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社實習記者實習總結(通用9篇)
日報社實習記者實習總結(通用9篇)
一段辛苦的實習生活已經告一段落了,想必你的視野也得到了開拓,此時需要認真地寫一份實習總結了。那麼實習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日報社實習記者實習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日報社實習記者實習總結 篇1
寫作是採訪的表現和結果,實習期間,我用文字記錄下了一個個的新聞事件。猶記得自己在寫第一篇新聞稿時是多麼不知所措:抓不準切入點,抓不住事件的重點,文字不夠緊湊,一連改了好幾次。但是這在我的意料之中,畢竟自己只是一名實習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寫出專業記者的水平。
之後透過認真拜讀老師們的文章和自己被老師修改後的稿件,我漸漸領悟了電視新聞寫作,也逐漸地認識到電視新聞寫作與報紙新聞寫作在很大方面存在著區別。具體的說,是從它的報道格式,語言等方面有了較深地認識和體會。例如,在寫電視新聞稿前,應先瀏覽一遍拍攝錄影,做到心中有思路,新聞稿中,每一句都要提前想到用什麼畫面,如果旁白較多的話,要斟酌有沒有畫應對應。語言上面,要簡練,通俗,流暢,儘量少用書面語。比如,儘量說誰“和”誰,而非誰“與”誰,使對白聽起來親切。
雖然在採訪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我也顯得很笨拙,確切的說很稚嫩,我總不能理直氣壯提問,有時候也會很唐突……然而,畢竟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開始了正式的實習生活,又有了許多的第一次,有了許多犯錯的機會,有了許多促使我成長的因子,我感覺自己如一個剛爬出小巢的幼鳥一樣,渾身上下都是勁,時刻有翻跟頭的危險,卻渾身都充滿著飛翔的力量和勇敢去闖的衝動。承認自己需要學得還有很多,然而,因為走出了第一步,所以以後的每一次前進都充滿了可能。
第一次的採訪顯得有些緊張,對自己也沒有信心,害怕犯錯誤。怕漏掉了一些環節對報道會有影響。這時,老師總是很耐心的指導我,告訴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詢問清楚的,要仔細記錄下來的。雖然第一次的採訪,自己的表現有些慌亂,但畢竟已經跨出了一大步,從學校的書本課堂,走到了真實的新聞採訪。
在採訪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與被採訪人進行交流、溝通。這兩個詞對於我們真的很是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在採訪時有話說。這時高超的交流溝通技巧需要亮出來,成功的勾起他人的傾訴欲並獲得他人的信任是一件多麼值得開心的事情。有了以上這些,一個成功的訪談才能順利進行。
我在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僅僅僅是專業知識,更有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專注的,充滿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我感受到他們對工作的熱愛,我也真切地感到,唯有勤奮才能做一個稱職的記者。
在電視臺裡,記者任務重,工作繁忙,很難有專門的時間來指導我們,剛開始我還顯得有點無所適從。盧主任要我們多看多寫多觀察,看就是要多看資深記者、主編是怎樣寫作及修改稿件的;寫就是自己要多練習,提高寫作潛力;觀察就是多動腦筋,稿件該怎樣寫會更好、更具吸引力,從什麼角度入手,新聞稿的價值點在哪裡,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和領悟。之後無事時,我就把保險櫃以往的稿件拿出來看,學習他們的寫作方法和技巧,自己也嘗試寫一點,受益匪淺。
如今各媒體之間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電視新聞對記者技能要求極高,新聞採編都是單兵作戰,獨立完成。所以記者不僅僅要能編會寫,還要攝像和剪輯二者兼備,提高個人效率,因為很多新聞都是當天要播出,記者上午採訪、攝像,下午要寫出新聞稿,配音後還要進行剪輯,絲毫馬虎不得。
在電視臺實習的日子裡,我明白新聞採編工作遠遠要比學校學校所學的來的更復雜,先說寫稿,在課本上我們也明白新聞的五W、倒金字塔結構、跳躍性思維、設定懸念,但真到了讓我們來寫的時候,就不明白就應如何安排文稿結構,從哪裡入手。儘管我們在校時都用過攝像機,基本操作也都會,但是一到了新聞現場,就不明白拍哪些東西,用什麼角度,用什麼景別,我攝像時機子不穩,畫面有抖動,根本不能用。最後是剪輯,我們都學過非線性修改軟體,但是當真正要求將鏡頭組接成有完整好處畫面時,又一籌莫展。
