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15篇)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1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1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資訊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認為,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教學程序密切結合時所具有的特性,為新型教學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應用資訊科技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當我學了資訊科技並且能初步運用,可以透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影象、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資訊,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給學生提供介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最佳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我任教的學科是語文,在教學當中,從現代化教育手段中,也體會到了現代化的運用之益。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喜歡新鮮事物電教媒體的使用,使他們精神振奮,積極性與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2

  《能力標準》是規範和引領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中有效應用資訊科技的準則。對教師在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中應用資訊科技提出了基本要求和發展性要求。其中,應用資訊科技最佳化課堂教學的能力為基本要求,應用資訊科技轉變學習方式的能力為發展性要求。

  基本內容則是根據兩個要求根據技術素養、計劃與準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的五個維度,進行系統的闡述。

  實施要求是從各級地方政府、學校、教師個人的角度對《能力標準》的學習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

  術語表是本標準中的有關係術語的解釋,讓我們更能理解常用術語的基本含義。 從總體內容看,《能力標準》主要學習一個基本要求和一個發展性要求,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師利用資訊科技進行講解、啟發、示範、指導、評價等教學活動應具備的能力;而發展性要求則是主要針對教師在學生具備網路學習環境或相應裝置的條件下,利用資訊科技支援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所應具有的能力。

  針對兩項要求,我覺得,要做一名自主發展型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掌握教師資訊科技的基本操作技能。能根據教學的需要,製作課堂教學的課件、具有簡化教學的動畫、具有針對性的微課等;能根據課件、動畫、微課等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

  2.會利用word、excel等軟體。利用常用 軟體製作教學案,進行測試統計,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3.能掌握基本資訊科技裝備的簡單使用。特別是電腦、多媒體、白板、網路等常用裝置的操作。確保在備課中、課堂教學中正常使用這些裝置輔助教學。

  4.能引導學生在利用資訊科技技能進行有效學習。幫助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基本技能,積極應用網路技術,開拓視野,拓寬知識面。

  5.能合理整合資訊科技與本學科的教學。理解資訊科技與本學科的特點,合理安排學科教學中資訊科技的使用,達到最最佳化的教學設計。

  6.會應用資訊科技使用本校或是都會網路中的服務平臺。現在教學中利用平臺整合知識的方面已很多,我們要充分學習相關知識,利用相關平臺實現教學的遠端監控。

  總之,本標準除了要求老師要掌握基本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外,還要求老師要指導學生學習提高使用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實現教育數字化、管理數字化、評價數字化。真正為實現數字化校園作出就有的力量。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3

  一、資訊科技教育是培養學生生存能力的教育。

  我們有義務讓學生認識到,資訊科技能力的缺乏,將導致成為新的“資訊化文盲”,如果自己成為“資訊化文盲”,將有可能出現如下的尷尬局面:在用途越來越廣泛的諮詢系統的電子觸控式螢幕幕前無從下手;手持信用卡卻在ATM自動取款機前取不出錢來;在家庭的自動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煙海的INTERNET資訊中找不到急需的資訊等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明確資訊科技的重要性。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1、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於一些以前已經學過計算機的人還要從頭學起。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教學生學一成不變的東西,那麼也許學生還沒有畢業,那些東西就早已過時了。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資訊,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資訊科技,才能適應資訊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

  2、資訊科技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同時可以採用網路教學,透過網路和自制的學習網站,引導學生透過網路手段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礎上,再由教師點撥關鍵點、演示重點內容。有時,讓學生上臺操作,邊操作邊做解釋,教師適當補充,這樣的效果也很好。

  三、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能力是在實踐過程中得到培養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每實踐一步,都要經過自己大腦的思考和自己的親自操作,學生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隨時修正和調整自己的計劃、行動和方法,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就落實在這些實踐過程之中。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

  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設計學生進行研究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親自體驗獲取、傳輸、處理、釋出和應用資訊的全過程,同時體驗創新;在指導學生交流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交流作品,還要讓學生交流完成作品的過程和方法;在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時,不僅要看學生完成任務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總之教師要從多方入手,使學生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增長才幹,學會創新。

  四、精心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

  首先要將教材研究透選徹,要將學生了解清楚。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了。要注意精講多練,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探究學習;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軟體,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聽講邊操作,實行手把手教學。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要給他們百分之七十的時間練習。再次,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樣,所以佈置操作任務時不要“一刀切”,對基礎好的學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務外,可佈置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他們去完成,這樣既節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

  五、加強教學評價,多肯定學生。

  在學生自由創作過程中,教師對於學生的活動給予恰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掌握教學內容,達到良好教學效果。也使學生更客觀地評價別人的作品。讓不同水平的同學在活動中都能有所發揮和創新。

  資訊科技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資訊能力解決自身生存中所遇到資訊問題,適應社會的需求。在思想意識上明確了資訊科技教學目的是資訊科技教學成敗的關鍵,提高學習興趣是必要的手段,培養資訊科技素養是根本。我們教學的物件是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非常重要,以這個目的指導我們備課、上課,指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和顯著的成績。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4

  12月4日、5日兩天,我有幸參加了資訊科技培訓,兩天的培訓時間很短,但對我來說受益匪淺。這次培訓我積極接收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更新了觀念,開闊了教學研究的視野,充分認識到了現代教育教學多媒體的特點和重要性,以及數字化教學的靈活性。

