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讀書筆記600字

孟子讀書筆記600字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孟子讀書筆記6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是孟子借用《詩經》中的一句話,意思是殷商可以借鑑的教訓並不遠,就是前一代的夏朝(夏桀)。這是《孟子》一書裡《離婁(上)》中孟子針對君王治理國家要效法先王的仁義之道,將仁愛之心與法度結合起來的施政理念的`論述。

  孟子先以“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及“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強調了從正反兩個方面都要效法堯舜之道,要以此為榜樣,否則對國家和社會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所謂“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此之謂也。這突出地表現了孟子借鑑歷史經驗教訓來告誡統治者不可“有違王道”,並借孺子之歌(童謠):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清澈的滄浪水洗我的帽纓,渾濁的滄浪水洗我的雙腳)以及孔子對此的評論: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學生們聽好了!水清就洗帽纓,水濁就洗雙腳,這是水本身所決定的)孟子由此發出感嘆:“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孟子採用了先疑後決的方法,首先提出了問題引起警覺,接著又引用具有對偶句的童謠,透過滄浪之水的清濁對比,說明人被尊崇或被輕賤皆是由其本身的善惡造成的,從而引申說明了人的榮辱,家庭的禍福,國家的存亡都是自身原因造成的。

  “殷鑑不遠”,“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被流傳下來並廣泛的使用。但深悉其原意及出處,對我們瞭解孟子思想及其“仁愛”,“王道”的理念是十分有益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