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精選15篇)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精選1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
近期,國家出臺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為堅決落實“雙減”政策,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各中小學實行課後延時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5+2”課後延時服務全覆蓋,透過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推進政策全面落地,為同學們開啟新學期學習生活。
在我們學校,學校以老師“應教儘教,學生學足學好”為原則,組織全體教師對“雙減”政策進行學習和領會,在作業設計、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後輔導等方面擬訂出具體措施,紮實貫穿於常規教學過程當中。與此同時,我校還實行“5+2”模式,即學校每週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面對教育政策新要求,我們學校結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分別制訂了各項細化制度,在課堂中、作業裡有效落實“雙減”政策”。
作為老師,我一定會把‘雙減’政策落實到教學工作當中去,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雙減’政策給他們帶來的新變化。
我認為具體的做法有:學習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有新的認識,更新教學理念,明白減負並不是單純的減少作業數量,關鍵是如何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質效。
1、加強集體備課,認真鑽研教材,使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根據單元目標制定合理的課時教學目標,並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修改教案,有針對性地對數學知識和能力進行訓練。
2、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圍繞聽說讀寫相結合進行。
3、找出本篇課文中想像說話的訓練點,進行說話練習。
4、課外作業,精心篩選,認真編排,如在教學中總結出經典基礎性作業和練習,作為常規試題認真練習
5、設計分層作業:針對各班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選做作業。
總之,練習只是手段,讓學生在課後得到鞏固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為教師要精細設計每一個課堂作業,做到少而精,讓學生在樂中得到學習,得到鞏固,增強練習的有效性。
“雙減”落地,對學生、家長以及家庭來說都是一種“減負”。家長表示,在學校裡完成作業,又有老師可以教、可以問,對我們家長來說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落實“雙減”雖然是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但減的同時是在提質,迴歸到學校的責任就是育人,廣大教育工作者還要立足課堂這個育人主陣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真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2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頒佈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檔案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提高學校課堂教育教學質量,切實實現課堂減負增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河南省教育廳指導下,由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主辦,各區教研室協辦,於20xx年12月9號開展“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我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此次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觀看來自中原區陽光小學楊曉娜校長執教的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呼吸與健康生活》一課中,深深感受到在“雙減”政策下,科學教學要著眼於課堂,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更要體現對學生的科學思維進階發展。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從自身已有經驗談談自己的想法,透過親身體驗,感受運動前後人體呼吸次數的變化,從而引發學生思考不同狀態下撥出氣體與吸進來氣體的區別,進而感知胡曦予健康生活的關係,最後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設計自己一天中的生活方式,體會合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下午認真聆聽了余文森教授《讓學習在課堂真實發生》的主題報告,讓我受益良多,餘教授從多個方面向我們徐徐道來學生的學習如何在課堂上真實發生。首先我們要了解學生學習包含三個環節既學習=閱讀+思考+表達,而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真實發生要包含三種品質既真實、完整、深刻的發生,只有實現這些要求,學生的學習才能真正的實現。而教學的本質上是學生學習過程,學生學習過程的本質性、實質性的活動就是閱讀、思考、表達,他是學生最根本的學習力和發展力,是學業成績的根本。餘教授的“讀思達”教學法,讓我也認識到,科學學習也是一個讓學生透過認識生活現象,思考現象產生的原因,從而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簡化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
透過這次活動,我深刻反思自己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課堂教學中總是不自覺的自己講的多,學生思考時間少;學生主動性調動不高;面對學生的回答,追問意識薄弱;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有限。透過這次活動的學習,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突出學生主題第五,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面對學生的回答,直接進行追問,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實驗發現環節,讓學生多展示自己的觀察發現,多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靖江重難點、關鍵點,瞭解學生薄弱點,重點突破,改變之前的作業設計,以促進學生學科素養髮展為主的作業設計。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3
