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觀後感(通用11篇)
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觀後感(通用11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觀後感(通用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觀後感1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高領老人拾荒助學子—劉盛蘭;守墓老兵—陳俊貴;老百姓的貼心人—段愛平;“油菜花父子”35年追夢路—沈家父子;懸崖邊上護夢人—格桑德吉;20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絕症母親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姚厚芝;遲到的榮譽,不悔的信念—方俊明;將軍夢,守護情—龔全珍看到這10個“感動中國”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
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一個撿破爛為生的古稀老人,能省吃儉用數年來捐出十幾萬元錢,資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學生。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將軍夫人,放棄安逸,回到艱苦的農村生活,用他一生的付出實現了自己的崇高理想!一個拋家舍業,隱姓埋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卻把名利看的淡如水的中國知識分子最優秀的一員!還有身患絕症的母親用幾年的時間繡出清明上河圖,用生命詮釋偉大的母愛!還有義字當先為犧牲的戰友守墓三十年的守墓人等等!他們的事蹟從個體看大都是那麼的普通,人物出身平凡,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
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
“感動中國”的人物帶給國家、社會多麼大的正能量。“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加上我們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定是希望大道。我們需要這樣的人物,來引領我們走向新的輝煌,他們是我們的楷模和榜樣。我一定會就像他們講的那樣去做:“永不停息為社會做事,力所能及就好。”
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觀後感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盛典已然成為了國人一年一度洗滌思想糟粕,淨化心靈深處的隆重儀式。年復一年用深入骨髓的震撼感動著我們。開學初系裡再次組織了集體觀看,並號召大家擬寫心得,由於個人原因,經請示沒有在集中時段完成此項任務,但感動卻時刻儲藏在心中。
此刻,並不想用回顧事蹟的方式去祭奠那份感動,也不想用歌頌與讚揚的形式去傳承那份感動。而是想談談今年的感動帶給我的啟示。從首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至今,震撼一直是這隆重儀式的主旋律,全力付出與不求回報成為了旋律中最重要的音符。走到今天,2011年的感動讓我更直接的感受到了堅韌的力量,堅持的必要,希望的重要。如果說堅韌貫穿了所有感動人物的事蹟,堅持則成為堅韌的具體表現,希望就伴隨著主旋演繹著屬於2011年的美妙音樂。
朱老關注的是未來,胡忠夫婦關注著孤兒們的命運,吳老考慮的是病人的負擔,劉偉的活著就值得慶祝,楊老改造的荒山,阿里木的羊肉串助學,張平宜對麻風的病症兒的關懷,孟佩傑與養母的“相依為命”,吳菊萍的偉大母愛,以劉金國為代表的臨危不亂,白老的感人義舉。無不傳遞著可貴的希望,無論是給予別人的,給予自己的,亦或是別人給予的,希望都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必須動力。也正是因為希望的存在,堅韌得以無限延伸,堅持得以繼續。不平凡的人們成就大事離不開希望,平凡的人們維持生計也離不開希望。今天的感動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也不是簡單的震撼,而是如何尋找我們自己的希望,探究我們能否給大家帶來希望,思考別人的希望是否也能成為我們的希望。
當然,在我們感受震撼,體會感動,尋覓希望時,我們也應該期盼著朱老的事業後繼有人;吳老蘊含精湛技藝與真情的手術刀有更多的人接過;楊老改造的荒山無人破壞;更多的能人義士加入到白老、胡忠夫婦、阿里木、張平宜的隊伍之中;親情的維繫永不弱化,大愛的感召永不退化;公僕們的正氣長存,領導者能成為部下“赴湯蹈火”的軍旗與永不退縮的防火牆;無臂琴師能鞭策所有懶惰且懦弱的正常人。
期望的實現需要每個個體的付出,感動如僅成為一時的淚水。陽光也只能成為過眼雲煙。
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觀後感3
在今年的獲獎人物中,有人將畢生奉獻給紅色信仰,有人把熱血拋灑在祖國邊疆……他們,用質樸的心靈創造著感動時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書寫著自己傳奇的人生。“守邊老人”魏德友。駐守邊疆長達半個世紀,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76歲的他住土屋、喝鹹水,與星月羊犬為伴,與風雪餓狼較量,被稱為邊境線上“活的界碑”。
“80後村醫”賀星龍“80後”村醫賀星龍。他是一名村醫,駐紮貧困鄉村16年。鄉親有病,他24小時隨叫隨到;付不起藥費,費用他能免則免。鄉親們說他“比親兒子還親”。“公益達人”劉天明。他是一位農民工志願者,16年來,眾籌助學金350多萬,幫助留守兒童300多名,成為外來工榜樣,帶動了更多普通勞動者投身慈善事業。“好姐姐”劉美。一個80後自閉症康復治療師,11年來她為1000餘名自閉症兒童及家長提供康復訓練和諮詢,為100餘名教師提供培訓,帶動了社會對自閉症的關注。“膠鞋書記”龐啟淵。一個深入一線摸底走訪,精打細算制定規劃的第一書記。他是村民口中的“膠鞋書記”“過細人”,更是鄉親們心裡溫暖的自家人、脫貧的領路人。“倔牛”蔣傳春。敢於創新的戒毒所長,七年來他倡導“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業立人”,讓戒毒人員“出去不再進來”,把衡陽市強制隔離戒毒所變成“心靈再造的學校”。
