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論文3000字(精選5篇)

大學物理論文3000字(精選5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物理論文3000字(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物理論文 篇1

  摘要:

  電磁運動是物質的又一種基本運動形式,電磁相互作用是自然界已知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也是人們認識得較深入的一種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在對物質結構的深入認識過程中,都要涉及電磁運動。因此,理解和掌握電磁運動的基本規律,在理論上和實際上都有及其重要的意義,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電磁學。

  關鍵詞:

  電磁學,電磁運動

  1.庫倫定律

  17xx年法國物理學家庫倫用扭秤實驗測定了兩個帶電球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電力。庫倫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兩個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規律,即庫侖定律:

  在真空中,兩個靜止的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和他們電荷的乘積成正比,與他們之間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的方向沿著亮點電荷的連線,同號電荷相斥,異號電荷相吸。

  這是電學以數學描述的第一步。此定律用到了牛頓之力的觀念。這成為了牛頓力學中一種新的力。與駑鈍萬有引力有相同之處。此定律成了電磁學的基礎,如今所有電磁學,第一必須學它。這也是電荷單位的來源。

  因此,雖然庫倫定律描述電荷靜止時的狀態十分精準,單獨的庫倫定律卻不容易,以靜電效應為主的影印機,靜電除塵、靜電喇叭等,發明年代也在1960以後,距庫倫定律之發現幾乎近兩百年。我們現在用的電器,絕大部份都靠電流,而沒有電荷(甚至接地以免產生多餘電荷)。也就是說,正負電仍是抵消,但相互移動。──河中沒水,不可能有水流;但電線中電荷為零,卻仍然可以有電流!

  2.安培定律

  法國物理學家安培(Andre Marie Ampere, 1775-1836)提出:所有磁性的來源,或許就是電流。他在18xx年,聽到奧斯特實驗結果之後,兩個星期之內,便開始實驗。五個月內,便證明了兩根通電的導線之間也有吸力或斥力。這就是電磁學中第二個最重要的定理“安培定律”:

  兩根平行的長直導線中皆有電流,若電流方向相同,則相吸引。反之,則相斥。力之大小與兩線之間距離成反比,與電流之大小成正比。

  以後,安培又證實了通了電流的筒狀線圈之磁性,與磁鐵棒完全一樣。故他提出假說:物質之磁性,皆是由物質內的電流而引起的。這使磁性成為電流的生成物──他後來被譽為“電磁學”的始祖(電與磁從此在物理中是分不開的)。他的名字,也成了電流的單位。

  安培這個發現,在應用上極為重要。它提出了用電流而發出動力,使物體動起來的方法,準確而可靠。因此,它是電流計(以及各種電錶)、電馬達、電報,電話之原理。特別是電報,在18xx年以後就成了新興事業,大賺其錢。

  安培定律之後,電磁學理論與應用之發展可以說是風起雲湧。

  3.法拉第定律

  法拉第早年是達維(18xx年發現金屬鈉和鉀)的助手,他對電解有很周密的研究。他發現了通電量與分解量有一定的關係,並且與被分解的元素之原子量有一定的關係。由此,可以大致導致兩個結論:

  (1) 每個原子中有一定的電含量。

  (2)原子在化合時,這些電量起了作用,而通電可使化合物分解。因此,牛頓尋求的分子中的化合之力,必與電有關。此想法在18xx年由達維提出,法拉第進一步加以驗證,至今尚是正確的。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提出之初,受到很多質疑。其中之一是:很多人認為,兩個相距遙遠的物體,無所媒介,而相互牽引,是不可置信的。但是由於萬有引力之大獲成功,這種超距力的概念,不久便被普遍接受了。電磁學中的庫倫、安培等力之觀念,起始時亦是這種超距力。

  在牛頓前一百年的英國人吉伯特是伊利莎白一世的御醫。他的一本”論磁” 是有系統地研究電磁現象的第一本書(大部份說磁,因其在當時比較有用),其重要性是揚棄了磁性之神秘色彩,以一種客觀的自然現象來描述之。吉伯特的“論磁”中曾提出’力線’的觀念。這就是說:磁性物質發出一種‘力線’,其它磁性物質遇到了這‘力線’便受到力之作用。這樣就避過了‘超距力’的‘反直覺’。

