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文化鑄造精神文明徵文2500字

傳承中華文化鑄造精神文明徵文2500字

  【第一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

  《論語》,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寧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保持內心世界的寧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介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工人在倉庫搬運貨物,一不小心把手錶弄丟了,到處找不到。後來同伴也加入了尋找的行列,大夥兒翻箱倒櫃,仍然一無所獲,只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裡,沒費多少力氣和時間,很快就把手錶找到了。人們詫異地問他是怎麼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見手錶的滴答聲了。”偌大的一個倉庫,要找一隻小小的手錶確實不大容易。但是那麼多人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辦到了,大人辦不到的事小孩子卻辦到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點靜氣,整天慌慌張張,浮不安,也是成不了什麼大事的。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它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第二篇】

  開啟歷史的長卷,映入眼簾的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古人勞動的成果。古人曾用他們的智慧為後代創造了一個個奇蹟,同時也設下了種種謎團,等著我們去破解。誰都知道,中國自古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等美譽著稱於世。古時候的勞動人民都非常重視道德修養,他們把道德修養看得比生命還重,破壞、侮辱了它,就等於在扼殺自己的性命。因此,時間的長流裡便有了古人文明的足跡,且歷代相傳。

  而如今,一個全新的世紀,一個高水平的現代化世紀,人類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世界的變化日新月異。與此同時,人類的文明素質卻在逐漸退步,人類的思想卻在大腦裡被腐化了,只剩一個被噬齧的空殼。文明是人類的根本,失去了它,人生就徹徹底底的垮了。可見,文明在人類的發展史上佔著最重要的地位。魯迅先生曾說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如果連自身的修養都不提高,怎能去做其他事呢?生活中的文明往往被人們所忽略,或視而不見,即使口頭答應實際也是反其道而行之;許多問題在生活中便是漏洞百出,這是不是該作為一個焦點來熱議呢?

  前不久,我到深圳書城看書。乘坐62路公共汽車時,由於人多,推推攘攘的,車門開啟時,都爭先恐後地衝上去。我唯恐被擠倒,只好退在一邊,當上得差不多時,我正要上去,突然從遠處跑來幾個莽撞的青年人,二話不說繞到我前面,還狡地對我笑了笑。無奈之下,我只好先讓他們上去。下一個站上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駝著背,拄著柺杖,著急地向四周望了望,在尋找空位。此時車上一個空位也不剩,老人家只好顫顫抖抖地向後挪移了幾步,緊緊地抓住扶手。這時廣播正好提示給有需要的人士讓座,但沒有一個人肯站起來讓座,老人家旁邊坐著的一個初中生對此視而不見。我見此狀,連忙起身將老人家扶至我的座位坐下。老人家緊緊握住我的手不放,眼神裡飽含感激之情。我頓時覺得有一股暖流湧進我的心田,一股平生從未感受到的溫暖……我只是讓位而已,得到的卻是對方的感激。也許,這就是文明的起點吧。

  東門可以說是深圳最繁華的地方了。記得第一次去的時候還是三年級,至今已有三年的光陰了,這三年前前後後去了十幾次,簡直是天壤之別。東門老街最受人們喜愛,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的,來往的人絡繹不絕。這次來到這裡,我看見三五成群的外國朋友們對這裡並不是很熟悉,他們急忙向路人求助,可沒人能聽得懂他們的意思,笑著走開了。因為我學了六年的英語,所以我自告奮勇地給他們當起了導遊。藍眼睛的外國朋友終於遇見“救星”了,驚喜萬分。我首先向他們問好,接著給他們介紹東門的文化,並帶他們幾乎逛遍了東門,一路上他們很高興,對東門的景色、文化等讚歎不已,而且對我豎起了大拇指。他們離開的時候,我已經是大汗淋漓了,不顧擦汗便一直帶他們到地鐵站。他們說今天非常感謝我當他們的導遊,不然這一整天還在原地轉圈呢。我想,我幫助了別人,這不就是常說的美德嗎?

  撿起地上一片垃圾,可以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可以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一聲普通的問候,一個深情地祝福,都體現了文明的價值。其實到今日才發現文明美德原來是這麼的簡單,以前怎麼就做不到呢?

  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丟了做人的根本;應該把眼光放遠,憧憬未來。我們必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文明美德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不要讓我們的祖先蒙羞,不要讓“文明古國”

  “禮儀之邦”等美譽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為此,我們必須踏好文明的腳步,繼承祖先的足跡,把中華的文明美德發揚光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