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溝通的藝術》心得體會(精選5篇)

《師生溝通的藝術》心得體會(精選5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師生溝通的藝術》心得體會(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師生溝通的藝術》心得體會1

  學完《師生溝通的藝術》一書,頗多體會仔細想來,覺得想與學生很好的溝通,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我覺得應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愛心感化

  與學生在溝通的內容方面,講道理只佔5%,而愛心要佔95%,對於學生而言,教師的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是除了母愛之外,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但師愛不同於母愛,因為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心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只有當老師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向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師敞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症下藥”,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老師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第二:平等對待

  溝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時間”,既創造沒有任何干擾的溝通氛圍和條件,作為一名老師,愛優生並不難,難得是愛差生,尤其是愛“雙差生”,老師熱愛教育,熱愛學生,也要熱愛學校中的每一位學生,對待學生不能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好而特別親之愛之,也不要因為他的成績差,行為不滿而惡之厭之,而應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教師工作方法的改變,他們也會發展變化,即使不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益處的人。

  第三:專心傾聽

  如果學生向你傾訴,你一定要專心傾聽,哪怕一個牢騷滿腹,怒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人,在一個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傾聽者面前,常常會被“軟化”而變得通情達理,不管面對一個怎麼衝動或憤怒的場面,只要你積極的傾聽,整個氣氛便會緩和,憤怒或衝動的學生在自由的表達了自已受壓抑的感情後,心裡壓力得到一定程度較輕,而且透過你的認真傾聽,學生覺得自己的問題已經引起班主任老師重視和理解,於是精神得到支援和鼓勵,在這種情況下,解決任何問題都有了良好的開端。

  總之,與學生溝通要有愛心,在平等的氛圍中,專心,認真去做,那麼師生一定能建立起良好的關係,這樣的教育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師生溝通的藝術》心得體會2

  我利用暑期認真的讀了《教師溝通藝術》一書,所謂溝通,是指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協調、處理各種人際的總和。是人與人相互取得聯絡的一個最主要的渠道,任何社會團體中,人與人之間都要發生這樣或那樣的關係,溝通協調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我讀完這本書後,在師生溝通上有了新的發現

  同理心是師生之間建立良好溝通的首要條件。它不等於瞭解,不等於認同和贊同對方的行為和看法,不等於同情。我對同理心的理解就是要懂得換位思考。只有教師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並有效地把這些感受傳遞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理解和尊重,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這樣才能喚起師生之間的相互體諒和關心愛護的溝通氛圍。

  真誠與信任,真誠也是教育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同時也是教師本身需要不斷成長的生命品質。作為教師首先要做一個真誠的人,對學生的一切都是發自內心的。只有真誠地與學生交往,做到表裡如一,言行一致,才能給學生以信任感,使學生放下心理包袱,敢於在教師的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個*,形成安全的溝通氛圍。

  接納與尊重學生。我們對接納與尊重這兩個詞的理解,往往停留在邏輯概念的層面上,而沒有進入心靈溝通的層面。真正做到接納與尊重學生,教師必須承認學生是一個有潛力,有價值的人,不管這種潛力與價值的體現需要多長時間,教師都必須始終無條件地相信學生自己有著朝向好的方向去無限發展的可能*。

  總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成功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要蹲下來看孩子,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只有採用了合理的溝通方法,教師才能去的學生的信任,開啟他們的心靈之鎖,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

  《師生溝通的藝術》心得體會3

  從一篇文章中看到有人這樣說,一個教師在教學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他的*知識,85%要靠他的溝通技巧。學生,尤其是小學生,首先是透過與教師的人際關係的感受來決定是否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學科,是否願意遵守這個教師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歡學習和參與這個教師所提供的各種活動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除了使用精練、準確、科學的教學語言之外,還必須瞭解學生的心理,掌握溝通技巧,這樣往往能達到神奇的效果。於是我閱讀了唐思群、屠榮生老師編著的《師生溝通的藝術》

  讀完這本書,首先我清醒地認識到實際生活中沒有真正所謂的“好教師”和“好學生”。所有人身上都有其存在的缺點,我們不能把教師的工作神話化,不能把學生對教育的接受*神話化。瞭解了做為新時代的教師形象和學生形象。知道了這一系列的師生溝通模式,不但可以用於課堂教學,同樣可以將它們應用於與單位同事的人際關係。平時與自己的子女的親子溝通等各個領域。

