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通用23篇)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通用23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1
4月20日和21日,南通市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專題研討會在海門市通源小學舉行,我認為這次活動中所展示的數學課的的最大亮點是“有效的小組合作高效的數學課堂”。在以往的一些公開課上,我們常常看到為了追求合作形式而合作,或者一個問題學生無人舉手,趕緊小組合作,把合作學習當成了課堂的“避難所”。這次展示的幾堂課不僅僅是幾人圍坐在一起上課這種形式上的小組合作,而是老師們都注意把握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真正需要合作學習的時候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真正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如何把握時機,讓學生合作學習更恰當,更有效呢?下面我想以幾節觀摩課為例談談小組合作學習。
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要在有利於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時,巧妙地設定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認識幾分之一》這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理解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教學難點是使學生理解兩個以上的物體佔整體的幾分之一。丁冬梅老師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引導學生認識4個桃的之後,為了引導學生認識8個、12個桃的,先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根據要求分一分;再讓學生說一說分的方法、每隻小猴分得這些桃的幾分之幾;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桃的過程,有沒有什麼發現;最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桃子的總數不同,為什麼每隻小猴分得的桃子數都佔總數的?透過組內操作、交流、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應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來分,體會到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佔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這樣的學習過程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有效地突出了重點,幫助學生克服了難點,為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二、動手操作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動手操作探究時,進行小組合作,使組員養成一種與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質,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丁冬梅老師在教學《認識幾分之一》這一課時,引導學生認識8個桃的、12個桃的時,要求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採取了小組合作學習;再比如曹曉丹老師在教學《認識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這一課中,對“人民幣可以怎樣分類”這一問題採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學生在小組中透過思考、討論、操作發現可以有三種分法:按材料分成硬幣和紙幣;按人民幣的單位分成元幣、角幣和分幣;按數字分,把數字相同的分為一類。
三、探究問題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一課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新知識學習的。本課的重點是透過滲透轉化思想,使學生能利用舊知識,自主推匯出新知識。在動手操作探究時,進行小組合作,使組員養成一種與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質。例如在徐鳳坤老師在教學《圓的周長》時,雖然課前學生根據老師精心設計的預習單進行了預習,但在課堂上還是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展示、交流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並且算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商,發現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係。
四、“開放性”的數學問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數學教學中一些“開放性”問題答案不唯一,而一個學生的思想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這種情況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劉耀兵老師在教學《倍的認識》一課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開放性問題:“藍花的朵數是1份,但朵數未知,紅花有12朵,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劉老師先讓學生猜猜藍花是幾朵,在練習紙上畫一畫、圈一圈;再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小組長注意收集不同的想法;最後再進行全班交流,發現藍花的朵數可以是1朵、2朵、3朵、4朵、6朵、12朵,紅花的朵數依次是藍花的12倍、6倍、4倍、3倍、2倍、1倍;再比如丁冬梅老師在教學《認識幾分之一》這一課上,教師設計了“如果有6個桃子,可以平均分給幾隻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些桃的幾分之幾”這一開放性的問題,也採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學生透過討論、操作發現有3種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些桃的;平均分給3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些桃的;平均分給6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些桃的。
學生在這樣的小組學習中共享智慧、互相啟迪,有效提高學生全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合作學習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適時恰當地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才能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2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頂崗實習已經過去了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中,我學會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測—學—考三段七步課堂教學模式。在這一個月的頂崗實習中,我對這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了新的認識。
在測—學—考三段七步課堂教學模式中,“三段”指每節課有5分鐘的前測,30分鐘的新知學習,以及10分鐘的當堂檢測;而“七步”是指
1、檢測回顧引入;
2、明確學習目標;
3、引導自主學習;
4、組織交流展示;
5、師生質疑點播;
6、小結回顧目標;
7、當堂檢測考試。
在頂崗實習的這一個月,我將測—學—考三段七步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實際的課堂中,再這個過程中,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檢測回顧引入:注意回顧測驗的時間不要過長,不然“當堂檢測”完成不了;要讓學生提前幾分鐘進行回顧,讓學生將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前測的內容不宜過難過多,最好是以填空題的形式。
明確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不宜過多,1~2點目標為宜;學習目標不要過於深奧,不利於學生的理解;教師也應該指導學生閱讀和理解學習目標。
引導自主學習:要強調自學的時間;要明確自學的內容,以及強調自學內容的範圍;要強調自己獨立進行學習;要要求學生在教材上將重點進行勾劃。
組織交流展示:自學結束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要強調小組交流是小組成員質疑答疑的過程;在小組交流的時候,要進行巡視,對狀態不好的學生進行提醒、監督;小組討論結束後,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成果的展示
師生質疑點播:要將小組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強調;要強調重點、難點、易錯點;要總結答題技巧、答題規律與答題思路。
