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總結15篇
品德與社會總結15篇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品德與社會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品德與社會總結1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72人,男生有38人,女生有32人,同學們團結互助,好學勤奮,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慾,熱愛班級體。但是還存在著所有獨生子女共同的特點—自私,無論做什麼事,都為自己著想,還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以正確引導。幫助其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使其受益終生。另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實到行動上,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加強實踐。
二、主要成績
1、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全面把握目標,透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範,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3、在我的教育教學中,我隨時隨地引導孩子們做一個保護環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透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環保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做一個環保的好公民。
4、能夠正確對待成功,在取得成績或受到表揚時不驕傲,不斷進步。
5、進一步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自我訓練、自我監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實踐。
6、認真鑽研教材、教法,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明確正確的行為方式。有充分的理論指導,才能避免以往滿堂灌的錯誤。
7、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引導學生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並在生活中適時遵守,學生的各項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進步。
8、聯絡學校開展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自覺糾正行為錯誤,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
三、 存在的問題
1學生和教師的 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淡化,過於敷衍了事。
2有些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個難題
3上課形式單調、說教意味濃厚,枯燥乏味,實際效果存在欠缺。
品德與社會總結2
本學期,本人承擔了六年級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一、啟用教學新觀念。
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一)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二)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透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為。讓學生透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集體的作用。
教學中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透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品德與社會總結3
小學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能對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斷和能力評價。教學中,應該讓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透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增強道德規範自我約束能力。
(一)展開討論,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學生應多進行議一議,討論等形式,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
(二)判斷正誤,提高學生的識別評價能力
一、自我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為的形成,光靠個人經驗不行,還必須使學生集體都獲得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讓全體學生動腦 、動手、動口參與情感體驗、行為體驗,從而豐富和加強內心體驗,並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變為自己的內心需要。
二、自我督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的情感轉化後,應進一步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的自我訓練、自我監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需要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實踐。因為透過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社會交往能力,而且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關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讓學生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
當學生提高了道德認識,激發了道德情感,產生了行動動機之後,就要把正確的行為方式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當中去。
(二)自我監督,克服不良習慣
學生的良好習慣必須透過反覆訓練才能養成。
三、自我做起,終身受益
我發現許多學生只懂得接受長輩的愛與關懷,不知道關心別人,有的甚至從未想過回報長輩、體貼父母這一傳統美德。於是,我讓學生自己講述父母愛我的故事。學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邊,感受最深,因而發言踴躍,從理性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一片苦心。緊接著我又讓學生進行自我體驗和自我反悔,讓學生說說平時在家裡是怎樣關心體貼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夠?你今後打算怎麼做?
這樣,讓學生透過自我體驗,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後就能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事。受到父母鄰居的表揚,更加堅定了體貼、關心父母的決心,不自覺又強化了自我體驗。
品德與社會總結4
本學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最後一期,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的興趣濃厚,這次考查成績很好,學生能對所學的知識有較深的印象,對知識理解較深,識記較好,對小學六年的生活也有全面回顧,對時下的社會熱點問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母校和老師同學的留戀也訴諸於筆端。回顧自己這一個學期的社會教學,總結如下:
一、品德與社會科目的外延非常豐富,教師備課的時候需要找許多課外知識進行補充,學生特別喜歡聽一些與課本中聯絡密切的小故事,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備課。如教學“合作”和“雙贏”這個道理時,教師用 “龜兔四次賽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動地讓學生明白“合作”與“雙贏”的道理。這樣,在此基礎之上學生聯絡生活實際來談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採用多種方式來學習。如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小組彙報活動,團隊心理遊戲活動等,學生上課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尤其喜愛團隊心理遊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三、利用網路資源,引導學生探索更加廣闊的世界。本冊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我們熱愛和平》、第三單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第四單元《走進生活的舞臺》的內容網路上有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收集和課堂上能夠展示的都還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在課前我會佈置學生蒐集資料,在課堂上來交流,課後再做拓展的要求,每個學生選擇其中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自己本期研究的物件,形成一個專題,期末的時候再將同一專題的同學集合起來召開發布交流會。這樣,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學生興趣濃,教學效果好。
四、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品德與社會科目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諸多領域,對教師的要求也相當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許多資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尋與教授的過程中,教師也受益匪淺。
品德與社會教學,力求給學生展現更大的更豐富的世界,同時又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調適,要教好這一門課程,任重而又道遠。
品德與社會總結5
