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邊疆奉獻青春徵文範文(精選5篇)

紮根邊疆奉獻青春徵文範文(精選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許多人都寫過徵文吧,徵文要求文面整潔乾淨,書寫端正美觀,字型清晰規範,標點準確無誤。怎麼寫徵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紮根邊疆奉獻青春徵文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紮根邊疆奉獻青春徵文1

  胡忠謝曉君夫婦兩人均為四川藏區福利學校志願者,教師。在去藏區支教前,他們夫婦都是成都中學的老師。1997年,胡忠在電視看到了康定縣塔公鄉西康福利學校的介紹,知道了坐落在海拔3800米的塔公草原上的康定縣塔公鄉西康福利學校,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一所全免費、寄宿制的民辦公助福利學校,是藏、漢、彝、羌四個民族多名孤兒的家園。當他了解到該校急需教師的訊息時,就有了到該校當志願者的想法。

  2000年,女兒出生後不久,胡忠放棄了舒適的都市生活和優厚待遇,從內地來到邊疆,成為西康福利學校的一名數學老師,每月僅有300多元的生活補助。

  除了上課,胡忠每天清晨5點多就開啟校園廣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日裡給孤兒們洗衣服,週末還幫他們洗澡。久而久之,當地的藏族群眾都把胡忠稱為“菩薩老師”。

  胡忠到塔公支教的兩年時間裡,妻子謝曉君一到假期就準備好胡忠愛吃的、邊疆孩子需要的東西,再帶上女兒,從成都顛簸十幾個小時趕往塔公。長時間下來,謝曉君與福利學校的孩子們也越來越熟,偶爾還給他們上幾節音樂課。每到塔公一次,謝曉君心裡的天平就向邊疆傾斜一點。2003年,成都選派赴甘孜州的支教老師,謝曉君第一個報了名。就這樣,身為成都石室聯合中學音樂教師的謝曉君,帶著年僅3歲的女兒,也來到塔公。到塔公後不久,謝曉君就把工作關係轉到了康定縣,她“不留後路”的舉動讓旁人很難理解。但謝曉君卻說:“成都少了一個我這樣的老師,不會損失什麼。但對藏族聚居區的孤兒而言,我的存在或許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胡忠與謝曉君的女兒名叫胡文吉,來到塔公之後,她有了一個藏名——曲桑拉。胡忠和謝曉君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曲桑拉和同學們同吃同住,在校園裡遇到胡忠和謝曉君也只能叫老師,不能叫爸爸媽媽。

  在如今已是西康福利學校校長的胡忠眼裡,學校完全是另一個家,這裡的孤兒都是他的孩子。胡忠和謝曉君說:“愛心是幸福的源泉。我們相信,愛心會傳遞下去,力量會越來越強大,我們會繼續默默堅守邊疆,把這份愛延續下去。”

  2006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遠、條件更艱苦的學校"木雅祖慶"創辦了,她主動前往當起了藏族娃娃們的老師、家長甚至是保姆。今年2月,她甚至把工作關係轉到康定縣,並表示"一輩子呆在這兒。"

  紮根邊疆奉獻青春徵文2

  我叫xx,2018年成為青海省囊謙公路段的一名普通養路工人。我的外公是一名養路工,我的父親也是,再到我這一代,一共三代,所以我是名副其實的“路三代”。從外公到父親再到我,從大到養護機械,小到工作服裝,人和養護裝置都因時代的向前發展而不斷更新換代,唯一不變的是養路工人那顆“養好公路,保障暢通”的心。

  經歷了春去秋來、嚴冬酷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褲腳滿是冰雪成為了工作中的常態,而我也從剛到單位的新人,成長為了一名合格的養路工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本著幹一行愛一行的熱情,我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以路為家,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2019年春節保通期間,正好遇到罕見的大暴雪,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災情就是命令,作為一名機駕駛人員,我和同事們憋著一股子幹勁兒,開始了清雪保通的工作。頂風雪,冒嚴寒,處置涎流冰,鋪灑防滑料……加班加點的清雪保通也毫無怨言,因為我心裡明白,作為一個養路工,最大的天職就是養好公路,保障暢通,為人民服務。我和同事們就這樣奮戰了整整23天,使東西走向與南北山脈走向的`亞俄拉山,肖容多蓋拉山,尕松拉山等極易產生路面積雪,影響通行的重點雪災路段達到正常通行條件,圓滿地完成了保通任務,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認可和過往群眾的一致好評。

