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法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7篇)
初中道法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7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道法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道法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1
道德與法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近年來,全世界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不同價值觀念相互碰撞,青少年成長的學習,生活環境深刻變化,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及其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今年暑期我有幸參加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線上培訓,羅嫣才、鍾守權、孫靜、鍾亞、王麗敏5位老師基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解讀與課堂教學實施進行了分享,本次培訓既有學術理論指導,又有實踐案例分析,是一次高規格的專業前沿的學習,學習過程中新變化,新思潮,新理念在我的腦海裡激盪。感觸良多,下面介紹幾點新變化和我的感受:
首先《新課標》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指明瞭大方向。
《新課標》指出道德與法治課程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道德與法治課程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五個方面: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制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素養與知識不同,是知識、技能、態度的超越和統整,是人在真實情景中做出某種行為的能力或素質。核心素養的提出相比以前的三維目標更全面,更立體,意義更深遠。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道德修養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觀念是行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體現,責任意識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這些為我們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提供了答案。
其次,《新課標》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程內容呈現貫通銜接、螺旋上升的體系。
小學注重優秀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養成自律;初中注重高尚人格品質的道德教育、養成自覺;高中注重卓越人生目標的理想教育、形成自信,構建了不間斷的思政課教學格局。小學道德與法治在教學備課過程中,教學目標要根據其階段特點在養成教育習慣方面確立,而且不能僅備這一課的內容,應該瞭解這一單元主題,總攬全域性,整體設計教學內容,整合單元難點、要點,這樣更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來確定本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再次,《新課標》的道德與法治課應該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綜合性和實踐性。
這就要求我們小學道德與法治要以生活為基礎進行道德情感培養,課程要連結課堂內外,把我們的小課堂從時間、空間方面拓展到生活中,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依據學情,設計適切的活動,創設生活情境,解決真實問題,如,講新聞、講身邊事,讓課堂更形象生動,校園生活與家庭生活協同育人,學生的身心融入課堂,實現從認知到認同,促進知行合一。同時要注意結合實際生活事例時,充分發揮事例的作用,不能只是形式,要真正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不能只注重體驗活動,學習事實資料,還要進行反思,深層理解進而形成價值觀點。教學思維應該是:興趣-問題-認知-思想-行動。總之,道德與法治課要引導學生成人成才,就要“感人於肺腑、動人於心弦”。一方面,在遵循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教學內容要多樣、形式要靈活、事例要鮮活,做到課程“質”與“量”齊頭共進。另一方面,要推動課程改革,創新課堂形式,把智慧融入課堂中,要把傳統的“灌輸式”與“啟發式”相機運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透過新媒體技術將影片、動畫等搬上課堂,增強課堂表現力、感染力,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的實效。
本次學習是思想上的洗禮,從理論到實踐收穫頗豐,開闊了眼界,深化了思想,在我們的腦海裡埋下了新思想的種子,期待新學期,透過我們的努力實踐,讓思想的種子發芽,成長,結出累累碩果!
初中道法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2
為更好發揮義務教育課程立德樹人的關鍵作用,教育部在2001年頒佈的課程設定試驗方案和2011年頒佈的義務教育各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立足於新的時代環境,於2022年頒佈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各學科的課程標準。我作為一名一線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以本學科視野,在研讀《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後,深受啟發,略有所感,故有此文。
從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角度來看,本次課標的修訂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細化學科培養目標
此次修訂,在課程目標上圍繞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展開,給出了總體目標,並針對四個學段詳細設定了不同學段的學段培養目標,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體現出嚴密的邏輯性和合理的層次性,形成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目標的科學體系,不僅讓不同學段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明確了方向,而且為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時代新人這一最終目標的實現打下穩固基礎。
2、整合道法課程設定