  透過學習楊豐烈老師的講解、交流等環節,我感覺自己長了許多見識,教學思路靈活了,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首先在課堂的設計上一定要力求新穎,講求實效性,不能只做沒有實質內容;教師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要和學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來看學生,充分的尊重學生;再者在課堂上,教師只起一個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學生去解決問題。

  我深深的體會到,在教學中,我所設計的課堂教學,應該使學生在資訊化教學中,能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合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能夠在老師的幫助下使用通訊方式遠距離獲取資訊、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索求知的慾望,提高了學生的認識程度,學生擴大了知識面,使他們增長見識。

  楊教授的資源和V課課程的製作,是讓老師們萌發創新思維、創新精神,走向世界的視窗,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電腦多媒體網路資訊領域,可利用網路資訊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互動式很強等特點,促進教育制度的革新,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育質量。

  學習時間是短暫的,雖然已經結束,來自導師的親臨指導和諄諄教誨,匯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匯成了一陣陣催人奮進的號角,支援、激勵著我始終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停留。在教育生本改革中,我努力學習,將在我今後的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現代化的教育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5

  一般來講,幼兒園的課堂教學是充滿趣味、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孩子們在歡快的氣氛中學習淺薄的知識並獲得成長。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氣氛和環境,就要透過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形式,展開教學工作,而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形式又依託現代的資訊科技——多媒體教學來實現。我們知道幼兒自身的特徵,愛玩、好動、對未知的事物感興趣。基於以上特點,我們把現代資訊科技融入到幼兒教學中來。舉例來說,當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我們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首先在大螢幕上給學生放出來,並配之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們在聽覺和視覺的結合中,慢慢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意境和感情。動聽的聲音再加上美麗、生動的畫面,讓學生們逐漸沉浸在視聽享受中。如我們在小班音樂教學《走路》時,把歌曲中小兔、小鴨、小烏龜和小花貓的形象用生動的圖片呈現透過多媒體的教學形式,把枯燥的教學內容通出來,並配上它們走起路的動態姿態,幼兒在學習時被生動的動畫吸引,十分投入,於是很快就能跟著節拍唱起來。教學中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出來,把枯燥的教學內容生動化,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6

  許多資訊科技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剛接觸資訊科技課時興趣很大,可沒多久,興趣就沒有了,學生對玩計算機很感興趣,但對資訊科技課卻沒有興趣。資訊科技課怎麼學?怎麼教?加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這些問題一直讓許多老師感到困惑。

  資訊科技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範例教學法等等而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是一種較為普遍、較為合適的教學方法。

  資訊科技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概括為: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確定任務是核心,怎樣驅動是關鍵,資訊素養是目的。具體教學實施流程:

  1、創設情境,提出任務

  創設情境教學的目的是使各種學習因素處在最和諧的狀態,以利教與學的有效開展,任務驅動教學的教學情境即是一種任務化的凊境(任務情境)。主要用於比較自然而真實的引出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任務的理解。例如向學生呈現任務完成前後的效果圖或者任務完成後的作品樣例賞析,情境星現後,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和評論。有了任務情境的烘托,接著教師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提出任務,使學生明確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及任務所包含的教學目標。

  2、共同討論,發現問題

  提出任務之後,教師不要急於講解,而是要讓學生討論、分析任務,提出完成任務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3、自主探索,解決任務

  任務驅動使學生進入學習情景,師生討論,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和自己要解決的方案。在解決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仔細揣摩任務及樣例,領會和進一步清晰解決任務的意圖和思路,允許和鼓勵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同時要鼓勵學生討論、交流。對於完成任務有困難的學生或小組,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找出存在的問題,給予恰當的引導。對於很快就完成任務的學生可以佈置拓展任務以進一步的提高。

  4、檢查結果,總結經驗

  既然給出了任務,就一定要檢查任務完成的情況。教師可以逐個檢查,看是否符合要求,並作相關的記錄,也可以交流展示,大家討論點評,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反饋。指出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發現和挖掘每位學生的優秀表現,並做出評價和表揚。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任務驅動教學法仍存在種種缺陷和不足,還有待於我們資訊科技教師作進一步的研究。

  5、鼓勵“嘗試創新

  幫助學生樹立“求新”“求異”觀點。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寬鬆、積極、探索、創造性的課堂氣氖鼓勵學生樹立“芸試創新”的意識強調在課堂上只要敢於參與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學生製作幻燈片時,同學面對功能如此強大的“Powerpoint””軟體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創新的少製作出來的簡報沒有新意在製作過程中也很少出現同學之間的商討與爭論。這時我仔細觀宗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透過多媒體教學網演示給大家看並讓他說思路再讓其他同學發表意見接著大家一起試一試。這樣時間長了學生的思路就開淘了也願意動手嘗試了。

  學生們不僅認識到了動手操作、手腦結合的重要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淡化了失敗的感覺體會到了大膽芸試就會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啟用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創新。有人說過“創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饅饅被泯滅。"課堂上我努力探索創造性學習新途徑。例如在平時教學中鼓勵學生不以老師和同學所做的為規為矩強調自己的作品要與眾不同注意整理學生的作品在期末辦相應的展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選登就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同時結合學校的各項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參與創新,逐漸幫助學生樹立“求異、求新”的觀點。

  總之,資訊科技課是一門常學常新的課,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才生使課堂教學有所成效。資訊科技教學方法中的“任務驅動”,也需要教師不斷去探究,儘可能的發揮任務驅動帶給學生獲取知識,技能的“槓桿”作用,讓資訊科技教學,學習不斷提高。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7

