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學一年級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精選10篇)

2022年小學一年級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小學一年級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1

  孩子剛剛踏進小學一年級,古人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教育也是一樣的道理,孩子的一年級是很重要的,這時候的教育對孩子從小培養崇高地品德和良好地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關難”,這個頭決定著孩子以後走什麼樣的道路,所以我覺得應該引起所有家長的重視!

  孩子也已經上了兩個月的一年級了,在這兩個月裡,我很有感觸,我想引用小樓寫的《牽著蝸牛去散步》裡的一段文字來表達:“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為蝸牛實在爬得太慢。雖然它已經在盡力爬,但還是隻挪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地眼光看著我,彷彿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傷了,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上帝啊!為什麼?要我帶一隻蝸牛散步!但天上一片安靜。喔!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根本不在!好吧!鬆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咦?忽然聞到了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裡地風這麼溫柔。我聽到鳥叫,我聽到了蟲鳴,我看到滿天地星斗多亮麗。

  咦?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我恍然大悟。原來,上帝叫蝸牛牽著我去散步!”。這段文字道出了孩子的心聲,也提醒了家長,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應該把他當成和孩子間快樂的親子互動。孩子就像一隻蝸牛,他們跟成人的學習和認知能力不能相提並論,我們家長應該做的不是催他或唬他……我們應該找出自己孩子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式,和老師多溝通,經常探討教育方法,給孩子一個適合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孩子在有限的接受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多的去學習知識,認識世界,懂得道理。

  以上心得不足之處請老師指正,我一定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方案,改正孩子的不足。

  願辛勤的園丁們桃李滿天下!

  小學一年級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2

  一晃小孩入學已一年了,自己也做了一年的學生家長。回想過去的一年時光,有許多經驗和體會,經整理有如下心得,願與大家共享,也請各位老師和其他家長指正。

  一、要領會和堅決地執行學校和老師的要求

  既然選擇了學校教育,就要充分地相信學校。因為學校作為教育機構,其教育模式和方法都是經過有關部門地論證和測評。它對老師、學生和家長的要求,應當都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踐性。

  舉例說明:每學期學校都會根據不同年級要求閱讀課外書籍。起初不得其解,剛上一年級就要求閱讀七、八本課外書籍,是否過多、過早?小孩未必能讀、能懂?後與老師溝通才得知其目的有二,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的養成對孩子一生至關重要,因為閱讀是人們獲取資訊和知識的重要途徑,如果讓孩子養成每天閱讀10—20分鐘的習慣,其將受益終身。二是透過閱讀課外書籍,讓孩子認識更多的字、詞。因為課本上的文字畢竟有限,而且在老師的授課過程中,孩子都能掌握。那麼透過閱讀課外書籍,會讓他們認識更多的生字,提高識字量。透過閱讀好的短文和散文,也能讓孩子積累詞彙。豐富其詞彙量,為日後的寫作打下好的基礎。

  又如,學校要求孩子背誦《弟子規》,並要求在課前朗讀。起先也很不能理解,認為有跟風之嫌。事後透過自己的閱讀,發現其作用顯著。它不僅讓孩子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讓自己對做人有了重新地領悟,可以說是多益之舉。

  因此,對學校和老師的要求,首先要領,然後要堅決地執行。

  二、積極主動與老師和孩子溝通

  各科老師都會在第一時間與家長見面作自我介紹,並將溝通方式告知家長,建立起溝通平臺。那麼家長就應當利用好這一平臺,積極主動與老師溝通。所謂要積極主動,是因為各科老師都擔任幾個班的教學工作,確實很忙也很辛苦。做了一年的學生家長,這點深有體會。在家輔導一個小孩有時都身心疲憊,就可以想像老師要管理幾十個學生的辛苦程度。因此,老師難免有忽視或遺忘的角落,這就要家長針對自己孩子的情況主動與老師溝通,可以利用電話、簡訊、網路和見面等諸多方式,但個人認為利用接送孩子以見面溝通的方式為最好。因為這樣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與你溝通。還有就是當著孩子的面是更佳,因為老師的表揚對他們是巨大的鼓舞,老師的批評對他們也是有力的鞭策。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也很重要。現在孩子正處在成長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知識的學習才剛剛開始,家長就應當隨時隨地知曉孩子的動向。可以利用吃飯的時候、睡覺之前,多與他們溝通。問一問學校組織了什麼活動沒有啊?班上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沒有啊?可以從他們的言談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必要時也便與老師交流意見。同樣與孩子的溝通也要積極主動,有時孩子是你不問他不說,有時甚至你問他都不說。因為孩子一般是不太會主動與家長溝通,這就需要家長積極主動地與孩子溝通。