小結回顧目標:在課堂小結過程中,讓學生進行總結,教師進行補充和強調。
當堂檢測考試:測試內容不宜過難過多;測試內容要與所講的“新知”密切聯絡;當堂檢測的內容要及時評閱,從而得到反饋,及時進行輔導。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3
針對傳統課堂教學教師為主體、講授為重點、知識為中心,教學少慢差費,低效無效的問題,我校提出來了,“導、學、問、練、評”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此模式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發展為中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現、合作探究、積極展示、有個性發展的理念,以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延伸問題為線索,以教師的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研究、自主解決問題、自主延伸發展為教學流程,課堂上學生潛心自學、專注投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平等交流、教學相長,互動雙贏。
近年來我校依託這一教學模式,注重提升內涵,在班容量很大的困難面前,語文教學成績能穩步提升,始終處於全縣領先地位,有多名教師在實踐中成為教學能手,省市模範。學生綜合素養在各項比賽中彰顯出較高水平。為學校贏得了很好的社會聲譽。下面就各環節教學實踐及效果作一簡單分析。
導的環節,教師運用直觀材料、形象而富有激情的語言、多樣的方式,從學生最近發展區出發,對教材進行簡要講讀、講述或講解,從而創設學習研究的情景,匯出與教材有關且具有啟發性、發散性的學習研究的問題,幫助學生構建新舊知識的聯絡,喚起學生學習研究的興趣願望,教給學生自學教材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明確具體的學習研究目標要求。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目標、學有方法,想學會學,一開始就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課堂中來,為高效課堂開了個好頭。
學的環節,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自主感知教材,探究發現並與同學交流、討論,在思維碰撞中獲得認同感或受到啟發,從而自我修正,發展思維,形成自己的獨特看法和觀點,或發現自己的困惑點疑點。
問的環節,針對第一教學步驟提出的學習研究問題,和第二教學步驟學生自學教材反映出來的問題,教師進行整合重組,巧用設問技巧,創設問題情境,提供必要資料資訊和思維方向,引導學生思考,誘發學生研討,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作進一步的細讀,對研究的問題作深入分析,以期使問題得到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的自學情況給予評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類指導。使學生在解決疑難的同時學會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法。
練的環節,此步驟環節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對學習研究的問題認識更全面,理解更深刻,鞏固學到的知識,運用獲得的知識與技能,形成新的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理解遷移知識和應用創新的能力。因而練習設計要綜合考慮教學目標達成的需要、學生認知能力的層次特點,要注意總結性、鞏固性、層次性、變式性、可測性、開放性。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巡迴輔導,適度指導解題方法,使學生能學習掌握解題技巧、運用解題技巧,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發展能力。
評的環節,教師根據學生“自練”中反饋的資訊,引導學生自主評價、互相評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類指導。讓學生自主談出本節課自己的收穫和發展情況,在學生交流評價中又一次促進知識的系統與教師對學生學情的瞭解,以便調整後續教學。
總而言之,本教學模式,有利於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師綜合素養,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的逐步養成,提高學習效率,開發學生個體潛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為以後激烈的競爭打下堅定的基礎,為終身學習服務。
當然由於實踐時間不長,和個人素質的差異,也存在以下困惑:
一是教材處理上:教師學習目標把握不夠準確,對課標學習把握、教材編者意圖、教材深入研讀不夠精細,重組教材不夠恰當,研究學生和教學預設不夠充分,課堂開放不夠自如,仍有牽著學生走的嫌疑。
二是課改理念方面:個別教師理念與教學行為脫節,其表現是:過於關注教師怎麼教,十分看重學生與自己怎樣配合,將學生束負在預設的教案上,對課堂生成置之不理,甚至有扼殺學生思維火花的嚴重現象;對學生髮現的問題不會整合,不能抓住核心本質,做到一石多鳥,所以課堂很雜論,沒有重點,沒有目標達成意識;講得多、學得少;重知識系統、輕方法、能力和體驗;
三是模式活用上:個別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不夠充分深入;學生問題意識不強,不能緊緊圍繞導引目標去思考質疑,教師又沒有注意教給學生一定的提出問題的方法;合作學習流於形式,缺乏實效;探究學習很少使用,還在教教材,而不使用教材教,新型學習方式的培養有名無實;教學方式單調,課堂缺乏活力。機械地套用模式,缺乏創造性,靈活性,沒有理解模式的本質精髓。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4
本次學習分享內容圍繞的是南通的學導課堂模式,提到教學模式,我就想到了鄉村小學英語培育站本月的閱讀書目《教學模式》,此書的譯者強調“沒有一種教學模式在任何時候適合所有的學生,優秀的教學往往是由一系列的教學模式組合而成的。”隨著資訊化時代的發展,人類思維和意識的變化,教育過程也不斷呈現出新的特點,這也就使得教與學的過程不斷變化,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更新和改進。南通的學導課堂模式正是南通教育人順應時代要求和當今學生特點而提出的新教學,它以“學導案”、“思維導圖”和“小組學習”為中心串聯課堂。看了《教學模式》一書後,我覺得與其說它是一個新的教學模式,不如說它幾種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如社會型教學模式(合作學習),非指導性教學模式(以學習者為中心)等。
《教學模式》認為“教學模式就是學習模式。在幫助學生獲得資訊、思想、技能、價值觀、思維方式及表達方式時,我們也在教他們如何學習。”請大家思考下,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是教給學生學習的內容還是要交給他們如何學習內容?《教學模式》認為是“培養高質量的學習者。”也就是後者。“教師要能夠組織學生深入地進行認知活動和社會性活動,並教會他們如何有效地利用活動結果。”南通的學導課堂模式正體現了這一點。
南通的學導課堂模式突出“學導案”、“思維導圖”和“小組學習”。學導課堂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合作小組是教師所構建學習共同體,這些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共同體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學導案和思維導圖的指引下以小組合作形式評價組內成員的作業情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充分體現了關注每個學生個體,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哪怕這個學生的作業只能得幾分,這中小組合作學習是社會型教學模式的體現,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單純地佈置任務、劃分小組,教師需要積極地訓練學生更有效地合作和積極地相互依存,教學模式提到合作學習效率訓練時說簡單的手勢能用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南通的教師對小組合作中成員展示的基本動作做了規定,如斜向或正向面對報告者,手指題目關鍵處,聲音洪亮,環視全體學生等,正是吸引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南通學校對教師課堂做了規定,教師課堂講授時間不超過20分鐘,要將課堂真正交還給學生。教學模式一書中在非指導性教學說到“要琢磨出如何去教學就在於弄清什麼時候應該閉上自己的嘴。”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9月在學校領導的安排部署下,結合我校正在實施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全體品社教師經過研究探討後,確定了《合作學習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研究》作為研究的小課題。
小課題立項半年來,為真正讓學習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地發展。結合我校實際情況,課題小組成員開展了合作學習方面的探究和課堂嘗試。在教學中,我們組織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習。如:同桌互學、四人小組交流(或六人小組交流)、全班集體討論、師生間的討論等。在這幾個月課題研究過程中也積累了些許淺顯的感悟和體會。
一、合理分組,使小組成員之間產生積極的相互促進作用。