  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資訊化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是資訊化社會教師必備專業能力。近年來,各地透過多種途徑開展教師資訊科技相關培訓,取得積極成效,但也存在著專案分散、標準不全、模式單一、學用脫節等突出問題。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資訊化總體要求,充分發揮“三通兩平臺”效益,全面提升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決定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提升工程)。現就提升工程的實施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升工程的總體目標和任務

  建立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體系,完善頂層設計;整合相關專案和資源,採取符合資訊科技特點的新模式,到20xx年底完成全國1000多萬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新一輪提升培訓,提升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開展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測評,以評促學,激發教師持續學習動力; 建立教師主動應用機制,推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資訊科技,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體系

  圍繞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促進教師轉變教育教學方式的現實需求,吸收借鑑國內外資訊科技應用經驗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訂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培訓課程標準和能力測評指南等,建立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體系,有效引領廣大教師學習和應用資訊科技,規範指導各地建設資源、實施培訓、開展測評、推動應用等環節的工作。

  三、按照教師需求實施全員培訓各地要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和校長培訓必修學時(學分),原則上每五年不少於50學時。試行教師培訓學分管理,開展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學分認定,推動學分應用,激發教師參訓動力。教育部整合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相關培訓專案,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英特爾未來教育”、“微軟攜手助學”、“樂高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中國移動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能力培訓”等專案與各地教師培訓的融合,透過提供課程資源、培訓骨幹培訓者和共建培訓平臺等方式,擴大優質資源輻射範圍。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本地區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新一輪全員提升培訓。利用資訊管理系統,整合本地區專案和資源,建設教師選學服務平臺,推動各地按照教師需求實施全員培訓。完善專項培訓體系,做好與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相關培訓的有機銜接,重點加強中小學校長、專兼職培訓者和教研員等骨幹隊伍以及農村教師的培訓。地市及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透過專項培訓和專題教研,組織開展區域性教師全員培訓。健全中小學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確保研修質量。中小學校要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作為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將教研與培訓有機結合,重點透過現場診斷和觀課磨課等方式,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用結合。

  四、推行符合資訊科技特點的培訓新模式

  各地要根據資訊科技環境下教師學習特點,有效利用網路研修社群,推行網路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強化情境體驗環節,確保實踐成效,使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應用、邊提升;建立學習效果即時監測機制,確保培訓質量。堅持底部攻堅,積極推動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建立以校為本的常態化培訓機制。推行移動學習,為教師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進行便捷有效學習提供有力支援。加強薄弱環節,採取“送教下鄉”和“送培上門”等方式,為不具備網路條件的農村教師提供針對性培訓。

  五、遴選一線教師滿意的培訓資源

  教育部依託現有資源,建設資源共建共享服務平臺,匯聚各地培訓課程資源和培訓服務資訊,建立優質資源遴選機制,推動資源交易與交換。對通用性強的優質資源進行加工升級,啟動教師培訓MOOC(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建設工作,利用合作專案引進和開發優質資源,建立優質課程資源庫。各地要重點建設典型案例資源,支援中小學與高校及教師培訓機構合作,加工生成性資源,開發微課程資源,滿足教師個性化學習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平臺匯聚本地資源,與國家平臺實現互聯互通。

  六、開展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測評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本地區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全員測評,主要採取教師網上自測方式,透過案例開展情境測評,以評促學、以評促用。根據能力測評指南,開發適合本地實際的測評工具,建立網路測評系統,為教師提供便捷有效的測評服務。各地要根據測評資料及時調整提升工程實施計劃,確保全體教師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培訓機構要根據測評資料制定完善培訓方案,確保按需施訓。中小學校要分析測評資料,找準短板,有針對性地開展校本研修。教師要根據測評結果,明確自身不足,查漏補缺,合理選學。

  七、推動教師主動應用資訊科技

  各地要將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作為教師資格認定、資格定期註冊、職務(職稱)評聘和考核獎勵等的必備條件,列入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評的指標體系。中小學校要將資訊科技應用成效納入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主動應用資訊科技。各地要透過示範課評選、教學技能比賽和優秀課例徵集等活動,發掘推廣應用成果,形成良好應用氛圍。透過建立資訊科技應用創新實驗區、示範性網路研修社群和示範校等舉措,推動資訊科技應用綜合創新。

  八、加強組織保障確保提升工程取得實效

  統籌安排各項工作。各省要開展專項調研,分析現狀和問題,摸清教師需求,明確工作重點和思路,做好整體設計,制訂提升工程主要實施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形成規劃方案,20xx年底前報送教育部。20xx年起,分年度組織教師全員培訓工作,原則上每年培訓人數不少於本地區中小學教師總數的20%。完善管理制度,出臺配套政策,開發測評工具,儘快建立教師主動應用的機制。

  加強組織領導。教育部負責提升工程實施的統籌管理和監督評估等工作。成立執行辦公室(設在華東師範大學),負責組織管理的具體工作。成立專家委員會,負責研究、指導和評審等工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省提升工程實施的組織管理。成立領導小組,整合相關部門力量,確定專門機構負責組織管理具體工作。採取招投標機制,遴選具備資質的院校(機構)承擔培訓任務。建立資訊管理平臺,實施精細化管理。地市及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提升工程的組織管理。制定管理辦法,落實相關政策。整合教師培訓、教研、電教和科研等部門的力量,加強對中小學校的指導,做好全員培訓。中小學校長是本校提升工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整合資源,為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落實保障經費。各省要安排專項經費,支援管理平臺建設、專項培訓、資源開發和能力測評等工作。中西部省份要在“國培計劃”專項經費中切塊用於農村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地市及區縣要安排專項經費,支援本地教師全員培訓。中小學校要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安排資金,為本校教師學習和應用資訊科技創造良好條件。