  三、要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習好的法寶,因此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個人以為要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從做作業開始。建議:在孩子做作業之前,先讓他們做好準備工作,如文具、書籍,包括入廁、喝水等。總之,在開始做作業以後,凡是與學習無關的事一律不允許。其次,是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不要讓他們養成拖拉的習慣。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作業,必須讓他們收“攤子”。由於沒有完成作業,老師第二天自然會“收拾”他們,有過幾次,他們自然就曉得“利害”。請相信老師的批評比家長的催促和“咆哮”作用大n倍!另外,在檢查作業和簽字方面,家長只需檢查其是否完成就ok了!“對”與“錯”讓老師去批改,因為這樣老師才能真正知道孩子哪些已經掌握,哪些掌握的不好,才能有的放矢發地指正。

  家長簽字也一定要按老師的要求“把關”,沒有讀就籤“未讀”,要求讀三遍的只讀了兩遍,就只能籤兩遍,這樣下次他們就不敢“偷工減料”或“短斤少兩”了,這也是培養孩子講誠信的一種方式。同時,建議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能儘量地陪陪他們,一是一年級時題目中有些字他們還不認識,老師的作業要求他們也不清楚,可以講給他們聽一下。二是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氣氛。試想孩子在做作業,家長們在看電視和聊天,他們怎麼可能安心學習?不如家長也拿起一本書或一份報紙,在旁邊學習一下,也是提高自己的一種方式。

  總之,好的學習習慣靠培養,好的學習氛圍靠營造。以上是自己一年來當學生家長的一些心得。

  在一年的經歷中,有辛勞、有痛苦、有喜悅、有快樂,套用一句“名言”——痛並快樂著!

  小學一年級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3

  一轉眼,牙牙學語的小男孩變成了一年級的少先隊員,時光飛逝,眼看著兒子一天天的懂事和成長,我從心底感謝學校和老師。孩子在教育中成長,作為家長的我們,也在家長學校裡受益匪淺,感覺頗深!

  記得第一次開家長會的時候,當時想想一年級,不外乎如何適應新的環境等等,也沒有去多想,總覺的再怎麼樣自己也不是從一年級走過來的,還不是差不多,可是開完家長會後才知道一年級並不是自己想想的那麼簡單,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我們每個家長的願望,青出之於藍而勝於藍是每個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因此,要想我們的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管理,離不開園丁的辛勤培育,更不能缺少家庭的關懷。家校攜手,共同培育孩子的未來。

  下面結合在家長學校感受和所受到的啟發談幾點自己教育孩子的體會:

  1、給老師樹立好的形象,把孩子當做一個朋友

  我們一(3)班的班主任是位很有親和力的老師,記得在家長會上鄭老師說要求家長在孩子面前要給她樹立好的形象,哪怕有錯或者家長覺得有不對的,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自己老師的不是。老師是孩子的指明燈,每個家長有維護老師形象的義務,只有在學生的眼裡,老師是非常值得尊敬的,我們的孩子才能夠認真聽課。有的家長一聽見某老師什麼地方做的不夠好,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想換老師,批評老師的話語,這樣其實是在害自己的孩子不認真學習。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某個角度來說好老師也是可以誇出來的。這點是我們3班鄭老師教我們家長的第一課,我覺得受益匪淺。其次是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朋友看待,多表揚,多鼓勵,多理解,和孩子之間要積極的溝通,把他當做一個小大人,你會發現其實我們的孩子比我們想想的更懂事。

  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交流的,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例外。我認為: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好好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那麼這種努力一定會有收益。偶爾與孩子談話,你會驚奇地發覺,除了書本外,她還掌握著很多千奇百怪不知從哪裡得來的知識,有些甚至頗有見地,讓你自嘆不如。這種遠超上輩的才智無疑加重了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難度,用上一輩固步自封的教育方式顯然是落後了。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除了教育孩子學習好課本知識外,怎樣引導孩子發揮所長,樹立正確的發展方向也是家長的一個重要課題。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會對孩子說:“每天進步一點點,那就是進步了一大步”。我不求孩子辦大事,但要踏實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結果,但必須重視過程。孩子考砸的時候,幫他分析原因,在以後的考試作業中不犯類似錯誤,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2、培養孩子的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裡的小皇帝,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從小到大,習慣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無須其操心,因為父母會把一切安排的妥妥貼貼,但是這對孩子來說卻是有害無益,讓他們在溫室中成長,將來在現實的社會中又如何自處?所以適當的放手,讓他們從小獨立的養成自己的生活習慣,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變相的教育。其次,培養孩子的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想而知這至關重要。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貪玩是天性,我們大人也一樣,一天工作下來總想休息休息。對於孩子的貪玩不能一味指責,而是要鼓勵他快些把手頭的學習做完了再去玩。同時在家中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和諧的榜樣,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以身作則。

