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精選21篇)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精選21篇)
國學,是民族永恆的精神財富。它的糟粕,隨著時間的流逝自會銷聲匿跡;但是,它的精華,一定會超越時空而萬古長青,一定會滋潤著中華民族的茁壯成長,一定會使中華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質與風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下面小編帶來的是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1
看到題目,相信一定會有人問:什麼是國學經典?國學經典是先人用盡一生總結的道理,那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裡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生命的真諦,那些都是中國的驕傲,那裡積澱著一個偉大的民族不變的靈魂。國學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如何做真人,教會我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國學經典使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嚀中品位人生的真諦,從一件小事,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個事物中,我們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態度。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之集萃,一部部經史子集,蘊涵著華夏智慧,使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我們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行為,潤物無聲地陪伴著我們的成長。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傳統文化表演我還記憶猶新,面對國學浩瀚的知識海洋,不甘落後的我更加迫切學習國學知識。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要我背《三字經》《弟子規》《唐詩三百首》。那個時候的我還不懂得,只是以玩的心態面對,後來慢慢地,媽媽給我講了關於其中蘊涵的很多的道理。原來繁冗的文句變得淺顯易懂,就連晦澀的段落,我也背的滾瓜亂熟,我才懂得了關於國學的知識。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莫過於《弟子規》中“入則孝”,讓我懂得了百善孝為先,從那一刻起我一直都銘記在心,並且立志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但是,我最喜歡的是古詩詞,讀陸游的《示兒》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愛國之心;讀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之心;讀曹植的《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的悲憤之情;讀鄭板橋的《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崢崢傲骨;讀王冕的《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的潔身自好。
我一直有一個壞毛病——考試成績好了就驕傲自大。但是“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一名言很快就讓我嚐到了苦果。有一次英語考試我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興,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高傲自大的毛病又顯示了出來,在課堂上總認為自己英語已經學的很好,不再努力學習和認真聽講,而別的同學還在不斷進步。於是,我在下一次考試中得了第三名,與第一名僅相差3分。那次考試,是對我驕傲自大毛病的沉重打擊。因此,我學的謙虛起來,成績也在穩步提升,經常保持第一名;還有,我原來喜歡斤斤計較,有時跟同學合不來;自從學了“做事斤斤計較,會失去所有的朋友時。”我學會努力控制自己,但有時會控制不住自己,然而,我不會氣餒,我會更加努力做到!
國學使人進步,國學使人明智。每一個少年兒童的美好人生,都應該從國學開始。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讓我們繼承國學經典吧!他就像我們的朋友一樣,隨時提醒我們,讓我們把那些不好的習慣改過來。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2
陶淵明說過:“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這個世界總在不斷髮展,如果我們停住了腳步,就會錯過許多的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向海倫凱勒一樣,即使無光、無聲、無語也要繼續學習。只有“學無止境”,學問才能“步步高”。
“每個人學習的態度不同,學習到的知識也不同。”這是我們從課本上的第一課文言文的《學奕》中學到的知識,也是老師經常訓誡我們的話。即使我們沒有很高的智商,但只要一直認真的積累,就可以像朱熹、辛棄疾等人那樣,擁有學富五車的智慧了。
《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裡面的內容少數我們都接觸過了,但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淵源。《詩經》僅僅只是中國文學一部分的縮影。除了《詩經》,還有《大學》、《孟子》、《論語》等不計其數的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所以我們應該不能僅限於課本上的知識。
