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
透過專家引領,我進一步領會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對初中語文教學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思考;特別是網上交流,在這個平臺上,我們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討論和交流的環節上,讓我知道了現在語文這門課在全國大背景下的現狀和發展。專家透過教學的課例,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認識與把握,極大地開闊了視野。
專家講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設計教學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對教材研究不夠,教學設計不精,課堂教學的方法有待改進,對課堂教學改革建議中的課堂教學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課堂教學環節安排不科學;舊的教學方法仍然存在,教學過程注重於教而學的重視不夠;結果學生的語文思維訓練不夠,能力提高緩慢,情感薰陶不深入。
透過專家講解,我真正瞭解了現行教材在內容體系、活動方式、組織形式和考核評價等方面留給教師較大的空間,教師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進行個性化的整合與重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應手。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認真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學習目標,根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繼續學習的能力要求進行教學設計;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絡,學習環節完整,聯絡緊密,銜接自然。課堂教學要能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完整地呈現出來,讓學生明確“學什麼?怎麼學?解決什麼問題”,注意對學生加強訓練,數量要合理、梯度恰當,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總之,透過本次培訓,更加堅定了自己立足課堂教學,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與研究的信念,讓我明確了自己今後課堂教學中需要改進與努力的方向。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
在為期兩天的培訓中,使我感觸頗深。我主要學習了新課程背景下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內容。主要是以下幾點內容:課堂教學設計的含義、課堂教學設計的新觀念、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如何進行新教材的課堂設計。以及歷史教科書採用“點——線”結合的方式編寫,以線穿點,以點連線,使教材內容依據人類發展的階段和順序,循序漸進地展開。
首先,針對教學課堂設計的含義主要是: 在一定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對課堂教學所進行的設想和計劃,是對學生達成教學目標、表現出學生學業進步的條件和情景做出精心的安排。
新教材之“新” 時序性:在內容編排上,堅持歷史學科“時序發展”特性,採用“點線結合”的呈現方式,符合初中性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學生在掌握基本史實的基礎上理解歷史發展的脈絡,感受到中國歷史是在縱橫交錯的歷史時空中不斷前進的。
時代性:中國古代史歷史的短鏡頭拉近到21世紀,讓學生了解現代社會的發展與面臨的挑戰。這樣的設計,在體現時代高度的同時,更加貼近現實、貼近學生的生活,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適切性:根據學生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精選最基本的史實,刪除過難、過偏的知識,進一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更有利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每一單元的前面設有單元導語,概述本單元的內容。如:中國古代史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課文是教材的主體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現一節課教學的基本內容,涵蓋了課標所要求的主幹知識,並有一些相應的必要內容。新教材的課文,一般是根據課題分為相關的三個子目,分別敘述基本的史事。每課的課文大約在1000字內,全以大字形式呈現,以使課文更為通暢。 課文前設:導言:結合本課內容要點,以問題設定為主,以激發學生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參與教學。 課文旁設:相關史事:提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史事,作為知識的補充,如名詞解釋、事件說明、現象描述、歷史小故事、文物賞析等。問題思考:結合課文內容提出思考題,引導學生討論。 課文後設:知識拓展:介紹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新教材還設有大量的插圖,平均每頁都有兩三幅圖,達到了圖文並茂,可使學生拓展視野。