  3、承受委屈,學會寬容

  承受委屈是堅強、勇敢的表現,而這種承受或者這種承受力正是我們孩子身上所缺少的。記得,剛開學的時候,孩子經常跟他的同桌起摩擦,動動就吵架,回來兒子就很委屈的告訴我:“媽媽,我同桌老是嘲笑我,老是欺負我。”這時的我們,往往首先就會心疼自己的孩子,這點,我當初就是這樣想的,誰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所以就會心急的去找老師溝通,或者會跟孩子說離這個孩子遠點,但是一次兩次,不可能因為一些摩擦就讓自己的孩子不去結交朋友,才發現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應該教他學會寬容。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大人們都慣著他們。一旦孩子們在一起相處,大人就要教他們學會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體諒。孩子都是以家長為榜樣,家長的言行對孩子潛在的影響極大。我們要考慮到,孩子長大以後不應是孤單的,他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所以要從 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教他學會寬容別人,不要把身邊的小朋友當成敵人。也許將來我們不會為他們的學習擔心,不會為他們的成績擔心,但卻會為他們如何走向社會?如何在社會中找到自己?又如何迅速融入和適應這個複雜而多變的社會而擔心?

  那麼孩子在學校或是其他地方受了委屈,就告訴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相處就要互相謙讓,這種謙讓與委屈不會讓他失去什麼。而我們更要教育他在勇敢地承受委屈的同時更要勇敢地站立起來,保持健康的心態和高尚的人格。

  孩子一天天的變化,一點點的成長都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誨,離不開同學們的相互幫助,也離不開家長的辛勤付出。學校與家長 互動的模式,讓我們家長更深入地瞭解了孩子的學習環境,溶入了孩子的學習氛圍。感謝學校,感謝老師,讓我們攜手努力!讓孩子們能更加茁壯成長。

  小學一年級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4

  如今社會每個家庭都以孩子為重,從孩子上幼兒園到小學,甚至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學,孩子的成長始終貫穿整個家庭成為家庭生活的中心。所以圍繞孩子的培養教育我們家長都會竭盡所能,可對於我們年輕的家長們在教育和培養自己的孩子時往往會因為缺乏經驗而力不從心。下面談一下我這一年來對孩子教育的一點心得體會。

  1、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在日常教育中,我們不僅僅要向孩子灌輸要講文明禮貌,遵守社會公德,團結互助同學等思想,我們更多的應該在生活中處處點點以身作則,從正面去感動,去影響孩子。譬如在交通安全方面我們告訴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文明出行的同時,我們自己在接送孩子時必務要先行遵守交通規則,給孩子做表率。又如在教育孩子同學間互助互愛的同時,我們自己亦需做到鄰里間的和睦相處。還如家長在教育孩子公共場所不亂扔垃圾時,需要先檢討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等等。家長的行為舉止在孩子的成長經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示範作用,家長的思想觀念以及行為方式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所謂“言傳不如身教”,孩子的道德教育不是動動嘴皮子就可以做好的,更要落實到行動中,只有家長時時處處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才能讓孩子受到正確的教育。

  2、培養孩子學習、生活習慣。

  習慣實際上一種動作定型,是一種自動化的、穩定的、不容易改變的動作。習慣動作已經進入潛意識,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不需要刻意用意志去控制。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對其一生的生活成長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培養孩子學習、生活習慣還是需要引用一句“言傳不如身教”來解釋,行為的教育往往會比語言教育更直接,且更具說服力。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家長自己也需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孩子小的時候模仿能力很強,特別是父母平時的一些行為習慣,包括做事風格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內容,他們往往會首先把父母當成自己的榜樣,所以我們家長平時需要特別注意自身行為習慣。