根據學生能力大小及個性差異進行分組,讓每個組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合作之前提出明確的要求和學習任務,讓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人人都有事做,並在做事中獲得知識,避免合作學習流於形式。而小組之間成員的相互交流,彼此尊重,以及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更使每個學生能進一步發現自我,認識自我。他們的主體地位被大大地肯定與提高,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交往能力。
二、合理引導,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作為引導者,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做所為,所思所想,引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提出合作學習的目標,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活動前向學生提出合作建議,教師必須有激發學生學習願望和動力的能力,切實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三、充分地調動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變得精彩。
由於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人人都盡其所能。每個學生都有了發言的機會,學生合作精神、探究意識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討論、發言、評價甚至質疑都非常精彩。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能夠充分表現自我的氛圍,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些同學對有些問題不能自主解決,這時候就有同學主動地講解,講完後還要問明白了沒有。如果還不明白,組長還會繼續講。“兵教兵”發揮出它最大的效能,表明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正在逐步養成,同時也充分體現出了團隊的合作精神。
五、最佳化師生關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
在小組開展合作與交流時,教師的角色又變為一個合作者,要使小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師除適時的組織、引導外,還必須置身於學習小組中,參與到學生中間去,在內容,時間,學生的情緒等方面,適時進行調控,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
六、教師的評價在逐步到位,而且開始具有了親和力。
具有親和力的評價開始在課堂教學中顯現,這種評價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熱情。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6
本學期學校提倡開展“5+3+1”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在學校領導提出這一建議之時,我想起了去年到晉江一中聽課時,其中一個班的學生他們就有開展課堂5分鐘知識儲備這一環節,如今想來倒是值得借鑑的。
在第二週時,我就分別在所任教的初二年1、2班佈置好課前5分鐘知識儲備的要求和方法,原則上都從1號開始演講,爭取每個學生可以輪到2至3次,演講的內容可以是學生較感興趣的,比如一本書的簡介紹、一則故事、一則新聞等,要求上臺演講的學生必須大聲、語言表達清楚,能夠讓在座的學生聽清楚所表達的內容,而臺下的學生全體都必須安靜、認真地傾聽。到現在已經第9周了,可以說每個輪到的學生都能夠積極準備,所演講的內容較為多樣,C=1較偏向科學、推理、歷史等方面,C=2則較偏向文學、故事、寓言等,這體現了兩個班級不同的特點。
在“5+3+1”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中,30分鐘精講、10分鐘課堂練習這兩個環節做得還不夠好,主要是教師講的內容還是佔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候,留給學生課堂練習的時間不夠。可能是教學和學習慣性,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還是比較強的,大部分學生都沒能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所以上課老師用來講解的時間就會較多。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特別注意改進這兩個環節,努力讓課堂真正有效起來。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xx月xx日青龍一行,無疑是我教育教學思想的一次革命。他使我歡欣鼓舞,又使我手足無措,更使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一個更清醒的認識。以下是我對135互動課堂教學的一點膚淺的認識。
一、“導學卡”要求教師具備三個方面的能力
一是“課堂公關”能力。教師必須在“導學卡”的輔助下,在教學中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透過創設寬鬆氛圍、表揚閃光點、小組競爭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樹立“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參與,我快樂,我提高”“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思想,實施“三先”:題目讓學生先做,問題讓學生先想,答案讓學生先說,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是“教學導演”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導學卡”,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臺,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寓教於趣,寓教於情,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亢奮狀態。
三是“指導催變”能力,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求每個教研組選定一名首席學法指導教師,開展經常性的集中學法指導,在每週固定時間組織班級開展學法交流活動,為自主學習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徹底拋棄以往那種“不講不放心;老師在講臺上自我陶醉,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老師只為自己完成教學任務而不關心學生學的情況”等種種傳統做法,不包辦,不搞一言堂,不要認為課堂上多講幾個題就是課堂容量大了!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容量”、不要認為喧囂的課堂氣氛叫“活躍”,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成功的機會。
二、導學卡編寫至關重要
導學卡的編寫是整個導學過程的最重要的環節,要求老師對教材要有很深層次的理解、對知識點要正確地把握、對學生的“學情”即“認知程度”要有足夠的瞭解。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教師才能進行導學卡的編寫。在突破某個知識點時,以往“教案”無非就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然後“灌”給學生。而“導學卡”的不同點就在於,把新知識點“問題化”,就是把新知識點拆解成學生可以透過思考就能解決的“小”問題,每個小問題點解決後,新知識點即所謂難點的解決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導學卡,應能充分體現導學的功能,把知識問題化。由此可見,導學卡的實施,看似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少了,變“懶”了,實則不然,課下需要很多的付出才能達到目的。
三、課堂上的具體操作
課堂操作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單純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不管不問,“放羊式”;二是學生預習後教師再逐一講解,對答案,“灌輸式”。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資訊反饋,有目的地運用導語、演示實驗、歸納總結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對疑難資訊適時點撥引導,對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給予精講,要畫龍點晴,以實現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難點的突破,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準確把握學情,進行二次備課。
“兵教兵”講評方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來說,第一,課前要進行更詳盡的備課,統計出錯率、出錯點、出錯人,設定有層次的問題,有必要的輔以變式題、補救題,進行方法提煉等。第二,必須做到精講點撥,“兵交兵”效果雖好,但耗時較多,教師必須駕馭好課堂,適時設問、啟發、提煉,儘量少講,把機會留給學生。第三,靈活機智應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到位的評點、總結。