此次修訂還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一體化設計。從道德與法治學科本身的發展來看,這一舉措利於學科內容的整體化構建,針對不同的學段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讓學科本身更具科學性和整體性;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不僅能夠讓他們對道德與法治學科形成過程性和整體性認識,培養道德與法治的學科思維,增強學習效果,還能夠讓他們從不同階段學科內容側重點的不同,間接感知自身在核心素養方面的發展變化,從而更好地發揮道德與法治的育人作用;從教師的角度而言,能夠更好地把握學科的整體教學邏輯,清晰瞭解學生的學科學習經驗,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能夠更加突出重難點,讓教學更適合學生需要,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指導課程內容教學
課標將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以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為主線,加入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勞動教育、資訊素養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金融素養教育,總體構成課程教學內容,並根據不同學段設定不同的學習內容。
此次修訂,針對不同學段的不同學習內容,提出了不同的內容要求,並針對每一內容要求給出了相對的、具體的教學提示。教學提示由學生任務和任務目標兩個主要部分組成,比如針對第四學段學生(7-9年級)法治教育內容要求之一“認識基層民主制度對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作用”,給出的教學提示為“以‘走進村委會、居委會’為議題,訪談村委會、居委會工作人員,瞭解基層民主制度在當代中國的生動實踐”,其中確定議題,並進行訪談為學生任務,瞭解基層民主制度的生動實踐則為任務目標。這一教學提示強化了課程標準對“怎麼教”的具體指導,且教學提示本身也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學性。
4、刻畫學業質量標準
此次修訂圍繞學生每一階段課程學習結束後,所應該達到的學業成就表現的關鍵特徵,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不僅整體刻畫了學業質量標準,而且對不同學段的學業質量標準進行了十分具體的描述,標準本身體現了對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的針對性要求,整體來看,呈現出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性要求。學業質量標準為不同學段道德與法治教與學的效果提供了可參照的、具有層次性的判斷依據,能夠切實引領和監測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5、生動化教、學評價
利用和落實好評價環節,能夠診斷、激勵和改善教與學兩方面的效果。在本次課標修訂中,在原有給出的教與學兩方面評價建議的基礎上,不僅對教學評價的方法、內容、呈現形式做出了更加詳細的要求,而且針對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列出了一些樣題,作為命題參考。總的來講,課標利用命題案例,生動形象地強調了命題需要在結合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突出真實的情境創設和優秀的、先進的情景素材,設定明確的任務(最好能夠創新任務的形式),強調了命題之精髓要凝聚於核心素養。
我認為,面對2022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的修訂,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所應該做的不僅是認真研讀新課標,並形成一定的感悟,還要以課標所修訂的內容為敏感點,結合教學實踐,將其作為科研方向產出理論成果,還要將課標中的可操作性建議融入到實際教學中,更要讓課標所始終圍繞的核心素養成為貫穿教學各環節的靈魂,在腳踏實地的同時,勿忘仰望星空。
初中道法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3
今天聽了教育專家老師的講座,學習了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網路培訓受益不淺,感受頗深。現將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 《道德與法制》的教材特點 兩位老師都分析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特點, 讓我們對課程標準及教材 把握更準確。新教材的突出特點:
1、體現了學生喜歡,圖文並茂,抽象問題直 觀形象表達的卡通版面。
2、更加貼近學生生活。
3、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 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
二、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建議在教學上專家給出了學生觀、教師觀、教材觀三觀並存的建議,學生觀重點 突出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差異,允許多樣。教師觀中強調了教師的三個角色 扮演即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學目標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課堂不再侷限於 教室,它還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他生活空間,而且體現課前、課中、課後、校 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教學材料的主要源泉來自兒童的現實生活。因而取捨 材料均要以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切實需要的內容, 以確保內容生活化,絕不再是以本為本。
在這次學習中, 更加註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 師跟孩子之間更多的互動。在今後的教學實施中,我將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 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及時地把社會中的新資訊, 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學更加精彩。
初中道法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4
新學期開始,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版本的一時更新讓我有些始料未及。因為我們上學期還是粵教版本,新學期一開始一下子就變成了人教版本,正當我飢渴無助之際,今天的新教材網路培訓如同一場可貴的春雨及時地滋潤了我乾渴的心田。
網路培訓讓我站在"高處"把握了教材的主題、理念與框架:憲法精神是貫穿全冊的紅線,統帥全篇的靈魂。本冊書我應以憲法教育為核心,不斷去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和國家意識;教材採取總——分框架結構,猶如一篇文章,思路特別清晰,這一切似乎使我頓生駕馭教材,運籌帷幄之感。
我最讚賞的還是本書很貼近青少年實際,遵循知識邏輯和生活邏輯相結合的原則,教材建構"基於生活——反思生活——迴歸生活"的路徑。這將會使學生們增加很大的學習興趣,我們在教的過程中也不會覺得抽象、枯燥。
同時,本次培訓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教材研讀方面,我要肯下苦功。字斟句酌,逐層分析,多思考,勤動腦,既不能想當然的望文生義,也不能迷信權威或墨守成規。
新學期,新教材,新挑戰,我雖不能輕車熟路,但不能不說,這次網路培訓,真的很給力。當然,探索學習之路沒有止境——我會努力不懈,只求更好!