  除此之外,尤其在學習習慣的培養上,還可透過約束孩子的行為來培養其習慣。處在一年級的孩子往往自制能力相對較差,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長期保持,需透過制定規矩制度來監督和約束孩子。使其先透過制度來約束,然後再慢慢過渡到自覺行為。比如規定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先把作業完成,做完作業後需要再檢查、絕不允許在寫作業的時候看電視等,如果孩子沒有遵守這些規矩就有一個相應的懲罰機制,比如不能獲得零用錢、不能獲得遊戲時間等,以“契約”的形式嚴格執行。由於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制能力差,靠自己很難養成好的習慣,需要我們家長長期的監督與執行,只有反覆訓練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和穩定的學習習慣。

  3、營造良好氛圍,建立學習型家庭。

  學習型家庭是一種家庭文化,它是一種新的家庭形態和新的家庭生活方式。同樣“言傳不如身教”,建立學習型家庭,父母必須給孩子做出榜樣來,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一個新型的學習型家庭不僅孩子要學習,家長也要學習。家長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不僅決定著能否成為字習型的家長,而且還影響孩子是否好學。所以家長要帶頭學習,養成好學習慣,以助家庭好學之風的形成。與此同時,父母還必須具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有積極向上的生活追求,對孩子多加鼓勵,多加引導,家庭民主氛圍濃厚,能尊重孩子的意見,和孩子一起成長。所以我覺得建立學習型家庭需要首先創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倡導家庭成員都成為學習的主體,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並且具有一定的.學習互動。隨著學習的深入不斷豐富學習載體,例如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好文章,寫一手好字等。其次家庭成員間建立暢通無阻的溝通渠道,使兩代人心靈上產生雙向互動,避免和孩子出現代溝,為此我們經常需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遊戲,甚至是一起討論。

  小學一年級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5

  初為父母的我們,都沒有經驗,只是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伴隨著這些成長中的喜怒哀樂,積累了點滴心得,將它們整理如下:

  一、孩子是我們生的,不是父母生的。

  為人父母,首要的一條就是要對自己的孩子負責任,而負責任的第一條,就是要親自照顧孩子。很多父母會說:“我們真的太忙,沒法照顧孩子,只能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其實如果要真的調查父母工作狀況,忙到真的沒辦法抽時間照顧孩子的,恐怕還是少數吧?我有一個朋友,在銀行搞貸款業務,每天東奔西跑,早出晚歸,可即便如此,她還是每天擠時間出來給孩子做飯、關注學習,只在實在脫不開身時才叫上自己的父母。另一個朋友更牛,她不但每天親自照料孩子的起居飲食及學習,還為了孩子上的學校不斷調工作,孩子在哪裡上學,她就調到那附近去,工作上照樣得心應手,孩子還得到了最好的照顧,實在讓我佩服。可惜的是我們身邊很多孩子的父母不但不親自照顧孩子,連自己也要父母來照顧。上一代人忙了一輩子,到老還是不得清閒,天天給兒孫做飯洗衣,甚至有時還遭抱怨,於心何忍啊!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再忙,也擠些時間出來照顧孩子,就算真的擠不出來,為了孩子,犧牲一點點工作,難道不值得嗎?

  二、不要總認為孩子還小。

  孩子從一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什麼事都想靠自己解決,認為自己什麼都能做到,非常在意大人給他們的尊重。因此要平等地對待孩子,蹲下來,把他當成同齡人,認真地和他對話。我在網路上搜集到了一些有關這一點的具體做法,整理如下:

  1、對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耐心、老實地作出回答。

  2、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問題和看法。

  3、建一個陳列架,讓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4、給孩子一個房間或者房間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5、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6、幫孩子制定他的個人計劃和完成計劃的方法。

  7、帶孩子到他感興趣的地方去玩。

  8、家長養成合理的行為習慣並留心使孩子學著去做。

  9、允許孩子參加計劃家務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10、向孩子提供書籍和材料,讓孩子幹自己喜愛的事情。

