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通用11篇)

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通用11篇)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 篇1

  又是一部關於個人英雄主義的片子,大部分的歐美片子都是這個套路。比如這部戰爭是由一個女人引起。在中國歷史上,因為女人而引起戰爭的例子數不勝數,幾乎所有的戰爭都是為了當權者自己的私慾,而不管成千上萬士兵以及平民的死活,所以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小王子與海倫的愛情一定也受到了人民的詛咒。

  關於海倫,雖然影片中她是真正愛王子的。但是我懷疑她是否只是為了讓男人為他瘋狂,一個足以引發戰爭的女人魅力一定是很大的,她也許只是想展示自己無與倫比的美貌。歷史上美貌的女子一旦捲入政治紛爭,往往會引發各種爭端。她就像玫瑰,美麗,搶手,卻也刺傷了許多人。

  小王子似乎一開始就是一個招花惹草的人,當他帶走海倫時根本就沒有想過這樣做的後果,而國王與他的哥哥也採取了縱容的態度,這也許是因為愛吧,也許,他們沒有把斯巴達人放在眼裡。當小王子說要和斯巴達國王決鬥時,我覺得他真的很幼稚,首先他根本贏不了,他沒有戰鬥經驗,只是憑著一時衝動,而且退一步講,兵臨城下,即使他勝了,難道就能結束戰爭讓敵人扭頭回家?當他要被對方殺死時卻又跑掉,雖是人求生的本能,但也讓人不齒。而斯巴達國王,這個時候也過於天真了,居然真的要別人遵守諾言,結果他成了這場戰鬥中第一個死的人。

  赫克託耳是這部電影中形象最好的一個人,他的那句“ALL my life,I live by acode,the code is simple,honor the God,love your women and defend your country!”也讓人熱血沸騰,可以說,他在這場戰爭中沒有私慾,完全是為了別人而戰,但我真的不明白當阿基里斯來挑戰時他為什麼要迎戰,對方只有一個人,而他也知道自己幾乎不可能贏,難道只是為了一種自己殺了對方的弟弟就心存內疚?這是戰爭啊,戰爭是殘酷呢,為什麼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還是他想擁有一個與世上最強之敵的決鬥機會?高手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時總是興奮的。

  但是當看到自己的兒子要被殺死時為什麼特洛伊國王不下令放箭呢?甚至連兒子的屍體被拖走也一言不發就讓對方這樣侮辱兒子的屍體,最後自己還深夜跑去要屍體。我真的覺得這個國王太迂腐了,還有他的小兒子,自己被哥哥救了,看到哥哥被殺居然一點表示也沒有,只能說,他們太傻。

  然後是阿喀琉斯,他似乎就是為戰鬥而存在的人,同時又桀驁不馴,所以這場戰鬥幾乎是他主宰的,他積極戰鬥,就會勝利;他消極對待,就會失敗。我始終不相信在冷兵器時代的大規模集團戰爭會因為某個普通戰士而決定勝敗。典型的個人英雄。

  最後木馬被特洛伊人帶入城中,我有點看不明白,難道他們在把木馬帶走之前沒有仔細檢查一下?就這麼冒冒失失的帶回去了?一場戰爭似乎被演繹成了一場遊戲。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只是給了我們一個感官刺激而已。

  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 篇2

  “人們不斷追求永恆的生命,於是我們問自己,我們的所作所為會名垂千古嗎?在我們消失很久以後,會有陌生人聽過我們的名字後好奇我們是誰嗎?會知道我們戰鬥時多麼勇猛嗎?會知道我們的愛情多麼偉大嗎?“

  開篇的自問許是這場戰爭中每一個戰士的疑問,許是阿基里斯的疑問,許是赫克託耳的疑問,許是我們的疑問。這一生,選擇安逸平淡的一生還是為了榮譽而戰?我想如果阿基里斯自問自己,心裡迴盪著的只有五個字:為榮譽而戰!