3歲高齡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線,想陪大熊貓走到最後。
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觀後感4
在《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有各式各樣的人,有不同感動人的事蹟。又拒絕治療,堅持工作的林俊德,有富有愛心,死後還要捐獻器官的何玥,有隱姓埋名,當臥底替農名工找工作的陳家順。
而令我最感動的人物是年紀最小的何玥,她是一位還在上小學的可愛女孩,他曾經在汶川大地震要求他的父母將一個月的工錢捐獻出去,而當時他們家庭比較貧困,還想著救其他的人。在他得知他得了不治之症時,只剩下最後三個月的時間時,他一點也不害怕,不畏懼,戰勝病魔給她帶來的疼痛,他毅然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在他死後要把他的器官捐給其他像他一樣痛苦的人,當她的父母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都不知道他心裡怎麼想的,極力反對,但何玥還是堅持這樣做,他的父母在他死後也只好完成他最後的遺願。就在他死的一天後,她的腎臟就被移植到兩個尿毒症患者的體內。
看到他的事蹟後,我應該學習他的樂觀,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我懂得了要有愛心,看到需要幫助的人,一定要主動向前幫助,看到乞討人員,要省點零花錢買吃的喝的,去幫助他們,如果遇到一些流浪貓,流浪狗,可以幫助他們找到一位信得過的主人。畢竟小貓小狗也是一條生命。其次,還要堅強,不要遇見學習上的困難或人生路上的坎坷就無法面對,要從哪裡跌下就要從哪裡爬起來。現在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只要我們在人生路上的一點小風小浪,還沒有真正的遇到暴風雨。所以我們要一點點的去克服困難。如果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擁有愛心,那麼世界將會變得更和諧,更美麗。
每一次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都會想起上一年的感人事蹟,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都會留下不同的感人的眼淚。都會覺得自己的心靈被酒精消毒過,看過以後,心裡收穫的不僅僅感人的頒獎詞,和感人的事蹟。還收穫了內心的那份永遠印在心中的震撼。
其實看了這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節目,我還學會里很多,比如要敬職敬業,孝順長輩,當官要為人民著想等等,我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能擁有它們身上好的品質。做更善良,更正直,更誠信的人。
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觀後感5
“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裡,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沒錯,這就是于丹老師對兩位“菩薩老師”胡忠、謝曉君的高度評價,他們為了幫助西藏的孩子們而不惜千里迢迢,即使是產生了高原反應也不惜一切代價,說是老師,到不如說是母親,家長甚至保姆,他們是多麼偉大、慈愛,正如杜玉波老師所評價:“他們的高原紅,是陽光的沉澱,也是心中澎湃的熱血在臉上的體現。”高原紅體現了他們的堅持不懈,所做的舉動更體現了他們心靈的美麗。
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衝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並蒂雪蓮。
這就是他們的博愛,這就是他們的高尚情懷,他們的種種事蹟令我的心靈有了很大的震撼,令人為之動容、深受感觸。感動就像一片悄然凋零的花瓣,這花瓣就猶如兩位無私奉獻的老師,只有平凡中的不平凡才更加令人感動,往往只有這種不平凡才更加感動中國。
有一種溫暖叫感動,兩位老師的所作所為令我刻骨銘心,他們將會是我人生中最明亮的一盞指路“心”燈。感動中國,感動你我,是你們的感動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溫暖。
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觀後感6
每年的春節過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都會牽繞著我,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讓我感動好久,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那思緒牽繞著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頒獎臺上。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機前,手拿著筆認真記下他們的名字,有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勤儉節約、分毫積攢,千萬捐贈家鄉的八旬老人馬旭……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我們河南人擔起鄉村未來的八零後教師張玉滾。
張玉滾師範畢業後,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錢的民辦教師幹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學校地處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處處佈滿泥濘荊棘,他靠一根扁擔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挑進了學校。看著電視上張玉滾挑著重重的課本,在山路上艱難地行走,我的眼睛溼潤了,他挑的不僅僅是課本,是大山裡孩子們的希望啊!