諸葛亮的《誡子書》中講到:“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如果我們現在不認真學習,以後就不能體會到國學的經典,學會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擁有屬於自己的真才實現。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3
當今現實是:大中學生孜孜於“新東方”“雅思”“託福”,卻對母語的學習喪失了足夠的熱情;我們不少大學生能考出令西方人都為之咋舌的託福高分,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下筆就是錯別字連天,開口就是誤讀。我們青少年對好萊塢、情人節、聖誕節瘋狂著迷,卻將唐詩宋詞、清明節、中秋節冷落一邊。
當中國的成人們忘卻了傳統的義理,當中國的孩子們拋棄了歷史的積澱,當中國的學者們面對國學的衰落而無動於衷時,我們真的可以斷言:我們的文化在追求的前進道路上,真的失落了本不該失落的東西;我們可能出現了深層次的民族文化危機。
國門被西方火炮鐵甲轟撞開後,民族的危機,國運的衰弱,曾讓那些滿腔熱血而又不乏偏激的知識分子,把一切的罪過都非理性地算在了國學的身上;於是國學遭到粗暴的否定、針砭。陳獨秀就斷言,“全部十三經,不容於民主國家者蓋十之九九”。錢玄同主張不拜孔子、關羽與岳飛,鼓吹“端午中秋簡直是瘋子胡鬧,當然應該廢除,當然應該禁止”;即便是傑出的思想家魯迅,對國學都偏激到對中醫、京劇一概否定,極盡刻薄;他們極度憂患民族的命運、國家的前途,他們尋找救國濟世的良方,他們在引領民眾奮力前行的同時,簡單地把中國近代以來的衰落與災難歸因於傳統文化。
可問題是,真理越過一步就成了謬誤。傳統文化,國學精髓,現在看來,是他們,也是我們在追求強國富民的道路上本不該失落的財富啊!弘揚儒家“德治仁政”的治國理念,讓社會各階層都能分享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福祉,構建一個和諧社會;繼承道家人與自然和諧一體的哲學思維,注重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構建一個節約型社會。吸取法家“信賞必罰”的管理原則,墨家“兼愛交利”的文化精神,兵家“避實就虛”的行為科學,在國際經濟體系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發展經濟,強國富民。
國學,是中華民族在崛起騰飛的征程中,本不該也不能失落的精神財富。吸取外來文化精華,盡享歐風美雨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忘了重估國學價值,繼承國學精髓。這樣,我們就有了騰飛的雙翅。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4
標題是講一個高考生的真實故事,就是用了進步本的方法之後,20天的時間,他從16名提升到了第1名。
我相信霸老師說的是真實的案例,因為有些不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去實踐過。
就像是夏蟲不可語冰,我們是因為它沒有見過冬天所以沒和它討論冰雪,但並不是冬天不存在。
就像我們沒有做到極致的努力,所以才沒有達到那樣的提升,而並不能否認人家可以透過短短20天的努力達到了超越與逆襲。
這位第16名的學生,他的根基本來就是穩的,更有一顆想上進的心,所以只要他尋著方法,並努力去踐行,像這樣的進步,早就是情理之中。
最近在某影片平臺刷了不少關於學習方面的,結果被推送了很多學霸的學習分享。
讓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一段話,當你覺得自己努力學習了三小時有點自我感動時,人家學霸一天學習十個小時;當你覺得六點起來背單詞很勵志的時候,別人已經在六點前背了單詞和古文;當你覺得考個120還不錯的時候,考了140的學霸正在為丟掉的10分在拼命刷題。
所以,有時候,我們不能以自己的認知去評判別人,大家站的位置與高度不同,努力的程度不同,就不能隨便去置疑。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5
國學以行孝道為主,其有關書籍,以孝經為中心。
身體髮膚授之父母,不敢損傷,這句是孝經中的一段。 譯解是:自己的皮膚,骨肉是父母給的不敢去損傷。所以父母是我最親的人,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的父母。父母向來是關心我們的,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光陰。 孝敬父母是我們的責任,但是父母打我們,請不要記仇,打我們是關愛我們,還是教育我們。 “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孝”是縱即逝的眷戀,所以趕快你的父母盡一傷孝心吧!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 比如動畫片的關於孝心的話就有許多。沉香救母也是一篇關於孝心的,還有二郎神劈山救母。這都是以孝為中心的,還有各種各樣的書都是關於孝心。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度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 ,相信水的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6
寒假裡我觀看了主題是“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的山東省第二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大賽,大賽分為初賽、複賽和決賽等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都精彩紛呈,引人入勝。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是美食享受的話,那麼“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大賽就是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初賽時的精彩國學節目展演環節,各個參賽隊伍透過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生動活潑地演繹了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名篇,使我覺得國學不再是枯燥的說教,也感受到了國學的博大精深。看到誦讀經典的一個個小選手,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代傳承。
