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範文(精選7篇)
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範文(精選7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範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1
“減負”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我xxxx年參加工作,學校已經開始倡導“輕負擔、高質量”的教育教學理念。但二十多年過去了,“減負”效果如何?我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感受到“減負”已經衍化為比較大的社會問題。尤其能感受到很多家長的焦慮,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會不惜重金讓孩子搶跑;會讓自己的孩子的課外時間淹沒在各種興趣班、學習班中,學生們被迫疲於奔命,失去了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所以,近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再一次引發了社會熱議。
作為一線數學教師,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僅僅把眼光放在數學教學中,更不能把目光聚焦於數學分數上,要把數學的教育教學納入學生的生命成長中,讓數學學習為學生的生命成長提供養分,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基。我始終在找尋著“減負”與“增效”的交點,堅信轉變施教者的教育觀念、改善教育教學行為方式,“減負”與“增效”是有交點的。
轉變教育觀念才是“減負增效”的根本之道
減負、增效看起來是矛盾對立的,有人認為“減負”和“增效”是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點。仔細推敲,減什麼負?增什麼效?所述的物件是有區別的。在我看來,減負減的應該是不必要的壓力焦慮,減的是過多的重複操練,而增效增的應該是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它們並不是完全矛盾對立的。“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是我校“輕負擔、高質量”的根本,也是我的追求。從數學學習的角度看,數學學習需要適量的練習鞏固,但一味透過“題海”來獲得感悟,只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作為數學教師,從教學內容的精選開始,就要確立充分挖掘教學內容承載的思維價值,從而達到“舉一明三,聞一以知十”的教學信念。課堂上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能滿足於點狀習題的解答,而要設法挖掘教學內容承載的更多教育的功能,多幾個追問,從而拓展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建立學生立場才是“減負增效”的必要保障
建立學生立場就是要經常換位思考,想一想,如果我是學生,數學學習中我最需要什麼?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某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更要讓他們知道是怎麼想到的。有了學生立場,教師在每次備課之前就要多去調查摸底,備課之時,就會多去想學生需要什麼,才會精選學習內容、精備每一堂課甚至每個教學環節,從而避免機械重複的操練,把重心放到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上,幫助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柺杖,真正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力和數學素養的提升。
改善教學行為才是“減負增效”的落實途徑
“減負增效”要落實,改善教學行為是關鍵。拿數學教學來說,如果不講究方法,很容易走入題海戰的誤區。如何讓學生擺脫在題海中掙扎?我認為教師需要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遞進性教學,啟迪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不斷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比如增加幾個追問:學習或解決這類問題學生已經有了哪些經驗和基礎?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路徑方法是什麼?還有哪些不同的解決路徑和方法?如果資料或內容上做一些類似的替換,又能變出哪些似是而非的問題等等。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藉助擅長的形象化思考逐漸向抽象化轉換。比如透過解決書上或簡單的問題,把重心落在規律或方法的發現上,引導學生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會總結提煉,逐漸形成回顧、總結、提煉的意識和習慣,我認為這樣的習慣遠比解答幾道題更為重要。透過變式的訓練,給學生強大的思維衝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觀察、比較、分析、策略使用等在解決問題中的重要性,並引導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甚至“逼”著學生“另闢蹊徑”,透過觀察、猜想、驗證,發現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我認為這個學習過程的價值遠遠大於找到答案本身。另外,數學學習中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習得遷移類推的能力,既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勢,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真切體驗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成功和喜悅,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使學生在探究中捨得花時間而沒有焦慮和壓力。
總之,我認為一線數學教師要從數學學習材料中挖掘豐富的教學內涵和教育的價值。只要從多層面、多角度進行不同的思考,就能得到非常豐富的思維成果,從而由點到面、由表及裡,把握知識育人的真諦,這就是我認為的“減負”與“增效”的交點!