  (a)力線不斷、不裂、不交叉打結,但可以有起頭與終止。例如:電場之力線由正電荷發出,由負電荷接受。力線的數量與電荷之大小成正比。

  (b)力線像有彈性的線,在空中互相排斥又儘量緊繃。其密度與施力之大小成正比。

  (c)力線有方向性,電力線的方向是對正電荷的施力方向(負電受力方向相反),在磁力線是對‘磁北極’的施力方向。

  法拉第則更進一步,提出了場的概念:空中任意一點,雖然空無一物,但有電場或磁場之存在,這種場可使帶電或帶磁之物質受力。而’力線’則是表現‘場’的一種方式。但是,法拉第的‘場’觀念,當時也受到強烈的質疑與反對。最重要的理由是這觀念不及‘超距力’之精確。把‘場’觀念精確化,數學化的是後來的麥克斯韋。

  法拉第發現,一個移動的磁鐵或通了電流的筒狀線圈,也可以使附近的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這就是電磁學中第三個最重要的法拉第定律。

  這個定律與庫倫、安培都不同;它是動態的。第一線圈中的電流變化越快,第二線圈中的電流越大。或磁鐵、有電流的筒狀線圈,移動得越快,第二線圈中的電流也越大。這就是發電機的原理。

  4.麥克斯韋電磁理論

  與法拉第之實驗天才對比,麥克斯韋則是長於數學的理論物理學家的典型。他生於蘇格蘭的一個小康之家。自幼便充份顯示了數學之才能。他先在阿伯丁大學任教,以後轉往劍橋。在物理中,今日麥克斯威之重要性,幾可與牛頓、愛因斯坦等量齊觀。但生前,麥克斯威並不受其故鄉蘇格蘭之歡迎。他在劍橋大學則受到重用。

  他在18xx年,發表了《法拉第之力線》一文,受到將退休的法拉第的鼓勵。18xx年,他由理論推匯出:電場變化時,也會感應出磁場。這與法拉第的電感定律相對而相成,合稱電磁交感。此後他出版了《電磁場的動態理論》,《電磁論》,其重要性可以與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相提並論。

  通過了數學中的向量分析,麥克斯韋寫下了著名的麥克斯威方程式,不但完整而精確地描述了所有的已知電磁場之現象,而且有新的預言。其中最重要的是電磁波:

  (1)由於電磁交感,故電磁場可以在真空中以波的形式傳遞。

  (2)計算之結果,這波之速度與光速一致,故光是一種可見的電磁波。

  (3)這種波亦攜帶能量、動量等,並且遵從守恆律。

  “光是一種電磁波!”這句話現在是常識,在當年則駭人聽聞。麥克斯韋只靠紙上談兵,就做大膽宣言,也難怪當年根本不信有電磁波的人居多。但他自己卻信心滿滿。有人告訴他有關的實驗結果,不完全成功,他毫不在意。他有信心他的理論一定是對的。──以後的理論物理學家很多人就學了他這種態度。

  德國人赫茲是第一個在實驗室中證明電磁波存在的人。他先把麥克斯韋的電磁學改寫成今天常見的形式。然後在1886-18xx年,做了一系列的實驗,不但證明電磁波存在,而且與光有相同波速,並有反射、折射等現象,也對電磁波性質(波長、頻率)定量測定。當然,也同時發展出發射、接收電磁波的方法──這是所有無線通訊的始祖。

  5.總結

  麥克斯威的電磁理論,成為現在理工科的學生都要修的電磁學。簡單的說來,電磁學核心只有四個部分:庫倫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與麥克斯威方程式。並且順序也一定如此。這可以說與電磁學的歷史發展平行。其原因也不難想見;沒有庫倫定律對電荷的觀念,安培定律中的電流就不容易說清楚。不理解法拉第的磁感生電,也很難了解麥克斯威的電磁交感。

  這套電磁理論,在物理學中,是與牛頓力學分庭抗禮的古典理論之一。如果以應用之廣,經濟價值之大而言,猶在牛頓力學之上。但也不能忘記,如果沒有牛頓力學中力之概念,電磁學也發生不了。電磁學中的各定律,也無法理解。因此,普通物理中,也必然先教力學再教電磁。

  力學與電磁學被稱為古典理論有兩層意思:(1)它可以自圓其說,沒有內在的矛盾。(2)但是到了廿世紀量子理論確立後,它們被修改了。力學後來被修改為量子力學,電磁學被修改為量子電動力學。然而,在原子之外,這兩個古典理論仍是非常精確,故理工學生仍然不得不學它們。

  回顧電磁學的歷史,是很有趣的。一直到十八世紀中,電磁似乎只是一種新奇的玩具──科學與藝術一樣,起步時都有遊戲性質──但到了後來,其產生的結果,竟然改造了世界。當然,並不是所有科學工作都有這樣大的威力。也有些科學的成果令人不敢恭維。然而,科學有這樣的可能,卻是我們不得不重視科學研究的終極原因。

  參考文獻

  1.倪光炯,李洪芳,近代物理,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393.