新、舊教材之比較: 1.教學課時的變化 原有七年級上冊教材共四個單元22課,還有五節活動課,新教材四個單元21課,其中活動課一節。原有七年級下冊教材共三個單元22課,還有活動課一節。2.單元標題的變化(以七上為例) 舊教材 新教材 中華文明的起源。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 統一國家的建立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3.教材內容的變化 從注重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的科學主義傾向轉為更加註重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注重科學和人文的整和。在新的課標的課程目標設定上,更加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對祖國曆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4、學生學習方法的變化(1)自主(參與式)學習:各種各樣的調查表明,歷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但歷史課卻是學生不喜歡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的學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透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而是透過老師的灌輸被動的來獲得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大部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課改要求這種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2)合作學習: 新的課改提現了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新的課改目標中有一點是(讓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事實上增設的學習與探究課說明了這一點。(3)探究性(創新)學習:在新的課改中強呼叫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悟。為此,新的課標提出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建議",鼓勵學生勇於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學習透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歷史問題。在評價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不管是理論梳理也好,案例分析也罷,對於我來說值得借鑑的地方很多,瞭解了新教材的內容結構和特點,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參與每一次的培訓,完成每一次記錄,完成每一次反思,珍惜每一次培訓的機會。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刻苦鑽研,更好地把歷史知識融入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從歷史中學會知識,學會做人做事,將來更好地回報社會。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學科教師培訓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基廳函[20xx]14號)要求,全面推進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學科(以下簡稱“三科”)國家統編教材的使用,促使“三科”教師準確把握教材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0xx年7月13、14日兩天,我有幸參加了由寧夏教育廳牽頭,王俊昌主持的20xx年寧夏部編初中歷史教材培訓。這次培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讓我品嚐了一次精美的文化大餐。
7月13日上午隨著教育廳嶽偉鵬講話的開始,為期兩天的培訓正式拉開的序幕。會上嶽領導談到改革歷史地位的重要性。他說,從古至今,但凡是一個鼎盛發達的朝代,必定是一個注重歷史的朝代,例如曾經輝煌的西漢時期,就有司馬遷和《史記》。現在寧夏曆史學科不受重視,被邊緣化。藉著20xx新補編教材改革的東風,歷史課堂的春天即將到來。此話一出,受到的所有歷史教師的一致贊同。之後我們又觀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關於做好“三科”教材培訓的工作的講話影片。使我充分認識到了部編教材的意義就是立德樹人。更使我明白了教師培訓的重要性。之後是部編初中歷史教材編寫人張靜主講七年級《中國歷史》教材介紹、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從張老師的講話中,我瞭解到了部編歷史教材的背景、結構和重要問題,總體而言,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是我們的戰略目標。教材體現國家意識,是實現國家主流意識的重要載體。