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2
還沒領略秋的風光,已匆匆入了冬,匆匆的可能不是時間,而是忙碌的我們。星星月亮還在值班,太陽還在夢中時,我們就要早起;夕陽西下,太陽忙著下班,星星月亮已到崗時,我們還在教室。終日勞作的我們,疲憊不堪。恰在此時,“雙減”政策猶如一縷陽光,照亮我們的心扉。“雙減”是一把讓基礎教育迴歸本真的利器,減掉過多的“零食”,豐富正餐的質和量,讓孩子們成長的更健康。然而,如何在“雙減”的迷霧中突出重圍,成為了我們當下亟待解決的一道難題。恰逢此時,我鎮與三小共同承辦的“雙減”背景下“教學評”有效統一策略研討教研活動猶如一場及時雨,滋潤了我們的心田,讓教師們在迷惑之中茅塞頓開。
鎮安縣第三小學省級教學名師朱允芳老師為我們帶來的“‘雙減’,我們怎麼做”的講座,為我們撥開了迷霧。朱老師在講座中,解讀了“雙減”的具體內容;如何進行“雙減”;如何參與“雙減”,讓我們對“雙減”政策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除了對“雙減”政策的解讀,朱老師著重向我們展示了鎮安縣三小在“雙減”教學中實施的一些具體措施:夯實教研,推進“雙減”生根;搞好培訓,提升教師能力;確保服務,落實“雙減”政策。其中,令人感觸最深的,莫屬富有童趣的作業設計,自己活力四射的社團活動了。朱老師透過多媒體向我們展示了學生們形式多樣的成品作業,一張張富有設計感的作業,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而不止是機械地死記硬背,一次次精彩紛呈的社團活動,發展了學生們的興趣愛好,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為目的,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朱老師聲情並茂的演講,使人醍醐灌頂,讓人不禁陷入深思:該如何在課堂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學習效果最最佳化。
合影留念:此次活動中,讓我受益最深的或許就是:在彙報課的準備、上課、反思等環節中所感悟到的心得體會。在得知要上彙報課時,內心有些許忐忑不安,既興奮於能夠在活動中提升自我,又惶恐於和名師同講的壓力。但是,這樣的機會實屬難得,傾其全力去準備,便能從中汲取滋潤靈魂的甘露。
考慮再三,最終選擇了上過的舊課。在曾備過的英語課中,我認為這是自己最拿手的一節課,也自認為這是一節教學環節設計最好的一節,於是,便想從不斷的磨課當中尋找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各類問題,從而提升自身在課堂中的掌控能力。在正式上課之前,進行了兩次磨課,果然,不同的班級,出現了不同的問題。在第一個班上課後,發現學生興趣不高,配合不夠,導致了整個課堂死板不活躍,於是,我便思考,如何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改進了自身的課堂表現力後,在第二個班中又發現了不一樣的問題,整堂課的氣氛活躍,但是教學效果卻不顯著,於是,只能再次進行調整。
終於,到了活動日,我滿懷期待地站上了講臺,不慌不忙的完成了整堂課。然而,在課後,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怎麼說心中的感覺呢,就好像一碗飯吃飽了,卻吃得不開心,總感覺沒有達到心目中的課堂氛圍。懷著失望的心情,進入了王京老師的第二堂課,由於失誤,王京老師的課件出了問題,在鈴聲響了五分鐘後才進入課堂。然而,王老師卻沒有因為這些突發事故受到影響,依舊精神飽滿的進入了課堂,我想,這也許就是名師異於常人的強大的心理素質。課堂初始,孩子們並沒有進入狀態,老師提的問題聽不懂,課堂氛圍並不活躍,於是,心想:哎!原來名師上課,孩子們也不配合啊。可是,隨著王京老師適時的引導及極強的課堂把控能力,使課堂氣氛逐漸變得活躍,終於,在角色扮演的環節,孩子們給我們帶來了驚喜,整節課堂進入了高潮。孩子們猶如一隻只蠶繭一般,在“養蠶人”的呵護下,經過蛻變,終於破繭成蝶,成為了最美的自己。
原來,自以為課堂設計還不錯的一節課,透過和名師課堂對比以後,才發現: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使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名師的課堂不僅教會了學生知識,更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而自己一直以來卻只是為了完成教案所設定的各個環節去完成一節課。我想:這也許就是名師之所以能成為名師的原因了。若有所思的我,在聽了教研室周小榮老師的講座後,恍然大悟。周老師主要為我們講解了逆向設計過程的思路,以及激發小學英語課堂活力的六要素:情與境,思與學,品與用。透過反思自己的課,結合周老師深入淺出的講座,便產生了一些想法:在“雙減”政策下該如何上好一節英語課。
一、創設情境:
教師是創設情境的主導者和調節控制者,透過設定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瞭解上課的內容,才能產生探究的慾望。整節課堂應由一條情境線和一條德育線串聯,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取知識與技能,在德育中提升思想道德認識。而一直以來,我卻沒有將情境由一條線串聯起來,將情境設定割裂成幾塊,影響了整堂課的完整性,在今後設計課堂時,應適時考慮,該如何用一條主線串聯起本課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創設適當的情境將學生帶進課堂,從而達到“課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激發興趣:
孔子曰:“好之者不如善之者,善之者不如樂知者”。由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提高教學質量和激發學生潛力的關鍵,尤其是在“雙減”形勢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成為了重中之重。我發現:在英語課堂中融入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遊戲,更能激發學生的激情,從而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得掌握所學的知識,從而,讓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那麼,如何在課堂中設定合理的遊戲,使課堂趣味盎然,讓學生學而不厭學便成為了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三、培養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必要的、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透過有效的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只有為學生營造恰當的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不僅提升了課堂教學實效,也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曾經,我總幻想自己要成為一名多麼有價值有能力的教師,卻忽略了最基礎的一點:該怎樣成為一名有價值有能力的教師,此刻,我的心中或許已經有了答案。我想:我將會在教育這場漫長的修行中,用心溫暖孩子們的心,用愛啟迪孩子們的愛,和他們互相成為彼此的光,照亮漫漫人生路。
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3
“雙減”工作的總體目標分為兩個方面。在校內方面,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步提升,作業佈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後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迴歸校園。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範,學科類校外培訓各種亂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訓熱度逐步降溫。
一年內使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三年內使各項負擔顯著減輕,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作為一線教師,更是站在了“雙減”工作的主陣地上,更要認真學習領會並貫徹到學習工作中去。
在我看來,“雙減”不是讓學生遠離學習,虛度光陰,輕視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質量上做減法,不是在教育責任上搖挑子。而是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要認真備課,引導學生敢於質疑,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要健全作業模式和形式,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同時轉變教育評價方式等。
我認為具體的做法:
首先,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
1、課堂是“減負、增效”的主陣地。如果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沒有真正成為課堂的主流,那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不會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提不上去。究其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講得多,學生自主學習少;二是隨意提問多,激發思維少;三是關注形式多,實質落實少;四是重複作業多,有針對性的作業少。
2、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聚焦課堂,積極改課堂教學,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要相信學生,依靠學生,解放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感受求知的快樂,要結合實際,改課堂教學方式,著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課堂,實現課堂教學的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
其次,精編家庭作業,構築反饋體系
1、課後作業是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加速知識內化,形成系統知識結構的有效手段。要因材施教,就要佈置有針對性和分層次性的作業。教師可以提供不同層次的作業,或同時提供兩種以上的作業方案,給學生一定的選擇權利,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真正達到課後鞏固的目標。
2、教師還要注重構築作業反饋體系,採用合適的方式檢查、評價作業完成情況使教師對教學效果心中有數對學習成果印象深刻,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再次,指導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自學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我們教師不是要在課堂上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學是教和學的統體,學生的學法直接得益於教師的指導。課堂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愛學習,自覺地去學習,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雙減教師怎麼做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積極更新教育理念。
老師們要理解為什麼要進行“雙減”?“雙減”之後,我們要朝哪個方向思考和改進教育教學?因為“雙減”,家長、社會對教師工作又有了更高規格的期待,所以,教師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雙減”精神,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切實提升自己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識,才能用更加創新的理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創造新的經驗方法。