  阿基里斯和赫克託耳無疑是這部劇的兩大主角,在兩個都知道自己的命運之後仍選擇直面命運。阿基里斯在出發前去見了自己的母親忒提斯,雖然知道自己在這場戰爭中將會殞命,但攻下特洛伊城,將會是留下千古之名,就更加堅定了出戰的信念。阿基里斯的執著、對榮譽的渴望和我國傳統的聽天由命不同,阿基里斯不信命運、不信眾神,甚至在影片中不止一次地貶低眾神,攻佔特洛伊的廟祇,一劍斬斷太陽之神阿波羅的金身塑身的頭顱。這讓我不禁想起《悟空傳》的悟空——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就像前面大佬說的,如果命運真的存在,如果改變不了那場命運,那為何不忘了那個結局呢?阿基里斯出發了,但他遇到了自己的軟肋——布里塞伊斯,阿基里斯這一生殺戮無數,終於遇到了一位讓自己平靜下來的人,也許布里塞伊斯是阿基里斯的又一個“阿基里斯之踵”,阿基里斯在特洛伊城破之時,為了去尋找布里塞伊斯才被二王子帕里斯射中腳踝。

  阿基里斯傲慢自大,說出了“Do not waste your life following some fool is orders。”(別為了一個蠢國王搭上性命)這種話,但就像國王阿伽門農所說:”阿基里斯目空一切,不會為任何國家效忠。“但阿基里斯的驕傲和野心讓他心甘情願戴上盔甲,對榮譽的追求和名垂千古的渴望難道不是另一個”阿基里斯之踵“嗎?

  最後,阿基里斯被王子帕里斯射死,其實,他也是被自己射死的,阿基里斯想要射向帕里斯的長槍舉起又放下,布里塞伊斯教會他什麼是活著,而他自己也走向了救贖。

  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 篇3

  《特洛伊》是由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由美國 / 馬耳他 / 英國製片,片長163分鐘 / 196分鐘(導演剪輯版),2004-06-12(中國大陸) / 2004-05-14(美國)上映。

  在浪漫壯觀、引人遐思的古希臘,奧林匹亞眾神與人類之間的愛恨傳奇至今為人津津樂道,而在這其中,荷馬史詩《伊里亞特》所記錄的特洛伊之戰更是後世劇作家與觀者反覆演繹的經典作品。當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奧蘭多·布魯姆 飾)受希臘斯巴達國王之邀赴宴之際,卻迷戀上了國王的妻子海倫(黛安·克魯格 飾),對方傾國傾城的容貌讓他不能自已,遂將海倫帶回自己的國家。此舉引發了希臘諸國的憤怒,在邁錫尼國王阿伽門儂(布萊恩·考克斯 飾)的號召下,一支強大的聯軍浩浩蕩蕩向特洛伊挺進。在隨後長達十年的戰爭中,阿喀琉斯(布拉德·皮特 飾)、奧德修斯(肖恩·賓 飾)、赫克托爾(艾瑞克·巴納 飾)等英雄各逞英豪,譜寫了蕩氣迴腸卻又令人扼腕唏噓的傳奇史詩……

  本片榮獲2004年青年選擇獎最佳男主角獎(Brad Pitt)。

  蕩氣迴腸,史詩大片,再次重溫。剛剛看過了斯巴達300勇士,再看這部片子也和斯巴達有點關係。不過,角色已經從保衛國土轉換為進攻別國。原因是斯巴達的王后被人家帶走了。這就是著名的特洛伊的故事。

  小時候,我很迷古希臘的神話人物,總是幻想能成為戰神阿瑞斯,念念不忘女神雅典娜。雖然我一直搞不清楚眾神的關係,只是大概知道宙斯類似玉皇大帝,赫拉類似王母娘娘,諸如愛神、太陽神阿波羅、海神波塞冬等等。大學時想好好研究一下,於是買了一本古希臘神話傳說,結果翻開就是看不下去。於是這麼多年就拖下來了。還是透過電視電影觀看諸多希臘神話的題材,才有了多一些的瞭解。

  阿喀琉斯一直最能打的戰士,唯一的弱點就是腳踝,最後就是死在這一點上。如同我國武俠小說中描繪的某高手天下無敵就是有一個弱點,最後被對方知道,死在這一點上。赫克託耳是真正的男子漢,是真英雄,有情有義,有膽有識,是非常好的國王接班人,非常遺憾的與阿喀琉斯決鬥而死。

  美麗的海倫不知所蹤,十年戰爭為她而起,紅顏禍水是發動戰爭很好的藉口。想想吳三桂衝發一怒為紅顏,也不失英雄氣概。

  永遠不能放鬆警惕,即使在勝利之後,特洛伊木馬屠城教訓要牢記。

  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 篇4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來,愛情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詩經》開篇即言愛情。遍觀古今中外,無論詩詞曲賦,還是神話傳說都少不了愛情的影子。或暗戀不得,或幸福相守,或轟轟烈烈,或平平淡淡,無論結局是好是壞,愛情都作為一種美而存在著。

  《特洛伊》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既是一部歷史史詩,又是一個神話故事,更是一個愛情悲劇。當帕里斯和海倫相遇,或者更早以前,當帕里斯選擇用“最美麗的新娘”換走“不和的金蘋果”,命運的齒輪就已經轉動。家國天下,愛情與責任,國家與個人都在這命運的齒輪中糾纏在一起,若想執行下去就必須捨棄一個,是愛情,還是責任?