複賽和決賽則緊張激烈多了。複賽的第一個環節是“我愛記詩詞”接龍,要求每位選手背誦的詩詞中都要含有規定的字,如“花”字。多位選手各顯神通,帶有“花”字的詩詞脫口而出,體現了選手們紮實的古詩詞知識功底,整個環節既緊張刺激又扣人心絃。我一邊看選手們做答,為他們的精彩表現加油喝彩,一邊在想如果換了是我我能不能接上,結果是既拍紅了巴掌又出了一手心的汗。第二個環節是“舞文弄墨”,選手們不僅要根據提示想出符合條件的成語,還要把答案用毛筆寫出來,既考了選手的成語知識,又考了選手的毛筆書法。看來,大賽的組織者也是蠻拼的,為他們點個贊!第三個環節是“國學相對論”,要求選手根據給定的情景短劇,從國學的角度進行闡述解讀,給出自己的選擇,闡明自己的.觀點,達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有一個情景短劇是一對夫妻的孩子在醫院住院急等錢用,他們在路上撿到了一筆錢,他們該如何處理這筆錢?選手們從多個角度進行了解答,既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又有“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有“一家有難八方支援”,體現了人性的真善美,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縱觀整個大賽,選手們多次引用了孔子和孟子等先賢大儒的經典名句,“三人行必有吾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我們山東被稱為“孔孟之鄉”,中華傳統文化在齊魯大地上世代流傳。“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熱情好客的山東人民不僅傳承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的經典,更是打出了“好客山東人”的時代新名片,作為山東人我感到格外的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名中學生,我一定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多讀經典,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讓祖國更加富強,社會更加和諧。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7
每一本書都不是白看的,它有它所對應的知識。我從小的時候就愛上了看書,當然,我也愛看國學。從小,媽媽就要求我看,現在我已經從當初的幼稚孩童變成了一個不會再隨意讓父母擔心的人了。
我從《論語》、《詩經》等幾本書中學到了什麼叫孝,如何是德,怎樣才是仁等。我懂得了父母養育我十幾年,為我操心、擔憂了十幾年,而我卻一再地惹他們生氣、傷心就是我的不孝。書是好,可惜我卻無法領悟它的真諦;父母對我是好,可我卻無法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人人都說百善孝為先,可我卻連這最為基本的都做不到,我沒有偉人的偉大,也沒有他們的智慧,更沒有他們對朋友、親人的愛,我更無法做到寬容,我是個斤斤計較、小肚雞腸的人,我什麼都做不好。
我以為只要聽父母的話,按他們希望的去做就是孝,可實際上只做這些是不夠的,有時候把自己的想法與愛完全暴露在父母面前,讓他們知道自己在想什麼,那也是孝,尊重父母就是孝。朋友之間有友誼,有些人則更喜歡義氣。在某些人眼中,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朋友。其實,朋友值得不一定是願意為了對方做任何事,像那些默默無聞地在暗地裡幫助對方的人也算朋友。
每一個人對朋友的認知都不同,有些人認為必須是肯為對方出生入死的才算朋友,但又有一部分人卻認為朋友是互相幫助,並不需要和對方什麼事都一起做,一起承擔責任。我則是這麼認為的:互相幫助對方的是朋友,出生入死、一起承擔責任的也是朋友;不輕易出賣對方,把對方的秘密告訴別人的是朋友;在孤單、寂寞時陪在身邊的也是朋友;不管過多長時間友誼也不破滅的是朋友;鬧過矛盾但始終在一起的也是朋友。
朋友這個詞的意思千變萬化,解釋也多種多樣不斷變幻,但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是永恆不變的。友情讓人離開了孤獨,但也讓人更加的害怕孤單,更加需要朋友的關心與關懷。國學讓我明白了孝、仁、德、義與愛等,讓我明白了許多我以前所費解的東西,這些都是教科書上學不到的,所以我特別感謝國學,不斷充實我的內心,豐富我的情感,完美我的人生。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8
兒時,媽媽常用國學來教我做人的道理;現在,媽媽又經常用國學來教我勤奮學習的方法。從小到大,國學給了我許許多多的幫助;在無數個春秋裡,我與國學相伴,我與國學同行!
六年時光,匆匆而去。國學不僅給我帶來了豐富的知識,還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每當我遇到困難而膽怯的時候,我會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格言來鼓勵自己,不退縮,堅持下去就是勝利!每當我學習時,窗外的嬉戲誘惑我時,我會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諺語來激勵自己,繼續學習下去;每當我在學業方面有所成就時,我往往會想到“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句格言,它控制住了我的自滿情緒,讓我更加虛心地學習。