2、充分鑽研教材教法,發展素養,提升能力。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的核心素養是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作為教師,不僅要加強專業學習,提高教師職業技能,還要聚焦“雙減”,加大力度豐富教育教學理念。學習比較前沿的教育教學理論,觀摩優秀教師課堂實錄,充分鑽研教材教法,提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水平,以豐富多彩的課堂學習型別,助力學生學習,提升學生學習力,讓學生體會課堂學習的樂趣。
3、以生為本,植根課堂。
教育教學的核心目標是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我們必須結合學生的發展需要,透過深度鑽研教材、精準聚焦目標、巧妙設計活動、科學合理實施、理性綜合評價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以確保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4、提高作業練習的設計水平,降低作業量,提升作業質量。
“雙減”嚴控了考試測驗的次數和規模,全面發展固然重要,但測試也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老師們不妨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是不是還有更好的練習題目可以替代?是不是可以創新作業的內容與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課程學習的獲得感?所以,老師們還是要多學習作業管理有成效的老師的經驗和方法,提高作業的設計、批改和反
饋的管理水平。從源頭上降低以刷題為習慣的作業模式,降低作業總量,提高作業的訓練效果。
5、終身學習,持續發展。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時時刻刻都行走在教育教學這一條“知行合一”的行動研究的道路某某。在這條路某某,我們會遇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會調整提升。然後我們又會發現新的問題,週而復始、迴圈往復、螺旋提升進而深度發展。
教育教學,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人勤於學習,勇於實踐,善與反思,樂於分享。只有這樣,“雙減”政策下的教師才會有更加清晰的奮鬥目標,我們的教育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雙減背景下對學習的思考:
“雙減”政策落地,更加需要教師鑽研教學,精心備課,抓住課堂主陣地,切實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關鍵之一,需要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保持情緒飽滿,積極思考的課堂學習狀態。
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解學習的過程,把握學科的本質及思想方法,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高階的社會性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礎紮實的優秀的學習者,成為未來社會歷史實踐的主人。
剖析深度學習的概念,正與“雙減”政策落地,教師對課堂的孜孜追求不謀而合。在此“雙減”背景之下,語文課堂的深度學習可以這樣開展:
1、確定課堂學習目標,定位於學生,提高備課時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要從源頭抓起。備課是教學流程的起點,抓減負,要首抓備課。為提高備課實效,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學情與教材,做到心中有學生,備課時以學生的學情為起點來確定一堂課的學習目標,當堂達成學習目標。
2、設計教學過程,既兼顧基礎,又注重設計深層思維的問題。根據布魯姆學習層級理論,層次越低越基本、越關鍵,層次越高越複雜。我們可以用布魯姆學習分類法的知識來評價、設計教學過程。就像紮實的地基上才能建起高樓一樣,紮實的基礎概念能批判地、創造性地思
考問題,幫助我們更好地設計教學過程。布魯姆的學習分類法有助於選擇適當的學習層次和型別激發學生思維,備課時,設計教學過程除了設計一些記憶、理解的問題外,同時設計一些應用、設計、評價、創造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思維能力。
3、當堂內容當堂清,當堂達成學習目標,做到課內消化吸收。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當堂學習內容當堂清,不把作業帶回家。回家沒有書面家庭作業,學生多閱讀,從閱讀中汲取知識,開闊視野,培養閱讀能力。
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4
“雙減”政策的出臺落地,引發了社會關注與熱議。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感受到政策落地後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雙減”政策落地,很多家長表示贊同,也有不少家長感到茫然失措,當“雞娃”不能再以補課形式進行,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究竟應該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值得每位家長思考。更需要我們老師正確的引導。