透過學習,我更好地瞭解了歷史教材,明確了教材目標,基本掌握了教材的編寫思路、體例特徵、結構特點,把握了教材教法,提高了對新教材的研究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更好地把握編者思路和目的,理清教材的框架和主線,為實施好新教材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教材編寫特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精心設計了教材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歷史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絡,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重新研究知識之間的整合,加強歷史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聯絡,注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新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要透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歷史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得出有關結論。新課程初中歷史教材一方面為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和技能,發展歷史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又為我們教師指明瞭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我們要把握特點,活用教材。新教材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歷史與生活的聯絡,倡導多樣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歷史來源於生活,所學的歷史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因此新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活用教材。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
20xx年9月3日,我參加了由日照市教育局組織的部編新教材內容解讀及教學建議的培訓,聽了日照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孫善麗老師的講座。這次講座,讓我對一年級部編新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讓我懂得了怎麼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談談幾點我的學習體會。
孫老師重點從三個方面展開:教材改編基本理念,新教材內容概覽及教學建議,課改前瞻。
一、“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概括起來有4點。
1、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整體規劃,有機滲透”。教材編寫實質上是國家行為,所以教材編寫立意要高,要立德樹人。
2、接地氣,滿足一線需要,對教學弊病起糾偏作用。在確定編寫方案之前,編寫組對十多年來課程改革以及課程標準實施的得失狀況,進行了細緻的調查總結,但對於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問題,也注意“糾偏”。
3、加強教材編寫的科學性。編寫組學習和繼承了以往教材編寫好的經驗,並借鑑國外先進做法,實行“編研結合”,還特別重視學界有關語文認知規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選擇、吸收和轉化,用來指導編寫。
4、貼近當代學生生活,體現時代性。“部編本”語文教材在課文的選取、習題的設計、教學活動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當代中小學生的語文生活,適應社會轉型和時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確地認識和使用新媒體,如何過濾資訊,都在教材中有體現。
二、教材改編基本理念
關於結構體系——有增更有減。基本相同於原教材,也安排入學教育、識字、拼音、閱讀四大板塊,一共8個單元。每個單元有較鬆散的主題,不強化。每個單元后還是“語文園地”,最後是《識字表》《寫字表》和新增的《常用筆畫名稱表》。
(一)拼音安排順序有變動
原教材先拼音後識字,而新教材先用1個識字單元,然後安排兩個拼音單元,再安排5個單元的識字和閱讀(其中識字1個單元)。縱觀網上提供的16套教材(有新編舊編的重合),拼音板塊的安排有多種形式:①先拼音後識字(或誦讀)有8種;②先識字後拼音的有2種;③拼音識字穿插的有4種;④識字中學拼音的有兩種。第①種是多數,原人教版也是這樣。新教材改變了原體系,先用一個單元學習40個漢字,包括數字、天地、物象、人稱、人體、站坐、上下等。先識字,可能想體現幾個意圖:
一是強化母語文字的意識;
二是體現識字的傳統經驗——口語基礎學識字;
三是幼小銜接,避免突然的陌生和枯燥。
(二)識字寫字的增減
《識字表》安排300個漢字,比原教材減少了100個,降低了難度。《寫字表》安排100個漢字,字數與原教材相同。但由於新教材按字頻選字,入選的字有所不同。比如,原教材“一二三……”十個數字都選,新教材“六七九”識字選了,寫字就未入選。在每一課的“識字”欄新增了共50個偏旁部首的認識,有助於學生認識漢字的特點,書後還附了《常用筆畫名稱表》,提供了橫豎撇捺點提及複合筆畫名稱22個,對規範筆畫的稱謂很有好處。
(三)文字篇數和篇幅有縮減