對學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勵學生。做題時能認真對待,出錯後能認真糾錯,上課時認真聽講,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就調動起來了。第二,學生樂學,不再是老師一個面孔一個聲音,每個學生都可能成為這節課的“教師”。學生興趣高了。第三,最大程度地鍛鍊了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讓我認識到教師不應“授人以魚”而應“授人以漁”;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學生去發現真理。導學卡不僅是學生“導學”的老師,更是學生複習的寶典,同時我也會透過教學實踐,完善導學卡,用好導學卡,使學生由學會上升為會學,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我堅信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學生是靈動的,課堂是精彩的,教師是陽光的。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一定會實現質的飛躍。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8
眾所周知,我國的教育事業現正經歷著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重要轉變,而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就構成了素質教育的重點,我們如何去理解創新精神呢?我們不能將創新惟一理解成問題解決,應當更加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主性和思維的開放性。建構主義屬於認識論的範疇,其核心觀點在於:學習並非是學生對於教師所授予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一個以其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就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生在認識活動中能動作用的肯定而言,建構主義無疑有其積極的方面,並構成了對於傳統教學思想的嚴重挑戰。在數學課上培養創新意識,從原問題創作出新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果結合多媒體教學能更有效的做出新問題。而教師在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課前充分備課
備課是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工作中極其重要的內容之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全面深入的瞭解學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只有深入瞭解學生,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的、有針對性的確定難點、合理的設計教學過程、有的放矢的進行新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著重瞭解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對數學概念是否真正理解,對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運用水平如何。瞭解學生的能力水平,包括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二、啟發學生,激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波利亞指出:“解題是智力的特殊成就,而智力乃是人類的天賦,正是繞過障礙,在眼前無捷徑的情況下迂迴的能力使聰明的動物高出愚笨的動物,使人高出最聰明的動物,並使聰明的人高出愚笨的人。”在波利亞看來,這也就清楚的表明了數學教育應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首要的目標。而問題解決的研究應當集中在啟發法之上。我們可以透過對於解題活動、特別是已有的成功實踐的深入分析總結出一般性的思維方法或模式,而後者在今後的解題活動中就可起到一定的啟發和指導作用,它會給你指出整個或部分解題途徑,它或多或少的清楚地向你建議該怎麼做。
數學啟發法的用途不限於任何題目,我們的問題可以是代數的或幾何的,數學的或非數學的,理論的或實際的。這種思維方法是與普通意識十分一致的,沒有任何勉強做作,從而對於一般人來說就十分易於接受,並能自然而然的加以應用。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媒體的運用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徵之一。
多媒體集聲音、影象、動畫等於一體,能夠更加形象、直觀、生動的將各種數學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有效的刺激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學生能夠多角度的接受數學知識,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中有些知識用傳統的教學課堂模式很難解釋清楚,而且比較費時間,透過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運用計算機進行幾何圖形的動畫模擬,這樣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形象,使學生更容易理解。
但無論是傳統的教學媒體還是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都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一種工具,或是一種手段。事實證明,課堂上恰當地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地利用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具體、生動、直觀、形象地獲得知識技能,以求學得快,記得牢的效果,是現代課堂教學重要的學習策略。如果在學生觀察了多媒體的演示或藉助多媒體而創設的情景後,教師不是越俎代皰式地分析、說明、講解,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探究蘊含其中的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理性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抽象、概括得出理性的結論,這樣就使多媒體的作用發生了質變,由教師的演示轉變為學生的認知。
四、堅持教與學的反思
對於抽象的數學概念而言,當一個概念被提及或當我們接觸到它的某個特例時,就構成了對於人們記憶的一種刺激,處於長時記憶之中的某種東西並因此而得到了啟用。概念意象具有豐富性、個體性、相關性,概念意象的各個成分具有一定的相互聯絡,例如,就函式概念的理解而言,學生往往將其看成是一個輸入輸出的過程,即是由給定的自變數的值進而去求取相應的函式值,但是關於函式概念的心智影象則又往往表現為一條光滑的、連續的曲線,從而事實上就體現了整合的觀點,也即是將函式看成為一個單一的物件。概念意象還具可變性,概念意象並非某種先驗的、絕對不變的東西,而依賴於後天的經驗和學習,並處於經常的變化之中。例如,上面所提及的,就學生對於函式的理解而言,其心智影象主要表現為一條光滑的、連續的曲線,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數學教學的一個直接結果,即是由於教學中所呈現的函式具有較大的侷限性。然而,這種意象有並非永遠不變的,恰恰相反,隨著學生經驗的增加,特別是,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透過引入恰當的反例以促進學生的反思,相應的不正確觀念就可能逐步得到糾正。
堅持教學的反與思,積累教學經驗,推進探究的深入,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觀察、發現、探究,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技能不斷提升。教師對於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要著眼於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不斷加快發展自身的主體性,做到自主學習,自我提高。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9
我校新課程課堂模式《“以展示促自主”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已經如火如荼的舉行著。學校校長牽頭,教導處、教研組認真進行研討。我們決定以重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給學生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以展示促自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建立一種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根據學校在六年級1—3班進行實驗,鼓勵其他教師也行動起來,大膽改革教學模式,打破舊有的條條框框,改變原有的陳舊教法,真正將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辦學思想貫穿於教育教學之中,將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匯於我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將制度管理、人文管理完美地融合於一體。以教師和學生的雙重發展為本,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以教好每一個學生為根本出發點,積極將我校建設為人們滿意的學校。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每節課剛一上課,老師就把當堂課應該掌握的知識,用語言的形式告訴同學們,同時提出3-5個問題讓同學們看書後解決。問題用課件顯示在螢幕上或發預習提綱,接著同學用15-20分鐘的時間看課本。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教師透過巡視,準確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在學生自學結束之後,發動學生透過討論、質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決自學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讓已會的學生來教不會的學生,促使學生相互合作、互相幫助,達到“兵”教“兵”的目的。