小時候,媽媽曾經教過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詩詞,但那時我還太小,不懂得這是什麼意思。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長大了。有一年夏天,媽媽帶著我去爬泰山。在上山的途中,我們停停歇歇,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了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密密麻麻的人們像螞蟻似得,其它山峰也變得很渺小。此時我的腦海裡突然浮現出了這句詩詞,就在這時,我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不禁脫口而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元宵節時,我們一家老少團聚在一起,歡慶節日的到來。這時,我望了望窗外皎潔的月光,電視里正唱著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歌聲悲涼悽切,這讓我想起了不久前去世的姥爺……想著他那慈祥的面孔,想著想著,不覺得鼻子一酸,眼淚就像一串串珠子似地流了下來……
我愛國學,因為國學能給我更多的啟迪;我愛國學,因為國學更能突出我們國家的特色;我愛國學,因為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智慧的結晶!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9
觀數十年高考在中國的發展,重理輕文已成了學子們的普遍思想,俗話有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於是乎,在中國傳統主流教育中的文科與國學偏被遺忘,甚至成了理科生中沒用的學科。
對於現狀,作為一名傾向於文科的文科生,心中自有感慨萬分,卻也倍感無奈啊。當今世界發展之潮流並非學術研究,並非什麼大思想,並非是古時百家爭鳴的時代,現在國家倡導的是經濟,是民族復興與發展,要大力發展,必重視科技,想科技興國,必重視理科。但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我們卻丟落了一些重要卻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思想的發展。因為國家的發展重視科學,所以後面直接面對社會的就是理科專業,國家得任意部門都需要一名理專的人來提高科技含量,並且,社會的企業注重實際效益,能帶來效益的人才就是好人才,科技常常注重創新,然而現在的科技卻被格式化,新中國的重理教育像科舉制重文那樣失去新意與活力。
所以回到高中,有多少學生忍著外界與社會所帶來的壓力從而艱難的選擇了文科,而且不僅數量極少,質量也實在不能恭維。因為教育重心的移,文科不可避免的失去主線,與社會脫軌,無論是就業還是一個人的成長,文科似乎只是被看作輔助性的東西,而不能作為人生的方向主流。儘管是一些文科生,也不明白自己的清晰方向與未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文科的失衡導致國家文化的殘缺,傳統文化的斷代,直至近幾年,中國又提出了弘揚傳統文化,注重提高文化實力。
這種亡羊補牢的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對文科生產生積極影響,但究竟是把文化放在輔助方面。然而國家要發展和復興,卻只能把理科放在主要位置,因為它關係著國家的現實利益。但重理也絕不可輕文,特別是國學與古哲學等方面,原本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絕不應該在近代被丟棄。雖然我們倡導取之精華,棄其糟粕,但精華的部分一定要繼承下來,這便是文科發展民族文化而要完成的任務,這便是文科的意義。
現代文科切不可學文而不知文,文科應有文科的風範,文科有文科的重要與任務。若說理科為歷史的締造者,那麼文科便是歷史的承載者,文科不可不自重,不可不被重,中華民族的振興,中華文化的傳承,文科生必不可少,國學與文科必然會被歷史所留下來。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10
相信同學們對“國學”這個字眼兒都很熟悉吧。我們從小學習的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這些都是國學。
說到國學的作用,其實很簡單,就是告訴人們為人處事的方法、人生的哲理、做人要遵守的禮儀。
我也與國學有著一段不解之緣……上學期,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其中也包括趣味叢生、緊張激烈的國學知識競賽。我和其他兩名同學代表我們班參加了高年級組的比賽,並以絕對的優勢奪得了第一名。之後,我和其他幾名同學一起組成代表隊,代表學校參加豐臺區小學生國學知識競賽。
本次比賽可謂高手如雲。來自全區的8支代表隊展開了一番龍爭虎鬥。比賽開始後,賽場氣氛緊張而凝重。選手們一個個摩拳擦掌、全神貫注、躍躍欲試。憑藉著紮實的基本功和一點點的運氣,我們在比賽前半段一直保持領先,同學們的臉上都開始出現了笑意。
不料,賽場上風雲突變。隨著幾道風險題的失利,我們的領先優勢化為烏有,還被其他隊拉開了一段距離。我和同學們的心裡有些焦急,但大家都在互相鼓勵:彆著急,彆著急。沉住氣
最後一道決勝題!我們和另外一隊積分相同,鹿死誰手馬上就要見分曉了!負責按搶答器的我,心跳驟然加快,手心裡溼漉漉的,眼睛緊盯著主持人的口型。隨著主持人一聲“開始”,我以閃電般的速度按下了搶答器!可出乎我意料的是,指示燈卻在對手的臺上亮起……
雖然我們與冠軍失之交臂,但這也讓我對韓愈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有了更深的理解。“學而時習之”應該是我們堅持不懈的學習態度。國學知識是華夏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凝結著人們世世代代總結出的道理與規律。我們所熟知的國學知識還只是滄海一粟而已。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11
生活中的國學,我愛國學,讀國學,品國學。
這是充滿國學的一天……