這次實習也讓我明白,無論什麼事都要認真去做,態度要端正,開始記場記時覺得很枯燥、繁瑣,之後一位臺里老師告訴我,不要以為記場記就什麼也學不到,你在記場記時能夠邊觀察鏡頭的拍攝角度,還能夠自己琢磨畫面和採訪的取捨,而且你幫老師做完了事,自然他有機會就會教你。
當然,很多東西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學會,但在電視臺的實習中,我瞭解到了電視新聞的製作流程,明白自己有哪些不足和缺陷,在以後的學習工作正不斷改正。在接下來的實習中,會更加珍惜,主動向實習老師學習寫作和攝像,使自己更適應新聞工作的需要。
當我第一次應對一個陌生的環境,還記得第一天來的時候什麼也不懂,站在辦公室的門口不知所措。但是好在,同事的熱心關懷和幫忙讓我儘快的熟悉了這個大家庭。對於以後的日子給了我很大的幫忙與鼓勵。還記得一次採訪任務,和師傅下鄉的時候,我滿以為我的自信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沒想到的是同樣我們倆個接觸採訪的物件,我和他與採訪者的接觸時間是一樣多的,為什麼他比我更瞭解採訪者呢答案很簡單,他對選手進行了超多的採訪,平常一有機會就會去了解。
我最後明白了:溝通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和潛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認識一個人,首先要記住對方的名字。瞭解一個人,則需要深入的交流。而這些,都要自己主動去做。
日報社實習記者實習總結 篇2
我的實習期很短,短到只有十天,但有的時候我又會覺得我的實習期很長,因為在這十天的時間裡,我學到了不少東西。有時想想,可以獲得一個如此難得的實習機會,還真是榮幸。
期末考試結束後,我便踏上了我的實習之旅,畢竟這次實習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實習,除了好奇之外,也有些抑制不住的緊張與不安。我至今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跟著小芳姐採訪的感覺,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手心兒裡全是汗。不過好在主任和小芳姐會不厭其煩地告訴你這種新聞該怎麼寫,那種新聞應該注意什麼,漸漸地,我感覺自己似乎摸清了一些“套路”。
但是寫新聞並不像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要想寫出新聞就不能偷懶。還記得之前和另一個一起實習的小夥伴跟著小芳姐參加了一個大連理工大學舉行的畢業實習展,最開始,我以為對待這種新聞寫一個短訊息即可。但是後小芳姐跟我說,字數太少,需要寫得更詳盡一些才可以。於是我開始思考,這篇稿子,我忽略了哪些細節,如果我是讀者,我更希望看到哪些資訊?哪些資訊該詳寫,哪些資訊該略寫。最後我又比對著小芳姐發的範重新修改了一回。雖然依舊是有些瑕疵,但這次的經歷也告訴了我自己一個道理,想寫新聞就不能偷懶,多瞭解一些情況,這樣寫出的東西才能更加真實。
當然,僅僅有真實是遠遠不夠的,對於我自己而言,我所欠缺的還是經驗二字,在這實習的十天裡,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採訪,莫過於採訪中區圖書館負責人的那一次了,問問題的時候倒也還算順利,但由於經驗不足,很多資訊沒有問清楚,導致寫稿子的時候幾乎是漏洞百出,儘管主任和小芳姐多次提醒我這個新聞的寫法,但我還是大腦一片空白,有那麼一瞬間,我甚至萌生了一種“算了吧,我放棄”的想法,但最後還是被自己的理智壓了下去,心裡想著,若是這種小挫折都能將自己打倒,想必自己以後也沒什麼能做好的了。
如果有人問我,你在大連日報實習有什麼收穫?
我覺得,我收穫了一個嚴謹,認真,而又不放棄的態度。之前副團在例會上總是強調嚴謹,認真這兩個詞語,當時的我並不在意,直至實習後,我才漸漸地發現這兩個詞語的重要性,一次次地核對資訊,稽核稿,只為了在登報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我相信,這對於我日後的學習,工作而言,無疑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最後,感謝教部,感謝記者團,感謝……
日報社實習記者實習總結 篇3
見習一星期了,今天是週六,但我還是得上班,因為的關係總是有那麼多的不確定,包括上班時間的不確定,不過總的來說我還是學到了很多。
一、上班不管是坐著還是站著,一樣累
像我這樣的實習生到報社,平時沒事就是坐在位置上看報紙,天整整坐了一天,沒事幹。當時就鬱悶得慌,不會三星期就這樣度過吧,那不是太無聊了,還好後來就有出去跟著指導老師採訪了。報社報紙最多,而且報紙還算是時間發到每個人的手上,這個是最享受的了。一星期下來,坐在辦公桌旁的時間實在很多,想想也輕鬆的啊。可是等到下班,藉著兩輛公交車的美魅力回到家,就渾身不想動,就只想睡覺,還有點身心疲憊。看來上班還是累的啊,想想爸媽工作該有多辛苦啊!