  11、鼓勵孩子編故事,去幻想。

  12、認真地對待孩子的個人要求。

  13、讓孩子獨立思考問題。

  14、允許孩子玩各種廢棄物。

  15、鼓勵孩子發現問題,隨後解決這些問題。

  16、不存在家長完全不能與孩子討論的話題。

  17、讓孩子有機會真正作決定。

  18、幫助孩子成為有個性的人。

  19、相信孩子的理智並信任他。

  20、讓孩子獨立完成他所從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會有積極的結果。

  三、不要以為自己的孩子比誰都聰明。

  大家一定都見過這樣的場景:幾個媽媽圍在一塊兒,無比自豪地吹噓自己的孩子有多聰明。老人們在一起吹噓起孫子來就更誇張了,他們絲毫不懷疑自己的孫子將來一定比周圍這些孩子強。其實這都只不過是對孩子的愛產生出的奇妙感覺而已,但是不用擔心,這很正常。我在孩子還在襁褓裡的時候就註冊了搖籃網定期監測孩子各方面的生長髮育狀況,發現我的孩子各方面均表現平平,僅僅達標而已。可即便如此,我還是免不了在孩子有大的進步的時候飄飄然地想:我的孩子好聰明啊!旋即事實和理智又告訴我:別的孩子也很聰明。所以與其在這裡飄飄然於自己孩子的聰明,不如多想一想怎樣讓孩子養成凡事多思考的習慣,怎樣給孩子一雙善於觀察發現的眼睛,相信會給他的成長創造更大的空間。

  四、正面激勵永遠比反面批評有用。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真的不假,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這點,但是做起來就很困難。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發現,越誇獎他,他能把事情做得越好,甚至本來做不了的事,都能做到。反之,如果總是批評孩子,盯著他的缺點不放,就算在你的監督下做好了一件事,一旦逃出你的視線以外,便將原來的毛病如數奉還。

  小學一年級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6

  兒子已經上了兩年半的幼兒園了,從他兩週半開始進入幼兒園到現在2兩年半的時間裡,他經歷著學校和“家”這兩個大家庭的教育和關懷,看到他不斷地健康快樂成長,作為媽媽的我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

  分享一下我們的家庭教育心得裡面最主要的幾點。

  一、做一個有誠信的孩子。

  我們知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重要,6歲之前是孩子性格培養的最佳時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所以在孩子面前我們儘量說到做到,答應他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比如答應去開家長會,答應去學校接他,答應帶他出去玩等等。父母只有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然後去要求影響孩子做到。

  一凡是非常調皮好動的孩子,特別喜歡看動畫片,只有在看動畫片的時候才會安靜下來,經常晚上一放學回來就要看電視,如果馬上強行把電視關了,他就會哭鬧不幹,於是他爸爸就給他制定了一個作息時間表,讓他把每一條都自己念出來然後記住。跟他拉了勾勾,最後放了鬧鐘在邊上,告訴他“看到短的指標指帶8長的指標指到6就要洗澡睡覺了”,他也很開心地說“媽媽,我現在聽你們的,你們等下也要聽我的哦,你要給我講2個故事”,他覺的這樣才公平,於是我答應了他在他睡覺之

  前給他講了兩個故事。這樣不但讓他養成了良好的作息時間還讓他學會了如何做一個有誠信的孩子。

  二、良好的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從小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培養孩子學會獨立和自立的關鍵。。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正是他大腦發育的最佳時間,一凡還沒上幼兒園之前就養成了每天午睡的習慣,如果我在身邊陪他睡的話,他通常會睡上兩三個小時。後來上幼兒園了學校也有午睡,經常聽老師說他是第一個入睡的孩子。隨著漸漸長大他開始學會早晚刷牙,每天早晨起床自己倒尿盆,學會自己穿衣服,最近竟然開始學疊被子了。

  一凡又是一個非常好勝又心急的孩子。如果一件事情或一樣東西他沒研究明白的話他就會一直想弄明白為止,昨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跟我學疊被子,一直疊不好,於是我答應今天早晨再教他。今天早上我先起床準備去買菜,他說他也要跟我去,平常他是非要跟去的,可是今天很奇怪,等他穿好衣服他突然想了想說”媽媽。如果我跟你去買菜的話,等下被子就被爸爸疊光了”於是他留了下來只為能跟爸爸學疊被子。

  在這裡最關鍵的一點是,在孩子好奇的事物面前父母必須表現出耐心和熱情,不要過多斥責澆滅孩子的求知慾,而是多加表揚和引導。

  三、適當獎罰

  每天早上兒子總是飯吃的很慢,一碗飯放著半天也沒動,於是他爸爸就跟他說“我們現在來比賽好不好,誰最後一個吃完的要洗碗”說到做到,於是他為了贏我們兩個,通常都會很快把飯吃完,孩子就是喜歡玩,喜歡贏。適當的獎罰有助於改善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

  在這裡提醒大家的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爸爸和媽媽必須站在同一條線上,不能一人唱紅臉一人唱白臉。這樣有助於讓孩子分辨對和錯。

  其實說了很多相信每個家長都深有體會也會有相同的感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育真的很重要,除了要給他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還要樹立他健康的性格,在他以後的人生路上我們需要不斷地摸索和引導孩子,相信所有的父母最大的心願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就足夠,這個心願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不難,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明天加油吧!