由於常年操勞,八零後的他臉上佈滿皺紋,比同齡人老了好幾歲。最後聽著白巖松為他念頒獎詞,它是這樣寫的: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
是啊,多好的頒獎詞,張玉滾,我永遠記住這個名字,你是我們河南人的驕傲,你雖普通但最偉大,你展現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會一直鼓舞著我們每一個國人,激勵著我,努力,追夢!
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觀後感7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才會永恆”,這歌詞多麼讓人感動。是啊!一縷陽光讓你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動萬千。世界上無時無刻都在有人獻愛心,溫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動著——中國。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二人,他們兄弟倆20年來以誠信為本,每年堅持大年三十前將工人們的工錢一分不少地發到每一個農民工手中。2010年年關,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孫水林為趕在年前把工錢發到農民工手上,返鄉途中遭遇車禍,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來不及處理哥哥的身後事,趕在臘月二十九返回湖北黃陂,在賬本丟失的情況下,按照農民工自己報的賬目,給60餘位農民工發放了33.6萬元工錢。信義兄弟堅守“新年不欠舊年薪,今生不欠來生債”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動詮釋了道德的真義、責任的力量和人格的偉大。
還有“姐姐”劉麗,劉麗有五個兄弟姐妹,因家境貧寒,14歲那年,還在唸初中就輟學了,她要外出打工,掙錢為弟弟妹妹交學費、貼補家用。她先後到湖北、江蘇等地打工,做過服務員,當過保姆。2000年至今,劉麗一直在廈門一家足浴城當“洗腳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誤會。然而,讓身邊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為了“生計”打拼的劉麗,把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大部分積蓄都捐助給了那些貧困學生,她自己卻仍然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
也許我們還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真正的感動,會然你堅強,會讓你敬仰,會讓你明白感動就在身邊,我相信每個人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深深的敬仰,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值得我們去深深感動,但是他”以後介紹我時不要說我是香港歌手,因為我首先是一箇中國人。“一紙書來只為牆,讓全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英這二十八字將包容忍讓心胸寬廣詮釋得淋漓盡致。
反觀社會上的不良事件,我目睹了天使與魔鬼的分別。那些為了蠅頭小利摻假賣假的,商家難道不會良心不安嗎?那些豪不利人,傳門利已的人難道不會寢食難安嗎?還有一類人,是大多數,他們將仁義善心掛在嘴邊,生活中卻畏手畏腳,堪比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郭明義,這位奉獻了太多太多的普通人,踐行著“明義”。我們要向他看齊,哪怕只是盡微薄之力,也許對需要它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事物。
晶瑩剔透的獎盃只是一種形式,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蹟留給我們的是終生的財富,是一右輩子的追隨!大愛無疆,我們要用行動實踐它!