  做好監管評估。教育部稽核各省規劃方案,透過資訊管理平臺對各地工作進行動態監測,定期通報監測結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採取專家評估、網路評估和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做好提升工程實施的。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8

  一年前,當我剛剛走進北大附中的時候,當我第一次參觀計算機教室的時候,我還只是對先進完備的裝置感到讚歎,而絲毫不瞭解今後的一年中我將要學習什麼,做些什麼。在初中的學習中,我對資訊科技的瞭解可謂是少之又少,認為其全部只不過是在電腦上打字和背一些毫無用處的理論,到最後在會考試卷上答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字母公式而已。但事實證明我錯了,我一次次的走進那上高中前極為陌生的計算機教室,一次次的對著電腦細心剪輯圖片,一次次的冥思苦想編輯程式,我感受到了原本以為枯燥的學科,其實是多麼的神奇。有趣的教學內容,精彩的教學方式,無不令我印象深刻。

  一、 個人學習及學習內容的總結

  第二學段的時候,我初上這門課,只覺得很麻煩,用簡單的幻燈片、Word文件做一些報告、介紹什麼的,課上的時間根本不夠用,常常要佔週六日的時間花幾個小時來完成,費時又沒有技術含量。但隨著課程一點點地推進,我學習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與技術,而原本索然無味的電腦操作,也開始慢慢吸引著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有一次的作業是搜尋引擎報告,除去上課時間我用了整整八個小時才完成。我第一次發現,自認為再熟悉不過的Word文件,原來還有著那麼多的功能;幾乎天天要使用的搜尋引擎,原來還有著那麼多的技巧。那次的作業,已經不單單是為了得分了,我利用網上找到的、老師所講的技巧查詢從前沒有找到的資料,成功找到時的驚奇、欣喜,令我的所學有了意義。再之後的圖片編輯、動畫製作,甚至於最後小組合作製成影片,這些都是我從來沒接觸過的東西。開始做的時候,也曾經抱怨太費事、太難,但當自己也想象不到的照片效果呈現在眼前,一切的辛苦就全都煙消雲散了。雖然我的技術運用遠不夠好,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到位,但我對於電腦的使用能力相比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收穫了很多。不單是在技術上,組織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鍛鍊,雖然還有不足,雖然相比擅長計算機操作的同學還有很大的差距,可是我已經戰勝了過去的自己。

  總覺得這一個學段過的尤為得快,九週轉眼就要過去了,剛學習程式設計時的迷茫、頭暈腦脹已經不復存在。程式設計對於學段初的我來說,可謂聞所未聞,課本上圖文並茂的講解只讓我覺得複雜深奧,自己設計一個程式,簡直是天方夜譚。做前幾個作業的時候,由於技術操作的不熟練,不單課上和中午的時間都放在了計算機教室,有時就連放學後也要在學校趕工。雖然是老師講過的最常見技術,雖然得到的只是最一般的成績,可是心裡依舊有一種滿足感。也許程式的設定還很粗糙,也許程式的功能還並不大,但我已經超越了自己,並且在一點點的進步,這就夠了。不久前做的程式,由於突然的一個想法,讓我開始嘗試加入老師沒有講解過的知識,結果一做就是三週。無數次的嘗試,無數次的失敗,我曾經心灰意冷,曾經急得快要流出眼淚,還好,我終是堅持了下來。或許對於有些人來講那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程式,但在我而言,它是我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思考性、嚴謹性、創新性,對於程式設計來說缺一不可,而這也正是我從短短几周的學習中所學到的。所有的知識技能都是有相通點的,我相信透過資訊科技課的學習,我所提高的不只是在計算機上的技能,更多的收穫,是與其相關的能力對我以後學習生活幫助。

  我認為資訊科技課的學習內容,基本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Word文件及幻燈片的常規使用,圖片的編輯及影片製作,程式的設計編輯。而在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內容,就是在第二學段初學習的製作出遊計劃書了。過去也經常去旅遊,但大多是有旅行團安排,並沒有自己瞭解過,更不知道錢具體是花在什麼方面的,而那次的學習及實踐讓我初步瞭解了出行的計劃方式,更鍛鍊了我的綜合運用能力,也使我不禁想按自己的設計去旅遊一次。相比其他的學習內容,我認為它更加貼近於生活所需,更能培養我們的能力。

  二、 對老師及教學的印象感受

  每次在知識教學中,因為不是自己動手操作很容易上課的時候聽講不專心,但我卻一直隨著老師的思路在走,我認為這是老師教學幽默生動的結果。還記得高中第一次上資訊課,老師問“資訊是什麼?”這像是一個沒有標答的問題,根本沒有人舉手回答,眼看課就要僵在那裡,大螢幕上突然出現了一個“課堂提問器”,在對於誰的運氣最不好的猜測下,課堂氣氛馬上就活躍了起來,也開始有人主動回答問題。在每次的課堂上,老師總能用她的笑聲緩解知識課的枯燥與無聊,留給了我極大的印象。我認為老師的教學是很成功的,利用演示操作進行清晰明白的講解,讓從未了解過這些知識的我也能輕鬆理解,而且還不時的根據同學的需求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可是,在自己動手操作的時候,一些設計上的突發奇想,總是會導致許多的疑難和問題,而老師只有一個,無法在同一時間解答不同人提出的不同問題。結果製作常常只能暫時擱淺下來,有些浪費時間。我希望老師上課的時候可以使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講一些知識,然後自己操作練習,最後再繼續進行知識補充,那樣的話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好。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9