首先,“雙減”政策的出臺,是國家為了構建教育良好生態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力度和決心。我國建國70多年來,我國教育經過了兩個重要時期,第一個階段,從建國到90年代,我國工業、農業都不發達,教育也落後,經濟基礎薄弱;國家在教育上投入有限。基於此國情,只能選擇精英教育,國家透過嚴格的層層選拔,最後上中學、大學都是極少一部分精英。第二個階段,是從90年代到現在,我國的工業、農業發展較快,經濟基礎增強,廣大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民眾對教育的需求大大加強。國家也順應民眾的需求,教育也從精英教育過度到大眾教育,但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讓家長們的焦慮情緒被放大,各種培訓班層出不窮,學生疲於應付。教師更是身心俱疲,戰戰兢兢。而素質教育則是構建教育良好生態的教育模式,與應試教育相比更為注重完整個體的發展。我們家長對孩子的最大期望或者說心願不正是如此麼。
其次,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讓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有了更高的可能性。毫無疑問,在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新的教學、作業管理方法之下,學生在校的學習質量也會逐步提高,我們家長的焦慮也會逐漸緩解。此時孩子們更加自由和幸福,我們也可以更好地和他們一起利用課餘時間來計劃體育、藝術、科學、人文等基礎教育的學習。我們常說需要和孩子們有高質量地相處,因為轉瞬間他們就會長大成人。
和孩子們一起讀讀各類書籍、一起做做各種運動、一起到湖邊散散步、引導孩子們形成良好品格,沒有比這更好的契機。
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5
今年的秋季學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第一個學期,社會的目光焦點一下子對準了校內教育,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需要每一位教育者好好思考:減輕了課後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如何提升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
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加凸顯出師生關係、同伴關係、家校關係這“三大關係”在學校教育中的獨特價值。
如果把三大關係“視覺化”,我希望你看到的不是一個三角形,而是一張可以無限延展的網路。現在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新聞,講孩子空心、厭學、抑鬱、甚至自棄,如果深入去剖析,往往是由於這個關係網上的某個或者多個節點出了問題。
可以想象,一張千瘡百孔的破網,怎麼能支撐起孩子的幸福、協助他們順利高效地完成學業呢?我們提出要讓孩子健康快樂發展,必須要關注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內在和外在支撐,而由師生、生生、家校等關係構成的關係網,就成為託舉孩子未來最強有力的支撐。
如何為“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鋪路?
從教36年,“亦師亦友”一直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師生關係。
做了多年教學和管理工作後,我覺得師生關係的關鍵在於老師自身要不斷提升學術素養和人格魅力。提升學術素養就是要上好每一堂課,人格魅力就是要從內心關愛學生,對他們的成長切實負責。
20xx年來北京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擔任校長後,我和管理團隊就一直在摸索如何為“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搭建平臺,做好設計,十多年來,我們收穫了一些適合自己的可貴經驗。
01、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關注和重視
我們學校目前的師生比是1:4.5到1:5之間,一般的學校是1:12到1:13左右,這意味著我們要“不計成本”,當初我堅持每班24個學生的小班化教學也是頂著巨大壓力,但這麼做是有考慮的。
研究顯示,每位教師在課堂上最多能關注到24名學生。班額太大時,精力有限的老師只能較多地關注很好和較差的學生,中間的學生往往一帶而過。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受到充分的關注,我們堅守小班制,實行選課走班的年級,有的課堂甚至不到10人,座位也可排列成馬蹄形、圓形、V形、T形等,大大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更易於師生交流。
只有真正服務於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良好的師生關係”才有經得起推敲的基礎。
02、實行導師制,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
一位導師肩負三重工作,一是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知識點的掌握和學習成果,透過過程性評價分析和總結,記錄並反饋給家長、學生、任課老師;二是提供個性輔導,有針對性地解惑補弱;三是關注學生的學業進步及個性特長髮展。
從6年級到12年級,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導師,而且可以自主選擇年級裡最喜歡的老師作為導師,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嘛。
另外,我們也希望透過這種“雙向選擇”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這對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非常重要。
03、堅持“校長有約”,營造平等的對話氛圍
“校長有約”是個促進師生關係的平臺,赴約的不僅是我,還有副校長和年級主任。
除了校長有約,小學部還透過大隊部徵集學生們的意見建議。我們給學生髮提案登記表,由他們填寫建議緣由、建議解決辦法,學校少工委、黨委回饋意見,針對合理的建議,學校會積極改進。
在這樣的氛圍裡,孩子會感受到這是屬於他們的校園,在這裡他們可以自信、民主、真誠地與老師交流,這是培養良好師生關係的前提條件。
如何為團結互助的生生關係搭臺?