閱讀課文14篇,比原教材減少6篇;識字文字10個,比原教材增加2個。文字字數減少,原教材120字以上課文有5篇,新教材只有1篇,《小蝸牛》208個字。
關於入學教育——視角不一樣。原教材標題是《入學教育》,是以教育者的視角呈現;內容安排比較單一,分別是上學、上課、讀寫姿勢。新教材的標題是《我上學了》。名稱的改變意味著教育觀念的改變。新教材是以受教育者的視角呈現,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定位準確。內容改變較大,分別是:“我是中國人”“我是小學生(含《上學歌》)”“我愛學語文(分別是三幅圖“讀書”“寫字”“講故事聽故事”,既暗示一年級上冊語文學習的三大任務:朗讀、寫字、口語交際,也暗示著整個語文學習的三大任務:閱讀、寫作、運用),語文任務明確。
關於文字選擇——最遠和最近。新教材安排識字10課,保留原人教版教材3課,新換5課,修改2課,更新率50%以上。閱讀課文14篇,保留6,新換8(其中《烏鴉喝水》為一年級下冊),更新率75%。換掉的課文主要原因:有的時代感不強;有的教育較生硬,成人味較重;有的太哲理,學生難理解;有的語言少童趣;有的篇幅太長。
經典古詩文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一直是人教版教材比較重視的選文。原教材和新教材都安排了6首古詩,其中的《畫》《詠鵝》《憫農》是新老教材都有的,而《江南》《古朗月行》《風》,替換了原教材的《一去二三里》《靜夜思》《《畫雞》(後兩首移到一年級下冊)。新教材把古詩分別安排在“課文”“識字”“日積月累”板塊中。其中“日積月累”中就安排了四首。可見,對古詩文的學習,編者意圖是讀讀背背,日積月累,不需過度解釋,不需欣賞分析。
關於口語交際——增強對話性。新教材口語交際一共安排了4次,比原教材少了2次,分別是《我說你做》《我們做朋友》《用多大的聲音》《小兔運南瓜》。與原教材相比,難度要求降低,基本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對話。從這,我們可以體會到編者的用心:“口語交際”屬性明顯增強,互動性、活動性更加突出,“口頭作文”的痕跡大為淡化。
關於課後練習:朗讀最重要。課後練習是教學目標的體現,也是教學重點的標識。原人教版教材的課後題,除了識字寫字外,一般還安排兩道題,分別是朗讀背誦課文、“我會說”(或讀讀說說、說說畫畫等)。新教材體例變化不大。24篇課文(包括識字的10課),除了“識字1”《天地人》沒有安排課後練習,其他23課,基本都安排1~2題(只有兩課安排了3道題)。其中21課安排了朗讀課文,9課既要朗讀又要背誦,可見朗讀好課文是最重要的事,是第一位的;背誦應限於文質兼美的短課文,“見文必背”有可能加重學生的負擔。新教材對朗讀還有多個特定的明確要求,如“注意‘一’的不同讀音”“讀準字音”“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好停頓”等。除了朗讀背誦,課後還有“讀一讀”的練習,讀詞語、短語、語句等,屬於積累性質,給學生一些“見面”的機會,不必去掌握規律性的知識。還有其他一些練習,比如猜字、遊戲、說話、問答等,是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提取閱讀資訊的能力。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板塊設定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綜合性也有所加強。並提出利用早讀、午寫(晨誦、午讀)時間,語文課的課前三分鐘等,建立常規的班級交流機制。如:“小小新聞釋出會”、“說古論今”、“奇思妙想”。其對於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更是令我印象深刻,其以“讀好‘一’字的不同讀音”教學例舉:
第一步:教師範讀課文、帶讀課文,讓學生在語境中初步感知不同的讀音。
第二步:分類出示帶有“一”字的詞語,教師範讀、帶讀。
第三步:引導學生髮現三類詞語中“一”字讀音的不同,教師藉助詞語指點變調規律。
第四步:熟讀詞語、句子,在語境中讀準不同讀音。
第五步:找找學過的課文中帶“一”字的詞句,互相拓展練讀。
第六步:學《7。大小多少》,再進行一次“一”字不同讀音的集中訓練。這些都給了我很好的教學思路。
三、課改前瞻
部編新教材有利於學生三大核心素養: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思維方式、優秀的品性的形成。
總之,教材是新的,但語文的性質不變,還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教學的理念不變,還是遵循語文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全面素養、讀寫積累、自主發展、活力開放等理念。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5
暑假我參加薊州區教育局組織的部編新教材內容解讀及教學建議的培訓。這次講座讓我對一年級部編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讓我懂得了怎樣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如何有效去教學。下面就談談我的培訓心得體會。
此次培訓專家教師主要從識字、寫字部分,閱讀部分和口語交際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講解,讓我耳目一新從內容上看:新編教材更加註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藉助古代蒙學的讀物對學生進行教育。從梯度上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選文上看:更具趣味性,更濃更能吸引小學生。從彈性上看:注重開放性和彈性。
1、識字、寫字部分。倡導學生多認、少寫。