  2.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編,高階中學課本,物理(第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xx年第二版),266.

  大學物理論文 篇2

  構建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也是我們追求教學效益最大化、提高教學成績的最有效策略。因此不少同行都在努力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那麼到底什麼是高效課堂呢?到底怎樣構建高效課堂呢?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認識。

  一、我眼中的高效課堂

  提到高效課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個人覺得高效課堂用我們初中物理裡學到的“有用功的功率”,即單位時間內所做的有用功來理解比較恰當。只要單位時間內所做的有用功多,我覺得無論採用“洋思模式”還是“杜郎口模式”或其他模式都是高效。

  為了準確地把握“高效課堂”的內涵,我查閱了很多資料,找到了高效課堂的多種理解方式。我比較認同江西邱林政教師的理解方式,邱教師是這樣寫到的: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師生如果能達到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二、高效課堂的構建

  透過邱教師對高效課堂內涵的理解,我從五方面來談談自己對高效課堂構建的認識。

  1.仔細鑽研教材,分析學情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教材是提供給教師進行教學的素材,也是學生開展學習的重要資源。它不僅決定了我們課堂教學的內容,還提供了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和方法。因此,仔細鑽研教材是組織好課堂教學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對於教材,首先,我們應該從整體上鑽研初中階段三本教材中各個部分的順序為什麼要這樣安排,都安排了哪些內容,各部分教材內容的地位及作用等。其次,我們需要精讀每一節教材,鑽研教材中的語言措辭和講授的概念、規律、定義的物理意義以及所反映的物理過程,認識到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進而做到分析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確定教學目的,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為準備好教學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講授“槓桿”一節內容時,如果教師沒有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就很難幫學生解決為什麼前面在講授“天平的使用”內容時,平衡螺母到底要向哪邊調節的問題。

  再如,對於“分子熱運動”一節中液體擴散現象的實驗,教材提到了一個關鍵詞“靜放”,如果沒有仔細鑽研教材,忽略了“靜放”,很多學生就會認為水和硫酸銅溶液混合後,用玻璃棒攪動使其顏色變均勻,也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這樣就會使學生產生誤解,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此外,對於學情的把握也至關重要。以“槓桿”這一節內容為例,很多教師會認為力臂的畫法很簡單,常常會一嘴帶過。但事實上,由於很多學生的數學基礎比較薄弱,他們對於數學上“點到直線的距離”都沒有掌握,那麼力臂的畫法就必定會成為這部分學生學習的難點。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力臂的畫法,那麼對槓桿的分類,也就只能是茫然。這樣一來,這節課學生就基本沒有學到東西,更談不上高效課堂了。因此,我認為仔細鑽研教材,分析學情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2.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新課標倡導教師要充分保護和利用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科學探究;並能夠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注意強化實驗教學,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因此,我們要善於挖掘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小實驗、小故事,透過這些有趣的小實驗和小故事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趣。

  例如,在講授“焦耳定律”內容時,我將一根銅絲和一根電爐絲串聯起來,接入電路中。然後在上面分別裹上紙巾,通電後,學生會發現裹在電爐絲上的紙巾迅速燃燒起來,而裹在銅絲上的紙巾卻安然無恙。此時所有學生都睜大眼睛,覺得很有趣,也很想知道為什麼。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大大激發了,有利於對焦耳定律這個重點內容的學習。

  再如,在講授“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係”內容時,可以讓學生都準備兩個紙杯,將兩個紙杯疊放在一起,然後向兩紙杯上方吹氣,會觀察到放在上方的紙杯會飛出去。透過這個小實驗,也一定會大大激發學生求知慾。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們應該在課堂的引入環節上下力氣,爭取一開始上課就能抓住學生的眼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