二、真到了戰場就忘了怎麼拿槍
第二天有出去採訪,看著老師怎麼做,覺得挺有意思,想想也挺容易。因為新聞不算很大,感覺也挺好寫的。於是按照老師的思路寫了一篇,拿去給老師看的時候,卻連性質都沒對上號,標題寫得也不符合新聞的要求,整篇東西都是自己主觀的看法,並沒有用客觀的詞和客觀的語句去呈現這個新聞事實。於是我拿回去改,改了之後可能稍微好了點,只是導語部分不夠好。在寫這篇新聞前,在網上找了新聞的定義、寫法以及語言的運用,而且還翻看報紙想看看再下手,把學校裡所學的都忘了,或者不知該如何去使用所學的,真所謂的到了戰場就忘了怎麼拿槍。
三、採訪累,但是收穫
採訪是天經地義的事,可能是日報的關係或者採訪涉及的物件不同,這幾天下來,我沒有感受到那種“辛苦”,應該說還是舒服的。日報政治性東西比較多,而且和政府等組織聯絡比較密切,所以新聞中有很多都是參加會議啊、做專題採訪等,都是在室內。如果是重大的新聞或者政府的新聞,一般都會有專車接送。像星期四、五進行的專版的採訪就有,雖然一整天都在外槍跑。小新聞如果要自己跑的話,公交車和計程車也挺方便。
像採訪這種實習性比較強的工作,槍給人的考驗最多,收穫也最多。本人次參與的小小採訪,就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企業管理和勞動法的有些內容。而第二次連續採訪兩天的大采訪,不僅給了我很多鍛鍊的機會,也把我的視野打開了不少。兩天裡跟著老師和市總工會領導走了七個企事業單位,見的都是那些單位的一把手,這樣的場槍平時是沒有機會的,這次給我碰上真是好好鍛鍊了膽量,就算跟他們握手也不緊張。只是當有人說我年紀還很小的時候,我就有點不好意思了,因為感覺自己是冒充的。
第二次採訪中,有了自己操刀的機會,指導老師沒空去,讓我跟著總工會的去了。在採訪中一直細心記錄著有用的內容,幸虧還是有主要人物在一旁滔滔不絕的,要不然我就底都沒了。自己提出的問題又淺又不對頭,還是不能完全瞭解這次採訪的精髓,不過自己開口了,還是挺高興的,畢竟這個機會來得太快了太突然了。
還有很多是有收穫的,不僅僅是針對方槍,在做人和做事方面也從那些“大人”裡學到了很多。
四、既然是見習,習慣要好
見習啊,又不是正式職工,很多事情都要做得熱情一點、努力一點、勤奮一點。比如說上班時間是八點半,指導老師是九點到,那麼做為實習生的我八點半之前就一定要到了,就算坐著沒事幹也要早點到。回到家,天天寫著見習日誌,希望可以把這個難得的事記錄下來,這樣既有利於一星期一次的見習報告,也有利於自己總結自己這些天都幹了啥。
日報社實習記者實習總結 篇4
資訊基本把握,但是要組稿,要結合材料分析,形成一篇完滿的深度報道並非易事。在組稿之前,我找到一位記者,希望她能夠給出一些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她告訴我說,要列好提綱,認真分析材料和採訪得到的資訊,得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特別強調廣度和深度。結合她給出的建議,我花了半天的時間將報道成稿,並交給主任幫忙修改。本以為可以得到肯定,為我的速度和激情。但是在改稿的過程中,發現不僅存在結構的混亂、內容的缺失、報道的深度等問題,更有很多句子和語言的基本性錯誤。
主任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再加上這次的選題經歷讓我明白,作為一名記者,在面對眾多的困難時,不能輕言放棄,要隨機應變應對各種突發性的事件和情況。僅有一番的激情是完全不夠的,要做到沉著冷靜,虛心請教,爭取每天的進步。
我們的首站是遭洪澇災害嚴重的xxxx鎮。xx月xx日,xx鎮陡降暴雨,降雨時間持續十二個多小時,雨量達三百二十六毫米,是湖北京山縣有資料記載以來最高值,為近五十年來最大一次強降雨,導致該鎮二十個村、部分廠礦企業及集鎮受災嚴重。由於xx至京山路途遙遠且多為山路、坑窪不平之路,經過兩三個小時的車程,顛簸到目的地的時候,幾位文字和攝影記者已經頭昏眼花,噁心嘔吐了,但是責任在身,良知在心。面對人民的財產甚至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幾位記者沒有絲毫猶豫和懈怠,拿起他們手中的筆和照相機,開始了積極的採訪和拍照。
作為一名文字記者,就要做到眼疾手快,精確、深入而生動的瞭解情況,及時報道。我們先後走訪了幾個居民區、養雞場和災民集中安置點,瞭解基本的受災情況和生產自救情況。由於第一次進行單獨採訪,我在對一養雞農戶進行受災情況採訪時,漏掉了很多細節,例如何時開始養殖、每年收入多少、今年的損失多少、如何進行生產自救等,雖然很多細節在新聞稿中並不會用到,但由此可以認識到,記者這種職業,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強大的責任心和悲憫眾生的慈悲胸懷,更要細緻入微,做到嚴謹和敬業。