  海倫與帕麗斯的愛情雖然是悽美的,但他們的相識、相知、相許直至“死亡”,都是因責任而起。因為墨涅拉俄斯的不負責任,導致海倫的“出軌”。自始至終墨涅拉俄斯都沒有盡到做丈夫的責任他沒有把海倫真正的當作妻子,給與她一個妻子應有的尊嚴與寵愛,因此海倫愛上帕麗斯無可厚非。海倫也是一個不負責任的王后,在愛情與國家之間,她選擇了愛情,選擇拋棄自己的國家子民跟帕里斯走。因為她一個不負責任的決定致使希臘有了與特洛伊開戰的理由,致使萬千人民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她的愛情代價太大。至於帕里斯,更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他風流多情,任性妄為,他招惹海倫,勾起海倫內心深處對愛情和自由的渴望,卻忘了海倫不止是個有夫之婦,更是一個國家的王后,是一個不允許自己的尊嚴被挑戰的人的妻子。他不負責任的將海倫帶走,卻將兩個國家的人民置於戰火之中。而他自以為是的將自己的國家與未來託付於一場與墨涅拉俄斯的必輸的戰爭之中,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也許有人認為他為愛奮鬥勇氣可嘉,但建立在一個錯誤立場上的英勇卻代表的是莽撞與失敗。

  有人說,帕里斯與海倫之間那種“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那麼,他們的愛情所付出的代價該由誰來承擔呢?是那些無辜的人民嗎?

  中國歷史上也有無數牽扯到愛情與責任的故事,像紂王與妲己、周幽王與褒姒、唐明皇與楊貴妃,他們兩兩之間或許也存在著愛情,但卻失了責任。人們記住的並不只是他們的愛情,更多的是那場愛情帶來的災難。當一個人的身上揹負著更多的人的命運時,他的愛情就不純粹了,在大愛與小愛之間,他們必須做出一個選擇,而這個選擇亦關係著不止兩個人的命運。

  愛情並沒有錯,錯的是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海倫就錯在愛上帕里斯。一場錯誤的愛戀,造成一個歷史的悲劇,是命運的捉弄,還是上天的懲罰?

  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 篇5

  碧藍色的海面上千萬只軍艦進發,高大堅固城牆的神殿門前用黃金鑄就的太陽神阿波羅雕像,巨大的特洛伊木馬,在火光中被燒燬的特洛伊古城,美麗的海倫以及英俊的特洛伊小王子帕爾斯,即英勇善戰又似水柔情的英雄阿客琉斯,以及具有責任感和遠大理想與胸懷的特洛伊的大王子郝斯托爾,這一切都是電影《特洛伊》的看點。

  影片開始,第一個場景挺抓人的,瀰漫著肅殺氣氛的古戰場,兩軍對壘,劍拔弩張。背景音樂是一個女聲的吟唱,婉轉悠揚,一種空曠遼遠的味道。

  緊接著主要人物一個個登場,阿喀琉斯、海倫、赫克托爾、帕里斯、特洛伊國王。

  特洛伊國王是我覺得最出彩的角色。最初的打動是在海倫返回特洛伊時,老國王用春風般的笑容迎接了這個他明知將會給特洛伊帶來巨大災難的被兒子引誘到走投無路的可憐女人,只是淡淡說了一句:“這是神的旨意。”那份善良和篤定實在讓人欽佩。在小兒子帕里斯不顧尊嚴從海倫丈夫的刀下逃生時,他表現出的是一種焦慮,他渴望的是兒子站著死去,而不是跪著求生,人的尊嚴和特洛伊的榮譽比生命更值得捍衛,這時他是一個國家偉大的君主。而在深夜跪在阿喀琉斯面前祈求要回赫克托爾的屍體時,他卻只是一個風燭殘年的父親,平靜的話語讓人更能真切體會到他的肝腸寸斷,這種外表平靜和內心痛苦的巨大反差製造出了很強烈的悲劇效果。而給人留下最深印象還是在特洛伊覆滅時,他目光中噴射出的絕望、悲憤和自責,這樣一個戲劇化的眼神似乎比火海中正遭受希臘人屠戮的特洛伊更讓人心碎。