  此外,對於教學重點的強化和教學難點的突破,也可以採用開展豐富多彩的小實驗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克服畏難心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精心設計作業,抓好作業落實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根本保證

  對於作業的設計,應該包括三個部分:預習作業、隨堂作業和課後作業。

  對於預習作業,教師除了要把課堂教學內容拆解成一個個知識單元的常規任務外,還應該把這些知識單元設計成“臺階形式”,讓預習內容有難度與梯度。與此同時還應設計一些能夠引發學生思考或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預習內容。讓學生帶著這些思考和興趣去開展預習,這樣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重點和難點的時間就會更加充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對於隨堂作業,既可以設計成獨立思考型的、小組討論型的,又可以設計成訓練和檢測型的。在完成這些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尤其應該注意學法的指導。

  例如,在講授“壓強”一節內容時,很多學生會錯誤認為壓力就是重力,教師這時就可以抓住這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討論壓力和重力到底是不是一樣?學生透過討論得到壓力和重力的區別,會比教師講解記憶的更深刻。另外,教師在設計隨堂作業時,還應該注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以及嚴謹縝密的物理素質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還要設計一些記錄型的作業作為補充。當然,訓練和檢測型的作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些作業可以有效檢驗學生課堂的學習效果,並可以為教師後續指導提供診斷資訊。

  對於課後作業,我們通常以重複的訓練型作業為主,這樣的作業學生往往要投入很多精力,但收穫甚微。適量的訓練型作業可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已學知識。但在佈置訓練型作業時應注意分層佈置,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佈置基礎題目,而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需佈置拓展型作業。此外,教師在設計課後作業時,還要注意訓練型作業和自主梳理型作業的關係。要給予學生充足時間開展知識梳理活動,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4.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高效課堂的檢驗標準

  對於高效課堂的評價,由於受制於當前的教育體制,所以評價體系往往是片面的。僅僅評價一堂課是否高效,或者是僅僅用成績來衡量高效都是不夠全面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絕不能只憑一時的學業成績來評價課堂的效果。我覺得我們除了要參考學業成績來評價高效課堂的成果外,還應該透過學生表現出來的物理學科素養以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來評價高效課堂的成果。只有這個評價機制跟上課改步伐,才能讓更多的教師投身於高效課堂的教學改革中來。

  大學物理論文 篇3

  摘要:

  本文基於地方性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需求,本文從教學硬體資源建設和教學執行體系建設等方面對《大學物理實驗》教學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改革探索。透過改革,初步搭建了《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和各理工科專業實驗基本技能需求的橋樑,確保《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在各理工科專業課程群的基礎性地位,突出了《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的工程專案意識.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培養;大學物理實驗;基礎性地位;工程實訓模式

  地方二本院校面臨著嚮應用型高校轉型的任務。所謂應用型就是要培養面向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但他的專業設定與職業技術學院的培養模式有這本質區別。地方二本院校的專業設定是以學科為基礎的,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定是以市場職業需求為基礎的[1]。因此,二本院校是培養具有系統學科基本知識和行業共同基本技能人才的高等院校。他的“應用型”與職業技術學院的“應用型”有這本質區別。二本院校的“應用型”著眼於整個學科所對應的“面”,即行業共有技能;職業技術學院的“應用型”著眼於行業的“點”,即具體職業技能。因此,二本院校的教學如何體現出“行業共有技能”的培養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2,3,4]。《大學物理實驗》作為理工科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程,它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和工程實踐能力的任務[5,6]。如何建立一種適合各專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模式,體現理工科的共性和各專業個性有機結合是老師們需要思考的。

  一、我校傳統《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情況

  我校原來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內容單調,應用性不強,各理工科專業特色不明顯。而且所有的老師教學方法傳統,學生的學習法也單一。教師基本採取根據儀器說明書準備好實驗和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先講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然後指出應注意的問題和實驗的要求,最後實際操作一篇,便要求學生按照規定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並得出結果。學生完全不思考,僅僅被動地參與。這種程式式的教學嚴重抹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偏離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幾乎變成了一種必須完成的“任務”。“厭學”情緒在少數學生心中瀰漫。因此,我校《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箭在弦上,勢在必行。