  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學習感想 當今社會是一個資訊化的社會,人們無時無刻都處在一個資訊互動的狀態, 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教學成為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主要手段。因而,對於教師而言,資訊科技手段的掌握和應用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術。接到學校部署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的網路學習任務,故而倍加珍惜這次研修學習的機會。 透過這次培訓,我收穫頗豐。

  在教學中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體會到: 資訊科技對教師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認識到隨著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路,開展教學。教師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識的認識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現在的學生更是聰明,他們不僅能在學校裡學 ,還能透過電視、網路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而,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意識。 在教育系統中,教育資訊是最活躍的因素。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教師可以透過網路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多渠道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提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這次培訓的時間雖然短些,但我透過學習認識到計算機的重要性,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教育教學,創新資訊科技教學手段,提高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同時對我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簡單製作上。使我們認識到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10

  xxxx年8月26日至27日,我有幸在海口市中改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參加了海南省小學資訊科技教材(粵教版)為期2天的專項培訓。在整個培訓課程學習中,我透過認真學習,積極傾聽專家們的實踐經驗,從中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新知識和新理念。對資訊科技教育的理論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對以後的資訊科技教育教學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下面就我參加培訓的內容和體會總結如下:

  聆聽黃國洪老師的《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科技學科課程與教學創新》這一課體會很深,網際網路現如今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如何有效地利用網際網路開闊今天的資訊教育課程,是我們每個作為一線老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那麼網際網路思維將是引領我們走近高科技的資訊教學時代。

  黃國洪老師還闡述了時代對資訊科技教師的要求,如何定位一名新時代的資訊科技教師,與我國基礎教育教改之路、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的內涵、中小學資訊科技學科教學策略、中小學資訊科技教師的專業發展,這些專業技術含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得教師必須不斷地自我學習,完善自己。這樣才能更好地將教學發揮極致。

  劉良欣老師在主講《新世紀版資訊科技教材培訓》時,講到資訊科技課程的發展歷程,使我對這門課程加深了理解和認知。對新教材做了非常透徹的分析,讓我深刻了解教材有主要的幾個特點: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內容豐富,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校和學生;興趣導向,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此教材小學階段的目標側重於培養興趣、規範行為和養成好習慣。透過各種主題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體驗應用資訊科技解決身邊問題的樂趣,並遵守資訊道德和法律規範。

  提到興趣,徐強老師還特別強調,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有激情去探究學習的樂趣,透過激發興趣探究學習之後,更要保持一貫的興趣和熱情,進一步深化學習形成自足、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也要自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樹立學習的好榜樣,耳濡目染,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11

  小學資訊科技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旨在培養小學生的操作技能、探索創新精神和資訊素養,使學生逐步具有獲取資訊、儲存資訊、處理資訊和傳遞資訊的能力,以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因此,小學資訊科技教育顯得非常重要,如何更好的貫徹新課標理念上好資訊科技課,是廣大資訊科技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問題。下面我以自己從事小學資訊科技教學的一點體會,與同行一起探討:

  1、 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孔子就總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樣的名言。

  我們學校的學生基本都是來自農村的孩子,對資訊科技一無所知。那麼,怎樣才能引導他們開啟資訊科技的大門呢?那就要靠學習興趣的激發。教學中我發現,資訊科技對農村孩子來說既新鮮又好玩,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剛開始都非常想學。但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有的內容需要去記憶或機械重複訓練,不僅枯燥無味且難度也增大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降溫了。長此下去,必然給資訊科技教學帶來不良影響。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活用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由於農村經濟落後,學生家裡既沒電腦且接觸資訊科技的機會很少,學生上資訊科技課時難免有陌生感,對教學內容也就掌握不好。如何培養學生興趣呢?關鍵是要讓學生了解、熟悉、喜歡資訊科技。

  ①、蒐集、整理、提煉資料,主辦各種資訊科技知識講座。如我利用洪恩公司出品的“開天闢地”軟體對學生進行電腦知識講座,學生就非常感興趣。

  ②、利用學校宣傳櫥窗開辦資訊科技知識專欄,吸引學生瀏覽。

  ③、定期舉辦“資訊科技”知識競賽,在學生中營造學習氛圍。

  3、以“玩”促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愛遊戲是孩子的共性。配合教材內容,我透過各種渠道找到一些既適合小學生又具有很強趣味性的遊戲軟體應用於教學中,如:滿堂彩、翻硬幣、紙牌、彈珠等遊戲。

  例如在進行滑鼠和指法練習的教學中,我在簡單的演示後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玩中練、練中玩,利用“紙牌”、“掃雷”、“金山打字通”等遊戲進行練習,充分動手實踐。透過實踐,學生在遊戲中不但熟悉了滑鼠和鍵盤的基本操作,使單一、乏味的指法練習得到極大改善,提高了學生擊鍵的速度及準確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但遊戲的取材和活動時間須嚴格控制,要選擇優秀並適合學生的遊戲,強調趣味、益智、學習的功能。

  4、創設情境,保持學習情趣。

  在教學中,可利用媒體創設、最佳化教學情境,藉助美好事物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動手操作的慾望,產生探究學習的動機,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既明確了學習目標又指明瞭學習方向。使學生感到學習也是一種樂趣,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12

  今天,我參加了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培訓,對“整合”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首先,我想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雖然才起步,雖然有一些人對此有這樣那樣的偏見,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這樣過來的。我們既然已身處資訊時代,身處網路時代,研究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應該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極而言之,我想可能我們的生活都在與資訊科技整合呢!何況我們的教育,何況教育中的學科教學!