初中道法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5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正道春光無限好。跟隨春天的腳步,20xx統編教材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網路培訓會也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在這次培訓會上,經過兩位專家老師的闡述和講解,令我醍醐灌頂,受益匪淺。現將自己的收穫與大家共享:
一是高瞻遠囑,統籌全域性。
上午,張廣宇老師就本冊教材的整體佈局向大家做了詳細闡述。從背景回顧,理念介紹,框架分析,教材研讀,欄目使用等方面逐個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講解,讓我從思想上、認識上把握了本冊教材的理論系統。本冊教材以憲法精神為紅線進行貫穿,是統帥全篇的靈魂,以增強學生的民意與國家意識為主旨,遵遁生活邏輯與知識邏輯相結合的原則,站在理論的高度把握教材,給老師們指明瞭教學的方向。
二是真抓實幹,精準幹練。
下午,金利老師向我們講解了統編教材的使用建議。金老師的報告內容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如何較好地使用教材,主要圍繞三個問題進行了細緻精準地闡述:
1、理解——以憲法為主要內容的思考。
2、研究——法治教育專冊的主要內容。
3、落實——教材學習與使用的建議。
經過金老師循序漸進的指導,我在對教材的使用和處理上做到了心中有數,不再眉毛鬍子一把抓。
三是不辭辛苦,答疑解惑。
培訓中兩位專家不辭辛苦,耐心地回答了我們一線老師許多的難題和疑惑,令我們茅塞頓開,收穫滿滿。
培訓後,我要把自己所聽、所學認真地反思,輸入輸出,更好地服務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學生奉上精彩的道德與法治課,培養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合格學生。
初中道法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6
20xx年3月 9日,市北區張均、孫婷工作室全體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在教研員徐璐老師的組織下,在青島上海路小學多媒體教室,參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辦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三下)統編教材網路培訓活動。
本次培訓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強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學科教師培訓工作的通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關於統編三科教材培訓工作方案要求,為使廣大教師正確理解、把握統編教材在全國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編寫思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實現統編教材教師全員培訓的目標,結合三年級下冊的內容進行了講解。
本次培訓採用集中觀看及分散觀看的方式進行培訓。過程中,專家們毫無保留地為大家傳經送寶,唐燕和何穎老師全面深刻地對每個單元剖析、解讀,使任教老師全面瞭解教材內容及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並對每一課的課時安排,重點難點,對應採用的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很詳細的講解和說明,從課程理念與教材編寫理念、編寫者視角進行本源性解讀,為任教教師指明瞭教學的方向,明確了教學任務。老師們聽得聚精會神,認真記錄,積極思考,並與專家互動交流,聽會教師個個受益匪淺。
此次培訓活動,使我區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程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為今後的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為儘快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提供了有效的著力點。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大研究的力度,使該學科教學綻放異彩。
初中道法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7
今天在永城市xx小學參加了一天的三年級《道德與法治》網路培訓。
這是人教版主編一流專家講的,高屋建瓴,令人耳目一新。
透過培訓,我知道要靈活地使用教材,不是講教材,可以有創意地利用教材,做到本班設計。假如有一個練習,讓學生比較兩片樹葉的不同。有的地方當時還沒有長出樹葉,可以換成別的題,可以拿兩個不同的核桃進行比較,觀察核桃的不同特點。讓學生體驗農民插秧的辛苦,農村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教法就不能相同。農村孩子有插秧的經歷,透過回憶,能清楚地記得曾經幫媽媽插秧的情形,城市孩子沒有這方面的體驗,老師就應該讓學生帶花盆,裝上沙子,學插秧,來體驗生活,讓學生說感受,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我曾經就讓兒子在太陽下剝玉米,他熱得滿頭大汗,他說全身都不舒服,他說當農民真不容易。如果不讓他親自體驗,他就不能感同身受,就不能體諒農民的辛苦。
讓學生把書包挎在胸前,當五分鐘的懷孕媽媽。讓學生體驗活動的不方便,身體很笨重,學生感到很難受,體諒媽媽曾經懷著自己的不易,就知道感恩媽媽了。孩子的心靈得以淨化。
孩子愛父母,知道感恩是一方面,能真誠地幫父母改正缺點,也是愛父母的表現。爸爸吸菸,讓學生想辦法幫爸爸戒掉,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
讓學生知道學習中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事,要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困難就像彈簧,你弱它強,你強它弱。鼓勵學生勇敢戰勝困難,學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有成就感,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生會增強自信心。
三年級的學生,是中年級,是過渡階段,要讓學生知道學習的意義,從感性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鼓勵學生髮現自己的優勢,讓學生明白人人都可以學好,不要自卑。要多元化評價學生,讓學生眼裡放光,讓學生內心愉悅,讓學生常常面帶微笑,讓教室成為學生的舞臺,讓學生動起來,實踐活動搞起來。不是靠老師單純地說教,要以學生的學為主線,設計活動要為這條主線服務,突出重點,思路清晰,方法有效。
教材也不一定是權威,教材就好像一個兒童,兒童看教材,就當是給朋友對話了。給朋友互動,說自己親身經歷的具體的事情。把靜態的教材轉化為動態的內容,讓學生說,暢所欲言,學會聆聽,記住要點,寫下感受,再演一演,在做中學。
在活動中滲透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養成遵守法規的好習慣。例如你身邊有女孩,家長不讓她上學,她家長就違反了《義務教育法》。法律保護了女孩上學的權益。
要採用生活建構教學模式,不是單純傳遞知識,而是引入到生活中,學生的親身經歷中,從智育到德育的轉化。要體現價值導向,確定教學目標以價值導向為目的。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對接。不脫離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這就是引導生活建構道德方式。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反思生活,超越生活。價值灌輸轉為價值探究,活動與學校的整體日常德育融合,從情感角度,拉近學生與學校,老師,父母的距離。不要機械整合,要靈活整合,深層融合,體現綜合性,提升實效。
我們要從學生生活出發,學會診斷,看學生需求,看教材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走進學生的真實生活,塑造學生的靈魂,對學生進行靈魂教育,讓學生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