  電影藝術運用精彩的畫面、豐富的語言來講述故事,運用先進的技術記錄人類成長的歷史。然而在人類童年期的荷馬時代,正是像荷馬這樣的流浪藝人,將史詩與音樂藝術相結合,在人們的口耳相傳中記錄人類成長的歷史。電影《特洛伊》整體充滿了史詩的藝術感,一方面,以畫面語言展示著古希臘人所創造的璀璨文化——建築、服飾、國家。另一方面,則以音樂作為貫穿整段歷史的靈魂,昭示著古希臘人的信念、審美以及他們的命運觀。

  影片中巧妙的運用女聲哼鳴的音樂主題貫穿影片始末,營造了一種悲劇性的氣氛。四聲調式的運用及多次轉調,形成了特殊的希臘式和聲。靈巧的轉音充滿了異域風情,又如天籟之音。在電影的開場及片中每一位英雄面臨死亡的時候,主題音樂的哼鳴便會響起,猶如命運之神的無奈嘆息,又如無辜的女人們對戰爭的控訴。這樣的設計相當巧妙,也非常符合古希臘文化中的悲劇情結。

  與之對應,影片中還有一個激昂的英雄主題,而這一音樂主題又集中的運用在阿喀琉斯身上。從開端到阿喀琉斯征戰,一直到阿喀琉斯走向死亡,這種激昂的音樂主題一直伴隨著他,充分的表現了英雄的英勇無畏和無上的光榮。他象徵著古希臘人對命運的抗爭。

  《特洛伊》中的場景音樂是以一種音樂交響詩的形式展現給我們的。其中尤其精彩的是表現戰爭場面的幾處配樂。選用交響樂來表現氣勢恢宏的大場面再合適不過。

  阿喀琉斯帶領希臘聯軍與特洛伊人的首次交鋒是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這段音樂是運用奏鳴曲式的交響詩。以阿喀琉斯的個人主題音樂作為引子,進而發展為呈示部的主部主題。在配樂上以銅管樂器做為鋪墊,營造整體氣氛,以木管和絃樂奏出主題,表現希臘人必勝的信心和英勇。副部主題以尖銳的管樂呈現,表現赫柯託耳帶領特洛伊人準備迎戰的緊張氣氛。在兩軍交鋒時,音樂進一步展開,兩個主題交織在一起,表現了雙方大軍都英勇作戰,奮勇抗敵。希臘人步步逼近,特洛伊人則緊張而有序地抵抗。兩個主題難分難解,經過一番較量後,阿喀琉斯的主題越演越烈,明顯壓過了特洛伊人的音樂主題。最終以阿喀琉斯的英雄主題結束,暗示希臘人初戰告捷。

  管樂器在這裡充分展示了男性的勇敢之美。交響詩向我們描繪了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壯觀場面。每一個音符都充滿了力量和激情,就像戰爭中英雄的每一次揮劍。

  有人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盲人的眼睛是最好的,他們是用心看人,能看穿世間的一切本質,能夠參透上帝的思想。古希臘的荷馬正是這樣的盲人,他命運悲苦,揹著里拉流浪一生,腦子裡卻裝滿了古希臘和愛琴海偉大而淵博的文明,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音樂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讓我們透過電影,透過網路,透過一切現代技術,用心欣賞這份上天的恩賜,用心去感悟生命。

  這部片子使我對荷馬史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好好看看的衝動,呵呵,至少以前記不住的名字分不清的人物現在搞得差不多了,這也許是最大的收穫了吧。

  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 篇6

  當事實變成了傳說,那我們就出版傳說把·····

  這將是一段史詩,如果將它幻化為傳說,那麼就賦予它一段符合傳說的評論把。

  是否可以簡單的將這首悲歌的啟奏交給一個女人呢,名為海倫的美女,由她奏響,演奏了這曲恢弘壯麗的悲歌。一個女人讓世界為之瘋狂,為之顛覆。這樣的世界是如此的浪漫,不免單純,純粹的有些可愛。

  美女是上帝的創造物,不懂得欣賞的人是要遭到天譴的。即使是因此招來無端禍亂的特洛伊人民,在見到海倫的那一刻,也為她的美貌及高貴的氣質而傾倒,將她奉為聖女。海倫,你究竟有多美,我願一睹你的芳容,即使從此萬劫不復。