(1)歸類識字,感悟規律。例如:《姓氏歌》利用漢字規律識字;《猜字謎》利用猜字的形式來識字;《小青蛙》利(《巡視利劍》觀後感及心得)用兒歌加強學生的識字能力。《動物兒歌》中蟲字旁的歸類、《操場上》帶提手旁的活動有哪些字,帶足字旁的字有哪些等。
(2)在遊戲中識字,提高識字興趣。如語文園地X中的十字加油站認識人身體各個器官,讓學生透過遊戲去識字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3)在語境中理解,在對比中區分。例如《三字經》中的“近”和“進”的識記。
在寫字教學方面,更加重視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重視寫字方法指導,提升寫字能力重視書寫後的反饋與評價等。
閱讀部分。更加註重生活語文理念的樹立,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向學生滲透語文與其他各學科之間的關係,例如教材中的一些童話故事。另外,本次培訓中專家還提出了幾點建議:要加強學生的朗讀培訓,如《我多想去看看》、《一個接一個》中標點符號的作用,讀長句子時怎樣停頓,教師的範讀,學生的分角色讀等。在語言積累與運用方面,有時需要學生藉助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句子的訓練應有說有寫,培養雪神的語感,注意培養語言運用的表達。在“和大人一起讀”這個環節要讓學生愛上閱讀到自主閱讀,有些故事可要求學生分角色演一演,還要設計一些閱讀拓展活動
2、口語交際方面。
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習慣和交際意識。教材透過《請你幫幫忙》、《打電話》、《一起做遊戲》、《聽故事、講故事》等主題展開交流,要求學生學說普通話,認真聽,學會交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這次小學語文部編教材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對於新編教材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教學生識字寫字、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教學生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我想我又有了新的方向。我會認真把培訓內容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把以後的教育教學開展的更好。
昨天下午,我們一年級數學在幸福路進行了本學期的教研。此次教研不同於以往的由老師從頭說到尾的形式,整個會議是由教研室王松枝老師主持,幾位年輕教師說課組成。
一年級,對於我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內容,需要備教材、備學生、備課堂等等,儘管教了十幾年學,可是今年卻感覺每天都要學習大量的內容,工作量比往年都重,就這樣,總感覺在課堂上,很多想法沒有實現,很多活動沒有進行。這次教研培訓,讓我對自己的課堂有了新的認識。
王老師針對教材,講了每單元需要注意事項和重難點題,特別是在說到重難點題的時候,下面與會的很多老師能夠大膽發言,提出不同的見解,說出自己在解決問題時用到的巧妙的方法。
在串到20、21頁解決問題時,王老師講到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問到與會的老師,哪些老師是真正帶領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哪些老師是對教材講教材,只是把知識點交給了孩子。她的發問帶給我很多的思考,雖然今年是第一次教一年級,可是反思自己近幾年的教學,我在教解決問題時,不就是一個典型的“教書匠”嗎?
在講33頁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淮河東路的一位老師空講了一節課,讓我很是震撼,她的語言組織能力,課堂應變能力,設計問題的新穎等等,讓我看到了一位年輕教師不懈追求教育的真理。
對於51頁這樣的活動課,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最容易忽視的課例,卻在一位年輕教師(應該是隴海中路)的說課下,所有老師聽的津津有味,並且滲透了有序性、找規律等數學規律。讓我看到自己課堂中存在的租多不足。對比她們的教學,對教學中嚴謹的態度,我真的是自感慚愧我總認為自己的學生差,課堂上不能按照老師的預設走,不能進行小組合作,學校的班班通不能用放手後就收不回來等問題,所以更多的是自己說,是自己作為一個“教書匠”在教,而透過她的說課,我看到了老師再引導中起的作用,在這樣的課堂,學生不停的動手擺,動腦想,哪裡還有那麼多小動作呢!
以前在聽公開課的時候,很少有老師願意嘗試算理課的教學,這次培訓一位老師針對65頁例2,給了我們一節示範課,從複習湊十法開始,簡單的幾道題引入,然後過渡到不進位的加法如:23+5,再出示簡筆畫小兔子一共拔了多少個蘿蔔,28+5=,反覆對比這兩道題的區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腦、動手的能力,讓學生真正理解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理,並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音表達出來,是一節很好的算理課。讓我看到了我們區在數學力量上長江後浪推前浪的一種嚴謹求教的態度。
本來昨天下午下著大雪,王老師培訓前說四點之前結束新課,但是聽課的老師沒有一個提前離會的,大家都在認真聽課並且坐著筆記。最後,王老師再次強調,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是隻交給孩子知識做一個“教書匠”還是帶領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呢!