2、課堂暴露缺點和錯誤
不得不承認,過去我們的課堂是好學生表演的舞臺,而“以展示促自主”則是把目光首先放在了差生身上,讓他們充分地暴露缺點和錯誤,給其他同學思考和研究的平臺,給學生“兵教兵”的機會。這種做法背後所謂的差生會的其他學生更不在話下的觀點確實有它的道理,但是我在這種嘗試背後感受更深的是“差生開始害怕了”,他們意識到自己一定會成為老師第一個提問的物件,所以以往那種東摸摸,西看看的現象很少出現了,努力應付老師的第一個問題是他們首要任務,有了這種“怕”做前提,課堂常規也有了起色。
3、發揮小組合作意識
在開展小組合作時,我認真編設學習小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組,按學習能力有機組合,指定組長負責本組學習討論活動的開展,發揮“小能手”作用。集體交流時,以小組為單位,小組四名成員先後分別彙報發言,也可以先由組長主要發言,其他成員補充。
4、高效率發揮提問作用
上課提問是學生集中注意力和學好知識的必用方法了。在提問過程中,一個相同的問題可能要同時問四五個同學,有時一個問題通過幾個同學象成語接龍一樣共同完成。這些對學生們認真讀課本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提問時,提問的物件要因題而異,對於學習差些的同學,我們可以提問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原來不愛學的同學透過自學,能完成這些任務,老師就要及時地進行鼓勵和表揚。
對於複雜的、容易出錯的問題,可以叫成績較好的同學回答,回答完畢後,再讓其他同學再評判正確與否。
5、創設展示的機會
在課堂上應該有意識地、儘量多地為每位學生創設展示的機會,提供展示的舞臺。如:在教學《祖父的園子裡》時,這篇課文是一篇記敘文,有些句子很優美,可是要怎樣讀才能把文中的重點句子讀出感情呢?我把這個問題交給了四人小組,讓他們透過合作,來把課文讀得有感情。在小組中,每個同學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誰願意挑戰自己,就站起來讀給大家聽,崔浩掀範讀給同學聽;有的是四人小組齊讀;有的想讀就站起來讀;最後討論總結誰讀得最好,就採用了誰的讀法。整個過程在說、讀、討論的協作中進行,從而達到推陳出新,自主探索,自得其知。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10
6月6日,我們裡莊中學一行16人到孫祖中學觀摩學習他們的課改經驗——小組合作學習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成果。聽了他們安排的四節公開課,和授課教師及課改成型的教師進行了座談,最後聽了曹明華校長的經驗介紹,感受頗深。結合自己對課改的認識以及學校實際淺談幾點思考:
從學校層面上,要轉變思想,高度重視,認識到課改的必要性、必須性、緊迫性。從曹校長對孫祖中學課改之路的介紹,我們不難發現:學校領導認識到了學校發展的困境,產生了“窮則變”的思想,進而認識到“課改是推動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於是領導班子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成立課改小組,學習課改理論,在思想上對課改形成初步的認識;接著,走出去觀摩學習,請專家、課改成熟的老師到學校作指導;特別是帶領學校全體教學一線教師兩次赴平邑街道三中的觀摩學習,震撼了教師的心靈,催生了課改的動力,堅定了課改的`信心;從模仿開始,逐步走上了校本特色的課改之路。
從教師層面上,要堅定信心,勇於探索,認識到課改的可行性、長期性、實效性。對於課改,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和制約,老師們往往缺乏主動性,甚至持懷疑態度,再者也不知道從何入手。從孫祖中學的課堂結構和課改經驗來看,他們的課改就從平邑街道三中“1251”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模仿開始,很快便探索出了自己的成熟路子。這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經驗:從“模仿”入手,逐步探索自己的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保持著課改的持續動力,杜絕淺嘗輒止、一蹴而就的做法和思想,認識到課改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另外,教師嘗試課改一定要認識到課改的出發點和歸宿:解放教師、發展學生、提高質量。因此,我們在課改中,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都要落實的紮紮實實。我們是在課改,而不是在“作秀”。儘管最初的“模仿”似乎有些作秀的成分,但是這種模仿是為了探索形成我們自己的課改模式,所以不論最初的模仿,還是今後自己的模式,都要以課堂的實效為前提。我們既要課改,更要質量,課改是提升質量的前提,質量是推行課改的成果。
從學生層面上,要加強培養,樹立信心,細緻管理,調動起參與的積極性。首先,要加強對小組長的培養。劃分好小組後,要培養好小組長(組內學科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使他們有能力完成管理的職責;還要培養他們的責任心,使其在組織學習的過程中,關注到本小組中每一名學生,不讓本組內任何一名成員掉隊。進而實現“弱者優先”“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的課改理念。其次,要加強對小組成員的培訓。受傳統的影響,學生到講臺上去展示,要面對全體學生還有老師,緊張、害怕、不知所措,在所難免。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培訓:透過一些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展示時要落落大方、要面向同學,不要讓身體擋住了要展示的知識點或任務項;重點知識要做上標記等心態和方法上的指導,既要讓學生動起來,更要讓學生知道怎麼去學習與展示。最後還要建立起切實可行、易於操作、對學生富有激勵作用的評價管理機制,用制度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最初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要靠規則的強制,等時間長了,就會內化成他們自己自覺的習慣,合作、互助、交流、展示變成了一種強烈的需要,課改的目的也就實現了。
以上就是本人觀摩學習的幾點體會和心得,見識淺陋、文筆粗疏,只期拋磚引玉,引出各位專家同仁的真知灼見,對初試課改的同仁有所幫助。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11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進行了多年,如何體現先進性,提高教學。透過“最佳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教改實驗順利進行、積極開展實驗研究工作,今天我就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了歸納、整理,總結。對韓立福教授的“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的框架、操作辦法透過培訓、觀摩、實踐都有了初步的認識,明確“最佳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這一實驗的主題。認真制定了“最佳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實施方案,明確此項活動的每一個步驟和要求。為教改實驗的正常開展、真正實現“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聚焦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總體目標。打下了基礎。
課堂講授突出重點、難點、新知識點,做到精講和略講相結合,學生能自主掌握的、不大重要的內容,可以略講,反之則精講,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40分鐘。同時,構建自學指導和課外訓練體系,並佈置適量的作業題、思考題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路資源,以便較快地獲得新的研究成果,開闊學術視野,形成有限課內、無限課外的教與學生學習的新局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透過賽課、聽課、評課,我學習別人的長處。構建高效課堂的幾個環節:第一環節在課堂上學生讀學習目標,教師加以講解,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生讀學習重點、難點,學生掌握學習的重點。第二環節然後指導學生看書強化預習,每個學習小組合作完成問題生成單。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最先完成任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三環節學生討論完成後教師指導學生回答較難的問題。比一比哪個小組完成最好。透過實踐我認為在第二、第三環節上要奪下功夫,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發揮學生教學生、學生管理學生的優點;以教促學,提高課堂40分鐘的學習效率,使學生逐漸培養成好學、樂學的學習習慣。