在單獨做一則深度報道的題材時,遇到的困難前所未料。首先是選題和切入的問題,針對全國範圍內的物價上漲情況和全國、省的“菜籃子”工作會議的召開,憑兩年的專業學習和一個月的全面實習所培養的新聞敏感,我覺察到關於“菜籃子”價格上漲的問題,必定會在繼洪澇災害後,在xx引起新一輪的議題。於是我把肉類、蔬菜類的上漲作為切入點,集中調查xx市的具體情況和麵對物價上漲,政府以及各相關部門採取的宏觀調控措施。這個題材得到了主任的肯定,並鼓勵我進行積極的專業探索。
日報社實習記者實習總結 篇5
不知不覺,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已經結束了,回想實習這一個月,百般滋味在心頭。總的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的過程,既可以學習到新聞製作專業的知識也可以學習到很多社會上的知識。實踐出真知,這一個月的收穫不是坐在課堂上學習就可以得到的。
在這一個月裡,我跟著記者去報道了鎮上的大小事情,做得比較多的是採訪報道政府的工作,例如是中堂鎮2009年第三季度工作總結會議,省黨政領導幹部基礎教育工作責任考核小組到我真參觀檢查,市領導及兄弟鎮書記到我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參觀交流,市食品安全考核組到我鎮檢查,鎮政府整治無牌無證收費站等等。還有關於鎮上時段性比較熱和切合民生的報道,例如是月餅盒回收活動,國慶裝飾不下崗情況,消除四害隊裝老鼠屋,草莓田的種植情況,秋天羊肉的熱銷,日本錦鯉走俏本地市場,採訪正宗的槎窖魚包,農民割禾曬穀的情況等等。無論是怎樣的採訪都是一次學習的過程,無論是怎樣的一次經歷都是我人生中積累下來的一筆財富。
一開始的時候,我對於如何寫新聞一點概念也沒有,但是經過了這一個月的實習體會,在廣電站記者們的悉心教導下,我最終能夠比較駕輕就熟地完成新聞的採訪和寫作。在實習後期寫的稿子,例如是《經濟回暖,全羊走進尋常百姓家》《日本錦鯉走俏本地市場》和《秋意漸濃正是品嚐魚包的最佳時候》等幾篇都得到了記者們的讚揚,而且被東莞電視臺、東莞之聲或者是陽光網採用了。
在新聞採訪方面,我學習到很多。對於新聞採訪,我在進入廣電站之初,可謂是一竅不通。也是跟住記者們一步一步學習過來。完成一個新聞的採訪,首先要自己去尋找新聞,就是結合時節和社會的熱點去構思新聞。對於一個鎮區的新聞,一般分為兩種,政府的新聞和民眾的新聞。政府工作的新聞就比較簡單,不需要自己去尋找發現,一般都是有政府的通知,如果是行動就是跟住去拍畫面,然後講述行動過程和成果,如果是政府開的會議新聞就更加容易,根據這會議的講話稿來總結核心內容和會議精神,重點提及出席會議的領導就可以,寫多了就會體會出一種寫政府新聞稿子的模式出來,正軌而且實用。鎮上民眾的新聞採訪起來就相對政府新聞花心思很多,首先要自己構思,找好的點切入。在空閒的時候,記者就會叫我自己想新聞的題材,想到很多題材因為和鎮上的工作呵和政府形象的衝突不能用,所以構思方面操作起來很困難。我第一條自己構思的稿子是《街道裝飾不下崗節後仍為城市美化添活力》,這個題材正面而且簡單。在做好構思後就要想出稿子的大概的結構,根據著稿子的重點內容去想採訪的內容,要心中有底才出去做拍攝採訪。採訪時要抓住事件的側重點,也就是發掘它們的新聞價值性其實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就像是我後來寫的兩篇稿子《經濟回暖,全羊走進尋常百姓家》和《日本錦鯉走俏本地市場》都是我和另外一個攝影記者單獨行動。攝影記者負責拍攝,我就負責構思稿子和採訪。一開始的時候就比較慌張,想到的面比較窄,後來就慢慢摸索出一條思路來,結合經濟情況來寫這兩篇稿子,最後就說明現在經濟回暖,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正面思想。梅花香至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我相信,只要肯下苦功,就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在寫新聞稿方面,我感受也很深。我第一次寫的是寫中堂鎮月餅盒回收活動的稿子。可以說這次的稿子寫得很失敗,題目不突出,格式不適合電視播出的模式,活動的重點模糊。這一切,記者們都一一幫我指出,還修改了我的稿子,並教我到東莞市廣電上傳系統中瀏覽記者們寫的稿子,一邊看一邊學習。慢慢地,我學會了寫廣電新聞稿子和報紙通訊稿的不同,寫廣電新聞的稿子要很有畫面感,寫的時候要聯想到採訪時拍攝的畫面,主播讀到什麼字的時候要出什麼畫面,這一切都要在腦子裡出一個大概。然後就是寫新聞稿的格式,在稿子每一段的開頭都要標上導語,解說,現場或者是採訪等的標識。一般像政府工作這樣的長稿子就要寫上導語,導語就是主播在出新聞畫面前說的一小段總結性的話;解說就是在出新聞畫面時配上的文字,算是一段小小的解釋;現場和採訪都是在外出採訪時做好的,稿子寫的時候只要原話搬上就可以了。而且電視新聞的稿子因為有畫面的襯托,所以都不太長,講求言簡意賅,語句精煉。每一次出去採訪,我都會爭取著機會寫稿子,每一次寫完後就給記者修改,然後就對比著改正自己的不足。其中,在一次採訪中,我犯了一個比較大的錯誤,我寫的稿子中的採訪部分和實際上拍回來的採訪內容不一樣,原因是在於我寫稿子的時候沒有回放片子如實地記下采訪物件說的內容,這次的錯誤造成了同事們編輯新聞時的很多不便,真的讓我覺得很內疚,同時,我也會永遠記住這一次錯誤,提醒自己要做事認真小心。實習來到第三個星期的時候,我寫了一篇關於中堂魚包的稿子,這一次的稿子得到了記者們的一致好評,稿子一個字也不用修改,稿子上傳後還被東莞電視臺《今日莞事》節目採用,這是我實習中一個重大的飛躍,我會再接再厲,不斷進步。