  2021年5月,我專門負責工區轄養路段排水溝的清理工作。G214線是連線青海和西藏的重要國生省幹線,而囊謙公路段所轄養的公路以山嶺重丘區的沿山公路居多,加之邊疆多變的天氣特徵,需要及時清理排水溝,防止雨水對路基路面的損害,從而威脅公路的安全通行。我提前做好準備,根據天氣和路況,隨時調整工作計劃,嚴格落實安全操作規程,力保每天的養護任務在安全的條件下能夠保質保量的順利完成。經過大家的一起努力,間共清理邊溝40多公里,土石方400立方米,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了養護任務。

  由於地處邊疆,長時間在路上以烈日雨雪為伴,使我們邊疆養路工人的膚色黝黑,嘴唇也發青發紫,大家都笑言這是邊疆養路工人獨有的印記。但我堅信,邊疆養路工人青春的顏色不會因黝黑的膚色,發青發紫的嘴唇而變得暗淡,反而會以紮根邊疆、獻身公路、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邊疆養路工人精神為底色的襯托下,成為邊疆公路大動脈上一抹靚麗的色彩。

  為了公路養護事業,舍小家顧大家。作為公路人,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公路事業,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工作。我們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我們所奉獻的事業是高尚的。在時代的浪潮裡,在青春的輪迴中,以一份橘黃也是潮流的自信,滿懷激情和熱血,養好邊疆天路,以一種奮鬥也是酷炫的姿態,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繼續堅定跟黨走,建功新時代。

  紮根邊疆奉獻青春徵文3

  他,沒有閃光的外表,沒有出眾的智商,沒有了得的口才,沒有過人的智慧,只有一顆維護民族團結的真心,踏實為民服務的熱心,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耐心,堅持紮根基層、服務邊疆的恆心。這就是我的老公,一名堅守在雪域邊疆基層的普通幹部,9514.8萬黨員中最普通的一員。第一次見他,黝黑的肌膚,一身休閒西裝,有神的眼睛透著親切,陽光下愛笑的他顯得精神飽滿,就像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小夥,說起工作、談到發展,滔滔不絕。

  剛戀愛的時候,我也期望像小情侶那樣,利用休息時間逛逛街,吃吃飯,壓壓馬路,看場電影,但是,他居然帶著我入戶調研,瞭解農牧民群眾的生活情況與實際需求;走進田野,與農牧民群眾拉家常、同勞動;前往藏雞養殖基地,親自投餵飼料收集雞蛋。為了增加藏雞養殖基地的收入,他不斷擴大銷售市場,只要拉薩範圍內有人需要,只要一個電話,不管任何時間,都會送貨上門,養殖場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在他悉心的經營下,收益可觀,為群眾儘可能的增加了收入……雖說,我心裡不情願,但是,也正是他的這種對工作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甘於奉獻深深打動了我。我願意與他,一起承擔工作的辛苦,生活的艱辛。他的無怨無悔、不斷堅守,讓我明白,他也會累,也會痛,也會無奈,我們想聽的不是那些甜言蜜語的情話,更想要的是風雨同擔的陪伴。

  一天週末,一個約10歲的小男孩跑到了家中,說“熊哥,這個作業我不會寫,你教教我吧。”我頓時愣住了,心裡想“天哪,第一書記真是全才,小學生的作業也能指導”。他看出了我的詫異,連忙解釋道:“小孩子的教育很重要,我還兼職輔導孩子功課呢,希望他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說:“你真是牛!”在他工作的地方,無論年紀比他大,還是年紀比他小,上到50歲的大叔,下到10歲的小朋友,都喜歡稱呼他一聲“熊哥”,這是對他的信任,對他的依賴,對他的認可,每次看著他和群眾們打招呼、拉家常、有說有笑,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雖然工作壓力大、工作難度高,但他依然信心滿滿,我經常嘮叨:“你一點也不出眾,不知道誰給你的勇氣和底氣,生活的如此開心,真是迷之自信。”他說,“是啊,不出眾又怎樣,只要我努力奮鬥,一定會有我的位置。為人民做事,我不圖回報。當基層幹部雖然辛苦,但能得到村民的認可,我覺得值了”。2020年6月,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考公務員未能上岸,心灰意冷,不知所措,迷失了前進的方向,他聽說後,第一時間入戶進行引導,盡最大努力對他進行思想開導,推薦就業崗位,最終,這名學生實現穩定就業,開啟了美好的人生。如今,他已經成功引導3名剛畢業大學生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在各個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奉獻。

  紮根邊疆奉獻青春徵文4

  偉大斗爭孕育偉大精神,任何一種精神的形成,都有著深刻的現實來源。20xx年8月19日,西藏和平解放70週年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布達拉宮廣場隆重舉行。70年前,西藏宣告和平解放,各族兒女秉承“老西藏精神”前赴後繼,雪域邊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西藏全區經濟總量突破1900億元、青藏鐵路、川藏鐵路全線開工建設,復興號開進了雪域邊疆……一系列可喜的資料,閃耀著“老西藏精神”。