最佳化作業設計減“量”不減“量”,近期根據工作室的學習安排,有幸學習了浙江省教研室關於《“雙減”背景下作業的設計與管理》的講座,“雙減”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那麼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精心設計作業,提高作業質量。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這更加考驗教師,要求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透過這次學習,我著實轉變了作業觀念,立足課堂,精心設計,爭取讓作業減少數量但不減質量。以下幾點是我今後作業設計努力方向:
一、把控時間,系統設計
作業設計應圍繞我們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鞏固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素養為主,作業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超過了一定時間以後,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
二、最佳化作業,分層設計
在現在的教育背景下,孩子的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差異,我們的作業要儘可能關注學生的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求,讓孩子都有練習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作為教師,我們要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習目標分層,作業設計也要有梯度。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以前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鞏固知識,導致作業機械重複。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我們既要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要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同時也要注重作業的開放性。越開放的題目,越能夠激發孩子的探究精神。為此,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些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探索性作業。
三、追本溯源,找準關鍵
最佳化我們的作業設計,還有一大關鍵點在於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只有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才能有效落實作業。的確,想要讓學生高效得完成一份數學作業,一定要先從課堂進行變革。反思在自己的備課過程,有沒有備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除了要最佳化作業設計,我們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要做好反饋,講解,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有講有練,讓學生所學更加紮實有效率。
總之,這次的學習我感觸很深,也受益匪淺。作業既要做到設計合理,又要設計科學,在“雙減”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最佳化作業的設計,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和實踐。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4
減負勢在必行增效永無止境,作業是折射學校教育價值觀和專業水平的“名片”,是“教學”與“評價”相結合的支撐點,是學校、社會和家庭的連線點,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負擔和成績的關鍵點。因此,“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成為老師和家長格外關注的重要話題。那麼“雙減”後,是不是作業都不用佈置了?佈置的話,又該如何透過作業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觀看了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舉辦的主題教研活動《“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與管理》,收穫頗豐,使我認識到:
一、做到“理想的作業管理”——提高課堂效率
理想的作業管理要做到“精選、先做、全批、反饋”這八個字,這八個字的出發點,全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精選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學生作業總量,提升作業效率;先做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作業難度,體驗學生做作業時間;全批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作業水平,減少教師過多佈置作業;反饋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糾正的機會。
為了更好地體現作業的功能,在精選的基礎上,更要提倡設計,體現素養導向的作業設計,是今後發展的方向,也是研究的重點。最好的狀態是學生能喜歡上做一些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展能力,獲得成就感。是的,作業是一個我們熟悉的“陌生人”,做得最多,卻又瞭解得最少。在課堂上達到教學目標,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不要把落實教學目標的行為延伸到家庭作業,更不要把查漏補缺的希望寄託在家庭作業上。如果課堂低效,作業就是學業負擔;如果課堂高效,作業是錦上添花。作業減負,關鍵在於課堂提效。
二、作業是老師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形式多樣化
繆校長說,“作業是教師精心設計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一位優秀的老師,可以透過一項作業,讓孩子變成詩人、音樂人、剪輯師、畫家……最重要的是收穫了自我價值,發現了興趣愛好,同時也懂得了感恩!”所以我們要積極探索作業的多種形式,比如一、二年級沒有書面家庭作業,但可以有多種非書面“好作業”:學校依託校本閱讀課程開展全員暢讀,親子閱讀;引導每一個家庭踐行“把體育帶回家”的理念,開展健身、親子運動……閱讀與運動,讓學生豐盈精神,強健體魄。三—六年級可以每月開展一次“無作業日”,如學期之初可以有計劃地結合每月的節日或節氣等排定一個學期的無作業日主題,給出無作業日的實踐體驗建議,讓學生放下作業,親近自然,瞭解中華傳統文化;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家務勞動,融入家庭生活,參加各類體育、藝術活動,展現個人才藝等。
設計單元類作業,引導學生系統的學習;設定合作類作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設定體驗類作業,帶領學生學會體驗;設定創智類作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設定遊戲類作業,讓作業充滿無限趣味;設定表達類作業,讓學生展示多元的自我;設定手工類作業,培養學生的手腦聯盟;設定探究類作業,引導學生提升思維品質;設定跨學科作業,促進學生多元智慧發展;設定分層作業,讓每一個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營養餐……相信透過形式多樣的“作業”,一定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減負目的。