我們希望讓孩子們感到校園就是第二個家。在這個“家”裡,同伴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6
“雙減”能“減”下去,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能“增”上來。作業量減下去,課堂質量提升起來,才能讓學有餘力的孩子“吃得飽”,讓“跑得慢”的孩子“跟得上”。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於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做到“三個最佳化”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是立足學生最佳化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
選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模式,透過大單元整體設計、專案式學習、綜合實踐學習等方式,充分利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和平里四小“雲”課堂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整體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是最佳化豐富多元的校本課程,開發校園各類環境、設施、硬體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校內學習課程與學習資源。
學校建立起涵蓋課堂教學在內的多維立體教育體系,透過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增強對學生的課後服務供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是最佳化作業設計,在“控量”上下功夫。
將作業佈置納入教研體系,控制作業總量,控制作業完成時間。經常性開展提升作業質量的研究。學校提倡好的作業設計要體現基礎作業要少而精,分層作業要有精準性,彈性作業要有合理性,個性作業要有必要性。從而達到學困生“吃飽”,學優生“吃好”。
學校充分激發教師隊伍活力,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遇到好老師,這才能真正打造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因此,學校要求教師努力提升育人本領,與時俱進地提升三種能力。首先,老師要提升育德能力。德“立”住了,人才能“樹”起來。教師要成為善於用細微的眼光觀察孩子,去發現孩子的特長與天賦,用心引導,因勢利導地加以培養的大先生,充分挖掘孩子的內在潛能,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教師還要與時俱進,才能成為未來優秀的教育人。
同時,老師要提升共情能力。在師生關係中,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影響著教育效果。情緒管理來自於正確的價值觀。學校要求教師首先要學會包容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善於找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激勵其主動成長。然後以此為基礎,慢慢引導其冷靜反思、認識問題、自我改進、不斷髮展。
雙減背景下的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7
“雙減”工作的總體目標分為兩個方面。在校內方面,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佈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後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迴歸校園。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範,學科類校外培訓各種亂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訓熱度逐步降溫。
一年內使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三年內使各項負擔顯著減輕,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教師該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
一是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效率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教師在備課中應有針對的備課,在教學中也應有針對性的教學,會的不講,講了不會的不講。在教學中應看到學生的差異,承認學生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
二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雙減工作落實後,學生的自主支配時間多了,首先引導學生提高自主支配時間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好學生休息時間的引導,確保學生在課堂上有充沛的精力。學生在學習中也應注意,循序漸進。
三提高作業效率。教師佈置作業前,應做到廣泛瀏覽博覽,做到心中有數,作業佈置時要做到少而精,指向性明確,針對性強。教師作業反饋應及時,也可以發揮“小教師的作用”,兵教兵將教將達到團隊協作的目的。
四是切實減輕教師負擔。在雙減工作中學校教師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只有讓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中,才能有效達到雙減的目的。在教學以外的包保、控輟保學、家訪……這些在校外的工作是看不到的,佔了教師大量的精力,但這必須也應該是老師該做的。有些工作如果可以的話,還是讓老師單純些,少做些如學法用法、考試、點贊、APP統計……儘量還老師以教學為主。
當然,雙減工作離不開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努力,這裡只提到了學校中的老師,其他還需我們共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