作為一個從教十幾年的中年教師來說,我在某種程度上不可否認的存在著得過且過的心態,而在會上,王老師以及說課的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不能只是把例題教給孩子,習題帶領孩子們去做,應該在教學中深挖教材,做到讓學生學完這課後有種意猶未盡的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俯下身,看學生看課標看教材。
此次培訓,猶如我近期低迷中的一個風向標,給了我前進的方向,我將帶著思考,重新調整自己的教學,力爭在教學上有一個新的突破!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6
20xx年7月13日至14日我有幸參加了區教育廳和黃河傳媒聯合組織的初中歷史新教材的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卻仍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聆聽了北京市教科院張靜老師和中學歷史高階教師丁丁老師對教材的分析及具體的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得到進一步更新、對新編的七年級教材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真可謂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透過培訓獲得的幾點體會:
1.新課改的到來對歷史學科教學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
在開幕式上寧夏教育廳教研室嶽維鵬主任做了重要講話,他提出:歷史學科的地位會有所上升,要重視歷史的教學。這讓我很激動。就目前來說,歷史在中考中只佔30分,而且還是選考的,考試內容也比較少,所以被很多學校看作副課。學校的不重視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這就使得我們歷史老師的教學質量有所下降,教學過程也存在一些困難,而新課改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2.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法。
北京市教科院張靜老師向我們全面又詳細地介紹了七年級新教材的編寫背景、基本框架以及教材內容的變化,並配以教學案例對新教材進行具體分析和講解,並提出寶貴的教學建議,為老師們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做了切實的指導,為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指明瞭方向。
3.活學活教新教材、提升學科新價值。
中學歷史高階教師丁丁老師帶來四節優秀的課例為我們做教學經驗交流。短短的三個小時丁丁老師親和、幽默、紮實的教學功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作為她的學生應該很幸福。因為她完全融入到學生之中,和學生一起探索歷史,學習歷史、感悟歷史讓歷史課堂不再是一個傳統的“師授”型,而是“活”起來了。這正好符合新課改的精神,我們要讓學生在歷史學科中有所思、有所想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從而提升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體系,決定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也必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於教學內容的時代性、生活性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需突出。因此新教材下的教學,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他給每位教師提供了發揮舞臺,也要求我們要做專家型的教師,而非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路漫漫其修遠兮”,新課改,我已在路上,如果把這此新教材培訓說成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的話,那麼今後的教學中的每節課都是我們在這個征途的一個腳印,我會在新課改中留下自己每一個給力、清晰的腳印。
部編版教材培訓心得體會7
9月18日,我懷著激動與自豪的心情參加了安義縣教育局舉辦的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培訓會,這次培訓對於我們一年級的老師就是一場及時雨。在這次培訓會上我聆聽了主講趙水蘭老師分析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教學編排目標及編排意圖,讓我對教育教學有更深的認識,使我進一步瞭解了教學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不斷總結與反思,提升自我。
透過這次培訓,我對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教材不僅關注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還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材的編寫以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圖文並茂,版式多樣,風格活潑,色彩明麗,能夠吸引學生閱讀,激發學習的興趣。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學目標,明白教材編排的意圖和特點,選用恰當的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教學策略,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提出,會認、會寫兩種要求,這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獲取資訊的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新教材對閱讀也提出了一個新的高度,鼓勵學生多閱讀,廣積累。一年級閱讀教學,學生要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讀準字音,會停頓。認識常見的標點符號,能說出課文中明顯的資訊。教師不用刻意去解釋課文,讓孩子在朗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時也要聯絡兒童生活,關注兒童的成長。儘快讓學生儘快進入自主閱讀。學生的自主閱讀的基礎,就是識字。所以我們的首要任務讓學生多識字。
作為一年級的老師任重道遠,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夯實的基礎,學生才能走的更遠,更好。現在有了新的理論知識的武裝,讓我們信心百倍地投入我們的課堂。共同期待花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