“叮叮!”誰呀?我不耐煩的去開門,原來是同學呀!“你來我家幹什麼呀!”我有點生氣了,可見她嘻皮笑臉的樣子,我頓時火冒三丈,跳得老高:“你……你……”同學的臉立時嚴肅了起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這樣是不對的。同學搖了搖頭給我上起了課,我有點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好像做了什麼錯事似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在家中,我和同學在讀書,我越看越入迷,竟忘了動筆積累,同學擺了擺手,又指了指書說:“不動筆,不讀書,動筆是看書最重要的一部分,你怎麼能這樣呢?”我一手趕緊拿起筆,一手捧磁卡熱乎乎的小臉兒,心中一股羞愧感油然而生。
不動筆不讀書。
中午吃飯時,“媽媽,今天為什麼吃這些!”我極不情願地把一盤炒白菜吞下肚,同學見我挑食的樣子,又當起了小老師來:“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你可不能這樣了。”我羞得臉都快埋在飯裡了。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同學回家時,“再見,謝謝你今天提醒我這幾點,我一定會牢記的,成為一位國學文化優秀的人!“拜拜”。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12
國學是中華民族智慧與人格的載體;國學是中華民族文化與思想的縮影;國學是中華民族前進過程中的精神動力。
古詩、古詞,繪的是意境,是心情。櫻花散,羽扇開,婀娜細柳舞清秀;詩頁攤,暖風醉,多情明月笑含羞,閒雲悠去,野鶴駐留,默然採菊間,轉身一眸,身後,是那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幽幽。失落時,最愛讀的是清照的那句“花自飄零水自流”,無所雕琢,無所修飾,只借“花的獨自凋落,水的獨自遊走”,便將人世間的無奈道出,將人哀愁到末路時對悽苦的不屑之情道出。清照的詩是悽婉的,是精闢的。
虛度時,最愛讀的是李煜的那句“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無須苦思,無須冥想,只借“以淚洗面的傾國紅顏,悲惜猶醉的亡國君主",來道出心中的悔恨,道出對“再現往昔美景的”深切期盼。李煜的詩是傷感的,是深邃的。
張若虛的“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是思念,是痴心;蘇東坡的“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是樂觀,是豁達;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是悔恨,是眷戀。古詩,古詞是人類智慧、情感和人格的共同體現,而《論語》、《弟子規》則是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有效學習方法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正確學習態度,再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完美修身法則,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中國人的智慧,還有他們一絲不苟的處事態度。
從“親有疾,要先嚐,晝夜侍,不離床”的孝順到“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的簡樸,再到“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的平等待人,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中國人的品德,還有他們淳樸善良的內心。從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到福澤世界的科技工藝;從造型獨特的語言文字到精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從充滿智慧的哲學思想,到細緻完備的道德倫理,它們無不使國學的內容更充實,無不使國學的思想更深刻,無不使國學的光彩更熠熠生輝。
泱泱中華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文明猶如那一望無垠,波瀾壯闊的大海,年代越是深遠,越是悠久,他積聚的文明,積聚的智慧就越是濃厚,他捲起的白浪就愈是壯闊,愈是雄偉,愈是令人讚歎,令人著迷!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品味國學吧,讓我們投身於國學的海洋中,共同去品味中華民族輝煌多姿的文化!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13
國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國學,是中國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國學,是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路的指南針,讓我們明白許多人生哲理,使我們不走向歧途。
透過此次比賽,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體會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細細地品味、琢磨、思考,讓我受益匪淺,感觸也同樣很深。遇到困難、挫折,我們要微笑著去面對,勇敢地迎接它,挑戰它,絕不退縮;跟人打交道要講信用,不能言而失信,所以,不能隨隨便便地就跟別人承諾,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辦不到,辦不好的事情就只能委婉地拒絕,當然,如果辦得好,就要毫不猶豫地答應,盡心盡力地去做;待人也要誠懇,不能欺騙別人,否則,害人終害己;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就要及時地請教老師,如果不懂就裝懂,那以後吃大虧的也是自己,這些都是我從國學中悟出的道理。