  其次,今天聽了賈老師的的課,理解了整合是有層次的。這樣一想,想到我們雖然身處鄉鎮,網路條件也並不十分好,但也就敢談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這樣一個一般人認為十分新潮的問題了。我們研究的整合屬於剛起步的,屬於最低層的,所以我想,“整合是一個過程”“整合是有層次的”這樣一個觀念對我們很多教師來說是非常有用的,至少讓我們信心增強了不少。

  第三,我想整合除了是一些技術與方法問題之外,應該先是一個理念問題。有些事我們沒有改變,有些問題我們無法解決,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停滯不前。技術問題、條件問題,我們可能沒法一下子解決,但理念問題可能是我們可以先解決的問題。我們現在的教學強調了事實,忽視了問題。而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強調解決問題,而不是去演示事實。

  資訊素養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利用 資訊工具和資訊資源的能力,還包括選擇獲取識別資訊、加工、處理、傳遞資訊並創造資訊的能力。師範生的資訊素養是師範院校的學生根據社會資訊環境和資訊發展的要求,在接受學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過程中形成的對資訊活動的態度,以及利用資訊和資訊手段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既應該包括師範生對資訊基本知識的瞭解,對資訊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來的教學中所具備的資訊知識的學習,還應該包括對資訊道德倫理的瞭解與遵守。具體來說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資訊意識。

  即人的資訊敏感程度,是人們對自然界和社會的各種現象、行為、理論觀點等,從資訊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評價。通俗地講,面對不懂的東西,能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並知道到哪裡、用什麼方法去尋求答案,這就是資訊意識。資訊時代處處蘊藏著各種資訊,能否很好地利用現有資訊資料,是人們資訊意識強不強的重要體現。使用資訊科技解決工作和生活問題的意識,這是資訊科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

  2.資訊知識。

  既是資訊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礎,又是學習資訊科技的基本要求。透過掌握資訊科技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與應用它。它不僅體現著師範生所具有的資訊知識的豐富程度,而且還制約著他們對資訊知識的進一步掌握。

  3.言息能力。

  包括資訊系統的基本操作能力,資訊的採集、傳輸、加工處理和應用的能力,以及對資訊系統與資訊進行評價的能力等。這也是資訊時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處資訊時代,如果只是具有強烈的資訊意識和豐富的資訊常識,而不具備較高的資訊能力,還是無法有效地利用各種資訊工具去搜集、獲取、傳遞、加工、處理有價值 的資訊不能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無法適應資訊時代對未來教師的要求。資訊能力是資訊素質諸要素中的核心,師範生必須具備較強的資訊能力,不然難以在資訊社會中生存和發展下去。

  4.資訊道德。

  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資訊倫理道德修養,要讓學生學會對媒體資訊進行判斷和選擇,自覺地選擇對學習、生活有用的內容,自覺抵制不健康的內容,不組織和參與非法活動,不利用計算機網路從事危害他人資訊系統和網路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這也是師範生資訊素質的一個重要體現。資訊素養的四個要素共同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資訊意識是先導,資訊知識是基礎,資訊能力是核心,資訊道德是保證。師範生作為資訊時代的教師,提高他們的資訊素養,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13

  這幾天,我在網是搜尋了徐世友老師的論文《資訊科技推動學習方式轉變——技術支援的課堂匯入》。我仔細閱讀,認真學習,感覺受益匪淺。徐世友老師指出《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對教師在培訓中的實踐任務和學習成果提出明確要求,旨在推動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校協同開展教師應用成效評價,做好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測評工作,確保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切實得到提升。論文中分析了各類技術資源在不同課堂匯入中的作用,技術資源支援的課堂匯入型別及選擇,技術資源支援的課堂匯入的設計策略與方法,為我們的一線教師課堂教學匯入環節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指引作用。

  一、各類技術資源在不同課堂匯入中的作用

  有經驗的教師都很重視課堂匯入的藝術,因為新穎別緻的課堂匯入對學生會產生強烈的吸引力。高超的課堂匯入藝術是一種創造,是教師智慧的結晶。作為一線的老師,我們應努力追求匯入技術性和藝術化,藉助資訊科技手段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精彩而有趣的匯入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無疑會為整個有效教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其主要作用如下:

  1.收心作用

  即把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課堂教學活動上。學生在課前的活動是多種多樣的,課間休息似乎意猶未盡,上課鈴響後,需要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教師有必要以新穎別緻、生動形象的匯入給學生以一些恰當的、較強的感官上的刺激,使學生收斂與學習無關的思緒和行為,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快速進入教學情境。

  2.激發作用

  即激發、深化學生對新授課的興趣。現在的學生是“網路的原住民”,思維活躍,對於新鮮事物、新的教學情境比較容易接受。新穎有趣的匯入創設輕鬆、愉悅的教學情境,能強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自身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學習新課有強烈的願望。

  3、消疑作用

  即消除學生對新課、對學業的恐懼心理,使學生對新授課、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和友好感。新穎有趣的匯入能增強新課的趣味性,使學生心情放鬆,一個歡樂的環境被創造出來了,因為心情愉快,能消除師生間的緊張關係,課堂氣氛轉為融洽,使學生對課堂充滿了期待,對教師產生尊重感、敬佩感、信任感。

  4.鋪墊作用

  創設有意義的匯入能為全課的成功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並能使教學內容進一步展開、發展、不斷推向高潮,產生良好的連鎖反應。