  海倫看到了百花鬥豔,蝴蝶雙飛;也看到了流瑩點點,蟬鳴聲聲;她看到了黃葉紛紛,落花陣陣;也看到了凍雨連連,霰雪飄飄····你在驚歎四季的美,豈知我在留戀你的美。

  試想誰能預料十年征戰,死傷無數,一個簡單的木馬就成功的讓特洛伊人民在熱情的慫恿下,喪失理智,自己鑿開了城牆。

  一部恢宏的史詩竟然是這樣的結局!英雄喪失鬥志,美人孤獨恐慌·····不管是勝者還是敗者,這段史詩的落幕都太荒涼了。

  即使愛讓人罪惡滔天,如此萬劫不復,仍將愛下去。

  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 篇7

  在浪漫壯觀、引人遐思的古希臘,奧林匹亞眾神與人類之間的愛恨傳奇至今為人津津樂道,而在這其中,荷馬史詩《伊里亞特》所記錄的特洛伊之戰更是後世劇作家與觀者反覆演繹的經典作品。當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受希臘斯巴達國王之邀赴宴之際,卻迷戀上了國王的妻子海倫,對方傾國傾城的容貌讓他不能自已,遂將海倫帶回自己的國家。此舉引發了希臘諸國的憤怒,在邁錫尼國王阿伽門儂的號召下,一支強大的聯軍浩浩蕩蕩向特洛伊挺進。在隨後長達十年的戰爭中,阿喀琉斯、奧德修斯、赫克托爾等英雄各逞英豪,譜寫了蕩氣迴腸卻又令人扼腕唏噓的傳奇史詩……

  愛情帶來了戰爭也結束了戰爭!在最後阿喀琉斯奮不顧身的去找那個女人著實感人啊。在惡毒的人也有心軟的地方。只是糾結為什麼那個女人不去為阿喀琉

  斯擋一箭呢?好像期待他們能在一起,或者那個女人跟阿喀琉斯一起死去。觀看電影《特洛伊》始終是一個平靜的過程。沒有懸念,沒有巧合,甚至沒有過多的出人意料。究其原因,我想是由於對《荷馬史詩》的內容和情節早已耳熟能詳。特洛伊戰爭幾乎完全來自於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女神忒提斯的婚禮沒有邀請離間女神厄里斯,懷恨在新的她將一個刻有"賞給最美者"的蘋果丟在婚宴上,這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阿西娜,愛與美神阿佛洛狄忒只的爭吵,為他們評判的帕里斯將蘋果給了愛神,於是,另外兩個女神發誓要向特洛伊人抱負。希臘的皇后海倫被特洛伊王子奪走,這成了雙方交戰的導火索,除了1000只戰艦和雙方的20萬大軍之外,奧林匹斯眾神都加入到這場大戰之中,戰爭持續了10年,雙方都損失巨大,在最後階段希臘方面的奧德修斯設"木馬計"攻破了特洛伊的城池,海倫又被帶回希臘。

  就像荷馬自己說的那樣,阿喀琉斯的憤怒是整部史詩的主線,影片的第一主角仍然是阿喀琉斯。電影也是以阿喀琉斯的出場而掀開帷幕的。這是典型的好萊塢式的開端。兩軍交鋒,勢均力敵,各不相讓,恰恰需要一個超人式的人物出現來打破僵局。而阿喀琉斯正是這個創造奇蹟的關鍵人物。當主帥傳令召他出陣時方知他並未在隊伍中,便火速令人回去請他出戰。孰料我們的英雄此刻卻在自家的緯帳中睡眠正酣。聞聽前線有難後仍不慌不忙地更衣披掛,搬鞍認鐙。透過這一系列的鋪墊已經在觀眾的心裡營造出了一種強烈的期待和渴望。到這裡,導演已經很成功地完成了對阿喀琉斯這一英雄人物的初步塑造。這樣一個開頭儘管充斥著強烈的美國風格,但卻很好地避免了史詩中眾神爭奪金蘋果的冗贅的開篇。此之謂編劇的聰明之處。這個開頭真是相當精彩。但是若再想影片中尋找類似的精彩之處卻寥寥無幾了。

  用電影手段重新詮釋經典歷來是件不討好的事情,稍有不慎便會招致失敗。影史上成功的例子雖然不少但失敗的例子也有很多。這部史詩巨片《特洛伊》是否真的重現了史詩應有的恢弘魅力和氣質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史詩原作中一切皆由神安排,人類逃不脫神的掌控。其實整個特洛伊傳說的悲劇色彩,也正在於此。但是在電影中我無論如何也無法把布拉德·彼特扮演的阿喀琉斯以及奧蘭多·布魯姆扮演的帕里斯視為神而不是人。他們的一舉一動,言談舉止無一不體現出人類的特質。因此在影片中,所有的神都已經人化了。這個問題不知是否應該歸咎於導演。