透過學習國學,我還明白了許多許多:在生活中,我們對父母要孝順,因為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偉大的愛,是他們養育我們這麼多年,卻沒有一絲抱怨;在生活中,我們對犯過錯的人,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誰敢說:“我從沒犯過錯!”相信,沒有一個人敢說,就算是偉大的毛澤東主席;在生活中,我們對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幫幫他們,只需每人盡一點微薄之力——捐出一塊錢,那麼中國十三億人口,就會有十三億元,這樣。
總之,我從國學中,學到了很多,很多。作為二十一世紀的花朵,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樑,未來的接班人,我覺得,我們有義務將中華民族這筆精神財富——國學知識,吸收,並且發揚光大!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14
要放假了,孩子幾次說要上國學班,在培訓學校裡,國學班是最沒壓力最受小朋友歡迎的,我鼓勵說,學國學是很好的事情,但在家裡看書看百家講壇,看鮑鵬山的《孔子是怎樣煉成的》,看于丹說論語,咱們一起來玩國學就好了。有興趣的事,還用上興趣班麼,有魅力的國學,還用學麼,因為,我深知,國學本身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啊。
孩子在班級圖書角借到了一本海燕出版社出版的漫畫國學系列,漫畫《莊子》心得,是洋洋兔編繪的。他感覺感興趣,說看著很好,我一翻,果然出色,一是漫畫吸引人,二是語言通俗,深入淺出,三是故事吸引人,四是雖是漫畫,卻語言簡單到位,用哲理性的語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和別人想不到的獨特的思想,讓人,特別是讓12歲的學生感到震憾。
我不由要求孩子放在家裡給我時間好好看,結果一看就愛不釋手。原來是李小熒同學的書啊,真是眼光獨到啊。別看我們都知道莊子,可是你知道莊子的主要思想和故事麼,要說可是也說不上來啊,仔細看看吧。篇首寫著《莊子、齊物論》中的主要思想-----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我並不能說出來準確的意思,經網上查詢,其中一種說法是天地是與我同存的,萬物是與我同一的,我們跟萬物同樣都是那個東西的一份子,並非天地就是我,也不是我就是天地,物是物,我是我,天還是天,地還是地。
往下看,其實國學和莊子並非我們想象得那樣枯燥無味,而是妙趣橫生,滋潤思想,解決了我們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思想難題啊。這本書共選了五部分。一是無慾無求平常心態,包括權貴如腐鼠,痛罵曹商,高人操舟,無心射箭,孔子與漁父等五個故事。二是看清本質超越侷限,包括輪扁之道、井底之蛙、道在便溺、螳螂捕蟬、打碎龍珠、盜蹠之道等6個故事。三是大智若愚韜光養晦,包括曲轅社樹、寧做自由之龜、樹的天年、許由不受天下、秀木必摧、吳王射巧猿等6個故事,四是順應自然適時而為,包括宋人的秘方、惠施的大葫蘆、皰丁解牛、聖人的勇敢、螳臂當車等5個故事。五是認識自我快樂自我。包括知道不知道、貧窮不是潦倒、借糧、莊子鼓盆、莊子將死、至樂等6個故事。啊,原來我們課本上學的螳螂捕蟬就來自莊子啊。仔細看來,其實《莊子》就是一本寓言集,與伊索寓言相近,但它更高明之處,在於它講的道理獨成體系,表現了完整的人生意見,並且更深刻,揭示了人怎麼樣對待慾望,怎麼樣對待困難,怎麼樣對待命運,人生怎樣度過,怎麼趨利避害,怎麼樣快樂生活的哲理。
書中講到,人有八種毛病,四種禍患,不可不察。
不是自己職責以內的事也去做,叫做總;
沒人理會也說個沒完,叫做佞;
迎合別人說話,叫做諂;
不辨是非奉承叫做諛;
喜歡背地說人壞話,叫做讒;
離間朋友叫做賊;
敗壞他人叫做慝,
為了利益不分善惡兩面討好,叫做險。
有這八種毛病的人,外能迷亂他人,內則傷害自身,所以有修養的人都不會搭理他們的。
喜歡管理國家大事隨意不合常規以謀取功名,叫做叨;自恃聰明獨斷,侵害他人,叫做貪;知錯不改叫做很,合心意就聽,不合心意即使人家說的對的也反對就叫矜,這叫四禍患。
聽得莊子一講,對照一下自己,誰沒有這其中的毛病呢?有些孩子,明知道父母老師講得是對的,卻知錯不改,放縱自己、即使人家講的是對的也反對,這不就是很和矜這兩種禍患麼,這不是內傷自身,外迷亂他人的事麼?
這些都是家長急於想講給孩子聽,卻沒有能力講清的事情,因為許多事情充滿矛盾和邏輯,幾句難說清,再說不愛聽,也都是一個人,作為已到12歲,迫切想了解世界規律的少年,十分想知道的,但莊子寥寥數語,一個樹的故事,一個葫蘆的故事,就講清了,真是精湛,真是厲害的國學啊!
我理解,國學包括論語、菜根譚、增廣賢文、三國演義、莊子等多個內容,真是吸引人啊,其中一些道理,歷經幾千年,不僅對小孩子,對於大人也完全有益啊,準備再在網上購買本書系列叢書,好好玩國學。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15
原先在我的眼裡,國學就是一本無聊的書,但是自從我進了國學誦讀班,國學就不再是一本無聊的書,而是有趣的、充滿睿智的知識海洋。
那天,朋友邀我一起去上國學課,我極不情願地答應了。走到教室門口,看到教室裡坐得滿滿的學生,我遲疑了,媽媽見狀,沒容我都想一把把我推了進去。我只好坐下來,聽老師講課。
這是一位已經退休的女老師,瘦瘦的身材,鼻樑上架著一副眼鏡,和藹可親,我們都尊敬地叫她段老。
段老知識淵博,課講得非常生動活潑,聽著聽著,我就像著了魔似的,全神貫注的聽了起來。《論語》《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不再無聊、不再枯燥了。老師有時候講得幽默,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有時候講得繪聲繪色,我們聽得津津有味;還有的時候講得一本正經,我們聽得專心致志。唐詩,宋詞裡描寫的景象就像一幅幅圖畫一樣展開在我們面前;聲律啟蒙,使我們朗讀起來就像唱歌一樣,韻味十足。
我逐漸喜歡上了國學;而國學也教給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和規矩。如“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又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即淨手”,這些道理和規矩在老師長期的講授和我們不斷的誦讀中耳濡目染,已成為我自覺的行為習慣。我喜歡國學,我要堅持學下去,永遠在國學的海洋裡遨遊。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16