  二、我校《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實踐

  為了適應工程應用需求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我校在2008年專門建設了基礎物理實驗中心。中心下設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中學物理教材教法、電子電工等7個實驗室,使用面積約1900餘平方米。透過中央與地方共建專案購置儀器裝置總值300多萬元,650多臺套。2009年透過基礎物理實驗中心透過湖南省實驗室驗收評估,使我校成為湖南省《大學物理》實驗教學裝置最為完善高階的高校之一。這為我校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1.透過自編教材,解決教材“共性化”問題。根據我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實際情況,我們改進現有“共性”實驗教材,最佳化教學內容,體現我校各理工科專業的“個性”需求。我們按照傳統的專案層次分類自編了規劃教材,在基礎性實驗專案層次上,保留了經典的實驗專案。透過這個層次的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規範和習慣。在綜合性實驗專案層次上,設計了一些各理工科專業直接需要的物理綜合技能的實驗專案。透過該層次的分專業教學,架起《大學物理實驗》與《專業實驗》的橋樑。在創新與設計性實驗層次上,我們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的實驗專案,讓學生基於物理基本原理,主動參與專案研究,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設計的意識和基本能力。

  2.透過建章立制,解決了教學過程管理和評價機制的空泛問題。在嚴格執行學校各類規章制度的基礎上,我們相繼建立健全了《基礎實驗中心工作制度》、《基礎實驗中心儀器裝置管理制度》、《基礎實驗中心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基礎實驗中心實驗室安全管理規定》、《懷化學院基礎實驗中心關於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管理的規定》、《基礎實驗中心實驗技術人員崗位職責》、《基礎物理實驗室實驗成績考核實施細則》、《關於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的有關規定》、《懷化學院基礎實驗中心實驗報告書寫規範及評分標準》等等共20項,為實驗教學常規管理的科學性、規範化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3.透過加強教學過程管理,解決了大學物理“教”與“學”隨意性問題。幾年來我們認真落實《懷化學院基礎實驗中心關於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管理的規定》等實驗教學管理制度,照章辦事,這敦促了教風和學風的根本性轉變。教學過程中為了堵住平時考勤和考試舞弊的漏洞,我們採取了環環相扣的三部曲。一是加強實驗課堂的考勤監管,將學生因故缺席情況詳細資訊記錄在《教學情況登記本》中,並以書面和電話兩種方式通知到人,安排一次補做機會,並安排教師定時定點指導。二是課堂上老師必須現場檢視全部學生實驗資料,對實驗資料進行稽核簽名,不合格的當時重做。三是採用實驗操作和理論考試隨機組合的考試方式,杜絕實驗考試的隨意性。我們根據“掌握實驗方法,提高動手能力”為目標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基本要求,將考試內容分為30%的理論考試和70%為實際操作。並且考試試卷由多套理論卷和多套操作卷隨機組合,實際試卷在考試前15分鐘內由學生抽籤組合確定。這種隨機性有效地防止試題洩密和學生同堂同卷的情況,從源頭上杜絕了考試舞弊現象的發生。幾個學期來,考前實驗室開放,前來複習實驗的學生人員暴滿,平時的上課紀律好轉了,學風好轉了,及格率提高了。

  4.“基礎性”和“工程性”是我校《大學物理實驗》改革的特色。突出《大學物理實驗》的基礎性地位。《大學物理實驗》是以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術或基本物理量的測量方法為主線,再貫穿以現代誤差理論、工程技術意識、現代物理實驗儀器裝置、器件的原理、使用方法,構建成一個完整的,但又不斷髮展的課程體系。掌握這些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是做好各理工科專業實驗的前提。我們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注重這些基本技能與各實驗專案的有機結合,搭建了《大學物理實驗》與各理工科專業實驗的溝通的橋樑,使學生學在“物理”,用在“專業”,做實了大學物理實驗在各理工科專業實驗中的基礎性地位。突出《大學物理實驗》專案的工程運作化教學模式。我們要求學生把每一個實驗專案當成一個實際的工程專案來做。我們按照“工程驗收”的模式,評估學生的實驗過程和實驗報告,培養學生細心嚴謹、實事求是的態度,坦然擔當實驗成敗的勇氣。徹底改變了以前草率從事、捏造資料、抄襲實驗資料與報告的局面。實現學風好轉,提高教學質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結論

  根據我校建立“區域性、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要求和各理工科專業對大學物理實驗專業化的需求,我們歷時八年對《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場地、裝置等硬體和教學執行模式進行了系統的改革。突出《大學物理實驗》專案與各理工科專業實驗技能相銜接,採用“工程實訓模式”運作實驗教學,確保了《大學物理實驗》應用型特性和基礎性地位。《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革是一個開放性課題,為此,我們將繼續關注和開展該課題的探討。

  作者:諶雄文 舒象喜 吳建中 向紹純 諶寶菊 單位:懷化學院機械與光電物理學院物理系

  參考文獻:

  [1]王守倫.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7,(7):55-56.

