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歷史典故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歷史典故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歷史典故,歡迎查閱與借鑑,謝謝。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語句出自《周易》第二卦:坤卦。全句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整句意思是說,積累善行善德的家族,這個家族的福報不會斷絕,家族的後代也會承受福報。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這個家族會經常發生災禍,甚至連累後代。

  古大德教人改心,現在人叫調整心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當以善念,當每晚省身,害人傷人之心切不可有,助人諒人之心還須思之,道家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人還是廣積德,深積陰德為好,信仰“德”沒虧吃的,德的能量甚大,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易經》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正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朱子治家格言》說“倫常乖舛,立見消亡。”人還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要做事就要利兒,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正所謂吃大虧得大福,不吃虧不得福。佛家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蜀先主給傻兒子阿斗留下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箴言,但阿斗不信不聽,最終亡國奴一個,迴歸道德信仰才能根治當下芸芸眾生之疾。

  相關閱讀:

  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慶,作惡的.人家,必多禍殃。所闡述的是一種事物由循序漸進、慢慢積累,最終量變引起質變的現象。同時也是警示人們,一些微小不良現象的萌生,應儘早看到及早警惕和採取措施。任其發展下去的危害和後果十分嚴重。

  儒家重視家庭教育,孔子在此處以家庭關係的健康和諧與否所產生的後果和影響為例來闡述坤卦初六爻爻辭“履霜,堅冰至”的義理,亦藉由“履霜,堅冰至”的義理來勸誡人們重視家庭教育。

  類似的有: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老子·第六十四章》

  履霜,堅冰至。——《易經·坤卦初六爻爻辭》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傳·文言傳·坤文言》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大學》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

  注:常有人將此處善譯為善良,此為謬誤。儒家的善指人際關係的和諧,是一種雙方都有責任和義務的付出,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出處:

  語句出自《易傳·文言傳·坤文言》,全文如下:

  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直其正也,方其義也。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

  《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這是解釋《周易》中坤卦的語句原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即出自此處。

  百年名店,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也取自於此。

  而且《紅樓夢》中巧姐的介紹和《慶餘年》的簡介也取於此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