  書中第二章《有效促進師生溝通的基本條件》中提到了一個“同理心”的問題,也就是作為教師要時時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去關心孩子。常聽老師們說:現在的孩子真不懂事,從來都不為你想想。每天惹是生非,製造麻煩。透過閱讀本書,我知道了,當孩子犯了錯誤,採用“我向資訊”的表達方式讓孩子明白,他給老師帶來的困擾。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導致這一錯誤的原因,在處理問題時讓孩子知道你是一心一意為他考慮;並且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以孩子的心情去體會他們的心情。這樣我們才能與學生之間建立起真正的師生同理心,我們的溝通才會更有成效。

  在這一章中另外還提到的一個重點,就是真誠,確實真誠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是人與人維持交往的必要條件,老師應該用誠摯的心去與孩子溝通,從而獲得孩子的信任感。書中提到了老師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發掘自己內心世界軟弱薄弱的一面,要有分寸地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

  在書中第四章中講到的師生溝通中的口語藝術。這麼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從來也沒有提前靜下心來想一想每一天都應該對學生說什麼話,同樣的話怎樣說才更有效果,對於不同的學生犯了同樣的錯誤,應不應該用同樣的語氣去批評?而在這一章中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幽默,委婉、含蓄、反語、模糊,沉默,表揚等口語策略。有時應巧用反語,適當使用“模糊”語言;該保持“沉默”時,要有意識保持沉默,因為默默無語也是一種口語技巧。特別是批評口語策略中講到的“六步進階法”和表揚口語策略中的的“九制秘方”。這些都是比較實用的。另外,我覺得現在的教師都患有一種“嘮叨病”,喜歡事無鉅細,不分場合的指責學生,囉囉唆唆。還覺得自己對學生很負責任。如果我們能反省一下自己講話的數量、質量的“效率比”,掌握好運用他們的方法和技巧,並能熟練地運用。這會給我們以後的工作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

  《師生溝通的藝術》心得體會4

  利用假期我讀了《師生溝通的藝術》一書,這本書站在一個教師的角度,便覺得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作為教師只有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互相尊重、彼此接納、理解的關係,學生才會對我們的教學感興趣。

  《師生溝通的藝術》(作者唐思群、屠榮生)較全面地闡述了師生之間有效溝通的基本理論,就師生之間最常見的溝通障礙及其起因作了深度分析,並大量系統地介紹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課堂聽講、解決學生問題、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等方面的實用技巧,是非常值得我們教師取金的學術著作。

  看完這本書,我感覺到師生之間建立良好溝通應該要做到以下兩點: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瞭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因素;把這種對對方設身處地的瞭解讓對方瞭解。教師必須先設身處地瞭解學生的心理感受,並進而用同樣的思想去理解學生。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只有充分認識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別人。

  建立良好師生關係還要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尊重接納學生,不會因為他們的缺點和不足就討厭他們,對待後進生,對待班級上個性突出,調皮的學生,我想今後應該把他們當成我的朋友,學著去愛他們,多多溝通,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點和不足,但是老師仍然喜歡我,仍然接納我”。書中還提到了老師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發掘自己內心世界軟弱薄弱的一面,要有分寸地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錯誤的人是會不斷進步和提高的。然而,怎麼樣才算有分寸得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個分寸的度應該如何把握?是不是過度承認錯誤反而會使孩子否定你這個老師,因為你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錯誤的,不正確的。

  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不斷的積累經驗,不斷完善教育方法,不斷向他人求教,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努力改善我與學生之間的關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教育即交往,交往即溝通。教師最需要: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表達自我、成就自我。教師的最大快樂是創造並享受教學藝術,師生溝通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善於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作為教師必須學會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而師生要想取得良好的溝通,關於教師——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態,關於學生——瞭解他們的時代特點與個性特點。

  《師生溝通的藝術》心得體會5

  讀了《師生溝通的藝術》一書,收穫很大,感慨良多。這本書主要是圍繞指導教師如何應用各種溝通技巧與學生達成良好人際關係這個問題來進行的。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產生效能的關鍵。教師只要懂得如何去與學生溝通,懂得如何去滿足學生的需要,並引導學生懂得如何來滿足教師的需要,師生之間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納、理解的關心,那麼,任何教育活動都可以使學生產生興趣和接受性。反之,在師生關係中,如果學生覺得自己無能、自卑,覺得被同學奚落、嗤笑,覺得自己不被信任了,不被理解,無論他平時多麼喜歡的課程,他也不會產生學習的熱情,更不會對學校產生好感了。對於其中的第三章——師生關係中常見的溝通錯誤和障礙,我有以下幾點想法。師生進行溝通的途徑可以多種多樣,特別是資訊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更是如此,不同的溝通途徑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透過這些途徑,我想就能夠突破文中所提的溝通障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