孔子向人們展示“三綱八目”的要義。“三綱”只“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不但是《大學》的宗旨和綱領,也是儒家“垂世立教”的最終目標,包含“內修”和“外治”兩大方面。其中“格物、治和、誠意、正心”為“內修”,而“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外治”,中間的“修身”是聯絡“內修”和“外治”的紐帶,它既可以和前面的“內修”連在一起,有“獨善其身”之意。又可以和後面的“外治”連在一起有“獨善其身”之意。從古到今,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知識分子深受“三綱八目”的影響,有人“獨善其身”,有人“兼善天下”。人在不同的時期做出不同的選擇——“窮則獨善其身,迖則兼善天下。”
孔子要人們修養道德。修養道德要從點點滴滴做起,一點一滴,積水成淵,積土成山。我知道只有堅持不懈,鍥而不捨,才能天天向上,日日進步;只有把家打理的一塵不染,才能打理天下大事; 只有言行一致,才能交到知心朋友;只有專心致志,才能知識豐收。
孔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不信乎?傳不習乎?”我們一定要及時反省自我,並從中總結得失損益。這樣才能達到“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17
國學,乃華夏民族千年之文化底蘊、乃華夏民族千年之精華,它見證了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氣節。其底蘊的優厚,使得現在的人們依然感到心曠神怡,當讀到一篇好的古文時,自己的心也就在一剎那感到了內心深處的淨化,超凡脫俗。
有人問我,問我怎樣比喻國學?我這樣回答:“國學就像一壺好茶,有著青山綠水的韻味,越品,越能品出好的茶味,回味無窮。”的確如此,如同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一般,真是人間最享受的事。就從我華夏曆史最早的一部經典《大學》說起,他給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部,他以人的修身為核心。
提出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至和、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人的修生養性不只是內醒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養的過程;以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本書我想這也是古人當中君子們都有的寶貝吧。
發揚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舊的思想和習氣,以求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這也就是《大學》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含義,在後面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讀了以後雖然周圍沒有其他聲音,可是卻會讓人感覺氣勢浩蕩,激情澎湃,讓人引起共鳴。雖然現在是強大先進的社會,資訊科技、電子技術十分先進。
燈取代了蠟燭、手機取代了書信、汽車取代了馬車、高樓大廈取代了小平屋。但是,古人的這些言論,這種修身養性的精髓,現在人能做到嗎?發自內心的,大多數古人要兩袖清風得多、要高風亮節得多。現在回想古時的大同世界,是多令人難忘的時光!再向古人一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不得不感到與眾不同。在竹林中,小溪潺湲,柱子高聳,高山流水的曲調送入雙耳,茶已泡得濃香純,我眼睛已緊閉,在這詩文的意味下回望那遠古的大地……
我夢想著來到了曾經壯觀的好水雲南滇池,那真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孫髯在大觀樓題的長聯,深情描繪了著壯觀景色,“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真是振奮人心,氣壯山河!可是,現在的滇池啊,唉!我也夢想來到西湖,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也沒有了漂亮的面貌了。曾經的世界不在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歷史不能重演,“高山流水”彈完了,茶也幹了,這時我睜開了雙眼,我知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千瘡百孔的世界。這意味悠長的國學啊!一時是品不完的,有朝一日,我再泡一壺好茶,來再好好品一品、讀一讀。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18
文化的海洋,煙波浩渺,國學就是那一抹溫柔月光下盪漾的波浪,在潮去汐來中明亮。
羅曼·羅蘭曾說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為了探索它內在的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透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而深入它的靈魂,因為這裡反映了它人民的種種思想、熱情和理想。”
有一些事件屢現報端,電話詐騙案致三名大學生走投無路,最終青年命逝的事更是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的反響。生活中,亂佔車道,夜半擾民,口出髒話等不文明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這一切都使我們深感憂慮,是否國學傳承的美德逐漸淡然?