學然後知不足。我們要透過最佳化作業的設計與實施,真正落實學生減負增效的目標,讓學生不再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還給學生一個輕鬆健康的作業空間,真正實現育人的全面化、個性化、精準化。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5
課後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課後作業可以檢驗課堂教學效果,幫助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利於學生有效鞏固知識,提高應用能力和學科素養。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透過參加學校的作業設計培訓,我也有很多收穫與反思。
“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在接下來的作業設計中,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1、適當控制作業時間,掌握好作業的難度和數量。在沒計作業時,一定要站在學生角度,預計一下完成作業可能所需的時間,可以設計分層作業,在完成作業時間和內容上要分層。因為學生個體有差異,基礎差的要多留一些時間給他們,基礎好的可以提前完成作業。完成的時間靈活,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作業不再有困難。
2、合理分配作業型別。一般來講,結合每課教學內容自選型和問答型作業佈置頻率應該稍高,而活動型和融合型作業開放性強,強調寫實情景,完成時間較長,可以每隔兩週佈置一次此類作業為好,也可依次交替進行。這樣既能保證作業的質量,可以讓學生作較為充足、深入的探究,又能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增強做作業的積極性。
3、創設作業交流平臺。學生花了大量心血完成作業,如果沒有展示的機會,就會感到失落,以後會喪失完成作業的興趣;而且,如果教師只佈置作業而不看重效果,學生也會產生無所謂的態度,消極應付。因此,通常在完成一週的作業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彙報自己的作業成果,尤其是對於注重過程學習的活動型和融合型作業更需在班級中進行交流,使得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正受到別人的關注,從而提高日後學生的參與度和支援度。
4、加強作業評價指導。新課程作業設計固然更重過程,強調答案的開放和多元,但這並不意味教師的權威地位和指導作用下降,相反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收集資料的作業,教師就應該提供必要的資訊渠道,指導學生怎樣去找相關的書籍、報刊和網址;對於實踐型作業,教師應主動聯絡相關社會單位和人員,協助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對於融合型作業,由於學生知識結構存在侷限性,習慣於單科思維,教師應適時介入,給予評價指導。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6
一紙“雙減”檔案,以雷霆之勢,讓教育迴歸正規,讓教育迴歸校園。透過觀看講座,我們對作業設計有了清晰的規劃。在課內重視基礎性作業的同時,課外作業減少書面作業,設計能拓展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課外作業和閱讀作業等等。
要做到作業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動活潑的“口頭”作業,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我們老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課前準備要更加充分,教材研習要更加透徹,知識要點要更加突出,學生的情況要全面瞭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安排。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們要儘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複性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儘量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覆抄寫的練習;作業設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樣化,切忌只有單調的書面作業,應該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各種體驗類作業形式不僅是學生所喜愛的,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習困難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體差異,我們也要積極探索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
教學是一條漫長的鑽研之路,而不斷求索,才能帶著孩子一起探究學習的`樂趣。我們將立足課程標準,進一步深研、深析教材,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力求將核心素養根植到生動的課堂中去,減負增效,提升教師、成就學生。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7
“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作業改革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那麼,“雙減”背景下,該如何進行作業建設,才能達到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對課內學習進行鞏固和輔助,同時保證學生學習質量,做到減量不減質,真正達到為學生減負的學習目的?為了給教師做好更好的思路指引,學校邀請區教研室趙也茗副主任為我們進行“雙減”背景下作業建設的培訓。
透過這次培訓,我更加清楚:什麼是作業?作業有何價值?如何理解作業系統?這三個問題。尤其對作業系統有了系統又全新的認識。同時認清目前作業有作業功能單一、缺乏目標意識、作業難度走向兩個極端、作業型別單一、作業差異不明顯缺乏有效操作、作業時間過長、作業結構不合理、作業內容與教學內容脫節、作業批改單一、缺乏作業分析、教師作業設計能力弱、作業管理內涵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作業的質與量,導致學生學習低效、負擔越來越重、甚至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要想真正為學生減負,必須克服以上問題。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作業建設理論基礎,站到一定的高度,宏觀把控作業設計。
透過這次培訓,我深入瞭解到單元作業設計的理念。什麼是單元作業設計?單元作業關鍵要素及具體要求?如何評價單元作業設計質量?在作業建設時,要以育人為本,與教學目標一致,設計要科學、新穎,難度要適宜,時間需控制,體現選擇性,結構要合理。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8