在實習的過程中,我還學習了一些基礎的新聞編輯知識和攝影知識。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在實習的過程中,我還開闊了自己的眼界。一開始的時候,我對於記者這個工作的認識實在是比較片面,只是有一腔熱血,但是這次的實習把我的熱血和現實來了一個很好的融合,讓我的理想更加實際化。同時,我也見識到很多事情,這些事是我以前都不知道的,現在這一切的經歷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種積累,一種財富。理論中的新聞是真實、客觀的,在現實中大原則也是一樣的。這就要求我們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把真實的事情反映給人民群眾,決不誇大事實,不編造虛假新聞,積極反映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做好政府和民眾的傳聲筒的工作。
實習經歷告訴我,作為現代的大學生不能僅僅靠啃書本,我們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質,鍛鍊自己的能力。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會積極地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我認識到由於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識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專業的新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會多想,多讀,多學,為將來投身新聞業作好準備。實習的時間是很短暫的,有好多東西來不及去深入學習,好多人都還來不及感謝。我從一個只有滿腔熱情的學生到一名初步瞭解新聞製作的實習生,這裡留下了我成長的足跡,感謝安排這次實習的這次的實習並沒有消磨掉我對新聞工作的熱愛,反而使我更加了解新聞工作,更加熱愛新聞工作。現在實習結束了我會帶著對新聞更多的瞭解和熱愛,從這裡出發,腳踏實地,一步步去完成我當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的夢想。
日報社實習記者實習總結 篇6
西里爾·康諾利曾經說過:“一位撰稿人的詞彙是他的貨幣,然而它是一種紙幣,其價值取決於支撐它的思想和心靈的資源。”思想和心靈的資源到底對我意味著什麼?我用了44天的時間在北京努力地尋找著答案,無論是夾雜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奔向採訪地點,還是拖著疲憊的身軀蜷縮在地鐵裡獨自一人歸家。在大大小小40多次採訪任務中,我努力地尋找梅爾文·門徹《新聞報道與寫作》一書中儘可能類似的例子拼湊並再現原貌進行寫作,有成功也有失敗!但其中經歷使我明白了“模仿、模仿、再模仿”假以時日個人風格才能流露的寫作格式,“準確、準確、再準確”的嚴謹客觀寫作方針是一切新聞之本。毫無疑問,短暫的44天實習生活為我“質變”提供了難得的沉澱。
對於一個大學二年級的學生,理解課本知識考試優異這是本分,但學院派理論永遠只是紙上談兵,當你真正拿起相機,握起手中的筆來到新聞現場,直擊事件全過程、採訪當事人、詢問目擊者、獲取第三方訊息來源,經歷第一手、第二手、第三手敘述反覆提煉得出結論確定新聞主題,抓住新聞由頭進行寫作。整個過程中,精彩的導語可能是義大利超級盃兵敗鳥巢後穆里尼奧一句“中國足球水平落後源於中國足球記者採訪能力的欠缺”,也可能是透過細節描寫“李章洙滄桑的臉上被汗水稀釋的防曬霜還清晰可見”來體現天氣的炎熱與國安訓練強度之大。太多的採訪技巧,觀察方法不僅僅來源於書本,它更得益於時時刻刻對周圍細微事物的觀察,對事態發展走勢的準確預測,對採訪物件喜好、背景、目標的全面掌握。如果能發現人所未見之細節,往往一篇獨家報道便已成型,就像埃德娜所說:“在報道一起謀殺案時,我希望知道‘他們中槍倒下之前看的是什麼電影'’他們穿的是什麼衣服‘’口袋裡裝的是什麼‘’爐子上正在做著什麼菜‘’唱片機上播放著哪一支歌曲‘’我總是問狗的名字是什麼,貓的名字是什麼!”
