交流,溝通,讓自己交往面更加寬廣。
從這些人中總是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某些方面強過自己能給於自己幫助的人,可以同他們認真的交談,學習他們做事的方式方法。
首先認清自己,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話,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說話權和做事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每個人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對於他人的缺點不要太在意,要學會看到他人優的一面。
做好自己就好寬容是最重要的,當你懂得寬容別人的時候,你也就收穫了,什麼都去爭強好勝回,什麼都去索求與得到答,那也就什麼都失去了,在這個過程中,你肯定會遇到那些真誠的朋友的,你寬容別人,別人也會記住你的好,對你也就更加有好感。
寬容的對待別人,嚴格的對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