讓學生作業減負落到實處,如今,我國“雙減”工作已全面開展,落實“雙減”政策,需要老師轉變觀念、改變策略,讓學生作業減負落到實處。近期,根據李翠梅工作室的任務安排,我觀看了浙江省教研室組織的關於“作業減負”的系列報告。特別是周紅星老師《區域作業管理的檢驗視角反思》講座,他的講座分為三個話題:金華市雙減工作概述,學校作業管理經驗分享,教研視角反思作業設計。下面就周紅星老師的講座,談談自己的感受。
“雙減”工作,最核心的是關注“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對於學生的作業管理,要透過“四個強化”來落實作業管理:強化作業總量控制,強調一校一案,建立作業公示;強化作業提升,鼓勵佈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個性化作業;強化學生習慣培養,小學晚九點不做作業;強化教師責任落實,提高作業管理效率。作業管理,老師不能簡單地停留於時間管理,應該聚焦於每一天所面臨的極為真實的作業問題,以課題認領的方式研究作業問題,以作業為媒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發揮全體教師的智慧是做好作業管理的重要路徑。
作業設計,要突出“減量、提質、增趣”。要想提質,老師可以透過精編題目提升習題的質量,透過錯題庫提升學習的質量。錯題庫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學生的個人錯題庫,另一類是學生的班級錯題庫。要想增趣,學生的作業形式可以是“浸作業”,浸作業是指學生親臨問題現場,使用現有的材料或者工具,綜合運用知識、經驗和技能,經過操作、計算和推理,使問題得到解決的作業,這種作業能豐富作業的形式。還可以採用“小鬼約題”的作業形式,小鬼約題是指組織學有餘力的學生從作業中選取題目,模仿教師進行出題、改編並講解,達到作業分層的目的。
教研視角反思作業設計,分為三個角度:鞏固知識的視角,診斷教學的視角,作業編寫的視角。從鞏固知識的視角來說,對作業設計應該追求的是主幹性、基礎性和針對性。鼓勵教師參與“校本作業”的編寫,一個學校的校本作業一定要由自己學校的老師來編寫,因為本校的老師最瞭解學生的學習,能夠有效提升作業的針對性,符合教學評一致性的原則。建立共同體學校,組織各校名師參與作業設計的審稿工作。這樣,學校的校本作業才能夠在情境創設、問題設定、答案組織等方面做到科學規範。
從診斷教學的視角來說,診斷教學分為兩個內容,一個叫結果診斷,另一個叫過程診斷。現在大多是利用資訊科技,利用大資料進行精準診斷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利用學生作業的結果來進行個性化的診斷。在教學中,老師及時把學生的課堂作業進行反饋,讓學生的思維視覺化。依據學生錯在哪裡,分析錯在哪裡,得出它的問題在哪裡,這是作業結果診斷,是作業最重要的功能。過程記錄,是做作業的時候,隨時把自己的思維記錄在試卷的頂端或者作業本的頂端。學生做選擇題的時候,第一下選的是A,過一會選的是B,最後選B對了,老師就認為學生懂了,其實我們發現學生的糾結過程,我們並不知道。實際上,也許學生在A和B之間猶豫了很久,學生猶豫的過程就特別有價值,就應該及時記錄自己猶豫及思考的過程。
從編寫作業的視角來說,不僅要提倡教師設計和編寫作業,也要嘗試讓學生設計和編寫作業。學生參與作業的設計過程,就會不斷豐富作業的形式,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正因為學生自己設計和編寫作業,我們才能充分理解教師和學生之間思維的差異,以達到作業最最佳化的效果。
總之,對於“雙減”背景下的作業管理,我們要經常反思,學生做作業的過程,是否鞏固了知識,提升了能力,習得了方法,激發了興趣,促進了發展。作業設計,依然是我們今後研究和探索的重點,努力設計出真正使學生減負、增效的作業,體現作業的功能和價值。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9
數學作業批改的幾點心得土主中學:閔俊凡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最大的感受莫過於作業批改的頻繁與枯燥,在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的影響下,老師上課教,課下批改作業;學生上課聽,課下做作業。在當今素質教育的大旗下,教學改革的熱門課題是如何改進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分析、辨別能力等;其實數學教學的改革應包括作業批改的改革。因為批改作業是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問題
1、工作強度大,事倍功半:教師花費在評改作業上的時間過多。初中數學作業天天有,學生天天做,教師天天改。如果一個教師任兩個班,每班按50人計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業;若每次留4個題,一次要批改400道題,若每本作業平均用2分鐘,就要花去3個多小時的時間。尤其是批改幾何作業,還要花費更多的一些時間。而真正用於課堂結構設計的時間就相應地減少了,再加上平時小測驗、單元測驗、班主任工作、備課……忙得團團轉。探索教學改革的時間難以保證,當然教學改革也難以付諸實施。
2、學生完全處於被動地位,素質教育下突出的特點是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可是作業的“全批全改”是在學生頭上的“緊箍咒”。使他們天天忙於按時完成作業,不管對與錯。學生主動思考,自我檢查的積極性受到壓抑。
3、師生雙方獲得的資訊失真度很大。學生做作業,教師批改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師生雙方獲得資訊的重要通道。可是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學生作業很不錯,但一考試成績很差,因為學生為了老師“批改”只好抄襲作業,教師也只好“上當受騙”。由於時間緊,教師批改作業常用“”、“”、“”等簡當符號,學生由這些符號只能知道哪個題錯了,但不知道錯在哪裡?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資訊。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作業的“全批全改”教師很辛苦,但束縛了教改的手腳,又束縛了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所以,改革數學作業批改方法應當受到應有的重視。
二、批改作業方法的幾點嘗試
佈置作業,批改作業不僅僅是教學的重要環節,還是師生雙方獲得資訊的重要視窗。精心設計,佈置作業,認真批改作業。能使師生雙方及時接受正確的資訊,加快資訊反饋的速度。只有師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達到做作業和批改作業的目的,批改作業的方法應多樣化。但關鍵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師生活動緊密結合為一個整體。為此做了以下嘗試:
1、隨堂批改作業。新課後,簡當的作業可當堂完成,採用集體討論答案,當堂集中統一批改。
2、小組批改作業。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成前後兩桌,每四人組成一個小組。每次上課前5分鐘由教師提供參考答案,小組內互相批改,並把批改的情況向老師或資訊小組彙報典型範例及錯題情況。
3、教師抽查和麵批。教師對小組批改後的作業要進行抽查,瞭解作業和批改的情況,對作業中存在的明顯問題要復批或面批。
4、資訊小組及時做好資訊交流。由科代表和幾名同學組成資訊小組,其主要任務是:
(1)彙集班上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題進行“會診”,分析錯誤原因,提出正確答案供學生參閱。
(2)收集作業中做題方法新穎巧妙、思路簡捷、一題多解等典型範例,及時向全班進行交流。
(3)每一單元教後,在教師的指導下,資訊小組總結正、反兩種典型,向全班同學作交流。以達到消除錯誤,開闊眼界,鞏固知識,掌握方法的目的。