  “老西藏精神”教會我們一切為了群眾。

一切社會過程的進行都依賴於人民群眾的實踐,一切社會變革也最終需要透過人民群眾的實踐來完成。全體黨員要自覺樹立群眾觀念,堅持群眾路線,適應新時代需求,提高服務群眾的本領,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首先,無論身處哪個崗位,都應自覺維護幹群關係團結,為群眾著想。其次還要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和群眾交往交心,瞭解群眾所思所需所望,做群眾喜聞樂見的貼心人,知心人。

  “老西藏精神”教會我們向先進看齊。

兩袖清風,鞠躬盡瘁的孔繁森;奉獻畢生,殉職西藏的王喜貴;大好山河,寸土不讓的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一批又一批的先輩和英雄將熱血和青春灑滿雪域邊疆的每個角落,他們就是“老西藏精神”的傳承者和發揚者。“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全體黨員應向先進看齊,向優秀靠攏,在自己崗位上,用“老西藏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老西藏精神”教會我們要甘於奉獻。

無私奉獻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最基本體現,要堅持黨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在奉獻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奉獻中體現出自己作為黨員的人生價值。常思身上沉甸甸的使命,把職業當事業,把責任當己任,把實幹擔當落實到工作中、體現在行動上,一棒接著一棒跑,在本職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幹出基層黨員應有的樣子。
砥礪奮進七十載,繼往開來譜新篇。當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需要精神的光芒和力量。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從新發展理念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民族復興曙光在前,正需要我們不斷釋放“老西藏精神”力量,在黨的光輝照耀下,各族人民必將創造新的輝煌。

  紮根邊疆奉獻青春徵文4

  電力援藏不是一場“鍍金”之旅,而是一程“歷練”之途。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國網台州供電公司第一批援藏隊員遠赴西藏那曲比如縣開展幫扶工作,500多個晝夜,他們在高寒地帶爬杆架線、實地側方,他們克服了凍土大風高反等不利條件,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創造了電力奇蹟。說是奇蹟,其實是他們踏踏實實幹出來的,頑強奮鬥拼出來的,攻堅克難闖出來的。他們的援藏之旅因拼搏而生動,因實幹而精彩。

  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第二批台州電力援藏團隊扛起責任,再次踏上援藏征途,給世界海拔最高縣——那曲雙湖縣接上國網電,國網電從海拔40米升至海拔5200米,途徑3700多公里的跋涉使得13000名藏族同胞告別了“向天要電”的歷史,生活面貌煥然一新。從2017年到2020年,國網浙江電力幫扶西藏那曲“三區三州”配網工程百日攻堅行動提前完工,那曲電網提檔升級。

  至此,歷時三年多的台州電力援藏之行勝利收官。從此,西藏那曲電力實現了戶戶通電的歷史性突破,從以往的一些“沒電戶”摸黑生活的現象,到全區域 “用上電”,再到現在的處處“用好電”!

  台州電力援藏人,一批接著一批,奉獻邊疆,埋頭苦幹,把台州的好做法好經驗帶到雪域邊疆,逐夢天路。台州電力援藏人身體力行,將“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帶上雪域邊疆!結下的西藏與台州的感情,就像邊疆的藍天一樣純淨!

  一如當年墾荒隊員登上大陳島,艱苦創業,不忘初心。

  當年的墾荒隊員要克服荒島上惡劣的自然條件,台州電力援藏團隊也在挑戰極限,當十月的台州還熱得穿短袖,而海拔5200米的雙湖縣早已大雪紛飛,隊員們踩在凍土上,腳麻木得彷彿不是自己的,在雙湖作業時,邊疆反應如影隨形,“頭痛欲裂”,有時他們一覺醒來,鼻孔裡全是血塊。然而,為確保村民們能用上電,台州電力援藏隊員們克服高反,排除凍土、大風、塌方等險情,勇托起最高縣通電的奇蹟,一條條光明線走進百姓心田。

  一如當年墾荒隊員登上大陳島,奮發圖強,矢志不渝。

  踏上雙湖這片荒涼貧瘠的土地,從一開始的處處碰釘,步履維艱,到最後紮根邊疆,將大陳島墾荒精神帶上雪域邊疆,把“國網電”送到了縣城每一戶藏族同胞的家中。如今團隊的成員和當地人在一起的時候,膚色上已經不分伯仲,成員們卻不以為然地笑著說這叫深度融合、紮根西藏的見證,是雪域邊疆賜予的勳章。