我曾經在寫作的技巧問題上陷入了泥潭,過多華麗辭藻的堆砌(過分追求效果而產生報道的不充分),主觀意念的出現產生了引導受眾的傾向(中國足球註定裸奔2009年),對現有材料真實性、及時性缺乏質疑精神(凱里森3個月前身價僅有250萬歐元,但為帕爾梅拉斯效力期間的43場比賽打入27球並奉獻5次助攻的完美表現征服了西班牙人,征服了巴薩。3個月後其身價暴升至1400萬歐元。PS:半個賽季3個月的時間,凱里森不可能出場43場,應是6個月時間)評論性文章與新聞稿件之間的界定思路不清(缺少5W1H的基本新聞寫作要素),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我明白了新聞寫作並非只是自說自話的文體,而它需要更多的客觀、準確、獨到的觀點充斥其中使得文章能更加豐滿,把新聞事件重新展現在受眾面前。
來到北京讓我學會了作為記者不僅僅是運動手指敲擊鍵盤,更重要的是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同樣的新聞釋出會現場,同樣的採訪物件怎樣才能讓對方很快對你產生信任給予你需要的新聞線索,這是一個記者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面對受訪者能否清楚地表達出希望採訪的意願或目的,能否讓其成為你的長期線人提供線索,這就是一個好記者與普通記者的區別。面對體育新聞日益國際化的趨勢,跨國交流的能力也成為記者獲取資訊源的重要手段,在“英超亞洲盃”和“義大利超級盃” 兩項賽事的採訪中,外語的重要性體現得淋漓盡致,不能進行充分交流的我,只能等待別人採訪完後的轉述或簡單描寫一些賽事的花邊新聞,而這對於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體育新聞記者的我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挖掘世界重大體育賽事的新聞報道線索,各門外語作為溝通的手段便顯得尤其重要,而這也成為我需要努力提高的重要能力之一。
此次北京暑假實習,我一共發表了10片文章、4張照片,看完了梅爾文·門徹《新聞報道與寫作》一書,這44天短暫的經歷為我以後努力成為一名體育新聞記者指明瞭方向,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我會利用大學時光努力不斷完善自我。
日報社實習記者實習總結 篇7
能進自己早前就嚮往的媒體實習我感到十分幸運,這次的經歷也讓我收穫良多。在這裡不敢說給大家介紹經驗,只是對自己實習到現階段以來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可以獲得大家的共鳴和互勉。
實習不完全等於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實習的一部分
在沒有實習之前就有所耳聞:實習無非就是做做衛生端端水,如果進報社就是看報紙看新聞。這並不完全正確,首先,服務產業發展到現在,衛生已經不需要實習生代為操勞,其次,看新聞不僅是實習記者的事,每位記者編輯在開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瀏覽新聞,那不同的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做這些事時的角色定位和心態。比如看新聞,職業記者看的不是新聞,更不是寂寞,而是新聞後的新聞。我實習的媒體是雜誌,因此更注重記者思考事件的角度與深度。
我們實習生,資歷淺經歷少,思維的厚度也夠不上老記者。再者,一個體制的固有狀態不可能被一個新來的實習生打破,因此剛開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過程。為此我也沒少心裡不平衡過,但是當後來忙碌的時候反而回過來羨慕冷板凳時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採訪,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穫
做記者採訪是家常便飯,不管是電話採訪、面談還是網路採訪。我在這次的雜誌社實習中並沒有經常涉及採訪,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經歷和體會。
首先是預約採訪,其實挺難的,因為我第一次幫老師預約採訪是聯絡一家京城著名的高階健身中心,由於事先準備不足加上那邊的人員又特別盛氣凌人,(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個個都是能說會道)幾次下來我已經失去了信心,大規模的企業部門間又存在斷層,我的電話時常就被一轉再轉,到後來我也不知道與我對話的人是什麼部門什麼職務了。第一次的預約採訪失敗告終,還好老師並沒有過多責怪我,而表現出一種師長特有的語重心長。
接著是外出採訪,次數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為了不因“學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個成熟記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於採訪地點距離估計錯誤,我一路走了過去,到了那邊就發現腳底兩個水泡。這個故事教育人們,出門採訪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動的距離,不在雙腳支撐範圍之類就不要選擇步行,而所有會發生的可能性都要考慮到。
意外的收穫只給有準備的人