  二、技術資源支援的課堂匯入的設計策略與方法

  課堂匯入的方法是有很多種,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情、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匯入方法。

  1.微課匯入法

  微課程簡稱為微課,它是指以教學影片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技能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過程、實驗、任務等)而精心設計和開發的一種短小精悍的、支援多種學習方式的微型影片課程。

  2.動畫匯入法

  Flash動畫亮麗、清晰、逼真,畫面立體感強,直觀效果好。它越來越受到眾多老師和學生的喜歡,Flash動畫能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的大腦動起來,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積極的思維拓展。

  3.懸念匯入法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巧布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

  4、思維導圖匯入法

  思維導圖又稱腦圖、心智地圖等,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教師利用思維導圖軟體匯入新課,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知識點的關係用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影象、顏色等建立記憶連結,有助於學生了解新舊知識間的聯絡,有助於理解記憶,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課堂匯入的方法還有歌曲匯入法、遊戲匯入法、影片匯入法、圖片匯入法等,這些方法都能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三、技術資源支援的課堂匯入的設計原則

  技術資源支援的課堂匯入的方法多種多樣,但無論選用何種匯入方法,都應努力做到:

  1、匯入要有科學性。違背了科學性的匯入,即使非常精彩,也不能採取。

  2、匯入要有針對性。具有針對性的匯入才能滿足當今中學生的需要。課堂教學匯入第一要針對學生的學情,第二要針對教材的內容。

  3、匯入要有啟發性。富有啟發性的匯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匯入要有新穎性。新穎有趣的匯入才能創設有趣樂學的教學情境,學生興趣盎然,自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把課學好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也容易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5、匯入要有簡潔性。課前匯入是使學生儘快、盡好地進入學習情境,所以其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本末倒置。一般來說,匯入環節時間不超過5分鐘。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14

  作為一名從事高中資訊科技的教師,對於如何在新版課程背景下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儘快適應新課程教學要求,本人在實際教學工作和學習中對高中資訊科技新版課程的學習總結了些體會,希望能與大家共同分享。我們知道,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資訊科技要領,掌握資訊的收集、處理和傳播是我們廣東新版高中資訊科技課的主要目標。在新課程改革中,資訊科技課的改革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怎樣的要求呢,下面,我簡單地談談我的體會。

  一、更新教育理念,適應教學需求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版課程改革,我們首先應該深刻領悟新版課程理念。切實貫徹新版課程理念的精神,按照新版課程要求設計教學,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培養出全面而又富有鮮明個性的人才。新版課程標準中指出:提升資訊素養,培養資訊時代的合格公民;營造良好的資訊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關注全體學生,建設有特色的資訊科技課程;強調問題解決,倡導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創新實踐,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構建健康的資訊文化,不斷增強教師的綜合素質以提高教學能力。本人認為,要培養創新型的學生首先要有創新型的教師,新課程基本目標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新版(廣東版)高中資訊科技課程超越了以往的技能訓練模式,是關於資訊素養的教育。思想禁錮的教師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的學生,包括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參與能力。新版課程提出了國家、地方、校本三級體系。地方課程的實施,給教師研究、設計、實施、管理、評價課程提供了平臺,教師們也應積極參與到地方課程研發中去。

  二、教師要具備靈活呼叫教學模式的能力

  新版課程理念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不能僅限於一種教學模式,否則課堂教學會失去生機和活力。要根據具體教學物件、教學內容選擇不同模式進行靈活運用。不斷探索新型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新版課程改革要求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由此,在高中資訊科技課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如任務驅動、小組學習、協作學習等,新的教學模式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透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並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學習到相應的知識和具體操作方法。新課程標準建議教師要合理選用並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資訊科技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物件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如以上說到的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絡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透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在教學中進行任務設計時,可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與其他學科相聯絡的橫向綜合任務,這些任務可以是具體學科的任務,也可以是把學科任務包含在其中的真實性問題情景,使學生置身於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學習過程中。

  三、授課中講師要以學生為中心

  迅猛增長的資訊浪潮更加要求資訊科技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個性發展。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從事某項學習活動時,會有強烈的學習慾望,能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從而促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良好的交流。因此,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師生之間平等、諧的課堂氣氛,學生間互相協作的教學氣氛,使課堂真正成為一個寬鬆自如的天地,讓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新版課程所提倡得學生主體性原則,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就必須要了解學生的不同需求。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熟悉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要有廣闊的教學思路和形式多樣的方法。每年高一新生入校時,有的學生的資訊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了不用學習課本的程度,而有的學生卻連簡單的操作都不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認真思考,最好能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分組,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教學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資訊科技課教師除了上好必修的模組,還可開展多種多樣的選修內容。如網頁、影象製作、程式設計等,讓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得到個性化的發展。當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體現。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中常常含有較多的原理、概念、模式和措施等。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的講解,就無法激發學生探索思維的火花。甚至會讓學生覺得乏味、枯燥,失去學習的興趣,導致教學效果很低的情況。教師要經過不斷反思和探索,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故事為教學背景,激發學生好奇心,讓他們自主地、探索性地學習,使有效教學從情境設計開始。像資訊及其特徵,就是一節典型的理論課。資訊、資訊時代、資訊社會、資訊產、IT專業術語大家常聽,也常說,但到底什麼是資訊呢?先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教師授課,同學聊天,打手勢,聞到飯菜香味,摔倒後的感受等等,由這些每天都會發現的事情引出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接受著資訊,再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瞭解總結定義、提供素材:朝鮮戰爭與蘭德諮詢公司的故事(資訊的價值性),蕭伯納名言(資訊的共享性),空城計(資訊的真偽性),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資訊的傳遞性),最後,請同學們自己總結,教師點撥,完成本節理論課的學習,達到課堂氣氛活躍、理解透徹的效果。