靜心品味,當清冷的月光覆蓋感動的幽香,我早已將感動留下,潛心咀嚼,仍暖徹胞懷,溋於心,溢於表……
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觀後感8
借出差無錫的機會,上海楷麓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久明匆匆趕回和縣烏江鎮卜陳村,再次看望自己的初中老師葉連平。
“您身體恢復得怎麼樣了?”2個多月前,葉連平騎腳踏車買菜,回家路上遭遇交通意外受傷,常久明一直很牽掛,“等您身體恢復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幾天。”
在村民們眼中,葉連平就是村裡不滅的“蠟燭”,也是照亮孩子們走出村裡的希望之光。
常久明曾一度刻意躲著葉連平。那時,初中生常久明學習成績很好,但因為家境貧寒,父母就讓他輟學學縫紉。一天下午,常久明硬著頭皮把即將輟學的事報告了葉連平,意外的是葉連平並沒有當場責罵他。常久明隨即離校回家。
就在那天天擦黑的時候,正在棉花地裡幫父母幹農活的常久明,看到遠處一個身影步履蹣跚地走過來。“葉老師怎麼來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驚,常久明趕緊躲了起來。
常久明家距離學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過河,當時還正值汛期。葉連平最終沒有說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籠罩著田野,躲在暗處的常久明盯著那個漸去漸遠的落寞身影,忍不住熱淚盈眶。
“儘管我後來還是輟學了,但成為葉老師的學生,是我一輩子的幸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資助葉連平獎學金基金。
葉連平堅持每年到每個學生家至少家訪一次,不管多遠都一定訪到。特別是那些在校表現一般、家庭困難、住址離學校遠的學生,他更是格外關注、關愛,多次上門。在卜陳學校周邊的鄉村田野間,經常會看到一個老人,提著馬燈跌跌撞撞地趕路,有時身上還沾了很多泥水。
“葉老師對學生負責,是出了名的。”令葉連平曾經的同事、卜陳學校教師戴啟湧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葉連平批改學生作業,連標點符號都會一一校正。
“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要育人。”葉連平當班主任時,曾帶著學生勤工儉學,用賺來的錢購買課外書給學生看,開闊學生眼界,在當時算是特立獨行了。多年後,那個班的學生髮現,當初勤工儉學掙的錢根本不夠買那麼多課外書,是葉老師自己貼錢買的。
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觀後感9
陳陸的脖頸後面長了顆瘤子,有雞蛋一般大小,已經化膿、發痛。他本打算在7月18日動手術把它切掉。
7月18日早上8點半,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接到盛橋鎮汛情告急的電話,陳陸帶隊前往救援。
手術又被耽擱。這顆瘤子是2016年體檢時發現的,原本只是個小鼓包,去年4月忽然長大,醫生建議陳陸動手術。
動手術就要住院,陳陸推說工作忙,不肯去。吃了兩個月中藥,鼓包消了下去,去年年底突然復發。
朋友劉書虎說,陳陸對個人的許多事都不那麼上心。2019年年底,他用的還是翻蓋手機,螢幕特別小,不久前才換了臺大屏的華為。
劉書虎說,陳陸好吃,特別喜歡泡麵、炒飯、火鍋,且口味很重,吃辣鍋都要喝幾口湯。他尤其愛好路邊攤的滋味,把廬江縣的大小攤位吃遍了,一進店就對老闆開玩笑:“給我來一碗地溝油炒飯!”