我進雜誌社之初並沒有“帶的老師”這一說,這點可能比較報社、電視臺有所不同,因為週刊的性質所致,關注的事件沒有那麼繁多和平白,編輯們有自己明確的分工,記者也都很少到單位,各自跑著各自的選題,每週選題會的那天是單位裡上座率最高的時候。後來總編仁慈地給我介紹了一個老師,於是才有了一些記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機會往往是很罕見的,因此有時間多和記者編輯說說話就是機會垂青於你的前期保證了,當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湊上去,那隻會適得其反。
其次,“準備”不單單隻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哦,踏實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才是老師器重你,放心你交給你任務的最終保證。
以上一點點經歷不夠借鑑,我也只是暑期實習生這個浩蕩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級部落格是同學、同志間的互相學習、交流感觸的好平臺,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這才是真是的快樂與充實,加油!我一直十分崇拜邵飄萍先生。在我看來,要當好一名記者那是需要天賦的,而邵飄萍先生擁有當記者的所有天資。他交際能力極強,上達總統、總理,下至僕役、百姓,他都與之靠得攏,談得來,因而耳目眾多。他聰慧機靈,“守若處女,動若脫兔,有鬼神莫測之機”,隨機應變的能力極強。他懂得采訪物件的心理,會打心理戰。有人說過,優秀的新聞記者需是通才,邵飄萍先生便是通才。在這次的報社實習中,我深深感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有太多太多東西需要學習了。
日報社實習記者實習總結 篇8
結束了近三個月的實習,今天總結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無窮。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親歷了各種新聞事件的前後,讓我對於社會層面的瞭解又深入了一層。不管是政策法規、社會民生,新聞所給予的對於我們周邊資訊的瞭解和反思,是人生閱歷中不可或缺的一筆。
記得我剛進入學校第一次接觸專業知識的時候,聽到的第一句話是:多聽多看多感受。當時理解得很淺顯,但透過這一個月時間的磨練,我知道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所涵蓋的東西很多。對於新聞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現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質。
在實習期間,作為記者,我下了城郊,去過國企、各政府職能部門、氣象局……生平第一次參加了新聞釋出會,居然還見到了諸如謝霆鋒,陸毅這樣的大明星。這些時光曾經讓我垂頭喪氣,但也更讓我的專業技能迅速成長。
進入《百姓連線》欄目組老師交給我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接聽觀眾的熱線電話。說實話我剛開始有點不以為然,這麼簡單的事情給我做不是有點大材小用嗎?慢慢的我發現了熱線電話對於我們《百姓連線》的重要性。因為我們是一、檔民生類欄目,我們的工作就是透過與觀眾的交流來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我們大部分的新聞資訊都來自於觀眾的“爆料”,它是我們做新聞的第一步,可以稱得上是我們的生命線。這也是我們欄目叫做百姓“連線”的緣由。
經歷一段時間最基本的接線工作後,慢慢的老師開始帶我們採訪了,這可是我們一直夢寐以求的啊!一直以為自己在語言表達方面很有天賦。但是,在經過第一次寫稿完上交就被大幅度刪減之後,我開始覺得,我在語言表達方面是有問題的。總的說來就是:語言不精練,需要言簡意賅。這可能是我很久以來養成的習慣,凡是講道理,就喜歡掰碎了說,條分縷析,非常注重形式上的完整。而有時候,這些 "分析"是不必要的,有些看上去很華麗很工整的句子實際上是完全可以刪除的。
以前年少輕狂的我總想著語不驚人死不休,很多題材總希望能鑽牛角尖進行猛烈的抨擊。但我很快發現,這樣的文章是鐵定被斃的。我開始翻看舊新聞,學習老師們怎麼寫新聞報道。漸漸地,我開始明白,電視臺作為傳播最廣的媒體,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同時也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這就決定了政府新聞必須有一些條條框框,有自己獨特的運作規律。首先必須以正面報道為主,負面報道少一些;接著,帶有批評性質或監督性質的報道必須小心措辭,務必做到有理有據,不溫不火。任何差錯都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慢慢的,我的報道就寫上路了。以前我只知道我想說什麼,但現在我還知道了該怎麼去說。
電視臺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在這裡,可以走訪很多地方,什麼樣的人都有機會碰到。這些經歷對增長見聞、開拓視野大有裨益。
因為採訪,我接觸了許多我以前不可能接觸的到的地方和人。實習期間接觸的人,有普通市民,有農村村民;有企業家,有律師;有各部委的領導,有政府官員;還有各媒體的新老記者等等。
我採訪過的大人物、經歷過的大場面並不多,但十幾次寶貴的採訪經歷,讓我在公眾場合不再怯場,學會很平靜地與各種人交談,蒐集我需要的資訊。
我會採訪嗎?以前我自以為我會。但是,當我真正實施的時候,發現我所謂的會,只不過是能夠把想要問的問題說清楚而已,從不考慮怎樣把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也不考慮如何引導被採訪物件說出新聞主題。