上述幾點嘗試,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使教師變獨角演員為導演,充分發揮了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也使自己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讓自己有了更的時間去思考課堂教學與結構的設計。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0
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對所學的數學概念、公理、定理或公式的進一步理解、鞏固及應用。是教師瞭解和檢查學生學習情況、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批改態度與方法,直接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作業批改本身也是一門教學藝術。然而,傳統的作業批改存在著一定弊端。
一、存在的問題
1、工作強度大,事倍功半。教師花費在評改作業上的時間過多。初中數學作業天天有,學生天天做,教師天天批。而真正用於課堂結構設計、知識結構剖析的時間相應地減少,再加上平時小測驗,單元測驗,備課……忙得團團轉,探索教學改革的時間難以保證;當然教學改革也就難以付諸實施。
2、批改簡單,缺少指正。大部分教師在學生作業批改中為了減少時間,減輕任務,只是單純的判斷對錯或常用一些簡單的符號。對於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不予指正,造成有些學生只知道哪個題錯了,但不知道錯在哪裡,怎麼改正,久而久之,造成學生對作業產生消極心理,打擊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3、言語過激,帶有懲罰。部分教師在批改作業中,經常用“作業太馬虎”,“重做”等詞語,雖然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學生在心理上無法接受,進而對作業消極應付。更有的教師對於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特別是一些簡單問題,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往往會採取以做代罰的方法,一道錯題能讓學生做十遍、甚至上百遍。嚴重地損害了學生的心理,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4、師生雙方獲得的資訊失真度很大。學生做作業,教師批改作業是師生雙方對知識掌握情況的資訊反饋的渠道。可是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學生在平時的作業中表現很不錯,但一考試成績很差,這是因為這些學生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老師眼中是個“好學生”,只好抄襲作業,教師也只好“上當受騙”。
由此可見,作業的批改使教師很辛苦;作業應起的作用並沒有達到。所以,改革數學作業批改方法,應受到應有的重視。
二、改進作業批改的幾點嘗試
現代教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傳統教學模式中要求學生個個達標,人人過關,而事實上並不可能都過關,學生做同樣的練習,同樣的作業,採用統一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類似的特點和思維方式。現代教育要求我們承認學生在知識掌握上的差異。承認學生在興趣方面、思維方式、處理問題的方法、理解掌握知識深度等方面的差異,要求對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練習和作業,同時也可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如何最佳化作業批改,發揮作業批改的功能呢?
1、隨堂批改作業。新課後,簡單的基礎性的作業當堂完成,每天準備一張基礎知識面小卷,採用集體討論答案,當堂明確統一答案。
2、小組批改作業。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成前後桌,每四到六人組成一個小組。有些家庭作業小組內互相批改,並把批改的情況向老師彙報,主要彙報典型範例及錯題情況。
3、教師批改。每個學生都江堰市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尊心,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績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讚賞。老師要適時的在作業成績中給學生一些表揚、鼓勵的語言。對於粗心的學生,批改作業時及時提醒,對待數學要有科學嚴謹的態度、慎密的思維。
4、做好交流。由科代表和幾名在本學科中學習成績較優秀的同學組成小組,每週彙集一次班上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題進行“會診”,分析錯誤原因,給出正確答案供學生參閱,及時向全班進行交流。
綜上嘗試,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也使自己從繁重的作業批改勞動中解放出來,同時提高學生對學習和寫作業的興趣,從而進一步提高作業質量。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1
教師評語,是一種作業批閱的方式,便於學生更清楚地瞭解自己作業中的優缺點,還可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統一的進步。
通常,數學作業的批改,人們習慣於用“√”“×”來評判正誤,採用百分制量分。這種方法,在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判斷解題過程和方法,比較學習差異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勵性,不能全面評價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學習潛力。作業的滿分僅表示“答題正確”,學生的解題思路、方法、習慣、能力、品質等各方面並不能從分數中體現出來,而這些東西卻正是小學生學習潛力之所在。此外,單純的用“√”和“×”來評價學習思維、學習成績影響師生之間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因此,我將評語引入數學作業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就在數學作業中使用評語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指導方法,引導學生自我改錯
當學生作業中出現審題、計算、觀察、分析、判斷等方面的錯誤時,老師可在錯誤的地方做上某種提示符號,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改正。也可用評語指導學生對自己的解答過程進行自查,寫上“再想想”、“運算順序對嗎”、“讀讀法則再做”等。根據指導,學生不僅找到了錯誤的原因和正確方法,而且徹底掌握了自己的薄弱環節。
二、拓寬思路,啟用創新意識
數學作業批改中的評語,不僅要注意學生解題的正誤,而且要注意挖掘學生的智力因素。適當給予啟發,以幫助學生拓寬思路,開發潛能,啟用創新意識。如解“幼兒園買了一批玩具,買小汽車用去64.96元,比買積木多用了22.76元,比買積木與拼圖玩具所用錢的總數少3.92元。買拼圖玩具用了多少錢?”
一般解法都是64.96+3.92-(64.96-22.76)=26.68(元)。而有一個同學除了這種還寫了解法二:3.92+22.76=26.68(元)。我在這道題邊打了大大的“☆",並寫道:“解得巧,真聰明!”肯定其獨特見解。
有的題可用多種解法而學生只採用了一種,我就在旁邊寫上:“還有更好的解法嗎?”“愛動腦筋的你肯定還有高招!”這樣的評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他們敢於大膽的去想去做.