回家休息時他通常只換上裝,下身仍著制服褲、隊鞋。在家睡覺,脫下來的衣服往床邊的地上一放。妻子王璇怪他邋遢,他笑嘻嘻地說:“不好意思,習慣了。”這是消防工作養成的習慣,為的是聽到警鈴,隨時可以穿衣出發。
2011年結婚至今,王璇沒有和陳陸過過一次春節,也從未一起出去旅遊過,“辦了海洋館的年卡,只在辦卡當天去過一次。”王璇是安徽邊檢總站的民警,時不時要倒班、值班,自己的工作也忙,因此很能理解陳陸。
他們共同的好友竇君回憶,兩人經介紹認識,王璇漂亮,是“邊防一枝花”,朋友聚餐時,陳陸總是得意地說:“都是她倒追我的。”說完了,就替王璇剝蝦、夾菜。
7月17日,陳陸和父親說要回家吃火鍋,18日早上陳立山便出門去買材料。陳陸因忙於防汛,已有近一個月沒有回家。
7月18日中午,得知汛情嚴重,陳立山給陳陸發微信,說抗洪形勢非常嚴峻,讓他“最近就不要回來了。”那時陳陸已帶隊到盛橋鎮開展群眾轉移疏散工作。疏散持續到19日的零點。
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觀後感10
7月19日凌晨1點,接警得知廬城鎮內發生內澇,陳陸與隊員們馬不停蹄地趕去,疏散群眾至早上7點。而後前往石頭鎮同心村、郭河鎮進行人員疏散。
7月20日凌晨,陳陸回到大隊,已有30多小時未閤眼。
洪水很髒,摻雜著糞水、動物屍體、工業用料等穢物。陳陸在水裡泡了近兩天,身體開始出現反應。當晚他在大隊辦公室坐著,對指導員邵將說,自己的身體很不舒服,膝蓋疼得難受。邵將發現他的膝蓋紅腫,便勸他明天稍作休整。
陳陸不同意,邵將拗不過,只好替他買藥、塗藥、敷冰袋。
邵將告訴記者,陳陸皮膚比較敏感,受刺激容易過敏。
陳陸2005年加入消防隊伍,2008年汶川地震,他作為先遣部隊前往救援。道路不通,只能揹著六七十斤的裝備徒步前往震中。陳陸行進得有些慢,當時的合肥市經開區消防大隊大隊長龔壯志很生氣,呵斥了他。
龔壯志至今仍記得那一幕,陳陸撩起褲腿,露出滿腿的水泡——個個有大拇指甲蓋那麼大。等到達震中時,水泡全被磨破了,血流了一褲管。陳陸說是小傷,不肯休息,仍繼續參與救援。
2013年,他在合肥市消防支隊紀保科任科長,這是他15年消防生涯中唯一的機關經歷。2015年,他主動請調至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朋友劉書虎多次勸他調回機關,他不樂意,說自己只喜歡帶兵,“覺得基層更有意思。”
陳陸的父親陳立山是安徽第一代邊防軍人,母親和姨夫退休前在公安系統工作。陳立山告訴記者,陳陸在機關大院長大,耳濡目染之下,自幼就想從軍。
2008年的雪災、震災後,隊裡開會討論記功,要替陳陸報三等功,被陳陸推辭了,說自己已經是幹部,不如把立功機會讓給隊員:他們若記兩個三等功,就有機會上軍校、提幹。
曾和陳陸在消防隊中隊同事多年的徐長青統計,按陳陸的工作經歷,“至少記三四次功是沒問題的。”實際上,直到犧牲,他身上未記過一次功。
觀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1觀後感11
秋意漸濃,群山環抱的山城村,山頭層林盡染,田間金黃一片。
“山城一隊北部灣,當年就是爛泥灘。一遇水澇就不收,如今變成米糧川。”山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邱大鵬感慨地說,這首流傳下來的順口溜,是鄉親們對孫景坤帶領大夥改天換地最好的感念。
1955年,復員的孫景坤放棄到城裡工作的機會,選擇回鄉務農。“咱沒多少文化,還是回家本本分分做個農民。”孫景坤回憶。
回鄉後,孫景坤把各種獎章獎狀精心包好放到箱底,扛起鋤頭下地種田。很快,正直能幹的他被選為生產一隊隊長,帶領村民們向著貧困這個“敵人”發起新的衝鋒。
村裡有條河,經常氾濫引發水災。孫景坤的倔勁上來了:“還能讓條小河欺負了?”他帶領村民開山碎石、肩扛手提,築起一座堤壩,自此河水安瀾。
“他是軍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嚴勁兒,從不強迫鄉親們幹這幹那。”86歲的村民劉振山回憶,“他在前邊幹,我們在後邊學,大家心服口服。”
山城村是有名的蔬菜村,市裡曾劃分一片公廁供村裡挑糞施肥用,村民都不願意去挑糞。正犯胃病的孫景坤第一個站出來:“沒有好的肥,菜怎麼能長好,我來挑。”挑著100多斤糞,走七八里的山路,他硬是挑了回來。看他忍著胃痛滿頭大汗顫巍巍的樣子,村民們紛紛挑起了糞桶。
靠著孫景坤的帶動引領,山城村把上百畝爛泥灘改造成良田,在數百畝荒山上種植板栗、落葉松等經濟林,一躍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富裕村。
村民劉玉慧說:“我們現在過上好日子,都得感謝這個老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