我們有次做了一條政府慰問部分困難企業軍轉幹部的新聞。被採訪物件都是身患疾病而家庭經濟較為不好的軍轉幹部,市政府在每年八一都組織到他們家裡進行慰問。在採訪的過程中,被採訪物件由於礙於臉面,一直不肯說自己的經濟困難,總是敷衍我。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這個採訪就沒辦法用。於是老師教我這樣處理,讓我問他有沒有像冊,能不能讓我們看看。他給我們拿出來,我便故意問他這些溫馨的照片是什麼時候拍的,最近怎麼不再拍了。問到這他沉默了,我看見他的眼眶開始溼潤,慢慢的落下淚。他說,自從企業困難後,家裡就省吃儉用了,哪還能拍照啊……順著他的話,我接著問,遇到這麼多的困難,政府有沒有什麼幫扶的措施?這樣就水到渠成地把採訪的主題引了出來,讓他觸景生情,這種有感而發的情緒才是真實的。這就是一個新聞老手和新聞新手的不同。老師不僅能快速把握要說的內容,更能找出最巧妙的方式,使一個本來很不易表達的內容變得深刻形象。慢慢地我體悟到,功夫,就在點滴間顯現。
每次跟老師們出去跑新聞,他們跟任何人打交道都能做到恰到好處。對方可能是各級官員,可能是平民百姓,可能是記者同行。任何一場,老師們總能夠適時插話,精確獲得所需要的資訊。
因為我們《百姓連線》是一個和觀眾互動性很強的欄目,我們經常會見一些到臺裡來的觀眾,盡我們所能為其排憂解難。有一次我們接待了一個來訪群眾,講述了自己的不公待遇,想透過電視臺的報道尋求公平。老師耐心地聽了他的話,仔細閱讀了他提供的材料後說,這裡面涉及太多法律問題,作為媒體不能涉足法律上孰是孰非的紛爭。但是您講述的事情,我們可以予以批露,請提供更詳細的資料和相關證據,相信從這個角度切入報道,對解決您的問題也會有所幫助。就這樣,來訪的群眾滿意地離去了。我再一次體驗了什麼是高手。
“思想是一張捲起來的毯子,不展開就不知道有多少破洞。”在學校學習的三年中,我的確掌握了不少理論知識,也培養起許多自信。但是,一旦應用於實際當中,才發現很多自信其實是盲目的,實習了才真切發現自己的不足。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實習的這段時間讓我逐漸明白個人力量的渺小。你必須得跟別人合作,不要幻想僅靠自己的雙手撐起一片天空。
實習的三個月裡,出了新聞十多條。
這三個月裡,稿件被槍斃兩次。
這三個月裡,既有歡欣,也有尷尬。
這三個月裡,懂得了應該眼毒、鼻靈、耳聰、嘴活。
這三個月的成長比得上一年。
日報社實習記者實習總結 篇9
校對是保證報紙出版質量的重要環節,一個錯別字,一個錯誤的點號,會大大降低該報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所以校對工作,必要且重要。
校對的日子,時間似乎過得特別快,每天心無旁騖的校對報紙版樣,正常情況下,下午三點左右就可以校對完所有版面,除非版樣出得晚,但對於我而言,出得早出得晚都一樣,因為我會在等版樣的時候看看編校網的文章,便於自己校對更順利,校對完的版面要與老師校對的版面進行比較,補充自己的不足。
開始的幾天,我覺得我校不校對都一樣,反正有老師校對,下午看連版的時候除了看自己改的地方是否有改動以外,就不知道其他改動的地方在哪了。思來想去,這不是辦法,這樣的校對對我沒有絲毫幫助,後我每次在看連版之前就把老師改的版樣進行比對,對比著老師的版樣看看自己沒改到的地方,或者自己改了但老師沒改到的地方,這時就應該提出疑問,百度或者問劉主任,而且每次將相關資料記錄下來,以增強記憶。下面我總結一下自己在校對過程中記錄的知識:
1、 儘量保持原稿的內容,對於自己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先自行查一下,或者問老師
2、 記錄自己改了哪幾版,尤其是不在同一天的版面需要特別注意
3、 在校對的間隙可以多看看編校網上的文章,幫助自己提升編校水平
4、 在校對完一個版面的同時可以將校對的版面交於相關老師進行參考(雙版梁晶晶老師,單版王曉琳老師)
5、 多個書名號和引號並列時中間不用頓號隔開
6、 標示時間、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線(佔一個字的位置),標示數值範圍一般用浪紋線
7、 要注意圖上不能有任何的水印,
8、 文章有圖時須註明圖是誰所攝,文章沒圖時,即使是摘自其他報紙,也應把文字“圖”去掉,做到內容與圖片相對應
9、 每篇文章都須註明來源,不管是選自其他內容,還是報社自己人寫的內容,末尾都須註明來源
10、 注意英文符號和中文符號的區別,全形與半形區別
可能還有很多需注意的校對知識,只是目前我還沒有遇到,當然校對知識還應不斷學習,至少編校網的文章應該看完,也不枉在校對的日子。
週五所有記者簡單的開了一個選題會,劉主任大致講了一些我們需重點關注的選題,同時讓我們梳理一下目前我們手裡正在做的選題以及有想法的選題,在外出採訪時,年度專題計劃也應跟著走,這時我提出了早已計劃好的“成都口袋婆婆”靠撿廢品支撐起一家四口的選題,劉主任提出說可以寫個幾百字的活動稿,但我覺得“口袋婆婆”的故事應該再次進入大眾視野,以及她的現狀,都是一個關注的點,所以在周天參加“口袋婆婆”生日宴的時候,我問了志願者負責人,問了活動負責人以及“口袋婆婆”本人,對該資訊就瞭解得相對透徹,還是決定寫一篇長稿,陪“口袋婆婆”回家並與她擺龍門陣,她說有人在她不覺得孤獨,所以回到自家時已是傍晚六點多,一邊整理當天的錄音,一邊吃外賣,等稿子出來時已是九點多,立即發給徐老師,久久未回,擔心徐老師已經休息了,又嘗試聯絡了其他幾位編輯老師,也無回應,暫時就擱置了,洗澡的時候聽到樓下吵得比較兇,想著這會不會是一個新聞,快速洗完,去樓下看了一下,原來是一位車主把車停在了人家家門口,導致家主人需繞一圈才能進屋,後經居委會協調,決定第二天再解決此事,此事就此作罷,第二天再看看吧。
其實,不管是校對還是找新聞,都需要細心,細心留意身邊各種事,細心改正版樣中的一丁點錯誤,這是文字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