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觀後感
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觀後感
導讀:雨花臺烈士陵園位於南京市雨花臺區雨花臺丘陵中崗,是新中國規模最大的紀念性陵園,國家首批4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觀後感(一)
我們五(6)班的6位同學組織起了“雛鷹假日小隊”準備出發前往“雨花臺烈士陵園”參觀。
說到雨花臺,我們自然會不約而同的想到那些曾經在戰場上披淋彈雨中壯烈犧牲的戰士們。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為爭取名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依靠和發動工農群眾,與合作,掀起了反帝封建的大革命。而在這同時也有許多的戰士們為此犧牲了,如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領袖鄧中夏、東北抗聯的創始人羅登賢、陳景星、史硯芬……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中國青年熱最熱愛的領袖:惲代英。惲代英出生於湖北武昌,1930年5月在上海被捕,1931年2月來南京,4月犧牲,而那時他年僅36歲。雖然只有36年,但他的36年是不平凡的,是偉大的,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當選中央委員,1929年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秘書長,1930年任中共滬中、滬東區委書記。在參觀的過程中,我也看到了惲代英曾今寫過的一段話,而這段話任然讓我記憶由心,他是這樣寫的:“國不可不救,他人不去救,則為靠我自己。他人不能不救,則為靠我自己。他人不靠真心救,則為靠我自己。自己要不是真心救,就是亡國奴的本性了!”看完這段話後,讓我深有感悟。而從這段話中,也可以看出惲代英是一位愛國愛民的烈士,而這種難而可貴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學習!
“心在沸,心在燒,在這恐怖的夜裡,他死了!他死了!在這白色恐怖的夜裡,我們的小同志,槍殺的,子彈丟進他的胸膛,躺下了——小小的'身子,草地上,留著一片鮮紅的血!”多好的詩呀!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能反映出一個個烈士們的生活環境,和死亡對他們的不公平。每個烈士們都走在死亡的邊緣,但他們卻抱著一顆很好的心態。“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光榮”這是當時烈士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未來的棟樑,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當年一個個戰士們壯烈犧牲的痛苦之上的,我們應該把握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後,回報社會,回報祖國。為了讓讓祖國的明天一片光明,加油,加油,加油!
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觀後感(二)
“五一”期間,恰逢兒子十四周歲生日,舉家去了歷史文化古都——南京,同時給他一個別樣的“生日禮物”——參觀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從中,讓他明白應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是多麼幸福與自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少年強則中國強,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一次紅色之旅等於給少年時期的他上堂生動的歷史課。
南京雨花臺,不僅自古以來就是兵家角逐之地,許多著名戰役發生在雨花臺及其周邊,而且還是一處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名勝之地,歷朝歷代許許多多文人墨客流連於此。
雨花臺的英烈中,有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惲代英、鄧中夏、羅登賢;有與共產黨人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左派領袖鄧演達;既有擔任要職的中共領導幹部,也有普通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這些先烈們無論環境如何險惡,敵人如何兇殘,他們對革命的前途始終充滿必勝的信念,不為金錢所誘、不為甜言所惑、不為官位所動、不為酷刑所屈。他們,決不用信念、黨性、人格和氣節換取生的希望和榮華富貴;在獄中、法庭內和刑場上,都凜然不可犯;對為之奮鬥的真理始終忠誠堅貞,矢志不渝,用鮮血和生命譜寫出了一曲曲壯烈的篇章。英烈雖逝,但他們為真理和正義事業獻身的氣概卻光耀千秋、永世長存。“青山有幸埋忠骨”,雨花臺的盛名和光榮,永遠與革命先烈的不朽精神永存。
在這塊埋葬著無數先烈的土地上,我們步履蹣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細雨還在淅淅瀝瀝下著,煙雨籠罩下的雨花臺愈發顯得莊嚴、肅穆,彷彿被英雄精神感動,在訴說著一段段難忘的歷史。如今,生活似乎一如既往的平實,可我們仍會堅定地說:“我們也有著不輸於前輩的愛國熱情和報國信心。”一位偉人說過:“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牢記使命,不忘歷史、不忘恥辱、不忘艱辛、不忘苦難,更不會忘記革命先輩們為建立新中國所付出的所有血與淚。當沐浴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感到自己再次擁入偉大祖國的懷抱之中,感覺心靈也已植入這片神聖大地,接受一場靈魂的洗禮。祖國在心中!
十四歲的兒子一直用心聆聽解說員的講解,也似乎明白了我們此行的真正意義。臨走時,他用自己平時節約下的零花錢買下了雨花臺革命烈士事蹟介紹,有《雨花忠魂》、《南京英烈》、《永遠的豐碑》、《鐵窗歲月》等,對他來說這將是非同尋常的一個假期,也是一個意義深遠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