《品德與社會》課是一門教學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教學中要摒棄空洞說教,注重情感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在愉悅的心情狀態中學習、掌握、深化道德認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本學期我依照教材內容和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現總結如下: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學期我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範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能全面把握目標,透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教育迴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由於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係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範,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於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範、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透過這些社會知識、規範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並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四、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標準
小學生由於受年齡、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對道德評價標準難免存在片面性和侷限性。因此,導行階段的教學首先借助教材,從理性的角度向學生闡明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是非標準,但僅有這些理性的標準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學生的情感世界裡樹立起情感的評價標準。透過介紹一些英雄或老一輩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讓學生真切感悟到什麼叫高尚,什麼是自己應該學習的榜樣。在指導學生學習英雄人物時,不僅讓學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備什麼樣的高尚品質,而且讓學生記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蹟和一些感人的細節。讓學生從活生生的、真實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偉大,從而產生熱愛英雄人物之情。
品德與社會總結6
本學期,自己承當了五年級下學期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自己盡職盡責。依照課標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期末有總結。
1、啟用教學新觀念。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時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果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2、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協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規範,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平安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3、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示的學生,和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協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身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維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透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當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時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為。
5、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時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果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6、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協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規範,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平安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示的學生,和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協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身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維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總之,透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品德與社會總結7
這個學期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能對所學的知識有較深的印象,對社會常識、科技知識方面的知識有比較全面深入地瞭解,對一些常識性的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對一些社會問題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總結這一學期的教學,覺得有一些比較成功的方法可以發揚:一、要求學生上課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在社會課堂上經常有一些學生提出他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每當這時候,教師從來不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是圍繞這些課堂的生成資源來進行進一步的教學,這樣大大調動了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於社會這一門知識的學習都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教學第一單元:《講誠信,多合作》:本單元的主題與語文課本的第二個單元的主題不謀而合,所以,我充分利用兩本教材所提供的資源進行教學。語文課本上的課文可以成為學生在“品德與社會課”上交流的話題,“品德與社會”課本上的故事又可以成為語文課的課外延伸。透過這個主題的學習,學生懂得了“遵守諾言、說到做到,就是誠實守信的表現。一個人只有守信用,人們才會信賴他、尊重他,願意和他交往。”
二、用《品德與社會》的習題來給學生做拓展訓練,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使課本上的知識得到有效的補充。平時上課的時候明確要求學生當堂作好課堂筆記,對於要求掌握的知識劃記好,加深印象。期末與學生一起制訂複習的題綱,也便於他們快速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三、結合教材內容與國家大事精心準備課外閱讀資料,並開展相應的活動,透過閱讀與活動進一步瞭解我們這個社會,瞭解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讓學生透過大量翔實的歷史與現實資料直接感受社會,感受歷史,讓他們對社會中的是與非、善與惡有一個更加感性的認識。
在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如還可以設計更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展現更大的更豐富的世界;對於個別學習興趣缺乏的學生可以採取個別輔導的方式及時鞏固所學知識,讓他逐漸對社會學科產生興趣;另外學生對於社會知識的複習與鞏固還可以進一步加強。縱觀得失,覺得社會學科面對不同的學生,面對不同的內容,要靈活地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教學,並著眼於更開放的、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力圖在短短的40分鐘內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更感興趣,更想探究,更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會的小主人。
品德與社會總結8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20xx年2月至20xx年7月,本人承擔了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和二至五年級思想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期末有總結。
1、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2、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3、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透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採用多種方式來學習。如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小組彙報活動,團隊心理遊戲活動等,學生上課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尤其喜愛團隊心理遊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如:《尋找身邊的科技》,就是通
過幾個相關專題、活動得合作體驗,讓學生透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集體的作用。