  [2]吳中江,黃成亮.應用型人才內涵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3]舒象喜.基於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求知導刊,2015,(19):63-64.

  [4]縱榜峰.基於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2,27(8):113-115.

  [5]嚴慧羽,郭豔蕊,宋慶功,郭松青.基於面向現代工程教育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調查研究[J].大學物理實驗,2014,27(4):126-128.

  [6]許永紅,葛立新,劉曉偉,傅院霞.“工程化”教育背景下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建設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3):10-11.

  大學物理論文 篇4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高等學校的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培養具有實踐性、創新性的高素質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首要培養任務。文章從如何提高學生對物理實驗的重視度、加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等方面展開,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革方式,對於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大學物理實驗;創新型人才;自主學習

  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經濟和資訊浪潮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同時對高等學校的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培養具有實踐性、創新性的高素質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首要培養任務。而大學物理實驗課程作為理工科各專業的核心公共課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下更是不辱使命,必須擔當起課程改革的重任。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以及我國多年來的應試教育體制的制約,從中學開始,實驗類的課程就不受學生的重視,相比於化學、生物等課程,物理實驗更是次之。同時由於該大學物理課程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實踐性與創新性,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錄是大學物理實驗改革的重點和方向。

  一、高中物理實驗與大學物理實驗的區別

  新課標中,我國高中物理必須的內容基本相同,質點力學、萬有引力定律、靜電學、穩恆磁場,電磁感應。選修的內容各不相同,有光學、熱學、動量守恆、近代物理。而在這些內容中,涉及到的物理實驗主要集中在質點力學和靜電學,其他部分涉獵較少。可即使是力學和靜電實驗,涵蓋的實驗內容也較少。所涉及到的實驗原理及實驗儀器也較為簡單,如力學部分僅僅學會遊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儀的使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和機械能守恆定律等。高中物理實驗只要求學生掌握初步的實驗技能,學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進行基本物理量如長度、時間、速度等物理量的測量。並學會記錄實驗資料,最終做出簡單的實驗分析。由於高中物理實驗要求不高,並且在最終的高考成績中也不計入在內,因此很多中學只會在課餘的間隙給學生一些實驗的指導,或者乾脆就是老師課堂演示,而使學生徹底失去了實際動手的機會,以上諸因素都給大學物理實驗的實施帶來了障礙[1-3]。大學教育和初高中教育由於他們所教授的物件處於不同的年齡階段,因此對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及科學素養的要求也不一樣。大學物理實驗是一門基礎的必修課,它要求我們的學生透過大學物理實驗這門課程的學習達學生對實驗方法和技能的最基本的訓練,熟悉並能熟練操作常用的儀器及實驗原理,要求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正確的記錄及處理,能夠自行獨立地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總結,並最終寫出複合科學規範的實驗報告。透過以上基本要求的提出,鍛鍊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設計實驗解決問題、舉一反三創新實驗的能力。

  二、目前大學物理實驗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理工高校的大學物理理論課先行,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滯後幾周或者一學期才開展的。總共約二十個經典實驗分上下兩學期完成,透過多年的實踐及其他高校的走訪發現大學物理實驗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對實驗的預習不足,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由於對物理實驗的重視度不高,有些同學甚至有一些錯誤的認識,認為物理實驗就是最後抄抄實驗報告就能取得高分。因此預習不足甚至是不預習就直接去上物理實驗課的學生比比皆是。同時導致學生自信心不足,試驗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由於害怕弄壞儀器,不能大膽地嘗試著自行解決問題,而只會一味地伸手求助於老師或其他同學。

  (二)輕過程,重結果

  大多數同學物理實驗就是最終記錄一些實驗資料,而忽略了實驗的整體操作過程。對實驗報有一種應付性心理,不尊重實驗事實,有個別學生人為編造實驗資料或直接抄襲他人資料甚至實驗報告。大大降低了他們對實驗原理及實驗儀器的掌握,失去了大學物理實驗的最基本的要求。