  此外,影片中的眾多人物也有許多問題。首先是特洛伊皇后海倫。原作中把她形容為天下第一的美人,但是到了電影中,演員本身的氣質不足以表現出美女海倫的全部風采,相貌平平不說,單是寥寥的幾句平庸臺詞就讓人感到希臘與特洛伊兩個國家因為她而發動持續十年的戰爭是多麼荒唐無比的事情。其次是我們的第一英雄阿喀琉斯。阿伽門農要想勝利,只有依靠勇士阿喀琉斯——世界上最偉大的戰士。傲慢、反叛又不可戰勝的阿喀琉斯向來只是為了自己的榮譽而戰,他對名聲的追逐永不厭倦,這是他才是高舉阿伽門農的旗幟攻打特洛伊的真正原因,然而突然降臨的愛情決定了他的命運。阿喀琉斯給我的感覺總好像是前後判若兩人,人物性格發展得有些太過突兀了。為了國家的紛爭而退隱山林,為了兄弟的慘死而怒向刀叢。雖然原作如此但劇情發展得總是顯得突然而缺乏條理。褪去神話的光環,單純表現阿喀琉斯的英勇,一個四肢發達,頭腦極度簡單的形象便取代了原作中真正的、核心的英雄,同時削弱了他的悲劇英雄色彩。

  總體而言,影片有些窮途末路之感。這也是好萊塢電影發展所必須要面對的`關鍵問題。但是荷馬的鉅作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影片的不足。希臘不僅僅在思想及科學領域點燃了西方文明的火花,那個人神共存的世界,同樣為藝術奠定了根基。尼采用一本書,論述了藝術的根源便是悲劇性,而這悲劇性恰恰來自於希臘的文化。那些傳說,那些被詩人們所吟唱的神與英雄的悲壯事蹟,成為整個希臘乃至世界的財富。顯然,這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 篇8

  助荷馬那傳奇的的史詩《伊利亞特》發生在那遙遠的年代光榮而又偉大的特洛伊之戰還在人類的記憶之中流傳。江山美人的美麗故事總是人們的最愛,愛美人不愛江山不只是東方的專利。那浪漫的血液在西方也是代代流傳。從那英俊的特洛伊王子多情的帕里斯到日不落帝國的君王愛德華,無不是多情的種子。也許在美麗的童話中最後的結局肯定是王子與公主永遠幸福生活在一起,永永遠遠的的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不幸的現實卻是就算王子與公主沒有外力的干擾的,王子也會慢慢發福不復往日的英俊,而公主也會紅顏逝去,不再青春年華。無情的歲月會摧毀一切美麗,帶走一切的美好,人世間誰又是歲月的對手。歲月呀!多少帝國化為灰燼,多少英雄成為冢中枯骨。何況是浪漫了,然而更何況,英雄與美人不得見白頭。

  那不屈的意志在特洛伊的城頭飄蕩,那豪邁英勇的風雲又是希臘聯軍不願放棄的榮譽,血與火的征途註定著一方的滅亡。英雄們註定在戰爭中隕落,因為這場戰爭註定名垂千古。正如阿喀琉斯的母親說道“如果你不去,我可以給你找個妻子,然後生個兒子。等你死後你的兒子還能記的你,可是等你親近的人都死後你註定會淹沒在歷史的紅塵中。而你去了特洛伊雖然你會死亡,但是那無盡的榮譽會讓人們世世代代記住阿喀琉斯的英名。”是呀,雁過留聲,人死留名。是英雄男兒就不得不走向戰場,那才是男兒馳騁的舞臺。哪個男兒有希望默默無聞。不正是功名馬上得,那就去吧!

  戰爭註定是英雄們的舞臺,無論政治家有多少陰謀詭計,戰爭的勝利總要英雄們一刀一槍的拼殺出來的,決定戰爭的因素也許很多,但是絕對實力肯定是決定性因素。特洛伊戰爭雙方的男子漢都不虧是男子漢的稱呼,那麼誰又是他們之中最傑出的英雄了。是阿喀琉斯與赫克託耳嗎?我想應該是的,兩個瀆神著,然而兩個人性格又截然相反,更是在不同的陣營。這是兩個有著瑜亮情結的人物,然而兩個人命運有緊緊的聯絡在一起。赫克託耳死,阿喀琉斯也活不成。

  赫克託耳無疑是英雄,一個完美的英雄一個堅強不屈的熱血男兒。“敬奉你的神明,保衛你的土地,熱愛你的女人。”這是這個王子的準則,這位特洛伊王位的繼承人,特洛子的城牆,特洛伊第一勇士無疑是一個完美的人物。他敬重他的父親,熱愛他的人民,忠誠於他的妻子。就算對他那個浪蕩子兄弟他也是愛的真誠。一句“you are my brother"是電影中最讓我動情的一句話。雖然帕里斯是一個浪蕩子,給特洛伊帶來了災難但是赫克託耳並沒有責怪他,一句你是我的兄弟生活千言萬語。儘管這是樸實的一句話,但卻是時間最動人的一句話。