  四、注重教學評價與學生價值觀念培養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在教育實踐中究竟採用何種方式的評價,關鍵在於是否能夠發揮出評價的真正作用、促進教學活動的積極開展。新課程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目標。當然也是資訊科技課的目標,是資訊科技課評價所應堅持的目標。評價的方式主要有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等。現代教育的評價應該是多種評價體系的結合,資訊科技課的評價也應是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

  此外,資訊科技教師不能過於重視技能操作的培訓而忽視對學生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兩個關係:首先,能力與工具軟體操作的關係。新課標要求我們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不要侷限於一種軟體的使用方法,即對某一具體工具操作的訓練,要注意以過程和方法為引領,以典型工具應用為示範,鼓勵學生根據實際條件選擇合適的工具,有助於提高學生技能應用的遷移能力和不斷探索、積極創新的能力。其次,知識技能與綜合能力的關係。教學活動內容的安排策略:一是知識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原理中安排一些小型活動來練習技能。二是任務引領,知識穿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適時學習方法和技能。這兩種策略有機結合,可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成效,使學習效率與效果有機統一。

  談到技能和價值觀念的培養,新版高中資訊科技課的講授對資訊科技教師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要提出了新的要求。這需要我們瞭解文學、數學、歷史、地理、藝術等多方面的知識。特別的,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情感的培養需教師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很多時候,我們在做具體操作時,多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做EXCEL時會涉及到數學中的函式式、代數式;物理學中的震動、波、交流電;化學中簡單的化學反應等知識點。特別的,在進行繪畫和編輯時,教師的藝術修養尤為重要。總之,新課程要求資訊科技教師一定要注重本身綜合素養的提高,要不斷進行自我充電。

  我們用的是廣東版的資訊科技教材,總體感覺這本教材不錯,一改原來單純的講授一些操作技能的面貌,將一些實踐貫穿到理論中去。教材知識面教廣,符合時代需求。對於有些相關科課時不多的班級內容可能有些太緊張,深淺不好把握,尤其高一階段,或者說學生不全是非零起點的情況。另一方面講,我覺得教材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教師對教材的態度。再處理教材的能力即以教材內容為基本內容的教學設計對教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新課改對高中資訊科技課教學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我們要認真研究新課改,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資訊科技課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資訊科技學習心得體會15

  美好的時光總是那樣匆匆。首先感謝進修學校給我們一線教師提供了一個平臺,可以讓我們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讓我們可以更好地跟進新時代的步伐。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越來越深刻的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等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

  時間短暫,收穫頗豐。培訓中,鄭旭兵老師“電子調查問卷”為我們今後科研提供了方便;樊繼承老師的幽默讓我們對“微課”有了更深一層次的區分與理解;趙老師的“CS7·1錄播軟體”讓我們不再對錄製心生恐懼……幾位老師資訊科技運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講座,深入淺出、生動形象,使我比較全面地學習了有關創新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瞭解和學習了有關“翻轉課堂”、“微影片”、“可汗學院”“白板教學”等一些世界頂級的教育模式,以及國內對這種教育模式的嘗試應用和取得的一些效果,真的是開闊了我的眼界,使我進一步對一線的教學改革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一、透過培訓,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認識。

  透過此次培訓,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以前往往只侷限於一根粉筆、一本書的教育模式,已經遠遠不適用於今天的教學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

  二、透過培訓,夯實了專業知識基礎。

  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現在,我所在學校都普及了班班通,為農村偏遠學校實現資訊化教學奠定了堅實的硬體基礎。社會已進入資訊化技術變革高速時段,網路已進入人們日常生活各方面,許多學生都已可以熟練“玩”電腦。

  1、電子白板助課堂

  當電子白板教學深入課堂後,由於沒有認真、系統地學習,在電子白板的使用上,只能自己按照圖示或者說明上說的基本功能去亂摸索,浪費了許多時間,掌握的功能卻少之又少,只有許多基本功能投入使用。透過此次培訓使我對目前學校班班通裝置中的投影式電子白板及教學點電子白板功能技能上了一個大臺階:(1)利用電子白板來輔助教學,可以省去許多傳統的教學工具,如粉筆、刻度尺、三角板,圓規、掛圖、電視(DVD)等。(2)恰當地選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來創造教學的豐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教學知識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圖文聲像並茂的動態傳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最佳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2、深入掌握“CS7·1”課件製作技巧

  透過兩天學習“CS7·1”,使我對“CS7·1”的動畫製作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老師從淺入深,從基本的概念理解開始,以例項入手,給我印象深刻的知識點是音樂的播放與停止、遮罩層的使用、動畫製作等技巧。這些技巧的應用,將大大提高我今後製作課件的水平及效率,學就能用。

  3、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一天老師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影片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透過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透過這兩週的學習,我深深感知到了資訊科技知識的貧乏。作為一名教育戰線的中青年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著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餘還不時提醒同事抓緊時間,和他們交流學習體會,在此期間,我不再眼羨別人製作的ppt課件有多美,不再疑惑不同音樂該如何合成,不再覺得影片擷取是那樣複雜繁瑣……反而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他們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作息技術手段運用到今後的教學中,並不斷的完善它,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