  一如當年墾荒隊員登上大陳島,無私奉獻,引領向善。

  援藏隊伍紮根雪域邊疆,不懈墾荒,他們不計個人情感,奉獻著自己的才華和熱情。兩年的援藏工作,他們還做了很多“分外事”,當看到街頭窮人家的孩子衣衫單薄,上前送點衣物,當看到貧困的家庭度日艱難,他們會自掏腰包送些生活物資。

  一如當年墾荒隊員登上大陳島,開拓創新,砥礪前行。

  在西藏的一些高海拔地區凍土上立電杆,一旦天氣回暖凍土層變軟,就會存在電杆沉降傾斜的可能,援藏團隊創造性地將台州沿海地區可有效防止電杆沉降傾斜的作業方式——換土填埋法,應用到雙湖的電網建設中,不但成功解決了凍土危害,而且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缺氧可以,缺墾荒精神不行”,遠赴雙湖縣送電,提前半年送上電,令人驚歎的“電力速度”背後,有一支敢擔當,能吃苦,作風過硬的隊伍,可以說他們是新時代的電力“墾荒者”。

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站在新起點上,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不能拘泥於墾荒精神的十六個字,而要立足現實,有所超越,緊緊圍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戰略目標,聚焦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以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意志推進電網建設,助力台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陳島墾荒精神熠熠生輝,奮進正當時,我們整裝待發,我們揚帆起航,我們乘風破浪,傳承墾荒精神,我們永遠在路上!  我是一個衝動的女孩,有一次因為自己的無所顧忌闖下了大禍,老公全程沒有責怪我一句話,默默的陪伴著我,耐心的開導著我,他說:“沒關係,我是你的後盾,交給我來處理,你負責開心就好”。我勇敢的抬起頭,久違的笑容浮現在臉上,“有你,真好”。現在,我願意改掉自己的壞脾氣,我們相互體諒,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相互信任,相互包容,這才是對彼此最好的尊重。老公,謝謝你在我委屈時,靠過來的肩膀,在我難過時,不離不棄相伴左右。以後,我們一起看好看的風景,做想做的事情,未來的路一起慢慢走。在他的鼓勵下,我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向黨組織靠攏,如今,我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他經常為我上黨課,將國家大事、新聞熱點、上級政策娓娓道來,我明白,立足崗位,奉獻青春,踏實工作,無怨無悔,是新時代基層共產黨員最好的寫照。如今,我們夫妻學習優秀黨員,爭做平凡英雄,將“老西藏”精神,鐫刻在心,詮釋在身,共同堅守在西藏基層,為西藏的發展貢獻著力所能及的力量。

  紮根邊疆奉獻青春徵文5

  下江南方知什麼是陰柔,出塞外方知什麼是壯闊,上邊疆方知什麼是高潔。行走於邊疆之上,仰望藍天白雲,眺望雪山雲峰,回望流逝風月,天、高昂空廣絢爛;雲、是潔白飄逸流動;風、狂躁溫潤多情。

  行走於邊疆之上,你可以追尋香格里拉,追尋心中的日月,追尋人神共有、自然與人的美景。你必須帶著一顆虔誠的心,帶著一種崇高的崇敬,帶著一種頂禮膜拜,才能感覺、感受、感悟到一見傾心、一見鍾情、一方曠古;遊暢其中如夢如幻、如痴如醉、如狂如癲;這裡讓你五體投地、六神無主,這裡是七色樂土,讓你八拜頂禮。

  行走於邊疆之上,會走出一種高昂的魔力,那就是真正的天、真正的雲、它會讓你流連忘返,會讓你心馳神往,充滿魔力的天雲,證明這裡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它是世界頂級,它是肅穆與聖潔的化身,它體現出神聖與祥和,虛無和寧靜;這裡是天堂與紅塵的隔離帶,是神與人的連線點,是地球的第三級;這裡是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聖潔女神,是人間最殊勝的聖地。

  行走於邊疆之上,雪山雪域雪原為這裡而瑰麗;納木錯、碧塔海、納帕海為這裡流露出最美麗的坦蕩;招展的經幡、美豔的梵彩、千年屹立的珠峰為這裡烘托出神秘,幽邃,寧靜。

  行走於邊疆之上,面對著它聖潔的神姿,磅礴的氣勢,遼遠曠古的寂靜,荒涼恆久的感覺,不禁蕭然起敬,與它對視的瞬間內心震撼、壯麗雄渾、刻骨銘心。斑斕的野花在野風中搖曳,在寒冷中搖擺,在怒吼中掙扎,這是一種熱烈的生命,悽美、悲壯、荒涼、這種美令人驚心動魄,不可思議。

  邊疆不僅是風景,不只是民俗,不光是一段歷史,在這裡人不由得思考時空,不禁渴望永恆,不由自主得試圖超越自我,超越生死,超越時間與空間,超越一切,使自己結晶為永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