三、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批改學生的作業還要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評價,我是這樣做的對於作業做得又對又好的學生,除了打上“優☆”外,還加上各種評語展開竟賽.如“你真棒!”“好極了!”“verygood!”每次全班還評出一個字寫的好,作業正確率高,解題最有創意的學生,打上“best!”對於這些陌生而新鮮的評語,學生充滿了興趣,自然得使其學習數學的優勢得到了順勢遷移。
有的學生經常由於粗心而出錯,我總是首先肯定其長處,增強自信,再提出殷勵希望,改正缺點,如:“搬開你前進的絆腳石-----粗心,奮勇前進!”“和細心交朋友!”“你的字寫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確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你很聰明,如果字再寫得好一點,那就更好了!”這樣,一方面不打擊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糾正不良傾向,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
對於質量特別差的作業本,我總是儘量地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鼓勵的語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你一定能行!”“你的進步很大,老師知道只要你認真去做,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老師為你的進步感到萬分高興,希望你努力更上一層樓。”“再細心一些,準行!”這種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充滿了希望。
當然,寫評語時要注意:評語要寫得明白、具體、親切、實事求是,充滿了激勵性和啟發性,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實踐證明,數學作業批改中使用評語,從學生解題思路、能力、習慣、情感、品質多方面綜合評價了學生作業。這有利於幫助學生髮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更有利於溝通師生之間的思想感情,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2
課堂教學需要改革創新,作業批改的方法也同樣需要改革創新。
下面談幾點體會。
一、從學生訂正作業失誤引發的思考
學生訂正作業往往會一錯再錯。若再令其訂正,就會產生厭煩情緒,乾脆抄襲,應付了事。結果,使訂正作業失去了訂正的.意義。究其原因,原來學生只知道見“×”訂正,但又往往找不到錯誤所在,更不知道用學過的知識去分析產生錯誤原因。特別是差生就更加束手無策。這正說明了傳統的對“√”、錯“×”的批改方法並不是完善的,其最大的缺陷是缺乏指導性。因此作業的批改方法需要改革。
二、改革作業批改的嘗試
在改革批改作業的探索中,採取有批有改,批發結合,立足指導,培養能力的方法較好。
用符號標出錯誤所在,使學生一目瞭然。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無論是應用題還是計算題,基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全域性性錯誤。如應用題的列式錯誤,主牌題中的法則性錯誤等;另一種是區域性性錯誤,如應用題中解題思路基本準確,只是某一步的失誤而導致產生錯誤。在計算題中,某一步的失誤而導致計算結果錯誤。對全域性性的錯誤,我在打“×”的同時,並在算式的下方畫出“ ”符號。對區域性性錯誤,我在打“×”的同時,並在錯誤的地方用“?”或“○”符號把錯誤標出來。由於明確地指出了錯誤所在,學生就能集中精力思考問題,訂正錯誤,節省時間。
用批語評析產生錯誤的原因,使其認識到產生錯誤的根源。採取根據錯題,對“症”寫批語,使批語和批改符號相輔相成。所寫的批語應掌握兩點:一是根據“因村施教”的原則力爭做到“因人施批”。二是時刻注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提高計算水平。主要是說算理和用算理的能力,如錯題:
477+(261-18)÷9
=477+243÷9
=720÷9
=80。
批語:
優等生:請看看例題,想想錯在哪裡?是什麼原因?
中等生:請讀課本上的有關運算順序,想想自己是否按要求進行計算的?
後進生:你的第一步脫式計算很好,但當展開括號後,算式477+243÷9是一道加除混合運算,能先算加法嗎?請看看課本上的運算順序,再訂正。
採用“推遲判斷”的方法,提高學生訂正的興趣。
傳統的批發方法,對做錯的打“×”後,再亮一個“訂正”,學生一看到“訂正”二字,沒勁了,有的垂頭喪氣,有的黙默無言,尤其是差生他們麻木了。乾脆無所謂,把作業本一下子塞進了書包。我採取的是“推遲判斷”的方法,對做錯的同學允許他們認真訂正後再寫等級,現時寫上鼓勵性的評語:如“你真棒”等。這種方法既淡化了評價的甑別功能,又突出反映了學生的縱向發展,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而言,這種推遲判斷的方法,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他們新的學習動力,故而能自覺主動地訂正錯誤。
實踐證明,改革了作業的批改方法後,對學生的錯題,不僅治了“表”,也治了“本”,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說算理用算理的良好習慣。起了積極引導的作用,當然,把這種方法再和適當的面批結合起,效果就會更好,而這種方法對中高年級學生是確實可行的。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3
新的學期馬上就要開始了,“雙減”工作迅速地全面鋪開,在給學生和家長帶來新的機會和改變的同時,也給學校和教師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桃戰。如何整體考慮學生的校內外生活,如何合理佈置課內外作業等現實問題,都第一時間擺在學校尤其是教師面前,相信每一個老師,或多或少都有了些焦慮:雙減怎麼減?減了作業減了練習,怎麼落實課堂教學質量?低年級學生不留書面作業,中高年級各科作業總和不超60分鐘,我可以利用哪些途徑提高孩子的數學技能與能力?楊亞伶老師的講座《小學數學雙減作業設計》,就在這個時候來了,就像一場及時雨。
楊老師提出了“把握數學課程精髓”“使用好數學教科書”“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豐富作業內容形式”“統籌控制作業總量”的設計原則。同時也分享了作業主要型別和目的。
前置性作業,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和數學概念、知識形成過程的基礎作業。包括預習、數學閱讀、課前調查、資料收集、複習舊知、情境創設等作業形式。此類作業既幫助教師瞭解學情,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又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幫助教師抓住知識的生長點展開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教學重點,要有針對性,數量少而精,且利於學生操作。
探究性作業,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本質,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作業。包括對現實生活中蘊合的數學規律、數量關係的探索,以及數學本身蘊合規律的探索。此類作業設計應具有情境性和探究性,凸顯遞進性和擴充套件性,重視分析、評價、創造等活動。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注重探究方式和方案設計,不新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問題,發現數學學習的規律,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
綜合性作業,幫助學生感悟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數學與科學技術之間的密切聯絡,提高問題解決意識和能力的作業。包括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與數學實踐活動。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分出不同的梯度和難度,注重促進知識應用和遷移,注重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滲透,注重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單元複習作業,幫助學生回顧單元核心概念,建構數學知識體系,梳理知識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滲透單元知識所蘊含的數學思想的作業。包括單元知識結構的整理、單元知識整合、易錯點梳理等。設計時要重點關注單元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查漏補缺,提高系統整理知識能力,提升數學思維品質。