  赫克託耳無疑是個悲劇英雄,連死後的屍體都被敵人侮辱。在與阿喀琉斯的戰鬥中,明知道自己不是阿喀琉斯的對手,但是為了特洛伊人的榮譽,為了自己男人的尊嚴,毅然走上了戰場。大概正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反。為了家國而捨棄生命,赫克託耳無愧英雄的稱號。特洛伊的王子,儘管歲月流逝,卻沒有帶走你的名字與英雄的事蹟。

  如果說赫克託耳上戰場是為了責任,阿伽門農上戰場是為了利益。那你又是為了什麼了?我的戰士阿喀琉斯,請允許我用戰士而不是英雄來稱呼你。你是天生的戰士,天生你就屬於戰場,屬於不甘於寂寞的戰士。你為的是什麼了,榮譽,對榮譽。作為希臘最傑出的戰士你需要榮譽。那就讓特洛伊戰場來給你榮譽。有人說溫柔鄉是英雄冢,當你在那美麗的特洛伊公主的哭訴中打算返回希臘時。你的摯友陣亡了,你不的不拿出披掛繼續走上戰場。你打算復仇後帶著心愛的姑娘遠離塵世,可是除了戰場你還能去哪裡。於是神收走了,你的生命。你死於帕里斯之手。

  這是一個遠去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的時代,儘管遠去了,但是英雄的實際還在時間飛揚,我們還在談著他們的事蹟。

  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 篇9

  剛看完《特洛伊》,不錯,推薦。每個人都刻畫的個性鮮明,有血有肉,也去除了《荷馬史詩》中神話的部分,使整部電影更為當代觀眾所接受。

  海倫,斯巴達國王梅利內勞斯的妻子,古希臘第一美女,也是這場戰爭的直接導火索,所謂的紅顏禍水吧。她被來訪的年輕英俊的特洛斯小王子帕里斯吸引,跟著他跑到了特洛伊,直接導致了這場戰爭。其實她也是無辜的,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只是她的身份比較特殊。梅利內勞斯表面上看是衝冠一怒為紅顏,實際上他一直就想吞併特洛伊,海倫的出走正好給了他一個藉口。

  阿客琉斯,希臘第一勇士,沒有人可以抵擋他,他參加特洛伊戰爭不為攻城掠地,不為金錢美女,只為青史留名,正如電影中他自己所說,他一生下來就是鬥士。如果沒有他,希臘軍隊早就被特洛伊人打跑了。就是這樣一個人人敬畏的勇士,也有十分細膩的感情。他可以為布里塞伊斯(阿波羅神廟的女僕)而與梅利內勞斯翻臉,退出戰爭;可以為堂弟帕特洛克羅斯去和赫克託耳(特洛伊的大王子,帕里斯的哥哥)決鬥,殺死赫克託耳後將其屍體託在戰車後拉回營地;可以為普里阿摩斯(特洛伊國王)深夜獨訪軍營的勇氣而感動,把赫克託耳的屍體還給了特洛伊人。但他最後還是難逃宿命,在用木馬計攻破特洛伊城之後,被帕里斯用箭射中腳踝而亡(希臘神話中,阿客琉斯是海之女神茜蒂斯與凡人的私生子,出生之後她就把阿克琉斯放在冥河中洗澡,成就金剛不壞之身,然而她一隻手提著阿克琉斯的腳踝,所以沒有洗到腳踝,從而成了阿克琉斯的命門)。

  赫克託耳,特洛伊大王子,特洛伊第一勇士,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角色。在知道帕里斯私自帶著海倫出逃斯巴達時,他就勸帕里斯把海倫送回去,他知道這會給特洛伊人民帶來災難;當帕里斯與梅利內勞斯在戰場上決鬥失利倉惶而逃時,他出手救了帕里斯,自己承擔了責任;當他把帕特洛克羅斯錯當作阿克琉斯殺死後,眼神充滿了愧疚,並把屍體還給了希臘人;當阿克琉斯來複仇時,他明知自己不是阿克琉斯的對手,仍然出城迎戰,最後被阿克琉斯刺死,充滿了悲劇色彩。