《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書中有關於學習的,例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篤初誠美,慎終宜令。”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說的是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
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為“井底之蛙”。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內心的安寧。
每一個人內心都需要一種傳統精神的堅守。中國航天科技高階技師徐立平自1987年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這是一種姿勢的堅守。
還有官東主動請纓加入“東方之星”號客輪在長江中游湖北監利水域救援現場後,他第一個跳入水中,救出了緊張的老人。將自己的水下裝備分給他人。這是一種分享的精神。更有剛剛帶領中國女排披荊斬棘奪得奧運金牌的郎平教練,是對傳統精神合作的堅守。他們的湧現正是社會真、善、美的主流。在我們的校園中,隨處可見互相講題的同位,幫忙打水的同學,認真備課的老師,這都是國學的傳承與發展,是美德的體現。
國學,於無聲處繞樑,於無色處絢麗,於陋巷中金玉滿堂,於荒蕪中高朋滿座。我們應誦讀國學經典,傳承傳統美德。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19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在呢,長大了,我現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嚐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裡面包含著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並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週裡我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著,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闢,悽美的情節讓我們為之而動容。
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於古代,也實用於現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範圍十分大,例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說話時說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從書包裡拿出國學這本書,靜靜地開啟,看著古人智慧的結晶,一絲驕傲湧上心頭,不禁,拿起了國學這本書,一邊搖頭晃腦,有聲有調地讀開了國學。一種輕鬆的感覺充滿了全身,腦子裡越來越充實了……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20
在我還對周圍一切都懵懂無知的時候,母親就常在我耳邊經常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稍稍懂事時,母親又給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從此以後我便深深地迷上了國學經典。
上了小學後,我每次做作業都很不認真,甚至是邊做邊玩。母親很生氣,在暑假時和我溫習了之前學過的《論語》,論語中有一句“學而不知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深深觸動了我。它告訴我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僅靠認真,學習不會有多大的進步;只掌握思考方法,卻不認真,成績也不會好。只有兩樣具備,才能取得好成績。每當我做作業時,思想準備又“開小差”時,我都會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果然,在新的學期,我的成績越變越好,母親也把這一切看在眼裡,心裡很高興。
9歲半時,我開始有些叛逆,愛對父母亂髮脾氣,於是,爸爸買了一本《弟子規》給我讀。當我讀到“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這幾句時,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對之前的所作所為後悔。
去年的母親節,因為我讀了《遊子吟》,所以我過得很有意義。那是因為母親還沒下班,我就偷偷地把飯煮好,又煮了幾個菜,等母親下班回家,我一聽到母親用鑰匙開門的“咔咔”聲,就把飯菜用罩子罩起來。看見母親疲憊的臉,我的心酸酸的,淚珠差一點就掉了下來。母親看到了我煮的菜,很感動,緊緊地抱著我,像怕我跑掉似的。吃飽飯後,我拿出我的“秘密武器”捶背玩偶!我用它那圓圓的“錘子頭”幫母親捶背。我看母親落出心滿意足的微笑,心裡太高興了!
後來,我在學校又參加了“中華頌”之類的朗讀比賽,都是因為平時多看了國學之類的書,我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獲得好成績。
國學經典誦讀,您不但給我學習、生活帶來了幫助,還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您是我生命裡一盞明亮的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來的路就算再崎嶇坎坷,我也會迎難而上。我愛您!
繼承發展國學經典作文 篇21
什麼是“國學”?
坐在時光機中,我來到秦始皇的夢裡。這位一統六國的皇帝,在夢中尚在思考“焚書坑儒”的計劃。“皇帝,什麼是‘國學’?”我恭敬地問道。“法家乃國之根本,無法,何以治國?無法,何以王天下?國無國法,家無家規,天下必亂!”“可是,‘國學’不是‘儒學’嗎?”我疑惑了。聽到了我的這句話,秦始皇橫眉以對,“來人!把她拖出去斬了!”我連忙坐上時光機,離開了秦朝。
燭光搖曳,我看見了一名男子正拿著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在仔細品讀。“吾乃董仲舒,爾為何人?”發現了我的存在,男子放下書。董仲舒?原來這裡是漢朝。我好奇地問道,“你為什麼要推行‘儒學’呢?”“‘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以仁禮治國,方可得天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才是正確的選擇!……”看著董仲舒激昂地抒發著他的政見。我悄悄地坐下時光機,離開了漢朝。
一走下時光機,我便被一陣水花濺溼。我急忙後退了幾步,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形似摩天輪的巨大水車,上面掛著一個個水桶,不停地灑水澆灌著農作物。“咦,這是水車嗎?”我向一旁的老婦人請教。“年輕人,你連筒車都不認識啦?”老婦人搖搖頭,指向不遠處犁田的人們,“你看,那是曲轅犁。自從有了這兩樣工具,我們幹起活來也輕鬆多了!”老婦人一臉欣喜。打造農具?這應是屬於墨家吧。我一邊唸叨著,一邊踏上時光機,離開了唐朝。
微風吹過,金色的海浪此起彼伏。一走下時光機,映入眼簾的便是廣闊無際的稻田。一個農民裝扮的男子拿著一株稻苗正在喃喃自語。這不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嗎?“袁爺爺,你在研究水稻嗎?”我好奇地看著他手中的那株稻苗。“是啊,如果成功了,我們國家的糧食問題就能解決了。我得好好想想這個問題……”說著,袁爺爺陷入了思考中。我無聲地走到一旁,踏上時光機。他,不正是“農家”的代表人物嗎?
其實,“國學”並不等於“儒學”,它涵蓋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所有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在今天,我們應繼承發揚“國學”,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儒學”而去爭當公務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應繼承、包容多樣的文化,讓“國學”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