如何上好一堂優質高校課我有幾點想法:首先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要深入地挖掘教材,充分把握重難點,對所講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應力求全面,不要落下知識點。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我們應針對教學內容選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不要讓一些與教學無關的環節佔用教學時間。例如:老師在上課時讓學生喊口號,看似沒有什麼毛病,可細想起來這一環節是無效的,它和本課的內容沒有關係,我們所採取的教學方式應為我們的教學內容來服務。
三、要關注學生,進行課堂調控
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看學生對所講內容感到疑惑時,我們要適當停止,問一問學生有什麼疑問,然後重點講解一下,這樣有助於他們進一步理解所學內容。
我們要注意學生的聽課狀態,發現有不注意聽講的孩子要及時地加以提醒,也可以想一些方法引起他們的注意。只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採用唱一唱、畫一畫、演一演等方式,讓學生在樂中學、玩中學,這樣教師會教得輕鬆,學生會學得更加愉快。
五、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學會合作學習,能夠進行深入地探究。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中可以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六、要設計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可以起到檢測的作用,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練習題,發現學生有不會的地方要及時講解。
七、要注重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要突出重點,應體現主要內容,這樣可以起到強調的作用。
八、學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學案不等於題案,應重在學法指導學案作為教師將學習理論、教學理論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其設計與編制,應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九、學案應有利於學生的質疑、探究、創新。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案在問題設定、素材提供時,不能滿足於解決了多少問題,而應關注引起了學生多少新問題,並以此來檢驗學案的成敗。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積極質疑問難。可以讓學生揣摩出題用意或意圖,以激起學生的疑問;也可以將課本同生活相聯絡,鼓勵學生用課內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也可以將所學內容打亂順序進行重新編排,激起學生創新的意識。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教師要轉變觀念,並將這種觀念貫穿在學案編制的過程中。十、學案的設計要體現分層教學的原則,適應不同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
不同的學生有不一樣的學習興趣和要求,所表現的學習的興趣點也不相同,分層教學在中學教學喊了很多年,但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貫徹和實施。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應該可以很好的體現分層教學的原則。教師在編制學案時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特殊要求,可以透過必做題、選做題的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選擇;也可以提供學習的輔助材料,給有需要的同學以適當的幫助。雖說這樣會給教師的工作帶來很多的不便,但事實證明這樣做的效果是明顯的,這樣的課堂也才是適應不同學生的真正有效的課堂。
構建有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要一直努力!風景就在我們前行的路上!理想就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12
近半年來,我校實施了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起初,學校要求我們英語教師用這種新模式開展教學時,我有著許多的不解。理科教師可以讓學生透過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分組討論—質疑—解決問題來完成教學任務。對於理科教師而言,將授課時間控制在14分鐘以內是可以做到的,因為學生只要會做題就行了。而英語訓練的是學生的聽、說、讀和寫四方面的能力。基本每堂英語課上,教師都要透過自己的語言與學生開展互動,領著學生操練每趟課必須掌握的知識。
讓英語教師一堂課的說話時間控制在14分鐘以內,我起初怎麼也想不通。不知該如何實施,既不能讓自己的說話時間超過14分鐘,同時又能保證課堂的知識容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個月的備課,不斷地修改學案,挖空心思地設計課堂活動和自制教學用具,我成功地開創了英語語法課的自主學習模式。
現就我所開設的這堂語法課,談談我編寫學案的心得和體會。
一、什麼是學案?
學案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學案實質上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樑,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我在開設這堂語法課前,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在編寫學案上的。因為一份學案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堂課能否順利且成功地開展。那麼,什麼樣的學案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呢?我認為,一份好的學案應該具備以下幾個原則。
二、學案設計的原則
1、清晰化原則
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是課堂知識結構體系的呈現表,是學生課堂展示的備份材料,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隨堂記錄本,是學生自我反思小結的文字材料,更是學生以後複習鞏固使用的學習材料。因此,在編寫學案時,我很重視學案的佈局。學案只有佈局合理,才夠清晰,學生看得才不吃力。儘管我是英語教師,平時我的教案全是英語寫的。但我的這份學案是夾雜些中文的,尤其是題目的要求,包括活動的指令要求。有時簡單的中文要比深奧難懂的英文效果更好,畢竟學生本堂課的重點不是題目的要求和課堂活動的指令。學生沒必要將時間花在弄懂這些要求上。
2、方法化原則
一份好的學案應該注意和強化學法指導、透過學案教學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本堂課要求學生掌握什麼事被動語態以及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這兩種時態的被動語態的構成和運用。本堂課都是圍繞學案,學生四人一組,透過觀察、討論總結語法知識,然後全班交流檢驗。整個過程中,我幾乎都是啞巴,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課堂的參與者。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13
本學期學校提倡開展“5+3+1”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在學校領導提出這一建議之時,我想起了去年到晉江一中聽課時,其中一個班的學生他們就有開展課堂5分鐘知識儲備這一環節,如今想來倒是值得借鑑的。
在第二週時,我就分別在所任教的初二年1、2班佈置好課前5分鐘知識儲備的要求和方法,原則上都從1號開始演講,爭取每個學生可以輪到2至3次,演講的內容可以是學生較感興趣的,比如一本書的簡介紹、一則故事、一則新聞等,要求上臺演講的學生必須大聲、語言表達清楚,能夠讓在座的學生聽清楚所表達的內容,而臺下的學生全體都必須安靜、認真地傾聽。到現在已經第9周了,可以說每個輪到的學生都能夠積極準備,所演講的內容較為多樣,C=1較偏向科學、推理、歷史等方面,C=2則較偏向文學、故事、寓言等,這體現了兩個班級不同的特點。
在“5+3+1”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中,30分鐘精講、10分鐘課堂練習這兩個環節做得還不夠好,主要是教師講的內容還是佔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候,留給學生課堂練習的時間不夠。可能是教學和學習慣性,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還是比較強的,大部分學生都沒能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所以上課老師用來講解的時間就會較多。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特別注意改進這兩個環節,努力讓課堂真正有效起來。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14
受到疫情的影響,各地開學時間被迫一延再延。不過,學校可以不去,學習不能落下,所以我校開啟了“停課不停學”空中課堂授課計劃。此次授課已順利進行了三週,我也有幸加入其中。在此,我把自己在空中課堂教學後的一點想法寫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資訊科技日新月異,我們的教育模式也不再拘泥於傳統教學,線上教學將會成為常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適應未來教育的需要。