課後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學習的知識技能及時鞏固的重要途徑;是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創新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透過今天的學習,我意識到:
第一,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和質量。
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今後,課後家庭作業要更加精挑細選,建議在作業設計上,集思廣益,由各年級老師研討確定,最後由備課組長統一把關。所設計習題做到“五性”,即典型性、層次性、針對性、綜合性、多樣性,儘量做到少而精。成績好的加做選做題。
第二,老師心中要有全體學生。
普遍存在老師預估佈置的作業完成時間高於學生實際完成的時間。老師認為這個題目花5分鐘就能完成,但事實上,絕大部分孩子10分鐘甚至15分鐘,有的孩子實際是花了20分鐘才完成這一個作業。因此佈置作業的時間,不能單純按照班上最好的那個孩子來進行。老師在佈置作業時,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看,需要從全域性出發,還要考慮到日常積累、預習、複習整理、錯題整理等額外的時間,這些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都是重要的。
第三、我們老師要設計分層作業。
作業佈置要分層,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分層佈置。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深入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學情,面批是最好的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師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有的孩子不會進行錯題整理,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應該具有情境化,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注重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注重作業的開放性,反對絕對的固定的答案。其實越開放的題目,就越能夠激發孩子探索精神。
總之,在設計作業時注重目標和內容的一致,既要設計科學,又要設計合理。這幾個要素是緊密相關的。在“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好了,學生就真正的提質增效了。我也會繼續探索和實踐。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4
研究作業問題極其重要,尤其是在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下,在高質量輕負擔的指導思想下,精細作業管理過程,充分發揮作業在教學過程中的檢驗、診斷、鞏固和反饋的作用,是提高教學效益走內涵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作業的基本要求:
主要是針對當堂課所講的基礎知識和重點內容精心選擇和設計題目,時間一般應在15分鐘左右,要求當堂完成。課堂作業的作用在於促進每一個學生及時鞏固課堂的主要教學內容,若有學生未能按時完成作業,說明該學生在本課學習上存在障礙,此時教師應予以及時地、針對性輔導,努力防止出現堂課“後進生”。因而,教師備課時要認真備作業,為學生量身定製作業,上課時心中要有作業才能使上課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二、作業的設計
數學教師必須講究作業設計的藝術,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形式多樣、內容現實有趣,富於思考、探究性的作業。
1、設計實踐性性作業,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接觸社會,使他們看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在備課時要儘可能地瞭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知識的生活原型,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佈置作業時可以嘗試符合新理念的作業方式,比如實踐調查、數學實驗、數學日記、小製作、小課題研究等。
如數學日記,在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的認識以後,讓學生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一篇數學日記,學生可根據自己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以及對知識的理解寫出生動的數學日記。這樣既能對所學知識有個很好的複習作用,又提高了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優秀的數學日記還可在班級裡展出,這樣勢必會享受到不同以往的滿足感。
2、設計層次性作業,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課程學習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和成功的機會,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為任何一個學生創設練習,提高,發展的環境,使每個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可將作業難易程度分為A、B、C三個層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較強的學生可選擇C,中等可選B,稍差可選A。這樣設計可以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避免作業的單調、枯燥,同時也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的要點、積極思考,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設計探究性作業,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此,在作業設計時,可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三、作業的批改
評語是批閱作業的一種方式,便於學生更清楚地瞭解自己作業的優缺點,還可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統一的進步。將評語引入數學作業的批改中,批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作用。以下幾種方法值得我們
1、利用評語指導方法
當學生作業中出現計算、觀察、分析的錯誤時,可以利用評語進行方法性指導,讓學生明白正確的解題思路。特別是在解應用題及利用簡便方法計算的時候,學生對數量關係的理解不明確而產生的錯誤。這時,老師在邊上寫上那麼幾個字,如“先找準數量關係式”“採用逆推方法試試看”“第二步該幹什麼”“你的簡便法的依據是什麼呢?”等評語,實際是向學生提出思考的方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改正、找錯,從而真正明白掌握該型別的題目。此時,老師的幾句話,就有“四兩拔千斤”的功效
2、利用評語激發興趣
恰當的評語,不僅能給學生指導學習方法,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如,對一些作業完成較好的作業本,不妨寫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細心!”“真聰明!你肯定還有高招,因為你是老師的驕傲!”表揚優生但也不能責罵較差的學生,相反,應抓住其閃光點,適時給予鼓勵。如“好樣的,有進步,繼續努力!”“看到你在進步,老師真為你高興,因為你付出了勞動”“你準行,老師相信你!”這樣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到了老師對他的關心,充滿了希望,從而逐步產生濃厚的興趣。
3、利用評語,拓寬思路,自主創新
數學老師在批改作業時,如果能在留意學生解題正誤同時,注意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閃光點,適時的精妙之語,給學生以點拔,更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啟發學生拓展思路,發揮潛能。特別是“一題多解”的應用題,利用評語,“解法多,方法妙”肯定其見解的獨特性,對“一題多解”有的同學只用一種方法的,則寫上“還有其它的解法嗎?”“愛動腦筋的你肯定還有高招!”透過評語啟發,學生思若泉湧,相繼列出不同分法.