  小學一年級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7

  我是孫思慧的家長。我的孩子今年五年級了,她從入學以來,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幫助下,很快地適應了學校生活,漸漸地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成了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在此,我對各位老師的辛勤教育和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表示衷心的感謝。

  教育孩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造就了孩子良好學習習慣。而一個人擁有一個好的習慣,它將使人終身受益。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課堂,家長是老師的'助手,在此就孩子的成長教育談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從學習習慣開始

  每天孩子放學回家,都是詢問溝通學習作業和學校學習情況,然後開始做作業。在做的過程中,告訴她按課本和老師課堂講的認真獨立的思考,有實在不會的問題再告訴家長。在檢查作業有馬虎大意錯題時,總是細緻耐心告訴她避免以後犯類似的錯誤。休息時間保證孩子的睡眠每天至少9小時到10小時,不讓孩子在學習上打疲勞戰.

  現在孩子接觸資訊的途徑很多,資訊量也很大,有時他們提的問題,難免把大人難住。家長有時就透過教材或網路查詢答案。雙休日兩天除了完成作業外,家長會在天氣好時帶孩子出去玩,這樣既鍛鍊身體又滿足孩子的求知慾,一舉兩得。我們要求孩子幹事情要認真。孩子做完作業,我們會給她檢查一遍。發現她字寫得潦草,會要求她擦了重寫。有時候,她很不願意,但不能心軟,得讓她記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負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幹事情一定要認真,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不能過分寵愛,事事包攬,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現在家長都知道對孩子不能過分寵愛,不能為滿足孩子的要求,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在行為上難以約束自己,最終導致自控能力差,沒有上進心,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隨著孩子的長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睡覺前自己整理好書包和收拾餐具等),我們也都會讓她去做,有時也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想讓她明白不但要讀好書,而且要學會生活和關愛每一個人。

  三、期望值不過高,但仍要嚴格要求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們同樣有這種心理,但我們不會強迫她寒暑假去學她不喜歡的事情。儘量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愛好廣泛,做事認真,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近年對兒童的犯罪案件屢屢發生,在電視節目看到相關案例時,總是細緻告訴孩子科學的安全保護注意事項,有情況及時向家長和老師講.父母更要隨時關注孩子的行動,時常透過電視新聞法律法規案例講解兒童安全常識保護及交通安全/人身安全教育,教會孩子車禍、窒息、溺水、中毒和火災等兒童意外事故的處置方法。

  四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忠告各位家長一句:孩子做作業時我們不要在她旁邊看電視,玩電腦。要給孩子一個安靜讀書學習的環境.我們家凡是孩子愛讀的書刊,家長都儘量先瀏覽翻閱一下,防止不良資訊的出現,也方便與孩子交流溝通。在家裡為孩子營造的是一個和諧、輕鬆歡快的氛圍,把孩子當成朋友,建立起和孩子溝通的平臺,以便能掌握孩子的真實想法。我們知道孩子在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行為習慣某些方面的不足,正在努力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積極主動學習能力.多提高動腦動手能力。教孩子養成“不恥下問/勤于思考”的好習慣,獨立思考,善於分析難題等良好讀書習慣,在一些作業疑難問題講解上及時將原理思路方法告訴子女,力爭使其明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後遇到相似的問題就可以自主思考解決了。

  五、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不指責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可怕的,哪怕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例外。我認為: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好好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那麼這種努力一定有收益。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最好。我不求孩子辦大事,但求腳踏實地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結果,但必須重視過程。孩子考砸的時候,幫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後的考試作業中不犯類似錯誤,學習不斷有進步,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總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許多,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平時應做到有一顆愛心,還要細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們家長能做到這幾點,再加上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心,我們的孩子未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的有用人才。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務,當然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恆,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夠發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孩子的成長還離不開學校這片沃土,離不開園丁的辛勤培育。還希望家長和老師共同對所有孩子都悉心呵護,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小學一年級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8

  小學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搞好小學教育對孩子從小培養崇高地品德和良好的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小學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將來順利讀完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這個頭如何開好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後走什麼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後的品行如何。

  當女兒上一年級時,我總就得這段時間應該是培養她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機。上學後,我每天陪她一起完成回家作業並要求做完後一定要檢查,並做好複習和預習。我總覺得如果養成這種習慣以後她就不會就得學習有什麼困難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剛開始,我女兒動作非常慢,寫字慢,做題目慢,一個字寫了擦,擦了寫。一篇課文沒幾個,生字,可她卻要寫上半個小是,甚至一個小時。