二、利用線上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線上教學可以豐富課堂的教育資源,創設動靜結合的教學影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都能保持高度的興奮,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網路教學,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
線上教學模式一方面為教師提供高質量的靜態資源,另一方面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利用討論區線上答疑,問題探索,交流研討,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最終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
四、巧妙設計教學任務,讓學生體驗學習樂趣
如果擔心學生在無人監督下學習溜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學生制定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相應的任務後,也能掌握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線上教學為我們的教育教學開拓了一條嶄新的路,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傳統教學的重要作用。我相信:只要我們把線上教學和傳統教學合理利用好,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15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課堂生動活潑。
高效課堂的核心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快樂起來,因為意識決定形態。在學習上的快樂對應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加。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會產生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數學是理性很強的學科,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在教學中尋找知識的切入點,使學生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我課堂設計的重點。
2、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課堂有理有趣。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索知識的來龍去脈,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透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合理進行分組,讓課堂精誠團結。
在學生群體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引導者,及時點撥。合作學習的好處:第一,培養和訓練了口頭表達力;第二,拓寬思維,深化學生的認識;第三,可以培養合作精神。由於自尊心學生會在小組中更好調整自己的狀態,爭取組員間的認同。
4、運用電教手段,讓課堂豐富形象。
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使知識的生成更形象。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效的數學課堂是一個充滿數學味的魅力課堂,也是讓學生學有所得的效率課堂,還是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生命課堂。作為一線教師我將主動把高校課堂理念落實到教學工作中,讓自己的教學變得更成熟、更有效。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16
我深深感受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
2、仔細推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3、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實驗。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各種實驗活動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堂練習的可操作性與實驗效果,從而使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
4、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提高學習的效率。
5、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6、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
7、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因此,我認為教師只有恰當運用教學策略,才能進步教學的有效性。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使學生願學。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17
聯絡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打造“高效教學課堂”,就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目標明確,全面具體。
明確、具體、全面的教學目標是保證教學課堂教學實效的重中之重。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將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目標,首先做到完成每節的小目標,然後完成好單元目標,從而達到最終完成總體目標。在教學中要做到教有目標,學有目標,指導檢查也有目標,使教學課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2、要“整合學生的問題”進入教學課堂,而不能零散破碎,一一作答。這樣的教學課堂能包容大量的共同問題,能引起學生的群體探索,針對性強、效率高。
3、巧設活動,落到實處
巧設教學活動,精心設計每一項任務是提高教學課堂教學實效的保障。教師既要考慮到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又要考慮到實效性。
4、高效教學課堂多樣化的評價形式。看老師,體現了在教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老師處在引導地位,老師的教學活動要圍繞學生這一主題進行。看學生,以學生來評價老師,在教學活動中首先看學生是否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穫,有超常提高,有超常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教學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教學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且正確率高。前提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
總之,高效教學課堂,要努力追求用最簡約的方法和手段,引領學生走近複雜豐富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學得輕鬆、紮實、有效。我正朝著這方面努力。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18
這一學期的拓展課是“高中數學思想學習的方法好研究”。老師最少的題量為我們分析講解最典型和常見的題型,幫助我們擺脫題海之苦,提高數學成績。
透過本學期拓展課的學習,我能大概瞭解、掌握了部分的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多層次、多角度、多交叉、多廣度,深度上對知識加以拓展和提高,並且能在平日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所拓寬和發展,對課堂內容知識的歸納,總結,梳理等方面有進步,培養了自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好良好的習慣。
在學習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的同時,對一些在課堂上或是平時不懂、迷惑的地方進行探討,更好地加強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例如數學思想中的“分類討論”,“函式數學在不等式中的應用”,“引數問題”等有了深一步的研究好拓展,便於讓我在今後的數學學習中加以應用和解答。臂如:
①對於引數問題的學習,我們透過學習不同的例題,透過研究、分析得到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方法與途徑——分離引數,變換主元等常用的解題方法。
②對分類討論這一問題的研究:引起分類討論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存在不確定的元素及公式,概念的分類……,並研究了基本步驟等等。
總之進入高中以後,數學學習的方法好內容都有了很大轉變,題目的難易程度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及時消化吸收新知識,複習鞏固舊知識也成了我的困擾。但透過此次學習,我發現數學學習其實是有徑可循。對於一些問題要予以歸納總結,並作一些相配套的練習,以達到鞏固效果。一學期來,我收穫了很多,尤其在學習方法上有了系統的概念,能夠更好地高中的數學學習。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19
