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加熱後為什麼會膨脹
物體加熱後為什麼會膨脹
我們會看到一個物體在加熱的時候就會變得越來越大。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物體加熱後為什麼會膨脹,希望有所幫助!
物體加熱後為什麼會膨脹 1
原因
物體受熱時會膨脹,遇冷時會收縮。這是由於物體內的粒子(原子)運動會隨溫度改變,當溫度上升時,粒子的振動幅度加大,令物體膨脹;但當溫度下降時,粒子的振動幅度便會減少,使物體收縮。
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現象,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現象解決一些困難。
拓展
對於一般物體,熱脹冷縮是成立的。當物體溫度升高時,分子的動能增加,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增加,所以表現為熱脹;同理,當物體溫降低時,分子的動能減小,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減少,
所以表現為冷縮。但也有例外,比如說水,水在4攝氏度時體積是最小的,溫度升高或降低,體積都會增大。這是水中存在氫鍵,在溫度下降時,水中的氫鍵數量增加,導致體積隨溫度下降而增大。
物體溫度升高,物體內含的熱量也就增加,這叫內能。所謂熱,也就是物體內分子的運動形成的;熱量增加,就是物體內分子運動的幅度增加了,運動幅度增加了,分子間間隙就大了,所以就有了物體熱脹的現象。反過來,物體溫度降低了,物體分子間間隙小了,也就冷縮了!
熱脹冷縮是大部分物體的通性,也有例外。溫度逐漸下降時,水結冰,液體變固體,準確說是變成了晶體,分子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所以溫度低的冰,比溫度高的水體積要大,這是冷脹熱縮的例子。
金屬銻、鉍、鎵等,也有冷脹熱縮的特性,都是因為溫度變化,金屬晶體內分子的排布結構發生較大變化造成的。
物理上講,水加熱,變成氣體,水,遇冷結冰,在固定密封地容器裡,熱量被水吸收走了,水達到一定溫度又變成熱氣,體積變大,所以會膨脹。水遇冷氣變成冰的時候,它把冷氣吸收走了,一部分冷氣存在容器裡,水結冰需要吸熱,水裡面的熱量被氣體吸走了,在一定溫度下,水變成冰以後它會保持一定的體積,這種體積隨著溫度不斷降低,變成冷氣體積也會變小。
物體加熱後為什麼會膨脹 2
物體因溫度改變而發生的`膨脹現象叫“熱膨脹” 。通常是指外壓強不變的情況下,大多數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其體積增大,溫度降低時體積縮小。在相同條件下,氣體膨脹最大,液體膨脹次之,固體膨脹最小。也有少數物質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溫度升高時,其體積反而減小。因為物體溫度升高時,分子運動的平均動能增大,分子間的距離也增大,物體的體積隨之而擴大;溫度降低,物體冷卻時分子的平均動能變小,使分子間距離縮短,於是物體的體積就要縮小。
又由於固體、液體和氣體分子運動的平均動能大小不同,因而從熱膨脹的宏觀現象來看亦有顯著的區別。線(體)膨脹係數:溫度升高1 K時,物體的長度(體積)的相對增加量。壓力保持不變時,由於溫度的改變,造成固體、液體和氣體發生長度或體積變化的現象。膨脹的程度用膨脹係數表示。固體的熱膨脹:固體的線膨脹係數定義 l是試件的長度,T是溫度,p是壓強。對於每種固體,都有一個德拜特徵溫度,低於此特徵溫度時,α 隨溫度強烈變動;高於此特徵溫度時,α實際上是常數。
處在室溫的許多普通材料,其溫度都接近或高於各自的特徵溫度,其長度隨溫度變化的規律,可用近似式l=lo(l+αt)表示,式中lo為零攝氏度(0°C)時的長度,t是攝氏溫度。從微觀看,固體的熱膨脹是固體中相鄰原子間的平均距離增大。晶體中兩相鄰原子間的勢能是原子核間距離的函式,勢能曲線是一條非對稱曲線。
在一定的振動能量下,兩原子的距離在平衡位置附近改變著,由於勢能曲線的非對稱性,其平均距離r大於平衡時的距離ro;在更高的振動能量時,它們的平均距離就更大。由於振動的能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兩原子間的平均距離也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結果使整塊固體脹大。E.格臨愛森理論指出,膨脹係數同固體比熱容成正比(見非諧相互作用),在低溫下(小振幅振動)膨脹係數趨於零。純晶體沿不同的軸向可以有不同的α 值,多晶體幾乎沒有各向異性的效應。固體的面膨脹係數定義為 式中A為試件的面積。
固體的體膨脹係數定義為 式中V為試件的體積。對於各向同性固體,α、β、γ之間的關係為 β=2α, γ=3α。液體和氣體的熱膨脹:由於液體和氣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只有體積隨溫度的變化才有意義,所以常用體膨脹係數表示它們的膨脹程度。體膨脹係數為 。氣體的γ 可透過理想氣體狀態方程來計算,其值與溫度和壓強有關