  有一次語文測驗考了55分,後來老師打電話來說我女兒不是不會做,而是動作慢,來不及做,叫家長在家裡多鍛鍊她。於是,每天放學回家做作業我在她寫字檯上放了個鬧鐘,讓她有時間觀念,讓她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女兒寫字的速度明顯加快,回家作業的質量也很好,女兒也有了自信心。我還幫她買了一些課外作業,讓她利用雙休日在家多練習,做好以後我像老師一樣用紅筆幫她批改,並寫上分數,錯的幫她講解,直到她弄懂為止。從一年級到現在五年級快畢業了,一直保持這種習慣。我想小學這些知識都是基礎,不外乎就是多做題。題目型別看得多,做的多,考試肯定能考好。所以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下面我來談談在家裡是怎樣輔導三門主課的。

  首先,我先說語文。低年級的語文不外乎就是把學到的生字記住,再慢慢擴充套件成詞語,詞語學多了就會造句。基礎一定要打好,每天的生字和詞語一定要默出來。這樣日積月累,她認識的字多了閱讀能力也會提高。這對孩子今後的閱讀分析和作文大有幫助。還要多看課外書,剛開始可以看一些注音課外書,有助於拼音的提高。還要多帶小孩出去看看大自然,讓她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這樣等到高年級寫作文時,就可以把看到的聽到的寫進去。有了這樣的基礎,再加上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和閱讀的增加,要表達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就輕而易舉了。在加里我也經常買一些開放閱讀,閱讀分析的書,讓孩子在家多練習,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分析,也可以讓她讀到好的文章,這真是一舉兩得。

  關於數學的學習我沒有特別的絕招。孩子小的時候,大腦語言功能的發育大過邏輯思考。就是說小孩子對邏輯思考比較的遲緩。所以說,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你要用簡單的方法告訴她。不要你以為很簡單的題目輕描淡寫地跟她一說,可她還是不理解。一定要根據小孩的思維去想,去理解。為了使教育符合孩子的生長髮展規律,可以重點的訓練她對於數字的敏感。用做遊戲的方法,用撲可牌一張一張出出來,來訓練她的計算能力。等她學完了加減乘除還可以和她一起玩24點的遊戲。這即能學到知識,又能和孩子增加感情。有一次,學校舉行親子活動,我和女兒拿到24點PK賽的冠軍。等到孩子她邏輯思維有了飛躍前進的時候,對數學的學習會更加迅速和輕鬆。

  現在的英語比我們小時候難的多了,我也是跟女兒一起從頭學起,白天在學校裡學的知識,晚上在復讀機裡多聽幾遍,讓她會讀,讀熟了再讓孩子把單詞背出來,並且默出來。當天的知識當天消化。讀,背,默這三樣是基礎,基礎紮實了,對今後的辨音,語法等都能應付自如。再讓孩子在家多做一些課外作業,鞏固一下,這樣的英語成績肯定OK。

  總之,對小學生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交流,即要耐心細緻,又要靈活多樣,只要我們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還怕教不好她們嗎?

  小學一年級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9

  一、 幫助孩子由幼兒向小學的過渡,適應"小學生"角色:

  1、 讓孩子在情感上接受小學。

  建議:

  (1)、告訴孩子:成為一名小學生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告訴孩子:進入學校以後,他們會變得像老師那樣知識淵博。

  (2)、給孩子講紅領巾的來歷,以及它所代表的涵義,以增強孩子成為小學生的自豪感和神聖感。

  2、 帶孩子熟悉小學環境。讓孩子容易產生歸屬感,較快適應學校這一新環境。

  3、 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和紀律意識。讓孩子適應小學相對緊張的學習環境。

  4、有意識的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擺脫依賴老師、家長照顧的生活模式。

  5、 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身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讓孩子能夠以較平穩的心態去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面對老師和家長的各種嚴厲批評。

  建議:

  家長可以和孩子玩"答記者問"的遊戲,透過談話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思考那些他們將要遇到的問題。

  二、 學習方面:

  1、 一年級的孩子喜歡玩,不喜歡學習。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興趣。

  建議:

  (1)、給孩子讀,或者跟他們一起讀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讀物。如《一年級的小豌豆》、《窗邊的小豆豆》等。