透過對高效課堂有關內容的學習,我懂得了,作為一名教師,在課上我們不僅要好好講課,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電子琴課堂的發展是迅速,複雜多樣的。不過,我認為,無論教學被注入什麼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電子琴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從高效課堂的理論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
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制定每個年齡段學生的學琴目標,不能盲目教學,使學生學不到更多的知識。
二、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就電子琴課來說,每節課都會涉及到一些樂理知識。在講解這些樂理知識的時候就要想一些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一些正確的教學語言。
三、課堂教學提問要精當
課堂提問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透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為了讓我們能更好的理解什麼是高效課堂,教研部還多次帶領著我們聽一些高效課堂的講座,聽後真是受益匪淺。要想培養好學生的學習習慣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要循序漸進。這些話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作為新一代的人民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這項艱鉅的任務,讓學生在我們的課堂上不斷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出一個個優秀的人才。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20
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性和藝術性。在課堂上,老師用情感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教師不僅僅是教書,還要與學生心靈溝通,用熱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聽的這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合作,討論問題,課堂效率很高,從上課到下課,老師總是圍繞著學生,學生也總是圍繞著老師,教師對學生沒有太多的限制和約束,學生的想象、討論和接觸自由進行,學生佔據著教室的主體地位,但是不會偏離教師設計的軌道和操作軌道,教師完全“釋放”學生,學生完全“離開”教師,學生學好了知識,教師完成了“說教釋疑”。
在高質量的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在每一堂課中,教師應耐心有效地引導學生,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語言要精煉而豐富,鼓勵學生的語言對我們的學習很有價值。在思想教育方面,教師處理的細膩,自然真誠的情感表達感染著學生,不時掀起教學的波瀾,不僅讓學生陶醉、迷戀,也讓自己沉浸其中。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我覺得老師的語言是應該有魅力的,它可以深入到學生的心中,生動的語言喚起學生的思想。老師的課堂語言應簡潔準確,用自由、輕鬆的語言引導學生,將學生的想法引導到更高層次的探索世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透過這次活動,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更深的瞭解。教學改革是要不斷創新的,觀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教育思想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努力開發各種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21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在十月十四日,我聽了試驗二小王娜老師講“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感到這堂課上的不錯,很紮實。
王娜老師的教學思路十分清晰。首先,王老師匯入課題的方式新鮮。抓住癥結詞“精彩”、“糟糕”,透過有情緒地讀引導學生從詞的情緒顏色上去理解課題,並讓學生接洽生活實際,來理解這兩個詞的含義。第二,出示預習提醒,讓學生根據預習提醒自學課文中的生字詞語,熟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第三,鄭老師把握住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引導學生從癥結的詞語(如:“忸怩”、“得意洋洋”等詞語),還有癥結句子中去體會、感悟作者的情緒,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談自己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和體會,從而到達理解課文資料的目的。我以為鄭老師對課文的重點、難點把握很到位的。第四,朗讀領導也很新鮮。鄭老師在朗讀領導時,除了一般情勢的齊讀,抽讀以外,我以為她在朗讀訓練上的獨到之處是抓住課文中“爸爸”、“媽媽”的語氣,從他們的動作、神態上去感悟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抓住人物對話讓學生有情緒地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分主角讀課文效果很好。第五,從鄭老師這節課中能夠看出,鄭老師的根本功比較紮實,教態親切自然,課堂調控潛力比較強。
有一些不足,我以為鄭老師如果在上課時更投入一些,課堂語言更精練一些,可能效果會更好。另外,在時間的把握上,有些前松後緊,最後在課文的拓展和延伸上,時間稍嫌不足。但是,我以為這些都是瑕不掩瑜的。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在不斷反思總結的過程中,信任語文課堂也會越來越精彩。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22
三月一日我與學校其他語文教師在太行小學參加了聯片教研活動。這次活動中的主講教師是我們五處小學的呂偉紅老師,呂老師的這節踐行三步導學的示範課能夠說十分有好處,課後各校老師的交流討論尤其是王建萍主任對課堂逐步環節的精點細評,讓我對三步導學教學模式的理解更加深入具體,對今後課堂教學踐行三導模式起了實際好處上的指導作用。下面是對此次活動的一些收穫:
教學設計完全體現了教師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呂老師的課堂來看,由始至終讓人覺得“她心中有學生”。第一,教學要求降低難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圍繞“三維”提出的學習目標,明確而合理,讓學生在課堂學有目標;使用語言“我能”以激勵學生的自信心,“發現”給出學生學習思路;情感目標隱藏在課堂教學的始終沒有預先提出,但學生在學習後卻發現這一目標的實現貫穿在整個課堂中,這種學習目標的提出方法也是一個引人深思的亮點。第二,設定的學習任務針對性強。針對學習目標下達了明確而具體,而且也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核心任務;之後緊之後帶給了完成任務的方法,包括如何讀、思考、動筆、與同桌交流。第三,交流展示真實有閃光點,理解詞語的方法多樣實用(如:“波濤洶湧”畫面直觀明瞭),注重積累,注重引導學生學著展示交流,評價具體有針對性等等。第四,目標檢測圍繞核心任務設計。雖有一些漏洞,但是也能體現出“三導”模式始終貫穿。
總之,今後要向呂老師學習她認真鑽研的精神,努力把“三導”模式好好踐行,以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篇23
近幾天我讀了《魏書生談課堂教學》中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藝術”這一章節,感觸很深。
魏老師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時,總是能吧直接學習興趣和間接學習興趣結合起來,使之相互促進,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濃,變成滿足心理需要的一種極大樂趣。
在教學中要做到教學方法靈活的藝術。
1、以“奇”激趣。
學生都是好奇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容易引發他們濃厚的探究興趣。魏老師利用學生獵奇心理,善於從《國外科技動態》上選擇一些文章向學生介紹,比如飛船對接、天外飛行體、人造心臟、人工合成事物等驚人的新發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以“新”激趣。
魏老師在校外或外地講課,課前總喜歡紅氣功冥想的辦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請同學們起立,兩腳分開,與肩等寬,兩腳掌平行,背直、頭正、微閉眼,以眼視鼻、以鼻對口,以口問心,然後意念,渾身放鬆。學生緊閉雙目,臆想自己像一片雲,飄向空中;然後變成一輪月,俯瞰地球這個直徑比月亮大兩倍的淺藍色的星體;在想自己是一顆星,在廣闊的宇宙空間遨遊,這時再看地球只是光亮極弱的一顆小星星……這樣學生容易排出與課堂無關的雜念,集中精力於課堂。
3、以“疑”激趣。
解決疑難是學生學習的需要,提出疑難,讓學生思考,更是教學的關鍵環節。有時可以讓學生捧書解答,有時可讓學生討論解答。
4、以“趣”激趣。
以“趣”激趣,實質上是“樂學”,老師們都應像魏書生一樣,讓學生從愉快中獲得知識。以實激趣、魏老師還以實激趣、以實情激趣、以境激趣。總之,要善於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以歡樂的心情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