  還有布里塞伊斯、帕里斯、普里阿摩斯、奧德修、帕特洛克羅斯等等,都刻畫的淋漓盡致。建議先了解一下希臘神話中關於特洛伊戰爭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電影中的任務和情節。

  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 篇10

  《特洛伊木馬屠城》是一部關於古希臘與特洛伊王國之間的戰爭,它發生在3200年前的地中海。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驚心動魄、場面宏大、製作精良,給我強烈的震撼。

  故事的情節是:希臘王妃與特洛伊二王子私奔,給希臘人找到戰爭的藉口。希臘國王調集5萬大軍,千艘大船橫渡地中海侵略特洛伊。古希臘有一位英雄,叫阿喀留斯,他不想過平庸的生活,為了名垂千古也去參加了這場戰爭。

  他在出發前徵求母親的意見。母親說:如果你留在家裡,你能找到一個漂亮的老婆,生兒育女,平平安安地過日子,但只有你的後代能記住你。但如果你參加這場偉大的戰爭,你將名垂青史,人們將永遠地記住你,但我將永遠地失去你。果真不出他母親所料,這位希臘英雄最後被特洛伊二王子六箭射死在戰場上。

  我從這一部電影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有盡力展現自己,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辭,才不被世人所忘記,名字流傳千古。

  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簡單,但是內涵豐富、深刻,深受我的喜愛。

  電影特洛伊的觀後感 篇11

  昨天晚上偶然間看到電視裡播放電影《特洛伊木馬屠城》,並被這部影片中反映的人類原始的崇尚真善美的情感所感染。也不由得由衷感嘆,此片不愧為好萊烏巨資打造的史詩大片。

  連我自己也記不清,幾年前為什麼會錯過這部大片的放映,以至於昨天晚上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完這部影片,心中不免有一種“觀看恨晚”的遺憾。

  儘管特洛伊以再現當年希臘與特洛伊進行的曠世戰爭為背景,但此片導演卻很巧妙的將這部影片區別於以往的戰爭片,因為在這部影片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血淋淋的戰爭場面,更有感人至深的愛國情、充滿溫暖的親情和至死不渝的愛情,還有勇士間惺惺相惜的英雄氣慨。讓人不僅為宏大的戰爭場面所震撼,更為戰爭中人們在危難時刻表達的真摯情感所感動。

  其實史書中記載的特洛伊戰爭是因眾神間的爭鬥引進的,導火索是特洛伊小王子岶里斯拐走斯巴達王妃海倫,最初誤以為影片會以這兩個人物為核心展開。但出乎意料的是,影片拋開這些人們熟悉的情節,而從兩個真正的勇士入手。一位是希臘戰神--阿喀琉斯,一位是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爾。阿喀琉斯,個天生的勇士,在希臘享有不死戰士之稱,從未打過敗仗,從不屈從於任何人,只為自己的心而戰,為自己的名譽而戰。但他在特洛伊戰爭中表現出的睿智、勇敢,對勇敢女祭祀堅貞的愛情,對錶弟的疼愛與保護,對侍從的體恤。特別是最後他因赫克托爾殺死了表弟而與其決鬥,將赫殺死,並將赫綁在戰車後面拖回軍營,後又因特洛伊老國王的請求歸還赫的屍體,同時承諾,在赫大葬期間,12日不進攻特洛伊。這一切的一切,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曠世勇士,一個蓋世的大英雄形象。完美的人物形象設計加上布拉德皮特的上乘演出,相信在所有觀眾心中都塑造了一個讓人欣賞敬佩崇拜的大英雄阿喀琉斯。 赫克托爾,特洛伊的大王子,也是特洛伊最偉大的勇士。為保衛特洛伊和孝敬自己的父親戰鬥到最後一刻。赫克托爾是冷靜和智慧的,如果他那自私的弟弟聽從他的勸告,儘早把海倫送回斯巴達,也許特洛伊就不會發生戰爭;如果特洛伊國王,也就是他的父親不盲目相信什麼神的旨意,而是聽從他的勸告,不去主動進攻希臘聯軍,也許特洛不會遭受毀滅之災。赫克托爾每次都能準確的判斷局勢,但他卻因對父親與弟弟的愛而任由他們將特洛伊帶向了滅亡,自己也為特洛伊,為他的父親和弟弟而戰死。如果赫克托爾沒有死,他將會成為特洛伊最偉大、最英明的國王。

  一部經典的影片應該是,每當你想起它的時候,會有一些人或事讓你回味,並且這些人或事會久久地縈繞在你的腦海裡,揮之不去。《特洛伊》做到了,因為它讓人們記住了那場曠世的戰爭,記住了兩位曠世的英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