  (三)缺乏對實驗之後的思考及創新

  很多同學認為一個實驗報告寫完就代表這個實驗真正的結束,從來不去做深層次的思考,從來不去想想這個實驗是怎麼設計出來的?還有其他方法可以達到這個實驗目的?如果換了某個實驗儀器,實驗的精度會怎樣?我們還能用這類原理測量其他哪些物理量……其實可以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可是我們很多學生缺少的就是這種繼續深挖掘的能力。

  (四)物理實驗考核方式單一

  導致學生缺乏創新性意識,只是一味地模仿和簡單地重複。有的同學甚至完全不瞭解實驗原理及儀器操作,但是也能得到一個漂亮的實驗報告。這樣考核方式容易引起學生思想的桎梏,失去探索的目標和方向,讓實驗失去本有的意義。

  三、大學物理學實驗教學的可行性探索

  為了改變現有的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實現物理實驗的基本要求,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學生的重視度和積極性是首要任務

  只要學生自生提高對物理實驗的重視度,才會有後續的一系列的舉措[4-6]。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提高學生的重視度。首先我們要從物理學史上下功夫,在講解每一個實驗的具體內容之前,先給學生介紹該實驗的歷史背景,創造情景,讓學生好像身臨其境,也處在當時的實驗背景之下,引導學生來探尋該實驗的目的及實驗設計。這樣學生不再是一味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的思考實驗;其次,我們要在實驗應用前景上下功夫。做完了該實驗,我們要給學生介紹該實驗還可以應用的領域及前景,並且和不同專業的專業知識相結合,使得學生看到了物理實驗的魅力所在。同時我們也可以在先行的演示實驗上下功夫。可以在學生做大學物理實驗之前加強普通物理演示實驗教學[7-9],儘量注重該類實驗的可觀性、趣味性、新穎性及廣泛性,並儘量做到日常時間的開放,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改變學生在高中階段對物理實驗的慣性思維和認識。

  (二)加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學生是教育活動主體。由於我國傳統應試性教育體制的影響,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後缺少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和主體性。我們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靈活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是實驗選題的開放性。我們可以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實驗,不在拘泥於傳統的20個實驗。讓學生可以有足夠的選擇空間,可以根據他們的不同特長去選擇適合他們自己的實驗。其次是實驗的設計也應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可以根據我們已提供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出也能實現該實驗目的的實驗,可以採用與教材不同的試驗方法。教師要充分鼓勵這些大膽創新的實驗思想。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最後在學生的實驗成績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設計的實驗,不能因為學生最終實驗結果不準確或者不合理,而全盤否定學生,反之應該鼓勵並幫助學生做有效的改進,從而實現最終的創新。

  四、結束語

  大學物理實驗作為公共基礎課,在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些與新的人才發展相適應的大學物理實驗改革的想法與思路,能夠真正促進我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高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熊倫.中美非物理專業火學物理教育的比較與對策[J].物理與工程,2011,21(1):46-49.

  [2]饒黃雲.探討物理實驗的思想提高物理教學質量[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2005,24(2):171-173.

  [3]張映輝.增大實驗比重強化科學素養的實踐探索[C].2011年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教育學術研討會,2011.

  [4]吳宗漢.提高學生創造能力的兒種教學方法[J].物理與工程,2011,21(5):41-42.

  [5]張增明,孫臘珍,霍劍青.創新研究型物理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與實踐[J].物理實驗,2009,29(7):15-17.

  [6]桃橙.提高人學物理實驗課教學效率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0,13(3):32-33.

  [7]蔣雅琴.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室開放教學初探[J].物理與工程,2011,21(2):23-25.

  [8]姜海麗,孫秋華,趙言誠,等.資源共享背景下大學物理影片資源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物理與工程,2013(8):41-42.

  [9]孫秋華,姜海麗,趙言誠,等.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物理與工程,2013(6):27-30.

