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墨綿山(陳奕純)閱讀答案參考

潑墨綿山(陳奕純)閱讀答案參考

  潑墨綿山

  陳奕純

  去年八月底,友人與我相約綿山。

  那天清晨,外面下起了小雨,之後雨越下越大。不久,雨停歇了。呼吸著清新、溼潤的空氣,我與友人進入綿山有名的景點——水濤溝,沿著水濤溝旁邊的小路,猶如兩三片白白的雲朵一樣向深處漫遊。雨後,溝裡的水清清爽爽,流得更為歡暢了,在水的中央,繞過巨石的地方還略顯湍急。

  不經意間,看見對面溝邊有一尊古代男子的玉石雕塑,男子一手託面,一手輕放,神態懶散,坐臥於大青石上。旁邊,有一石壇子傾倒著,裡面汩汩地不斷流出清水來。“知——章——醉——酒——”旁邊友人輕聲念著巨石上的字。我聞而驚喜,原來這尊雕塑是唐代大詩人賀知章!開元七年(公元719),賀知章來到這裡,置身仙境,詩興大發,留下詩篇:“別離江南歲月多,綿山修真消劫磨。常見門前濤溝水,不思他山鏡湖波。”他又被稱為“狂客風流”,不僅體現在他的交遊上,還體現在他的書法藝術上。唐代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溫庭筠都曾寫詩讚美過他的書法藝術具有浪漫美,“筆力遒健,風尚高遠”。賀知章為我們留下來的還有草書《孝經》,純正的晉人法度,二王風格。此經字字獨立,點畫連而不斷,既有章草隸意,又有今草風韻。

  我們在談論賀知章及其書法造詣的話題中,不覺又拐過了一道彎,無意間抬頭,看見不遠的高處,有一個寫著“樂天草舍”牌匾的小亭子。白居易曾多次遊覽綿山,曾在此屋居住,故以其字命名曰“樂天草舍”。

  我在中學時代,曾讀過極富感染力的《長恨歌》《琵琶行》,讓我喜歡上了白居易,也喜歡上了唐朝,喜歡上了盛唐那具有象徵意義的富貴之花——牡丹。如今我喜歡畫牡丹,也經常用白居易的《惜牡丹花》詩來題我的`牡丹畫。不過,相比畫畫,我偏愛書寫筆墨淋漓的行草書,偏愛以他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些節奏感強烈的詩句,來品味書法的韻律美。

  美麗的景色,親密的友人,喜歡的古代書法家,我一時難掩興奮之情,禁不住地哼唱了起來,竟惹得身旁過往遊人側目。原來,這裡除了歡快的流水和偶爾的鳥鳴,實屬幽靜,是迴音使我的音調變得清亮高亢了。

  “已近中午,我們返回去吧。”一友人提議道,我們便轉身回返。恰在此時,我猛然發現了溝對面有一座小房子,我頗為好奇,便與友人踏石過溝,近前,看到門匾上題寫著“霜紅山房”。“是傅山!他曾在此居住過啊!”我脫口而出。友人看我驚喜的表情,笑著逗我,今天是否撿了個稀罕寶貝?怎麼一路來連連驚喜?我笑說確實是發現了稀罕寶貝。友人怎會曉得我對傅山的敬佩之情。

  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傅山為逃避做官,一度到綿山隱居,因這時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故稱其屋為“霜紅山房”,並將他所撰文集稱之為《霜紅龕集》。傅山的一生屢遭險釁,但他一直以錚錚氣節來面對命運的挑戰,其堅貞不屈的品格,在明清之際的知識分子中獨標風骨。他的藝術個性也極其率直,其書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妙,並及金石篆刻。在書法史上,他的突出貢獻是將徐渭浪漫派書風發展拓新,並標新立異地提出了“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的審美標準。傅山“四寧四毋”的藝術特點,可概括為亢奮桀驁、無意於書、禪意如夢,讓人產生一種驚異感、一種陌生感。就其禪意如夢而言,如他的《行草書四條屏》中雲:“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秋雨瀉石溜,跳波互相戲濺,驚得白鷺復下嘆奇,這是人與自然的相互感應與幻化,是禪意,也是夢境。夢是潛意識的直覺形態,禪是超意識的直接形態,兩者結合,造就了傅山的一種高超意境。可以說,傅山把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核心:真、善、美中的“真”與“美”,進行了絕妙的詮釋。

  當天晚上,想著夢幻般的綿山,想著我所欽佩的那些名揚古今的書法大師,不由得心潮澎湃,豪情勃發,隨即攤開紙來,揮毫潑墨,一口氣寫下了“知章醉酒”“樂天草舍”“雲峰靈光”“龍門之光”“綿山風光人間仙境”五幅書法!

  5。 結合全文,分析標題“潑墨綿山”的含義。

  6。 在作者看來,傅山有什麼值得欽佩之處?請分點概述。

  7。 本文是遊記,但作者卻對現實景物的描寫比較簡略,常常一帶而過,而有關詩書畫的內容,則是精雕細刻,唯恐不全。作者這樣構思的好處是什麼?

  5。 ① 作者遊覽過綿山後為之潑墨創作。② 雨後綿山朦朧空靈的景象如潑墨山水畫一般。③ 綿山上的景點許多都與古代詩書名家相關,體現出深厚的文學底蘊,具有強烈書畫氣質。

  6。 ① 他一生屢遭險釁,但能以錚錚氣節來面對命運的挑戰,在明清之際的知識分子中獨標風骨。② 他的藝術個性極其率直,其書法作品精妙。對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核心:真、善、美中的“真”與“美”,進行了絕妙的詮釋。③ 他在書法史上有突出貢獻,發展拓新了徐渭浪漫派書風。

  7。 ① 這樣構思,既能突出綿山所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雅的人文情懷,又能充分表達作者在書畫創作方面的感悟以及自己從古代聖賢作品中獲得的人生感悟,(或對“真”與“美”的不懈追求和麵對挫折坎坷時堅貞不屈的精神)從而豐富內容,使文章意蘊豐富。② 寫出了作者暢遊綿山的新意,突破前人寫遊記的固有模式,開闢了撰寫遊記的新思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