5、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品德與社會科目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諸多領域,對教師的要求也相當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許多資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尋與教授的過程中,教師也受益匪淺。品德與社會教學,力求給學生展現更大的更豐富的世界,同時又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調適,要教好這一門課程,任重而又道遠。
經過一學期的'摸索,我和學生雖有了收穫,同時也看到了自己教這門新課程時,缺乏深度性、靈活性。要想教好這門課程,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讓品德教育迴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篇四: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工作總結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一學期來,我認真鑽研教材,積極創新工作,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為了使今後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現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在這一學期中,我按照課程標準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一、取得的成績:
1、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
2、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祖國,知道祖國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公民,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3、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了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團結友愛。
4、透過學習,讓學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從而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5、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
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6、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
7、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二、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好人好事不斷出現。今後我還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為取得更大更好成績而不懈努力。
品德與社會總結9
透過這次黑龍江省遠端專案的培訓,我認真聆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使我提高了認識,懂得了小學思品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在學習中,主要是在時間更新中學到了許多從來都不認識的知識,足不出戶的在平臺上有幸傾聽了眾多專家學者和名師的精彩講解,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首先,有效的學習
應該是會學、會用的學習,總體來講應該是真正能夠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其次,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自身的素養,人格的魅力,教師要促進學生學習、自身成長就要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己任,以愛為動力,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
二、學習主要收穫
透過學習,一是讓我對小學思品的教學理念產生新的思考,作為一名小學思品教師,要努力擺脫過往一些舊理念的束縛,朝著新課標“充分體現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實行,本著服務於學生的思想,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增強自己語言的優美流暢,富有思品的韻味,促進師生的歷史形象思維;進一步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歸納、演繹等具體方法參與學習,提升了我的思品邏輯思維能力。這次網路遠端培訓,和我的教師專業發展計劃不謀而合。透過本次學習,我能運用相關的知識去分析學生,分析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指導青年教師;全面的一次對新課標的學習,提升了我對新課標的認識;邊學習邊實踐。
三、個人專業發展計劃和落實及今後的發展方向
從自身的發展情況來看,本人的個人專業發展方面既有優勢又有劣勢;優勢就是本人熱愛自己的所學專業和工作,對學生有一顆愛心,能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本人本來就從事德育工作多年,能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喜歡關注一些新理念、新方法的學習,教育教學觀念能緊跟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並善於蒐集利用各方面的資訊資源豐富課堂教學,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較為熟練,並能積極投身運用。首先,必須做到鑽研教材,落實知識點,抓住每一課的重點和難點,做到心中有書本,其次,爭取每個學期讀幾本好的專業書,提高學習能力和專業素養,力求使自己具備一定的教學教研能力和學習能力。再次,努力追求高效的課堂,在課前能做到有備而戰,課中能因材施教,課後能反思設計,並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這樣提高課堂效率。最後,積極學習新課程理念和目標,認真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在教學中不僅僅傳道授業,更重要的是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目標。
總的來說此次的學習,形式多樣,讓我最感興趣的是在網上與專家與同仁互動式交流、評論,在交流、評論中教師共同探究、集思廣益、各抒己見,大家的觀點來得更直接、更樸素、更真實。在交流中得到啟發,得到快樂,還提高了自身文化素質。老師們的答疑解惑讓我在學習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學習進步很快,教育教學工作有了動力和努力的方向。
品德與社會總結10
本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定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定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這門新課從內容到方法都不同於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或《社會》課。為了上好這門課,我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並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現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範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透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教育迴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由於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係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範,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如《生命多麼可貴》這一課,我在教學時充分地讓學生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體會政府,家庭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愛護;又如:《規矩與方圓》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規則,以及這些規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方便。在學生列舉社會生活事實的基礎上,我們又適當幫助學生歸類,以使學生對生活中的規則有一個總體認識,並自覺遵守這些規則,不耍賴皮。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於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範,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透過這些社會知識,規範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雙贏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觀(我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我),分享觀(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難同當難減少)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並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品德與社會總結11
光陰飛逝,一學期的工作又臨近尾聲,驀然回首,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本學期,我校一至三年級全體品社老師齊心協力,同甘共苦,奮戰在教學第一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譜寫教育教學生動的樂章。
一、加強學習
提升理論水平本學期我們鼓勵老師們採取“多聽課、多反思”的方法,結合網路師資培訓,組織教師觀摩優秀課例,及時評課,瞭解課改動態,擴大自身的視野,透過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以便更好服務於課改實踐。教研組採用了集體備課制,每次教研組活動,大家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大家認真學習教材,根據各課教材的教育要點,透過教材分析、結合教學建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定好教學目標要點、教學重點、難點,備好課,授好課。我們時時處處發揮著集體的力量,體現著團隊的精神。儘管執教品社的老師來自於不同的年級,但我們經常會聚一起探討研究,教研組洋溢著團結互助,群策群力的氣氛。
二、緊抓教學