  大學物理論文 篇5

  一、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對策

  1.不斷開放實驗教學儀器和裝置,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隨著當代物理科學的進展,實驗測量裝置及技術有了明顯的改進,因此,在大學物理課堂中,需持續地豐富實驗教學內容、及時更新測量裝置、完善測量手段和方略,為物理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穩固的硬體基礎。為能讓實驗教學跟得上當代物理科學發展的潮流,教師要不斷地更新實驗內容,把一些驗證性實驗變換為自選或自學內容,並加大探究性實驗的比重。與此同時,不少實驗可藉由電子計算機變革陳舊的實驗方式,並時刻增強實驗測量的速度及精確度。把這一系列實驗教學系統的基本原理及整體框架告知學生,使其經由實際的操作、測量及觀察深切地領悟到當代物理科學的魅力,並激發學生們對物理實驗奧秘的探究慾望,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另外,實驗內容的改進需與經典相結合,例如,牛頓環、楊氏模量等實驗均能運用CCD成像系統替代目前的觀察系統,然而,經典的光槓杆法還需進一步研究。

  2.培養學生善於從實驗中提出、發現問題的能力。

  在物理實驗中,問題的發現至關重要,在實驗教學中,學生們透過在實驗操作中發現問題,手腦並用,不斷地在實驗中嘗試、驗證,透過教師適度地引導和激勵,讓學生在實驗中不斷地變換實驗條件,並嚴密地檢視實驗現象,最終提出問題。除此以外,學生們還能從實驗指導書中提煉資訊,進而發現問題。需強調的是,學生操作實驗後所得到的實驗結果難免與預期結果有所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仔細檢查學生每一環節的操作步驟有無失當,使其在鍥而不捨的探究中培養提出問題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結合實驗分析問題的能力。

  分析問題是實驗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實驗現象的科學、合理分析是開啟物理科學殿堂的金鑰匙。分析問題旨在用理論指導實驗,通常,分析問題可採取以下兩種辦法: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教師要在實驗教學中選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問題和學生共同探討、分析,在分析問題的同時,教師要扮演組織者和引領者,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實驗問題的能力,在分析的過程中,全體學生會提出多種答案,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悉心聽取學生在分析問題時的思考過程,並留意其出發點,肯定和鼓勵每位學生的獨立思考精神及探究意識,久而久之,學生們便能形成在物理理論的指導下獨立分析問題的基本能力。例如,在分析探討RLC串聯諧振實驗中,對於電路品質因數Q,存在實驗測量值與理論計算值之間的偏差,在電磁學理論的引導下,分析LC的損耗總電阻對電路品質因數測定數值的影響,並將其高頻及低頻時的影響狀況分別開展定量分析,依照定量分析的最終結果,正式決定影響能否修復或忽略。

  4.巧妙運用多媒體裝置,最佳化教材結構,注重對實驗的探究。

  現如今,多媒體以其圖文並茂、視聽結合的優勢特徵被廣大物理課堂所應用,變革課堂體系,以經典實驗為基礎,建立多層次的物理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實驗教學變革的大勢所趨。為此,教師需不失時機地引入多媒體教學裝置,並不斷地最佳化教材結構,以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實驗現象,降低實驗理解的難度,將實驗步驟分解,努力破除過往物理教學中“力-熱-光-電-聲”的縱式組織結構,在確保廣大學生掌握實驗技巧的前提下,果斷地忽略掉教材中內容陳舊的實驗,抓住實驗教學的關鍵點,將實驗與物理教學內容加以有效銜接,逐步地增設設計性實驗及綜合性實驗。具體做法:首先,要結合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規範要求,精選傳統實驗,保留對提高實驗操作能力有幫助的經典實驗,忽略掉一些價值較低的實驗;其次,逐步增設設計性實驗及綜合性實驗的比重及難度,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探究能力,透過學生對實驗的自行設計,使其充分體會到實驗成敗的經驗教訓,不斷地激發實驗訓練的熱情,提高綜合素養;最後,不但要削減實驗成本,還需強化多媒體輔助設計、採集資料及操作管理等知識的有效滲透及實踐。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更加強調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但是在高中時期,教師在指導物理實驗時,出現主動點撥頻率較高的狀況。為此,教師在指導實驗時,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從預習、除錯及操作等每個步驟環節均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在完成實驗後,可藉由多媒體動態影像,還原實驗正確的操作經過,使學生們第一時間得知自身實驗設計及操作中的問題與失誤,進而及時加以糾正。

  二、結語

  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不斷地為學生創造獨立發現和分析問題、自由操作實驗的機會,引領學生在探究式實驗教學模式中提高創新能力,拓寬物理思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