4、利用評語,嚴格要求,積極鼓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學生作業的評改,不能只停留在判斷正誤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評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基礎。
5.紅旗獎勵制。
作業最好的給兩面紅旗,次之一面紅旗。20面紅旗在班級紅旗表上上一面紅。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每個人都愛做作業。
教師在數學作業批改中,要更新觀念,著眼於學生素質的提高,著眼於學生能力的發展。
雙減下數學作業設計心得體會 篇15
批改作業是小學數學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提高。對數學作業的批改,我們習慣於用“√”“×”來評判正誤,採用百分制量分。我認為此法在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判斷解題正誤,比較學習差異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勵性,評價結果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評價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學習潛力。
此外,單純的用“√”和“×”來評價學習思維、學習成績影響師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那麼如何更好地透過作業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揮主體能動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思:
一、適當加以評語
作業評語是師生感情交流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它有其獨特的魅力。如評語:“方法太好了,可要細心呀!”、“解得巧,真聰明”、“你肯定有高招,因為你是我的驕傲”。不責罵質量特別差的作業本,相反,應儘量地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鼓勵的語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你準行!“”你的進步很大,因為你付出勞動。“”看到你在進步,我萬分高興,希望你更上一層樓。對有的題可用多種解法而學生只採用了一種,我給它寫上:“還有更好的解法嗎?”“愛動腦筋的你,肯定還有高招!”。
記得在一次學生調查中,尹一坤誠懇地說:“老師,你在我作業上的批語讓我感覺渾身有勁,我很想在以後的作業中看見這樣的批語。”這句話雖然很平淡,但它卻讓我陷入了深思,我曾不斷地問自己:作業本上老師短短的幾個字真有如此大的力量嗎?學生對老師的評語真的是如此渴望嗎?實際上學生十分在意教師對自己作業的評價,他們希望與老師進行這種紙上的交流,渴望從老師那裡得到鼓勵,因此,我們應用慈母般的胸懷去關愛他們,挖掘其閃光點,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也許我想不出華麗的辭藻,寫不出優美的句子,但我一定要努力滿足學生們的小小願望,一定要讓我們發自內心的批語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動力。
評語,是一種作業批閱的方式,便於學生更清楚地瞭解自己作業中的優缺點,還可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統一的進步。將評語引入數學作業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同時這種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關愛,充滿了希望。從而會使他們逐漸產生對數學的濃厚學習興趣。
二、分項評價
一篇好的作業是多種指標的綜合體現。原有的優、良、及格等級制,千篇一律,只注重解答過程正確與否的評價,難以分清學生作業完成狀況,就不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利於他們各種素質的全面發展。為了便於學生了解自己作業的成敗優劣,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我們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分級。例如,可用甲、優、棒等來表示。每一個級別可以賦以特殊的意義:“甲”主要看所寫數字是否正確,書寫是否整潔,作業格式是否規範。“優” 主要看解題過程依據是否合理,步驟是否完整,結果是否正確,書寫是否漂亮。;“棒”主要看是否具有創新精神,有自己獨有的見解。
三、適當一題多評
為了調動學生進一步改進作業質量的積極性,我採取一題多評,逐次提高等級的批改策略。當作業發給學生以後,如果他們能夠糾正錯誤,彌補不足,或者補充更好的解題方法,就可以視情況給以提高等級,調動他的積極性。在評語中就可以加一些鼓勵引導性質的話,例如:“得數正確,但可以簡便計算,你在想一想!”、“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適當改變作業的批改方式,不僅可以彌補“√”“×”判斷方法的不足,還能從學生解題思路、能力、習慣、情感、品質多方面綜合評價了學生作業,還有利於促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形成創新意識;更有利於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作業主要體現在學生課堂作業上,往往我們多采用直接打等級的層次上,而缺少與學生的溝通,作業中加評語可增加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增近師生間的距離,加強師生間的相互理解。同時也增加學生的學習的信心,提高作業的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