  (2)、舉一些例子告訴他們,在課堂中是可以發現一些有意思的只是的,引導他們主動去發現聽課的樂趣。

  (3)、透過遊戲鍛鍊孩子的首部肌肉的靈活性,幫助孩子擺脫動作笨拙而產生的自卑感。

  (4)、家長陪同孩子一起閱讀配圖故事書,擴大孩子注意力的乏味,使孩子儘快掌握正確的、科學的閱讀方法。

  方法一:給孩子講故事後,向孩子提問。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

  2、 構建一個和睦的家庭,幫助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3、 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建議:

  (1)、施行"先玩後學"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滿足玩的天性的同時,不忘牆面的提醒孩子進行學習。

  (2)、放學回家,先與孩子交流學校有趣的事情以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在孩子情緒處於興奮或愉悅的狀態下談論當天的學習情況。

  (3)、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家長要幫助孩子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家長要做到:耐心聽孩子的問題(不抹殺孩子的好奇心)——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不要直接給答案。而是要與孩子同討論,引導孩子自己去探索答案的過程)——多演示,少說教(實驗演示有助於孩子掌握知識並鞏固)。

  小學一年級家長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篇10

  女兒的老師讓我在家長會上談一談教子的心得,老師表揚孩子在學校各個方面表現很好。聽了老師的話,我感觸很多。

  回想一年前,孩子剛上一年級,我想,這一下我可解放了。可誰知剛開學沒幾天,就接到她語文老師的電話,說孩子拼音字母不會拼。聽著電話那頭老師焦急的聲音,我也心急火燎起來。孩子放學回來,我先摸了一下底,就開始讓孩子讀拼音,可女兒根本不想讀,我氣得對女兒發了脾氣,孩子在我的勉強讀了幾遍,但效果並不好。這時女兒問我:“媽媽,這拼音好難學,為啥要學呢?”我忽然明白了,原來對於剛六歲的女兒來說,她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認為學習沒有用。我就拿出手機教她用拼音給她最喜歡的大姑發信息,女兒一下來了精神,連著給她大姑發了三條資訊後又給她同學發了好幾條,忙得不亦樂乎。我又讓女兒在電腦上用拼音打漢字,看著自己不會寫的漢字透過拼音一下就打出來了,女兒對學習拼音再也不牴觸,見了她的小夥伴還自豪地說:“我會寫信了。”

  在一年級後半學期,女兒對學習數學不感興趣。尤其是到認識錢幣一章時,由於平時孩子很少接觸到錢,她做作業時一遇到關於錢幣的就老出錯,給她反覆地講也還是不行。我就給她講數學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讓她自己去小賣部買小食品,教她先問清楚商品的價格,再看找回的錢是否對。這下孩子每次都把賬算得很清楚。我給她講阿拉伯數字的來歷,告訴她在遠古的時期人們計數的繁瑣,還告訴她學數學要格外細心,一個小數點都不能錯,給她舉例:如在造汽車時,小數點錯了,造的汽車輪子可能一大一小呢。孩子聽了哈哈大笑。之後女兒漸漸愛上了數學。

  前一段時間,學校號召為貧困孩子捐款,我說:“把你的壓歲錢拿出來捐一點吧。”孩子說:“不,要用你的錢捐。”我聽後覺得如果讓她,也起不到培養她的愛心的作用。過了兩天,電視上播放一個七歲的小姑娘被燙成重傷,躺在醫院裡,正面臨無錢醫治的困境。我趕緊把正在玩的女兒叫過來,讓她看這個電視報道,問她:“這個小女孩可憐嗎?你願意把你的壓歲錢捐給她嗎?”女兒看著電視上渾身纏滿繃帶的女孩,眼裡含著淚水說:“媽媽,我願意為她捐錢治病,她多疼呀!”看著孩子懂事而稚嫩的表情,我的心裡非常高興,並體會到用生動的事例教育孩子,比生硬的說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養孩子的同情心,並非都要捐錢。家裡的阿姨回家生病了,我問孩子“該不該問候阿姨”,孩子就給阿姨寫信,問候她的病情,過年時給她打電話拜年,讓孩子懂得人情和禮節。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在家長精心的呵護下長大的,怕孩子磕著、碰著,對孩子的物質要求一味地滿足,使孩子不知道生活的艱辛。前一段家裡裝修新房子,我有意帶她過去,看到打磨牆體的工人身上、臉上、眉毛上,甚至鼻孔裡都是白灰,孩子驚訝地說:“媽媽,刷牆這麼難呀,我以後再也不在牆上亂畫了。”我的土辦法引起了眾家長的共鳴,大家紛紛和我交流、討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