促進專業化發展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學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紮實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不僅為教師們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的舞臺,更是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實踐基地。
為此我們教研組老師認真學習“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理念,利用課餘時間閱讀相關教育刊物上的教學例項,認真參加區教研活動,聽課評課,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上海市“兩綱”教育頒發之後,我們組織教研組的老師們進行專題學習,把“兩綱”教育貫穿落實於品社課的教學中。本學期在區教研員王嬿老師的指導下,楊旋華老師執教了《身邊的公共設施》一課。由於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都曾看到過、使用過公共設施,但對這些設施的作用以及和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的認識是膚淺的,殘缺的,因此在引入課題時,楊老師採用了謎語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明“公共設施”這一概念後,透過播放學校周邊的公共設施入手,以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場景和實際生活為基礎,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力求教學內容從生活中來,應用到生活中去,也使教材內容更具有說服力,生動的錄影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感受這些設施就在我們身邊,分佈廣泛,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使《品德與社會》學科迴歸生活。對於專用的公共設施和不易看見的公共設施這一難點,楊老師透過大量富有真實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圖,加上旁白的介紹,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說教,有助於學生親近社會,發展和完善自我。同時也滿足教師自主開發教材的需要,又滿足學生實現多樣化學習的需要。整堂課的教學,楊老師都貫穿教學生活化的理念,在師生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學任務,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三、加強常規,提高課堂效率。
1、本學期,我們每位教研組成員都能備好符合班級特色的教案,在教研組內上好實踐課。教師在校、區級教研活動中認真聽課,且能作好詳細的聽課記錄和評課反饋,學期結束交教導處檢查。
2、組內教師能根據教材特點自行製作教學課件,對現行教材進行補充何拓展,在教學使用中效果良好。這學期,我們製作的多媒體課件《身邊的公共設施》,在區課件評比中獲得優秀獎。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苦樂相伴。但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教研是科研的基礎,科研又是教研的發展,下學期,我們的教師要以“帶著問題去思考,帶著思考去研究,帶著研究去工作”為指導思想,積極開展科研活動,鼓勵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我們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在學校領導多方面的關心支援下,不懈地努力,去構建一道品社學科教學的亮麗風景線。
品德與社會總結12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學校的一門重要學科,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為了使今後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現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一、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
按照課程標準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二、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 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結合教學內容在班上搞了一次“優秀作業評比”活動,對被選到優秀作業的同學給予獎勵,對沒有選上的同學教育他們今後要努力,爭取下次被選上。
2、 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三化”建設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 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3、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透過講故事,辨一辨,說一說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於助人。
4、 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5、 透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三、採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教師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大多數教師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幾點。
四、不足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老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
品德與社會總結13
德與社會教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一學期來,我認真鑽研教材,積極創新工作,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為了使今後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現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在這一學期中,我按照課程標準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
1、 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
2、 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祖國,知道祖國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公民, 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3、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了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團結友愛。
4、透過學習,讓學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從而珍愛生命,遠離毒。
5、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6、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
7、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8、本班學生成績在全縣統一考試中,總平分為84.32。超目標分10.32。 不足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好人好事不斷出現。今後我還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為取得更大更好成績而不懈努力。
品德與社會總結14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學校的一門重要學科,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為了使今後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現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一、在這一學年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
教學中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教學中把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
二、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 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
2、 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3、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透過講故事,辨一辨,說一說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於助人。
4、 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
5、 透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三、採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教師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品德與社會總結15
本學期,我承擔了五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絡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促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實踐,在自然生活中觀察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啟用教學新觀念。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為。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
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透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